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0500000003

第3章 教研室——中国基础教育特有的组织和制度(2)

如前所述,教研室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在普通中小学教师眼中,教研室就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部分。不过,在编制办公室核定的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及其编制中,是没有教研室和人员位置的,也就是说,教研室并不是国家教育行政系统中的正式组成部分,没有行政部门的地位;教研员也并不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成员,没有“国家干部”的身份。无论在省一级教研室还是县(区)一级教研室,教研员的身份都是“教师”,教研员的职务评定不是行政级别的科、处、局等公务员系列,而是中学一级、二级或中学高级,小学一级、二级或小学高级等教师职称。一名教师从学校调到教研室工作,在教师们眼中,这位教师的地位是“升了”,但正式身份仍然是教师,职务也仍然和其他教师一样要按照小学或者中学教师的职务系列逐步晋升,虽然其职业的性质确实已经与一般的中小学教师有了相当的差别。这是很有趣的现象,一方面,教研室在教师们心目中就是“领导机构”,教研员就是他们的“业务上司”;另一方面,这些经常行使着管理职能的教研员却是与他们一样的教师身份。

教研室的性质是事业单位。编制办公室也掌握着事业单位的命运,但却与对待行政部门的方式有相当差别。对于事业单位,编制办公室的责任在于:“负责研究拟订本市机关、事业单位局、处级领导职数的配置标准;审核报批本市机关、事业单位局级领导职数;核定本市机关、事业单位处级领导职数。”[5]也就是说,编制办公室只负责核定事业单位的领导职数,对于单位中其他成员的数目、级别、工资等并不负责。

单就教育系统内部来说,事业单位数目众多,却以教研室的地位最为微妙,时不时地,会生出一些尴尬。仅举两例,例一:教研室因为与学校教学关系密切,特别由于在命题、考试、组织教学比赛、教师职务晋升等方面举足轻重而威望素著,又因为工作性质常常有管理性行为,与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频繁交叉,难免会有摩擦。某省会城市一名区级教育行政领导在一次与该区教研室负责人的争论时气恼之下发话:“不要以为你们教研室是第二教委!”“不要以为”其实暗喻:“你们就是以为。”事实上,在许多地方,教研室的确经常被人看做“第二教委”,类似上面所说的冲突和指责也是经常上演的节目。实际拥有的权力与事业单位的职能相互错位,“名不正,言不顺”。例二:在有关教研室的负面声音中,比较多的与“钱”有关,在大多数地方,教研室被公认为教育系统中资金雄厚的部门,编写和印发各种复习资料,举办各种教学比赛,开设各种研讨培训等,时有收费,又往往因为结果与学校教学评估和教师职称评定挂钩,令中小学趋之若鹜。身在教书育人的高尚教育事业之中而有谋利之嫌,难免招致微词。在20世纪90年代,教研室在资金方面的实力达到顶峰,不少省、市教研部门靠上述各项收入盖起了气势非凡的办公大楼,一时格外招摇。

二、自下而上,实至名归

前面谈到,中国的行政系统基本是沿着“自上而下”的方向建立的,教研室则是个异数。沿着教研室的名分追究下来,越来越发现盘根错节,很难用一句话甚至一篇文章把它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主要讨论一点:产生方式的特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区)级教育局(委员会)的其他部门,如基础教育处、德育处等,都可以一级级向上,直至在国务院教育部找到相对应的部门,如教育部的基础教育司、德育司,等等,很简单,上级部门的工作文件下达后,必须得“接得住”。唯独教研室例外,到了省级便“封顶”了,按照通俗的说法是“不能通天”,更草根的说法是“没有娘家”,其中的暗喻是:上面没有人、没有后台、缺少背景,在国务院教育部的诸多司局当中,不存在与教研室对应的上级主管部门。当然,中国的行政机构中也曾经有一些身份特殊、没有建立自上而下行政系统的部门,比如,20世纪的“农业现代化委员会”,“体制改革办公室”,但其本身便地位特殊,虽然没有“向下”的渠道,却有“通天”的路径,且大多因特殊历史条件而产生,也因特殊历史任务的完成而消失。教研室则不同,在不能通天的条件下,它们树大根深,其稳定已经超越了不同时期历史背景的特殊性,除“十年动乱”期间随整个教育事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外,始终稳如泰山。

