登陆注册
5368500000004

第4章 话说“京味”(1)

一何者为“京味”

“京味”是由人与城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的文化意味。“京味”尤其是人对于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方式。因而有必要更多地谈论人,比如既是城的形象创造者,自身又是那个城的创造物,具有上述双重身份的京味小说作者。正如上文已经说到的,这人与城之间关系的深刻性在于,当着人试图把那城摄入自己的画幅时,他们正是或多或少地用了那个城所规定的方式摄取的。“城”在他们意识中或无意间进入了、参与了摄取活动,并使这种参与、参与方式进入了作品。这就给了我们经由人探究城,经由城探究人,尤其探究人与城的具体关系的实物根据。

我并不以“京味”为流派。三四十年代北京有所谓“京派文学”。“京味”与“京派”,前者是一种风格现象,至于后者,无论对于其流派意义有多少争议,它确是被某些研究者作为流派在研究的。

以概念涵盖现象总难尽如人意,何况“味”这种本身即极其模糊的概念。但对于京味小说,稍有鉴赏力的读者,即能在读到作品的最初几行时把它们拣选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直觉判断的自信,证明着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些京味小说以至京味文学。〔1〕作为一种风格现象,“京味”的实际界限比之许多生硬归类的“流派”更易于分辨,更便于直觉把握。这使人想到,那种不能诉诸定量分析的模糊性,或许也由于研究工具、手段的限制。既有这种被审美判断所公认了的“味”,就有味之形成,味之所从出,以及与味有关的观念形态、审美追求、情感态度、心理特征等等,有决定着同味的共同性,而且这种共同性或许也比之某些强被归结的流派“共性”更深刻。

京味既以“味”名,它强调的就不是题材性质,即它不是指“写北京的”这样一种题材范围。写北京的小说已多到不胜计数,其中北京仅被作为情节背景、衬景的自可不论,即使那些有意于“北京呈现”的,也并不就是京味小说。现代文学史上写北京的向不乏人。“五四”时因作家群集北京(更群集于北京的大学城),北京自然成为相当一些作品的指定空间,其中却没有可称“京味”的小说。此后王西彦〔2〕、靳以的写北京(《前夕》且是长篇)〔3〕,沈从文早期作品的写北京〔4〕,齐同《新生代》的写北京,师陀《马兰》的写北京〔5〕,李广田《引力》的写北京,“写北京”而已,无关乎“京味”。这令人想到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决定的正是写的态度及方式。自然也并非绝对不关题材,我在下文中还要再谈到这一点。即使新近出土很受青睐的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也并非京味小说,虽然题中赫然有“京华”二字。京味是不能用英文写出的,而译本又的确并无京味。这又令人想到京味对语言趣味的倚重。的确,那“味”在相当程度上,也正是一种语言趣味、文字趣味。因此许地山的《春桃》固然写北京胡同居民生活极见特色,却怕也难称京味小说,因其还不具备为“京味”这种风格所包含的语言要求。林海音写在台湾的那一组作品也如此。〔6〕其他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夜深沉》之属,不无京味,却也并不具备京味小说的审美特征——这里又有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不同旨趣,令人感到京味小说作为风格现象其审美尺度的严格性。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非京味小说中的京味,比如张洁小说人物的京片子,张辛欣某些小说中那些十足京味的部分、片断,甚至比一般京味小说,味儿更足,更有劲道。这又令人想到京味小说还有种种未加规定的规定;概念虽模糊,也包含有题材范围、创作态度、表现方法等具体要求,有关于纯度、风格统一性的限定,是把作者、创作过程和作品综合一体的观察。

新文学史上用京白写过小说的自不止一个老舍。老舍好友且与老舍风格呼应的,有老向(王向辰);不大被人由这一角度研究的萧乾,其《篱下集》中亦有用了京白且取材于北京生活的作品。来自乡下自称未脱“黄土泥”的老向,更有兴味于乡村经验,集子中确也有写胡同、富于北京气息的,如《故都黎明的一条胡同儿里》。

既然是“味”,就要求相应的审美能力。“味”要“品”而后可知,京味小说依赖“知味”的读者群。在这个意义上,“京味”又是赖有接受,赖有接受者的条件才能成立的。也正是“成熟性”,使京味小说较之一般作品有更苛刻的对于鉴赏力的要求,尤其语言鉴赏力。它作为风格现象的形成,也正是大致相近的鉴赏标准与趣味的结果。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文化意识、人生理解诸种条件。制约着创作的有些条件,也制约着欣赏。因而京味小说比之别种风格更要求创造者与欣赏者间的默契。

