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3000000006

第6章 政治家与军事家(5)

张澜对长袍“情有独钟”,是有一段来历的。1903年,作为四川省官派留学生,张澜进入东京宏文书院师范科。临行前,张澜的老父亲连夜用蓝色布帘为他亲手缝制了一件长袍。他告诫儿子:“为人不能忘本昧良,终生布衣也是福。男儿当自立自强,自爱自重,读书不求高官厚禄,但求为民造福。”布衣者,平民也,张澜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一直保持着平民本色,被人们尊称为“长袍先生”。

张澜做官从教始终不置私邸,不是住在“公家宿舍”里,就是租借简便寓所,或者暂住朋友家中。1923年他才在南充的南溪口修建了一座很简陋的瓦房,算是有了一处私宅。新中国成立后,夫人刘慧征携全家来京,张澜对她说:“慧征,这一年来,我是住在民盟总部的。周总理听说你要来,吩咐政府安排好的宿舍,找了几处很大、很阔绰的房子,我都嫌太考究了,没要,要了现在这幢房子[10],我看有这座小楼房也够住了。”深明大义的刘慧征完全赞同丈夫的决定。

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打算为张澜配备一个保姆,却被张澜谢绝,洗衣扫地之类的家务琐事都由刘慧征亲自操持。国家副主席应该享有的每月二百元办公费,张澜从不动用,一切开销都用工资支付。1955年2月张澜逝世后,夫人刘慧征迁回四川老家,子女将住房退还政府,不再占用。

就这样,张澜用自己事业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懈地践行着“四勉一戒”。“四勉一戒”对于进步青年和爱国志士来说,是极大的精神力量。许多人受到这个信条的鼓舞和推动。有一个姓沈的青年,积极追随张澜,在学习了“四勉一戒”之后,特意改名为沈自强。“先生之‘四勉一戒’,细思忖之,又何尝不是我中华民族,我泱泱大国之精神的鞭策!”[11]

光风霁月的人格力量

综观吾先哲之言治,如儒家之大同、太平诸义,墨氏之尚同、兼爱诸义,老庄主自由,除国界,并一切法制与所崇尚号召之具……凡此皆陈义宏远,为今欧人所不能窥。但墨子言兼爱,必以交相利为征,最为切实。由墨氏之道,则世界经济问题必一以大公为原则,绝不许有以此侵彼,或以强侵弱之事,尽大地人类利用厚生之资,一切交相利,一切均平,则谓全世界为天国可也。斯仁道之极也。

——张澜:《说仁》

张澜一生虽然担任过各种官职,但内心深处始终坚守着“布衣情结”;即使身处四川省长、国家副主席这样的职位,仍是布衣粗食,泰然恬淡。他为官清正,从不谋私。他在四川主持政务长达八年,他的亲人们却仍在家乡务农。其四弟是前清秀才,曾请求他在政府机关中为其谋一小小职位,张澜谆谆相劝:“我不能任用私人,你在家中务农并奉养老母亲最好。”从川北宣慰使卸任之时,他不仅没有丝毫积蓄,反而负债八百吊钱,出售了几亩祖上留下的土地才得以还清。南充军阀石青阳想打倒张澜,派人乔装暗访其家,但见家徒四壁,一屋空空,根本没有什么私产。暗访者以实相告,石叹曰:“川北圣人之誉,名不虚传也。”[12]张澜的人格力量,把专横的军阀都感动了。

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张澜以一介布衣之身,凭借在社会变革、济世救民等方面的卓越实践,获得了极高的声望和极大的威信。他对于近现代的四川产生了多方面的、重大的影响。对于张澜的评价,有两段话特别著名。一段是毛泽东说的。195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大会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张澜先生说:“表老啊!你很好。你的德很好。你是与日俱进的。”我们的领袖非常明确地肯定了张澜先生的品行。另一段是胡耀邦说的。1980年春节,在民盟中央和民盟北京市委举行的迎春茶话会上,胡耀邦同志特意谈了对张澜的印象:“我感到这位先生有两条是很值得佩服的:第一条,他有很高尚的精神,这就是他的顽强的民主精神、民主思想;第二条,他有一个很优良的气质,就是他有强烈的正义感……这两大优点,对许多人,对我自己,印象是很深的,勉励是很大的。”

1947年4月,张澜写了《七十六岁自勉集语》。全文如下:“以义持己,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仁爱群,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乐善之人得众,故其心休休,乃能有容。逆耳之言利行,故一士谔谔,胜于千诺。益壮益坚,乃珍穷老。患得患失,勿效鄙夫。”篇幅不长,然而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这些语句是他对于自己一生言行的最好概括。张澜的嘉言懿行和高风亮节,是值得中国人珍视和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附录

张澜先生是一个可敬的爱国主义者,他坚持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的参加者和支持者。他是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中国人民感谢他在爱国运动中的贡献。

——林伯渠在首都各界人民公祭张澜大会上的悼词

奋斗五十年,与吾党同争得人民共和,雄心已遂;

结交卅六载,惜我公未及见台湾解放,遗恨犹存。

——吴玉章献给张澜的挽联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三句话,我们的先辈张澜先生是完完全全地做到了的。