毕竟,教研室是事业单位,在教育行政系统中找不到“上级”难道很奇怪吗?只要对于各种事业单位略做考察对比,便可有所发现。事实上,教育部本身也设有若干事业单位,比如考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育科学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同样,在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大多设置有类似的事业单位(有些省市如西部或边远地区略有不同),县级虽然未必有专门机构,也会有类似的办公室。教育部的事业单位对地方的事业单位不存在像行政部门那样严格的上下级关系,但在中国这样中央集权,而且讲究“名分”的国家,这种从中央到地方“遥相呼应”的状态是让人觉得理所当然的。虽然不是严格的上下级,但无形之中还是给予了莫大的支持。比如,国家层面上有正式的×部门,实际上非正式地宣告了地方各级×部门存在上的理所当然,名正言顺。同时,分属不同级别行政部门的事业单位的纵向关系中,也显示着浓厚的“上下级色彩”,举凡各种大动作、大举措,往往由教育部的事业单位是否正式采纳为合法性的标准。教研室在此仍然是一个例外,如上所说,只是到省级便“封顶”了。总之,教研室的存在,既不符合中国政府行政系统建设的制度设计、也不符合中国目前事业单位的设置惯例。

三级教研组织,是根据“自下而上”的方向安排的。不错,如时下一些文章提到,在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部文件中,曾经提出各地应该成立教研室,而且可以确信教研室在50年代的中国已经存在。不过这却并不能够改变其自下而上的特征。

从20世纪50—80年代,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各类文件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针对教育行政系统中任何一个具体部门的专门文件,但专门针对教研室的则是“零”。可以设想,如果教育部设立了一个主管教研活动的司局,或者设立了一个有关教研活动的事业单位,必然会有相应的指导性文件,事实上,找不到这样的文本。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为了尽快恢复中小学教育,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包括重建因“文化大革命”而瘫痪或消失的各种机构。1978年4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发出《关于恢复或建立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院报批手续的通知》,通知规定,各地要恢复或建立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院,由省、市、自治区审批,报国务院备案,抄送教育部。[6]事实上,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如同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一样,教研室也在许多地方存在,同样处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之下,处于基础教育系统中。在上述通知中,明确恢复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却唯独没有提到教研室,此后,也未见到关于恢复和建立教研室的专门文件。根据一些同志回忆,当时一些地方的教研室是附设在教师进修学校之中,但进修学校有自己另外的任务,恢复进修学校并不必然地包括恢复教研室。合理的推测就是,教研室的“名分”和“地位”并不确定,即前面所说“有名无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将这一结构的存在纳入自己对基础教育事业管理的规划之中。简言之,教研室的设立,不是自上而下,根据上级行政部门设置的状况而设置,而是自下而上,别有产生原因。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教研室“有实无名”的历史才得以结束。90年代初,国家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出台专门针对教研室的文件,且在不到5年时间内连续颁发了三个。

第一个文件是,1990年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基[1990]013号)。这是目前所见第一个由国家教育最高行政部门专门针对各级教研室而下发的文件。今天看来,这个文件意义重大。它肯定了教研室的存在和意义,明确了教研室的职责,规定了教研室的建制,明确了教研员的主要条件,甚至提出“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在方针上对中小学教研工作进行指导。”[7]第二个文件是,1990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印发的《全国省级教研室主任会议纪要》[8]。第三个文件是,1994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对部分省级教研部门教研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9]。

这些文件的出台,对于教研室的意义毋庸置疑。许多教研员不仅当时深感振奋,而且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第一个文件即《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同志认为,“首次明确了教研部门的作用,规范了教研工作职能,形成了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的工作格局。”[10]可以理解,在中国这样强大的行政组织下,《意见》对于教研组织的名分何其重要。

仔细琢磨,当《意见》出台之时,教研室早已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内存在了多年。教研部门的作用也罢,教研工作的职能也罢、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工作管理的工作格局也罢,在三级教研系统中早已经形成,并且相当成熟和稳定。因此,对《意见》出台和颁发这一事件的准确解读其实应该是:并不是这份文件规定了教研室的地位、作用、职能等,而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第一次针对这一在基础教育实践中自发出现、经历长期发展、功能明确的机构给予了承认和肯定,其意义在于由官方赋予了这一组织及其功能合法性。据此,将上述引文中的“首次明确”改为“正式肯定”之类的表述其实更为恰当。所有这些,很有些朝廷招安农民起义军,正规军收编民团乡练的味道——既然骁勇善战,姑且为我所用。

