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8600000008

第8章 新的崇拜:西潮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权势的转移(4)

传播西学的角色既然已逐渐由中国士人自己承担起来,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渗透实已得到中国人的主动配合。当然,中国配合者自己通常并未意识到他们所起的这种作用。他们学习西方的目的,还不仅是要生存,而是要使中国富强并最终凌驾于西方之上(详后)。如前所述,富强本不为儒家所强调,寻求富强正是在西潮影响下产生的国家目标。

中国传统本崇让不崇争。《春秋穀梁传》(定公元年)说:“人之所以为人者,让也。”老子主张“不争”,墨子讲究“不斗”,思路相近。许多人心里未必真喜欢让,但表面上仍不得不崇之,盖世风使然也。这正是赫胥黎所强调而为严复相对忽视的后天伦理作用。西潮入侵后,国人由重理转而重力。过去受压抑的法家耕战思想被重新“发现”,进而引发出商战以至学战思想[53],“争”的意识渐具正面价值。故争的观念因西潮而显,亦由西潮为之正名。美国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在其关于中国近代的近著封面上以中文大书一“争”字,盖有所得焉。[54]尚争而不尚让,是中国近代与前近代的一个重要区别。

甲午兵战失败,士人纷纷寻因。重力尚争的倾向已为严复版的进化论准备了风行的语境,只是还缺乏系统的表达。严复译述的《天演论》一出,简明而系统化,人皆以为言其所欲言。特别是严复把西方进化论化约为“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简单公式,最容易说服已经重力尚争且正在寻求答案的许多尊西中国士人。《天演论》能风行于世,正在其不仅解答了中国何以败——因劣,而且提出了解决的路径——即争。国人已先有争的意识在,此论自能不胫而走。

有此理论,强力就成了最好的说服手段。一旦胜者是因为其文化优越这样一种观念在士人心中树立起来,失败者的传统自然像粉一般碎了。既然中国屡被战败,则其文化必然低劣。中国人以前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因为中国历史上两个从人变成神的关羽和岳飞以及一个半人半神的诸葛亮都不能算是成功者。[55]如今则承认败即是劣,可知其价值观念已完全转到西方一边了。西方在改变中国人思想方式一点上已基本成功。

中国士人既然已主动学习西方,西方文化优越观的确立就只是时间问题了。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西方在中国人思想中的地位步步上升。自太平天国以还,出将入相影响朝政最大的几位汉臣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以及后来的维新变法诸人,均是在往西走的方向上,而且越走越远。如此流风所播,晚清的大趋势正如黄远庸所见:“乔木世臣、笃故旧绅,亦相率袭取口头皮毛,求见容悦。”[56]

1891年时,康有为已发现当时士人“稍知西学,则尊奉太过,而化为西人”。[57]到1898年,热心传教事业的立德(Archibald Little,1838—1908)肯定地写道:“西方思想方式[在中国]取得控制地位的日子一定会来到。”[58]若比较立德的满怀信心与1869年时杨格菲的犹疑,中国思想界的变化之大尤可见一斑。再到20世纪初,国粹学派的邓实已形容当时知识界的风气是“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若神圣”。故余英时先生判定:“西方理论代表普遍真理的观念”在1905—1911年间已“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心中”了。[59]

注释

[1]Cf.Jean Francis Revel,Without Marx or Jesus (Garden City,N.Y.1971),p.139;关于更普遍意义上的爱憎交加情结(resentment)的新近探讨,参见Liah Greenfeld,Nationalism:Five Roads to Modernity (Cambridge,Mass.1992),passim.

[2]章太炎:《清美同盟之利病》,见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475页,北京,中华书局,1977。本文所说的传教士,除注明外,均指新教传教士。

[3]郑观应:《论传教》,见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121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4]转引自Arthur H.Smith,China and America To—day (New York,1907),p.236.

[5]参见罗志田:《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载《中国文化》,第14辑(1996年12月),213~224页。

[6]Chinese Repository(以下简作CR),III:8(Dec.1834),p.379;Eliza G.Bridgman,ed.The Life and Labors of Elijah Coleman Bridgman (New York,1864),p.216;关于耶稣会士和新教传教士对中国看法的异同,参见Raymond Dawson,The Chinese Chameleon:An Analysis of European Conceptio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London,1967),pp.35—64,132—154.