至于京味小说的作者们,通常也如所写人物那样洒脱,出入自由,未必具有显明的流派意识。写京味可能是偶一为之,可能是一个时期的风格试验。即使老舍,也一再跳出,写非京味的小说,虽然他的失败也往往正在这种时候。你由此可以看到,京味小说作者并非即“京味作家”。京味是作品的风格标记,而非作者惟一的风格标记。

京味小说中有丰富的“乡土社会”的描绘,它却不能归入鲁迅定义的那种“乡土文学”。〔7〕北京对于写京味小说者,可以并非“乡土”。比如邓友梅、汪曾祺、林斤澜等。在我看来,比之于是乡人写是乡,非本乡本土的京味小说作者,对于说明审美创造的条件,或许更具有深刻性。〔8〕土生土长并不就能天然地把握一种文化精神。而越是较有深度的文化精神,越有可能被闯入者所把握,条件之一即是对于文化形态的比较认识。文学作品中的地方性,要求的首先是真正作家的资质禀赋,作家感受个别性的那种能力。即使方言这一种地方性文化也非惟特定方言区域的土著才能把握。何况高层次的方言文学,所要求的首先不是对口语的摹仿、记录,而是对方言中含蕴的文化情趣的领略,这要求的是小说家的语言感觉、语言能力。问题几乎只在于是否“真正的小说家”。闯入者的成功,则多半在能舍末求本,略枝节而得精神。正宗北京人尽可对汪曾祺、邓友梅二位的方言运用不表佩服,仍会承认那种语言中真有“精神”在。汪、邓所达到的,还不止于“精神”。他们的作品里正有“乡土感”。〔9〕这是一种扩大了的乡土感情,非由本乡本土而是由中国知识者的共同文化心理结构决定,系于共同“文化乡土”、“精神故园”的文化感情,近闻有人谈及“新乡土文学”,以为写别处的“好像不如写北京一带的泥土气息和人情味重,仍有点旅游、下放、体验生活的外来人眼光和口气”(《读书》1986年第5期第120页)。殊不知他从中感得“泥土气息”的,可能正出于“外来人”的手笔呢。这多少也因助成了上述风格现象的那种文化,较之一般的地域性文化,其内容更深沉博大,更富于包容,更具有普遍性品格。

京味小说依赖当代小说创作才以风格现象而引人注目,并使老舍作品由此获得新的研究角度与文学史意义,当代小说中的京味却又是驳杂的。京味之为京味,并不赖有风格的单一。如同其他有研究价值的文学风格那样,它是以其内在包容的差异性、丰富性作为形成条件的。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变动,当代社会更为剧烈、更为戏剧性的文化重构,也使我们不能不以弹性尺度对待京味这概念,以期包容风格变异,不失灵敏地反映当代新的文学现实。在论述中提出一个概念,有时即是对于范围的限定,但诸多形态纷繁的事实毕竟更值得关注。在本书中我不打算以概念范围现象,而希望仅以京味这概念为基点,对有关的风格现象(包括京味小说的当代变异,以及不能一股脑儿塞进“京味”中却与之有风格联系的作品)一并做出描述。我不知道是否真有所谓“正宗京味”——“正宗”怕是最难划定的。文化在不断的变动中,城与人与文学都在迁流。老舍所写“北京文化”,事实上是北京胡同文化。即使老北京的胡同文化,据说也有区域性差别。一种说法是,正宗北京风味在城南——聊备一说而已。你固不必深信,却不妨以为其中透露了“差异自在胡同之中”的消息。文化学意义上的“北京文化”,是赖有省略,赖有有意的忽略,赖有选择而成立的。人们所认为的北京的文化统一,正是上述省略的结果。至于文学,也可以说正因多味才有京味的吧。正是在这里,你觉得京味那模糊的“味”给了你便利,使你有可能穿越明显差异性的表层,捕捉微妙的风格关联,并经由这种捕捉达到作者意识、作品境界的深层,发现被差异掩蔽了的某种共同性,由相对狭小的“风格”及于广大,及于风格的最终设计者——北京文化与北京人。

北京魅力是内在于人生的,内在于居住古城中分有其文化精神的人们的人生的。本书将由作家与他们所写人物两个方面(恰是两组“北京人”!)来研究京味小说,由作家的创作态度、创作状态、风格设计和设计的实现,由包含于作品的作者的文化意识、历史意识、美学理想,同时也由他们所写北京人的诸种特征来研究京味小说之为“京味”。此章即由创作者的一面谈起。

二风格诸面

理性态度与文化展示

京味小说作者的理性态度表现于创作行为的,首先应当是自觉的风格选择和自觉的文化展示。老舍由《老张的哲学》到《离婚》,是愈益自觉的风格选择;后起诸家,更有以老舍作品为范本的风格选择。不妨说,构成“京味”的那些特点,多半出于事先的设计、有意的追求,以此种“自觉”提供了事后归纳的便利。老舍的一本《老牛破车》〔10〕,写在他创作的盛期,边创作边自审自评,而且所评正在风格。意图与其实现毕竟不能刚好合榫,不差分毫。但老舍与其他京味小说作者所实现的,大体上确是所意欲实现的,并非偶然得之。