虽然姗姗来迟,这些文件的出台,象征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以自下而上方式产生的教学组织,经历了几十年的坎坷沉浮,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毁灭性打击之后,终于在90年代获得了“合法性”,结束了名实不符的历史,可以算得是实至名归。不过,得到了名分并不意味着从此踏上坦途,教研室仍然身份尴尬,围绕着它地位、作用等仍然困扰不断。个中原因错综复杂,其中之一便是这种有别于其他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产生和设置的差异: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这种特殊的出身,衍生出教研室耐人寻味的命运二重奏:由于无法“通天”,自然少了来自“体制内”的直接庇护,其他行政和事业单位几乎都能够顺藤摸瓜地与“中央”拉上关系,唯独教研室不能,这种寒素出身宿命地注定,在面临种种困顿和逆境时,很少有相关部门为其撑腰壮胆,这是其不幸所在。反过来说,这种“自下而上”,又使得教研室别具一种“草根”色彩和“底层”品格,无论风吹浪打基本心无旁骛,始终扎根、坚守在教学实践的一线,顽强地生长为根系粗壮青枝绿叶的大树,表现着独特的生命力,通过自己的奋斗显示了其在中国的“合理性”,这又是其幸运所在。

三、“尼斯湖怪”

教研室身份的尴尬,除了前面所说的另类出身外,还有一个便是经济收入问题。现在看来,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因素分析。

第一个因素是时间。在全国的教育系统内部,各地教研室差不多都是“先富起来”的典型,当许多校长还在为改善学校建设、提高教师收入捉襟见肘,当各级教育行政的一把手还在为教育经费的缺口寝食不安,教研室已经凭借自身努力获得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这当然使它显得十分“招摇”,也引来许多批评指责。其实,与20世纪90年代之后基础教育领域中异军突起的其他一些现象相比,如由“学校改制”“初中入学办法改革”等催生的“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学校的大批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牵动全社会的轰轰烈烈的择校行为,名目繁多的各种补习班向千家万户抛出的诱人许诺及不菲的价格……无论是社会影响波及的范围,还是相关资金流动的数额和规模,教研室当初赖以“招摇”的“经济基础”都不可同日而语。不过,由于在时间上“遥遥领先”,基础教育系统在整体上还是“清水衙门”,教研室却“先富起来”无疑显得格外“嚣张”,何况,那时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广大社会成员头脑中市场经济的观念远不像今天这样“开放”,教研室之富,当然是特别“扎眼”。

第二个因素可以说是为名分所累。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时过境迁,在后来教育领域发生了那么多与“金钱”有关的变化后,教研室的创收也不再那么“扎眼”。但究其根本,仍然有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名分”。教研室的创收行为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教育部门”的性质。

同类推荐
  • 乡愁里的广东

    乡愁里的广东

    乡村隐藏着大美,她往往是一个地方本土特色文化的最直接载体,也是理解一个地方的过往和未来的入口。在这本书里,我们从靠近海岸线的渔村,到城市周边的乡村,再到深藏在大山里的山村;从岭南水乡,到瑶族山寨,到海岛村落;一路走访,一路记录广东乡村的山水、建筑、故事和人情,追寻乡村才有的安静与美好,为你呈现一个你可能不甚了解的广东世界。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本书从经营战略理论入手,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广播媒介经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广播发展实践的经营战略。同时,对我国广播经营实践中出现的伦理冲突和道德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广播经营的伦理规范。本书对我国广播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传媒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治学方面的讲演,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体育运动锻炼,既可以帮助人们强健筋骨,又可以帮助人们健美心灵,还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融入社会群体当中。因此,在此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这项运动是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的。本文主要研究社会体育方式休闲化发展趋势、体育选择多样化发展趋势、体育区域扩大化发展趋势、体育性别鲜明化发展趋势、体育职业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育健身科学化发展趋势。从这些方面研究体育对和谐社会构建起到的作用。
热门推荐
  • 魁宝之主