[7]“Griffith John to the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ca.1869,in R.Wardlaw Thompson,ed.Griffith John:The Story of Fifty Years in China (New York,1906),p.254.

[8]关于the Nemesis,参见Daniel R.Headrick,The Tools of Empire:Technology and European Imperialism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New York,1981),pp.43—54;并参见詹森(Marius B.Jansen)为罗兹曼(Gilbert Rozman)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所写的第二章:《国际环境》,特别是41~57页。

[9]Elijah C.Bridgman,“Address at 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CR,V:8(Dec.1836),pp.378—79.

[10]胡适日记(本文所用为上海亚东图书馆1939《藏晖室札记》、中华书局,1985《胡适的日记》、台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1989—1990《胡适的日记[手稿本]》,以下仅注年月日),1926年10月8日。

[11]“Preamble”of the Society for the Diffusion of Useful Knowledge in China,CR,III:8(Dec.1834),p.380;李承恩语转引自顾学稼:《华西协和大学的收回教育权运动》,见顾学稼等编:《中国教会大学史论丛》,329页,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12]CR III:8(Dec.1834),p.363.

[13]参见CR III:9(Jan.1835),p.413;VI:10(Feb.1836),p.446;IX:1(May 1840),p.2;Stuart C.Miller,“Ends and Means:Missionary Justification of Force in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in John K.Fairbank ed.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America (Cambridge,Mass.1974),pp.249—282.

[14]郑观应:《传教》(先后两篇),见《郑观应集》,上册,405~412页。

[15]A.E.Campbell,“The Paradox of Imperialism:The American Case,”in Wolfgang J.Mommsen and Jurgen Osterhammel,eds.Imperialism and After:Continuities and Discontinuities (London,1986),pp.33—40,特别见pp.35—36.

[16]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传教下》,66~67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章太炎:《五无论》,见《章太炎全集》(4),433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7]本段与下段,参见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125~142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18]本段与下两段参见杨荫杭:《老圃遗文辑》741~742页,(原文刊1923年5月7日、8日《申报》),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19]Lien—sheng Yang,“Historical Notes on the Chinese World Order,”in John K.Fairbank,ed.The Chinese World Order (Cambridge,Mass.1968),p.27

[20]关于19世纪及20世纪初西方尚武心态是在中世纪封建贵族价值观念影响之下的论点,参见J.A.Schumpeter,Imperialism (Oxford,1919);Arno Mayer,The Persistence of the Old Regime (New York,1981).

[21]郑观应:《传教》(后篇),见《郑观应集》,上册,410页。

[22]Miller,“Ends and Means,”p.250;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57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3]关于学战观念的起源,参见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244~247页,台北,商务印书馆,1995。

[24]参见Herbert Giles,Confucianism and Its Rivals (London,1915),p.259;吕实强:《中国官绅反教的原因》,45~53页,台北,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66。

[25]有关美国传教界的这种倾向,参见Arthur Schlesinger,“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and Theories of Imperialism,”in Fairbank,ed.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pp.350—352.

[26]CR I:1(Mar.1833),p.457.

[27]Timothy Richard,Forty—five Years in China (New York,1916),pp.7—8.美国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Allen,1836—1907)也是这些传教士中的一个,参见Adrian A.Bennett and Kwang—ching Liu,“Christianity and the Chinese Idiom:Young J.Allen and the Early Chiao—hui hsin—pao,1868—1870,”in Fairbank,ed.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pp.159—196;陈绛:《林乐知与〈中国教会新报〉》,《历史研究》,1986年4期。

[28]参见Paul R.Bohr,Famine in China and the Missionary:Timothy Richard as Relief Administrator and Advocate of National Reform,1876—1884(Cambridge,Mass.1972),pp.7—8;乐灵生(Frank Rawlinson):《近二十年来中国基督教运动的改革与进步》,见司德敷主编:《中华归主》,上册,10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9]CR IV:8(Dec.1835),p.356.

