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社会的大多数成人而言,职业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满足着人们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需求。物质生活方面,职业继续着它自古就被赋予的养家糊口的使命,人们通过从事职业获得各种物质资源,使自己得以安身立命。而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职业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在谋生这一层面,职业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人们希望能够做自己适合的、喜欢的职业,在职业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达到自我实现,通过职业更好地增加生活的主观幸福感。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职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功能呢?正如《礼记·中庸》所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即为职业进行规划,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十分重要的途径。从个人层面而言,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个体明确自身需求和努力方向,有的放矢地管理时间、安排事件,实现人生梦想。从组织层面而言,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组织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组织承诺水平。从社会层面而言,社会成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调配社会资源、增加就业率、更好地建构和谐社会。因此近些年,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学者,以及普通社会大众都持续关注的一个热门主题。
大学生,在众多即将迈入职场的群体之中,是一个人数庞大而且特点鲜明的群体,由于其特殊的教育经历,他们对职业的要求有着自己的特点。物质方面,相对于其他人群,大学生群体在精力和财力上都付出了较高的教育投入,因此他们对未来职业的物质回报期望值较高;精神方面,大学生所受的多年教育使得他们在精神层面上有着较高的需求,十分看重未来职业为他们所带来的契合感和幸福感,希望借由未来职业实现人生价值。但与大学生的这些主观愿望和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不断增加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200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首次突破600万人,达611万人;2010年达630万人;2011年达660万人;2012年增至680万人;2013年,这一数字达到699万人;而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却呈下降趋势,如一项针对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显示,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
如何能帮助大学生们在面对社会职场现实与个人职业理想的鸿沟时,能够具备从容应对的态度和能力呢?这是一个需要从社会、学校、个人多种渠道入手才能解决的问题,但职业生涯规划,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渠道。事实上,很多国家已经将生涯教育贯穿在了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大学,依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需要和接受特点,有计划、有侧重地进行生涯教育,并且学生在面临升学、择业等选择时,可以寻求专业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测评和指导。而我国目前在生涯规划相关教育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基础教育阶段的生涯教育基本是空白,高等教育阶段,很多人又将生涯规划等同于毕业前的就业和创业指导,忽视了大学期间发展性的生涯规划指导。只有让大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身特点、了解职场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才能使他们不会虚度大学四年的宝贵光阴,才能更好地应对现实的创业、就业、职场适应等一系列职业课题,才能更好地施展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出于这样一种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和重视,我们编写了这本《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本书的定位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本书可以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拓宽视野、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科普性书籍;其次,本书也可以作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材使用;最后,本书还可以作为大学生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规划自己人生的自学读物。基于这样一种综合性的定位,本书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首先,兼顾理论性与可操作性。要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本人都必须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貌和基本理念有一定的了解,没有理论深度、单纯依靠技巧,有可能会使生涯规划的理解和操作出现偏差;但若仅有生涯规划的抽象理论,没有具体的操作性指导,又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目的相悖。因此本书既介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又在基本理论的阐释过程中,渗透了操作性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列举了很多实例,尽力做到深入浅出、实践性强。
其次,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应只在某一个时间点进行,而应贯穿于整个大学的时间轴。当前大学生求职时的很多困惑和迷茫,乃至就读期间的偏差行为,往往与缺乏对自身生涯的深层思考、找不到明确的未来方向、无法实现理想的职业路径,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书既涉及从进入大学就应开始进行的自我探索、职业环境探索;也包括整个大学期间该如何为自己做生涯决策、进行职业规划,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锻炼以提高相关职业素质等内容;而且提及了大学末期和毕业之初的职场适应问题。
最后,尽力做到全面性,涵盖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但一般而言,自我探索、环境探索、职业决策、拟定计划并实施和调整计划,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步骤,因此这些内容是本书重点阐释的部分。而除此之外,针对当下大学生经常被用人单位评价为缺乏职业素养、心理素质有待提高这一现实状况,本书也将开发职业素养、提高职业心理素质、提升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和职业适应纳入讨论的范围,希望能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张光旭、孙彩惠负责本书的统稿以及第一、二、六章编写工作,杨永宁负责第五、七、八章编写工作,王博、隋日安负责第三、四章编写工作。同时,研究生张文娟、艾美颖、武亚思等为本书做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工作。另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姚斯研和郝子波编辑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工作,没有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精心细致的工作,本书难以得到顺利出版,编者为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编者有着良好的初衷和多年的实践经验,但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我们将不断修正,尽力使本书能够真正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编者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