——梁晓声:《精神之魂——论张澜》

[1] 出自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丁关根1992年4月在首都各界纪念张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 苏蓉:《论“川北圣人”张澜》,《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1期。

[3] 参见马建强:《共和国副主席张澜的中小学教育情结》,《小学青年教师》,2004年第2期。

[4] 戚如高、潘涛:《张澜与中国民主同盟》,26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5] 党宁:《一身傲骨炳青史,万里川江映伟功——忆著名教育家张澜先生》,《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34期。

[6] 张澜:《致赖心辉》,参见《张澜文集》,63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7] 冯维纲:《张澜》,110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8] 冯维纲:《张澜》,138~139页。

[9] 参见李永军:《张澜的清廉故事》,《中国统一战线》,2005年第5期。

[10] 这是一座中式四合院,在复兴门内嘉祥里。

[11] 梁晓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纪念张澜先生》,《出版参考》,2006年第17期。

[12] 徐庆全:《张澜:两大理想成就一生》,《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32期。

黄炎培:塑造爱国乐业的“中华牌”

黄炎培,字任之(韧之),号楚南,笔名抱一。上海浦东川沙人。他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卓越的教育理论家,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毕生从事职业教育,在数十年持之以恒的奋斗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科学的职业教育思想,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

职业教育之旨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

——黄炎培:《职业教育谈》

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学生约70人,分为两个班。作为“总理”(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3小时。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甚至较远的乡村也有人托人说情让孩子入学。学校的事务越发多了起来,黄炎培的担子越来越重。但他从不因事务忙影响教学,依然坚持亲自授课,从不旁骛。”[1]

1906年,应杨斯盛之请,黄炎培创办了位于浦东六里桥、占地60亩的浦东中学。筹建期间,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线。开办之后,他和张志鹤一起全权署理校务。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勤、朴、诚”人生修养三要点,“谈得头头是道,妙趣横生。学生们以此做为座右铭,经常对照自己”[2]。这三个字从此被确立为校训。革命家张闻天、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该校在当时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该校现为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有“炎培楼”“炎培亭”等建筑,纪念首任校长。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3]。

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1914年2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同年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36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1917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个月。黄炎培由此获得了“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

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黄炎培认为,办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写文章,作讲演,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于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简称“职教社”)应运而生。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此后数十年,黄炎培的教育活动一直以职业教育为核心,以职教社为根据地。

黄炎培亲自为职教社拟定了宣言书,并请恩师蔡元培审阅。他还为职教社写了社歌,歌词充分展现了他的职教理念:“惟先劳而后食兮,嗟!吾人群之天职。欲完此天职兮,尚百业之汝择。愧先觉觉后之未能兮,舍吾徒之责而谁责?同心组成吾社兮,将以求吾道之昌也。研究试验以实施兮,期一一见诸行也。苟获救吾民之憔悴兮,卜吾国族之终强也。手旗兮飞扬!吾何往兮?比乐之堂!将使无业者咸有业兮,使有业者乐且无疆。嗟!嗟!吾愿何日偿兮?天假我以岁月之悠长!”

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包含职业学校教育、职业补习教育、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职业指导。“职教社在建国前创办的主要教育事业有:中华职业学校、重庆中华职业学校、上海和重庆中华工商专科学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业学校、昆明中华业余中学、上海比乐中学;还在上海办了七个职业补习学校,在上海、重庆、昆明、桂林相继开办了职业指导所,指导青年就学和介绍职业。”[4]成果之丰硕,实属罕见。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1918年创立到1952年被轻工业部接管,在33年间,培养毕业生多达7000人以上,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社会活动家徐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这些毕业生在社会上极受欢迎,为民族工商业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被誉为“中华牌”。

黄炎培还参与筹办了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现河海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了东南大学、私立青岛大学的校董。“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教育生涯中,他亲手创办、主持或参与创办的教育文化机构,总数达百种以上。”[5]黄炎培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事业卓著、精神充实、乐在其中的一生。

以引出国民一切良能为事业

赤手能从平地起,苍生休被吾徒误。读书爱国两无妨,文兼武。寻真理,在何处?离群众,有谁与?听良知命令,是非清楚。物我一诚通万有,工商实用非虚语,倘专科大学挂虚名,终何补?

——黄炎培:《中华工商学校校歌》

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于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他首倡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在我国教育界、知识界形成风靡一时的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有力地推动了民初的教育改革。”[6]

同类推荐
  •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图说世界名人: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先驱)》介绍了,哥伦布,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
  • 吴敬琏传

    吴敬琏传

    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书中,吴敬琏娓娓道来,历史如跛足的行者,不动声色地姗姗走近,又姗姗走远,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回忆者与记录者之间穿梭,如画卷般展开。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下)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 陆孝彭传