这“自觉”在创作中,又主要表现为自觉的文化展示,这也是京味小说作者设计中的风格的主要部分。至于文化展示中的理性则又表现为文化批判、文化评价,以至分析的冲动,说教的倾向:浮上了表层的理性。与此相关的,是对认识价值的强调。认识这个城市、城市性格,认识这种文化、文化精神。在部分作品中还表现为浓厚的知识趣味——诉诸认知的强烈意向,那神情意态令人不期然地想到长于“神聊”而又趣味优雅的北京胡同居民。凡此,也都出诸明确的风格选择,而不是信笔所之的偶然结果。

文化展示在“文化热”的当下已不能充当“独特”了,却使老舍在他开始创作的那个时期足标一格。因为那是强调文学的社会意识、政治意识的时期,老舍的思路因之显得迂远而不切时务。他又并不就因此而是主潮之外的游离者。就文学观念说,老舍无宁说是相当“正统”、中国化的,在当时也更与“主流”的左翼文学相近。比如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早期创作甚至还常有浅露的“教化”倾向(我在下文中还要说到,当代有些京味小说对此也一脉相承)。区分只是在选择何种“社会功能”上。比之30年代初急进的青年作者,他更关心“文化改造”这在当时的不急之务,却也在这里,他以他的方式,继续了“五四”一代启蒙思想者有关“中国问题”的思考。

对于形成京味小说这种风格现象,老舍的上述选择至为重要。后起诸家,文化价值取向容或不同,但以展示北京文化为指归,则是一致的。彼此间的差别在于所展示的方面和展示方式,在于对所展示者的具体的文化评价和审美评价。还应当指出,因有范本,当代作家这一方面的自觉,在普遍的文化热发生之前;虽然不曾发表宣言,也没有使用“文化小说”一类名目。他们沿着自己的传统,以自己的逻辑,与时下一部分作家的文学选择合辙了;又因有自个儿的发展逻辑,于“共同选择”中仍有自己独擅的玩意儿。

老舍创作成熟期的作品,是以对于北京的文化批判为思考起点的。他的北京文化展示,自觉地指向“文化改造”的预定主题,并由此形成他大部分作品的内在统一。当然,批判倾向并不就是他对北京文化态度的全部。我在本书的第三部分还要对此再加探究。然而也正是文化批判的思维线路和呈现于作品中的作者情感判断、价值判断的矛盾,极大地丰富了老舍作品的文化蕴涵——那不是风俗志,不是文化陈列,那是一个中国现代知识者以其心理的全部丰富性对北京文化的理解、认识、感受与传达。在自己的作品里,老舍由两个不同的方面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他在作品中称之为“北京文化”):一方面,他从中国文化自身的更新改造着眼,探究这种文化传统在对于中国人(“北京人”)的文化设计上的消极意义,由文化现象而透视北京人的精神弱点;另一方面,他又关注着中国文化在世界大环境中的命运,“乡土中国”被置于资本主义、殖民地文化冲击下的现实处境,从而复杂化了他对于北京文化的情感态度,在创作中统一了严峻的批判意识和对于北京文化的诗意方面、对于北京人的优雅风度的脉脉深情。这里正有着启蒙与救亡两大历史主题的冲突〔11〕在一个具体的现代作家、现代知识者那里的呈现。

同类推荐
  • 鬼门关

    鬼门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门关》分为鬼门关地理概况;鬼门关称谓流变等六篇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西合俎集

    中西合俎集

    本丛书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如是学术旨趣——静虑澄心,“虚怀若谷,静一至道”。于学科建设而言,此为根本,当有深意焉。“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同时“皓首穷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拓展学术境界,提高专业能力。我们高悬起“学术境界”这把标尺作为理想的目标去衡量、读解与阐释外语教学生动的现实实践,试图以求“道”之旨“月印万川”,鉴照理论与教学实际,使其呈现“有我之境”。丛书的核心理论追求就是“求道”,并将其悬为映照万川之“月”,作为价值尺度,以求“学理”。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团结互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忧患

    忧患

    本书对《易经》中著名的忧患九卦——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进行了透彻的解析:“履”为脚踏实地历练工作能力;“谦”为低调行事,化解纷争;“损”为理性调节,精打细算,终于获益;“困”为遭遇困难不改其志;“井”为研发创新,大获成功;“巽”为灵活权变,主导一切。作者详解忧患九卦,阐述消解世事迷津、转换人生成败之道,帮助读者在复杂的环境中庄敬自强,提高修养,历艰难困苦,终玉汝于成。
热门推荐
  • 韦尔奇行动指南