    魁宝之主

    通天道人的诛仙剑,原始天尊的混沌帆,太上道人的太极图,鸿钧道人的造化玉蝶,盘古大神的开天神斧,无数神兵,随便我用。盘古大神的《盘古开天决》、鸿钧道人的《造化三千道》、通天道人的《诛天剑诀》、原始天尊《紫极神功》、太上道人《太上无极秘典》,随便我学。什么《梦中证道法》、《地府轮转功》,《佛陀未来证道经》这些,我看都懒得看一眼。
  • 喂,你不要再装无辜
  • 一本书读懂24种互联网思维

    一本书读懂24种互联网思维

    本书整合的改变世界的24种互联网思维,让我们对互联网新思维的认识变得立体、系统起来;同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从技术和实践分析互联网新思维与传统思维相比较的优势,医治互联网焦虑症。未来属于既能深刻理解传统商业的本质,同时又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人。
  • 古书奇穿:爷,妃你莫属

    古书奇穿:爷,妃你莫属

    【蓬莱岛出品】QQ群:118117346她羽丝在学校是一个很有名的拽丫头。一天的下课,天空暗了起来,所以她就加快了脚步,可是还是躲不过,这是注定的。她和她的好朋友小莉进去图书馆避雨,羽丝只是纯粹的去避下雨,也只是好奇的去拿那本会发光的书,也只是愤怒的去踩踏那本只有开头,没有下文的书,这也有错吗?书发怒了,时空之门也打开,羽丝也无里头的穿越了。羽丝给一道光芒照射后,意识就糊涂了。等她醒来的时候,自己来到一个四面都是白色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有一道声音说“有缘人”“救世主”.....羽丝说“为什么是我”,她无里头的成为“救世主”,可是自己却不知道她穿过来是做什么的,救什么的。穿越不久,就遇到王爷,而这个王爷天天和自己作对.......羽丝这个拽丫头会和王爷闹出什么事呢?他们会不会日久生情呢........她能不能完成任务离开这里呢?
  •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Allegro,Il Penseroso,Comus,and Lycidas

    L'Allegro,Il Penseroso,Comus,and Lycida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惊魂探险1

    惊魂探险1

    这个世界一直存在变数中,有诅咒,就有破咒,有秘密,就有揭发。看看今天的科学如何解释当年的奇闻异事。
  • 不容青史尽成灰:分裂到统一

    不容青史尽成灰:分裂到统一

    《不容青史尽成灰:分裂到统一》一书用独特的视角,从微观的角度讲述了春秋到战国这一时期的历史。作者提炼古今史料,用通俗风趣的写法,详细地描绘了春秋战国时期小国崛起、诸侯争霸等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生动地描述宋襄公、吴起、赵奢等各具人格魅力的人物跌宕起伏的奋斗经过。让读者从这一系列各具魅力的人和事中感受到春秋战国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进程。
  • 陆先生的独家甜婚

    陆先生的独家甜婚

    (超甜宠文,会员免费)未婚夫为了挽救破产的公司,将纪洛安送给了帝都最可怕的男人,原婆婆和小姑瞬间变了脸,骂她不要脸,嫌她丢人。就在她看清一切,准备反抗恶势力做回自己的时候,才发现,咦,新老公竟然是个宠妻狂魔?“老公,我肚子饿了……”瞬间,喜欢的美食摆在了眼前。“老公,我什么都没有,心里好没有安全感……”陆霆修递过来一沓文件,“媳妇儿,把这些签了。”“这是什么?”“我名下的不动产转让书。”“……”“老公,你欺负我,我要离家出走……”“呵……”陆霆修低低的笑出声,“媳妇儿,我哪舍得欺负你?”(推荐青青的旧文《神秘老公超级甜》、《大佬为我神魂颠倒》,同样的甜宠,不一样的方式,等你来!)
  • 蜜宠甜妻,老公请自重

    蜜宠甜妻,老公请自重

    苏瑾嫁给秦以墨,是蓄谋已久。秦以墨娶她为妻,是百般算计。结婚后,秦大总裁变相宠妻。奈何婆婆刁难,小三小四齐找上门,苏瑾递出离婚协议书:这日子没法过了!再相遇,秦以墨将堵在墙角,捏着她的下巴问:苏瑾,还逃吗?我以为你爱的人是我,未曾想只是你做戏一场。苏瑾,你逃不掉!——秦以墨我时常觉得,秦以墨身上有故人的味道,下意识的接近,再靠近,没想到却惹上了一头吃人不吐骨头的狼。——苏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