    陆孝彭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陆孝彭传》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回忆和采访记录为基础,展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孝彭立志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航空工业,壮国胆,扬国威而奋斗的一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陆孝彭传》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适合于航空从业人员和广大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和发展社会公众阅读。
  •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他们在各方面都正好相反。威廉·克拉波(比利)·杜兰特,一个从高中辍学的学生,是个浮夸的梦想家和赌徒,重视人际关系,喜欢冒险。而小阿尔弗雷德·斯隆则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工程师,是严厉的管理者和经理人,重视数据和逻辑(当然还有利润)。比利勇敢地蔑视当时的工业和金融巨头,奋然创办了通用汽车公司。斯隆则将其转化为世界上最大而且最成功的企业,不管怎样,今天,全球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还在应对他们两个入在20世纪前50年所创造的那些先例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小祸水的绝色桃花

    小祸水的绝色桃花

    上部简介:他是她的主,有着绝世容颜不菲身家,却脾气火爆,第一次见面她便毫不犹豫赏了他一巴掌;他似极她前世的恋人,神秘的身世雄厚的背景,银丝白发灼灼其华,第一次见便让她迷了眼醉了心;他们之中到底谁才是她真正宿命的恋人?千世的情缘纠缠,穿越,只为斩断情丝,寻一个开始......下部简介:什,什么?成亲?这么大的事为什么没有人通知我?丫的,也太不把我这个准新娘放在眼里了吧?哼,后果很严重,姑娘我很生气!啊?问我要干什么?当然是背着我的小包包浪迹天涯去......本文小白,纯属恶搞,不喜勿入......
  • 庐隐作品集(三)(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三)(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北方的天气真冷,现在虽是初春的时序,然而寒风吹到脸上,仍是尖利如割,十二点多钟,火车蜿蜒的进了前门的站台,我们从长方式的甬道里出来,看见马路两旁还有许多积雪,虽然已被黄黑色的尘土点污了,而在淡阳的光浑下,几自闪烁着白光。屋脊上的残雪薄冰,已经被日光晒化了,一滴一滴的往下淌水。背阴的墙角下,偶尔还挂着几条冰箸,西北风抖峭的吹着。我们雇了一辆马车坐上,把车窗闭得紧紧的,立刻觉得暖过气来。马展开它的铁蹄,向前途驰去,但是土道上满是泥泞,所以车轮很迟慢的转动着。街上的一切很逼真的打入我们的眼帘
  • 有教养的孩子,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有教养的孩子,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如何让孩子有教养,是父母一直在追寻的课题,但也是父母无形中会忽视的问题。孩子的一言一行,生活修养,到头来都是“教养”的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教养”,也许这本书,能让你找到答案。
  • 白莲浦

    白莲浦

    爷死那天,我确信人世间的岁月是又长又凉,我应该背着包儿去流浪,在世上任何一个角落,还不是一样的阴晴风雨,但是我没有,我默默地跟在母亲身后,没什么可想也没什么不可想,像自青岗峰顶掠到白莲浦上空那一缕变化万千的云。爷疼爱母亲没得个止,母亲爱吃螃蟹,每年入秋后,他都会去白莲水库里翻拣。
  • 高中生作文全功能手册

    高中生作文全功能手册

    本书装帧精美、制作新颖、内容丰富、功能齐全、是一本经济而实用的优秀作文书,学生“一册在手,作文不愁”。本书既有具体而实用的写用指导,也有优秀的范文点评,还有典型的病文的分析,在书后,独具创意地设有“作文速成宝典”,为临者的同提供写作模板。
  • 巫术魅影

    巫术魅影

    “快看,那是什么?”听到声音后另外一个顺着说话人的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他们眼前的不远处,借着火光他们看见几个女人穿着古代的服饰在那扭动着腰肢。那些女人长得真的是倾国倾城,漂亮极了。特别是对他们这些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人来说。
  • 弃妇再嫁:情撩冷面将军

    弃妇再嫁:情撩冷面将军

    最轰动这长安城的,并不是那赫赫有名的战将军凯旋回朝,而是当今年迈的今上为将军指的那门婚事。这婚事,既不是什么书香门弟,也不是什么富贵小姐,不仅貌若无盐,而且还是十七岁便被休弃回了娘家的弃妇,听闻那苏弃妇还是被她爹给打得半死抬进那将军府的!将军原是要娶丞相府的那位二小姐,谁知如今这弃妇插了一脚,生生的就将人家相府二小姐与这战将军金童玉女的佳话给拆散了,真是作了好大的孽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限番外

    无限番外

    这是一本没有主题的书,就像永生之前的我!
  • 手刃天下如涅槃:王妃绝色临九天

    手刃天下如涅槃:王妃绝色临九天

    【已完结!】她,本该带着秘密死在现代,却意外穿越。一身杀手功夫,足睥睨天下。他,本该一世清欢无忧和乐,却未离命运。背负一身谜团,信手负天下。他,绝色天下,冷酷之下,却是对她的无限柔情,前尘许他又负他。她和他聪明无双,他和她共许江山,看霸道王妃,绝色皇帝,天真名士,谁得天下,谁许真心。
  • 农女贵娇

    农女贵娇

    上一世,堂堂名门闺秀被人作践,重生归来,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她韬光养晦,势要为自己谋一世荣华。可是,娘亲是疯子,小妾坐正位,弟小妹弱,四面楚歌的水瑶不得不杀出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