[30]Charles Gutzlaff,“Journal of a Voyage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CR I:4(Aug.1832),p.139.

[31]Richard,Forty—five Years in China,p.86.

[32]Richard,Forty—five Years in China,pp.151,48;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见《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5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9。

同类推荐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四大名石故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有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的故事。
  •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西学驱动与本土需求:民国时期“文化学”学科建构研究

    民国时期“文化学”的学科建构,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一般进程中,成为多少有些异样的特例。它以学术史的问题形式而展现近代文化思想变迁的多维面相。与其他现代学科在中国的境遇相比,“文化学”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之势,这是近代以来在西学驱动下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觉发展的结果。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和对中国文化历史地位的自觉)的派生,近代中国社会恰好提供了这一具体学科转型的土壤。
  • 越剧

    越剧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优美清婉,表演真切动人,无论是音乐、唱腔、表演,还是布景、道具、服装,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广受喜爱与赞誉的戏曲艺术瑰宝,如今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 三字经(普及版)

    三字经(普及版)

    《三字经(普及版)》的特点是,对《三字经》全文做了通俗易懂的讲解,并设置5个板块,以帮助读者全面领会它的内涵。例如,每段句子依照内容,精选一则故事,用故事形象说明道理;用一则知识链接,开拓读者的视野。这正是《三字经(普及版)》的不同之处,相信每一个青少年都会从中真正受益。
  • 奉化民间文艺·地名故事卷

    奉化民间文艺·地名故事卷

    该套书共三卷,分别是《谜语卷》《歌谣卷》《地名故事卷》,收录了奉化区谜语近1200条,歌谣340余首,地名故事150余则。
热门推荐
  • 权谋天下之乱世之争

    权谋天下之乱世之争

    百宸大陆历306年,天下共主西冷衰败,西冷皇统治渐弱群雄崛起,纷纷自立为王,群雄角逐。紫灵慕容七,西冷林锦之,雪烊雪漠然,东陵陵昭雪。到底谁才是这天下之主。片段:“你能不能,不要再跟着我了阿。”“不能,嘻嘻。”慕容七无奈看着眼前笑嘻嘻的傻子,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说好的高冷呢,说好的不与人亲近呢都他妈是放屁,比她还能装。眼见着慕容七的脸越来越黑,林锦之忍不住委屈,“小阿七,这里廖无人烟,荒无人际,你忍心将我一个人丢在这吗?”“……”慕容七白眼,变成这样到底是谁搞的阿。罢了罢了,谁让自己的人设是善良大方的呢,姑且带着他吧。……咳咳,嗯……这是一本很正经权谋文
  • 恼人的路

    恼人的路

    不就是四五里长的事情么?不就是水泥跟沙子的事情么?虽说时间紧张了些——只有半个月;虽说资金也紧张了些——要几十万呢。可是跟古代的太行王屋二山相比,这一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噢?再说了,过去人家愚公老前辈用的可只有两双肉手,如今还有现代化的机器呢,有自卸王、推土机、搅拌机、挖掘机呢。就这么定了。而且要马上部署,立即实施,昼夜奋战,确保完成……半个月后,让赵顺利乡长——当然也包括小胡庄的百姓——饱受困扰的那四五里黏土路,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阔平整而坚固漂亮的水泥路。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春是一场伟大的失败

    青春是一场伟大的失败

    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惠特曼的散文作品集。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惠特曼都是响当当的名字。本书散文既有抒写热爱自然、花草、鸟兽、冥想的美文,也有记趣美国城市大街小巷,歌剧、话剧、舞蹈的小品,还有笔涉爱国情怀,充满人性追求,渴望和平以及人与人之间温情的随笔,具有较强的文学欣赏价值。
  • 古学考

    古学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放浪形骸歌

    放浪形骸歌

    孟行海是帝国中一道门少年,自幼受噩梦困扰,在门中出头无望。然而忽有一夜,他受性命之危,忽然间练成奇功,来到危机四伏的大海上。这荒诞、危险、奇妙、险恶之世在他面前铺开。他是从此平步青云,大权在握,看透凡尘,修仙悟道?还是见奇异之景,历怪诞之事,得超俗之心,建绝世之志?书友可加入q群:298063348,有任何重要消息我会及时发往群里。请多多关注新书《燃烬之余》,谢谢。
  • 奇游系统