    韦尔奇行动指南

    本书对韦尔奇的核心领导理念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卓越领导的24项法则,并指出各理念的要点,最具价值的地方在于本书将行动指南作为全书的重心,在阐述每一个韦尔奇的核心理念时,作者根据自身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结合韦尔奇的亲身经历,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行动指南思路清晰,类似于管理工具箱,通过行动指南,读者可以在企业内对韦尔奇的领导理念进行实际运作。本书适合企业管理者、经理人以及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
  • 超神学院之青莲剑歌

    超神学院之青莲剑歌

    林天在冲击荣耀50星时被某种不可抗的因素,带来了超神学院的世界,而且还带了个可以获得王者人物技能的系统。青莲剑歌……霸王斩……惩戒射击……一骑当千……秘术·影……游戏里的限制在这里得到改变。提前建个群群聊:936787344,喜欢这本书的加一下。
  •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老师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老师故事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
  • 数据生物观察日记

    数据生物观察日记

    你看不见的世界里,他们等着你去发现;你触摸不到的世界里,她们等着你去拥抱;你到不了的世界里……
  •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文明爆炸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文明爆炸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是长篇史诗性力作《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最新史论作品。首次提出中国原生文明的概念,重新书写中国前3000文明史,细致梳理了秦帝国之前中国历史的七大历史性跨越,总结出中国民族五大生存经验。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世界上著名的中篇小说之一。
  • 星际大唐

    星际大唐

    “我把自己体内的力量,全部都传给了你,我抱着最后的希望,我希望我自己全部的力量能够唤醒,你血脉中皇者的力量,让你能进化到我们族内传说中太阳战士的地步,可惜在你的体内只是有我的力量,没有看到丝毫进化的迹象,我们灭族血仇在也不能够报了,太阳一族到你是真正的完结。”
  • 外科瘿瘤疣痣门

    外科瘿瘤疣痣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调教魔尊

    调教魔尊

    ☆☆☆☆☆☆☆推荐新文☆☆☆☆☆☆☆☆开新文了,依然还是女强文《庶女谋略》欢迎收藏~☆☆.☆.☆.☆.☆.☆.☆.☆.☆.☆.☆.文静,本是现代豪门文氏长女,商界女王,死后却意外穿越异世,重生在大衍皇宫。本想独自一人自在逍遥,谁知竟在不知不觉中惹出了这一桩桩情债,不仅失了身,最后竟是连心也失去了。原本一个人的逍遥之旅,最后却是成了九个男人一个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佛语:情不问因果,缘注定生死。且看前世的商界女王,如何立身于暗涛汹涌的大衍皇朝,步步惊心!********************************************************利益之争,从来不讲手段。有人得利,必会有人失利。然而,追逐半世,得到的,究竟是真是假。或者,聪明一世,只有放手,才能真正得到。********************************************************这是个神奇的大陆。魔、人、仙界共存于世。而不论哪一界的生灵,他们最终所向往的,都只有那遥不可及的天界。这是个简单的大陆。只要天下大乱,传说中的神宝必会现世。那,是通往天界之门的钥匙。传说是真是假,神宝是虚是实,他们从不思考,只是选择相信。然而,一个来自异时空的女子,却打乱了这所有一切。魔界王子,人界帝王,武林侠士,全都为她而争,为她而动。********************************************************——水潋滟,X大普通的女大学生而已,平生只爱财。初降异世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因这小小的毛病,而被卷入别人早已设计好的圈套之中,变成狐狸,成为一个霸道男子的宠物。——沈傲绝,江湖人称‘月魔’,魔界王子转世。狂傲嗜血,冷酷无情,对狐狸深恶痛绝,见之必杀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有养狐为宠的一天,更不要说,对其细心呵护,体贴入微,甚至……——司徒昊,原本是凡人界的帝王,一心只将大好江山置于心中,此生唯愿做个古今少有的贤君。然而,却在某一天,为了一个绝色美人,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皇位和追求,走上了修仙之路。——楚天行,武林第一大派天星阁阁主,更是才华横溢,武艺高绝,一副皮相,美得雌雄莫辩,妖艳异常。
  • 血殇录

    血殇录

    上古洪荒,神魔大战,六界隔绝。枯荣轮转,千年流逝,战乱再起······龙血染:“吾非人族,却具人之情愫,若是……吾族大业难成!”轩辕逸坤:“阿染,我知你有苦衷,我等你亲口向我述说的那一天。”龙血染:“陛下,对不起,我失约了……”龙桀:“去吧,莫染将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