    奇游系统

    无限穿梭,无数次死里逃生。他们是谁?他们来自哪里?在这个游戏里到底有多少人?他们该如何回去呢?死去的人到底有没有真的死去呢?(小白作者,不喜勿喷,作者比较玻璃心哦!不过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大家也可以提提意见。)
  • 破围

    破围

    沈默成为艾洁公司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初来乍到,下属不合作、客户刁难、领导怀疑,高额的费用欠账、大量的库存积压、巨大的指标差距,让沈默步履维艰。突出重围势在必行!沈默殚精竭虑,稳扎稳打,一步步争取各方面的资源,灵活运用销售技巧,驾御复杂局面,蓄势待发……突围式销售、全程深度写实,心智与承受力的强悍对决。一位世界百强企业区域经理的真实成长历程,一部让8000万销售人员提升职业能力的销售实战小说。  
  • 钑龙

    钑龙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狼烟起,江山北望,穿越到北宋的杨志不想知道什么秘密,杨志不想上梁山,可来来回回竟然是一个死局;面对河山破碎的危机,杨志心中侠武不死,只能靠手中刀,打开一个不可预测的未来
  • 负朱颜

    负朱颜

    原名为:《默妃》月不随人老。任霜刀、万年削磨,依然娇好。夜风起,疏香飘缈。一缕入怀魂不定,把残冬尘梦都惊扰.......她一名受了神佛点化而穿越来到这里的女子,为了了却一断曾经的孽缘。原因只因为她爱上不该爱上的亲哥哥。一把匕首,一身白衣,一缕青丝,她飘落至后宫之中,成了帝王众多女人中的一个。可是,她那来生的哥哥居然是恭亲王。一曲离别散,一滴红颜泪,造就了一场悲剧。可是最后究竟谁才是她的归宿?她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然却一去无踪,芳影难觅。她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然却将红豆洒落千和湖,了却了相思,结束了缘分。……香风拂尽花不知炙情焚过爱未识最是伤心不逢时钟情已成旧时事爱情当真只是在逝去之时才明白弥足珍贵......@@@@@@@@@@@@@@@@@@@@@@@@@@@@@@@@@@@@@@@@@@@@@@@@@@@@@@一场别样的穿越,一场别样的爱情故事,和一个别样的江湖。他说:乌云再怎么遮掩还是掩不住月的英华和美,既然乌云常蔽月,月儿又为什么总爱往乌云处钻,却与明日追逐。她漠然低首,回头相望,却无言相承诺。他说:人为何总是追逐天边云,却看不到身旁人......她黯然神伤,仰望天中浮云,道:为何明日一定要追逐月儿,为何月儿偏偏喜欢云......后宫,王府,江湖,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能容得下她的地方?@@@@@@@@@@@@@@@@@@@@@@@@@@@@@@@@@@@@@@@@@@@@@@@@@@@@@@@怜花应相陪,何忍空垂泪?他道:明日照芳菲,无须如影随......人物介绍:慕容若离:女主,江湖中传闻中的‘月魔’,江湖人称‘六指琴魔’云轩:帝王,江湖中的六大至尊之一的‘赛诸葛’,又名‘玉笛’欧阳无情:江湖神医‘赛华佗’,又名欧阳明日,是云轩最嫉妒的神般男子。弄月公子:公主的夫婿,时而哀伤至极,时而温润如玉,擅长抚琴与吹笛,曾以一曲《离别散》名震江湖。云延:恭亲王,长相极似若离来生的亲哥哥。云末:江湖中唯一的生辰纯阴男子,性格古怪,喜好不明,亦正亦邪,是云轩的亲弟弟。皇后:杜相之女,杜贞儿。.......不是NP,江湖与后宫之间的纷争,汇集天下奇才美人......女主也非善类,,从不吃亏,心机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