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短暂的治疗,那名男子停止了喝酒,并觉得自己已经治愈了。但荣格告诉他,如果他回到原来的情境有可能旧病复发。事实果真如此,不久这名男子又开始酗酒了。荣格意识到,这个男子是无法与母亲进行竞争的,因为母亲是一个头脑精明而且是一个“权欲迷”的女人,而儿子十分柔弱,根本不是母亲的对手。因此,荣格采取了一种强迫性的治疗办法,背地里给男子的母亲开了一个医疗证明,大意是说她儿子的酗酒已使得他无法完成那工作,并建议她把他解雇。母亲接受了荣格的建议。
荣格也承认这种做法有背医疗界的伦理,但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的缘故。事情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那名男子从母亲那脱离出来,他自己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不但克服了酗酒的老毛病,还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4.一位精神病人奇怪手势背后的秘密
荣格越来越意识到,临床诊断除了能给医生提供某种治疗方向之外,对于病人来说并没什么帮助。对病人而言,至关重要的则是病人所讲的往事,因为只有它才能揭示病人的背景和他忍受的痛苦,而且只有到了这一步,医生的治疗才能开始发生作用。下面的一个病例进一步验证了他的想法。
这是一位卧床不起已经四十多年的女病人,荣格注意到她时,她大约七十五岁。大约五十年前,她就住进了医院,现在医院的工作人员已经没法知道她为什么入院了,当时接诊她的工作人员都已经死光了。只有一位在这家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十五年的护士长,能够仍然记得这个老太太的一些往事。
这时候,老太太已经不会说话,只靠流食维持生命。不吃东西的时候,她便用双手和手臂做古怪的律动式的动作。荣格对这一动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天傍晚,荣格和那位护士长谈论起这件事情,问她这位病人是不是一向是这样。护士长告诉荣格,老太太一直这样,以前还喜欢做鞋子。
这位病人不久后去世了,她的哥哥前来参加葬礼。从她哥哥那里,荣格了解到,这位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曾与一位鞋匠相爱,但那个鞋匠由于某种原因而不想娶她,而当他最后与她断绝关系后,她便“出事”了。
荣格认为,老太太经常做的动作是鞋匠常做的动作,这个动作实际上是表示她对那个恋人的认同,这一认同一直持续到她去世。这个病例让荣格获得了精神分裂症心理起源的第一点暗示,从这开始,他便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种种联系。
5.一个精神分裂症老太太的案例
荣格曾经医治过一个患精神分裂症的老太太,在荣格看来,这样的病人是无法治愈的,而只能对其表示关怀。
这位病人声称她听见了散布于她整个身体各处的声音,而在胸膛中间的那个声音便是“上帝的声音”。有一次,老太太说她身体中的声音说:“让他(荣格)考验一下您对《圣经》的信念!”于是她找来一本很旧的、破破烂烂的《圣经》,每次荣格巡视的时候,都要荣格给她指定一章阅读。这样的行为每两周一次,一直持续了大约七年。
开始的时候,荣格对这样做还觉得有些不自在,但不久之后,他认识到了布置这样的作业的意义。通过这种方式,老太太的注意力得以保持活跃状态,便不会陷入到越来越深的精神分裂的梦境中去了。大概过了六年左右的时间,老太太说以前周身都存在声音,这时退缩到身体的左半部了,右半部的声音则完全消失了。在左半身,这一现象的强度也没有增强,而是跟过去没什么两样。这样的效果出乎荣格之料,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些记忆练习竟能产生治疗作用。
通过对病人的工作,荣格认识到,妄想狂病人的思想和幻觉都是包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在精神病的背后,其实潜藏着一种人格、一部生活史、一种希望和欲望的形式。这时,荣格第一次明白过来,人格的一般性的心理,是隐蔽地潜藏在精神病之内的。精神病人尽管显得麻木不仁,或完全像个白痴,但是他们的思想却仍然在活跃地活动者。
6.一个年轻女病人的故事
从外表上看,精神病人身上只有悲惨的毁灭,心灵的另一方面背向人们而使人们无法看到。外表往往具有欺骗性,在一个年轻的紧张症患者的病例中,荣格吃惊地发现了这一点。
这位女病人时年18岁,出身于一个有教养的家庭。15岁的时候,她被哥哥诱奸,后来又被她一个同学凌辱。从16岁开始,她便自动与人疏远,退缩进孤独之中。她日益变得古怪起来,到了17岁便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她听到各种声音,拒绝进食,并变的完全缄默起来。荣格见到她时,她正处于一种典型的紧张症状态中。
经过几个星期的时间,荣格终于说服她,让她开口说话。克服了许多障碍之后,她告诉荣格,她一直住在月亮里。月亮上好像是有人居住的,但她在那里首先见到的只有男人。他们立刻把她带走,把她送到月亮下的一个居处,这个地方居住着这些男人的孩子们和妻子们。月亮的高山上住着一个吸血鬼,要杀死这些孩子和女人,因此月亮上的人们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这位女病人打算要消灭吸血鬼。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她便在一座专门为吸血鬼建的高塔上等着吸血鬼的到来。过了许多个晚上,她终于看见了这个吸血鬼从远处向她飞近,她拿着杀牲献祭用的尖刀等着吸血鬼的飞临。突然之间,吸血鬼站在了她的面前,它有好几对翅膀,脸和整个身体都被翅膀遮住了,除了羽毛之外,她什么也看不见。好奇驱使之下,她便想走近看看吸血鬼到底长什么样子。突然之间,翅膀张开了,一个具有天神般美的男人站在了她面前,她被吸血鬼的美貌吸引了,因此无法挥刀杀它。最后,吸血鬼把她从平台上提了起来,夹着她飞走了。
大概两个月之后,这个女病人出院。荣格后来分析到,在她还是个姑娘的时候便发生了乱伦关系,这让她在现实的世界里感到极大的羞耻感,只有在幻想的王国里,她才能变得高尚起来。她转而进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月亮上),这种事情的结果使她完全与世界疏远起来而处于精神病的状态。在那个王国里,她遇到了吸血鬼。而在治疗之中,她又把这个吸血鬼的形象投射到荣格身上。当她愿意给荣格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她便在某种意义上背叛了魔鬼,并把自己依附到一个尘世的人身上。这样,她便可以重归人世,甚至可以结婚了。
那时的荣格已经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道理:病例不同,疗法便也不同。荣格说:“当有医生告诉我,他始终坚持这一或那一疗法时,我对他的疗效是抱有怀疑的。”心理治疗发展到了今天,其趋势更是日益走向整合,过度的强调某一种方法,而不涉猎更多的方法,疗效确实很难保证。
7.心理分析师必须了解自己
荣格认识到,心理分析师不但要了解病人,而同样重要的是还必须了解自己。为了做到这一点,心理分析师必须首先接受被分析,也就是进行训练性分析。病人的医疗始于医生,只有当医生懂得了如何处置自己的问题之后,他才可能引导病人也这样做。
荣格曾经有一个智力很高的女病人。开始时,心理分析进行的很顺利,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荣格开始感到无法解释她的梦境。而且他还觉得,他们的谈话变得越来越空洞。当天晚上荣格做了一个梦:
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我正顺着穿过一个山谷的一条公路走着。我的右方是一座很陡的山,山上矗立着一座城堡,在最高的塔楼上有个女人正坐在某种栏杆上。为了好好地看清楚她,我只好把头拼命向后仰着。梦醒过来后,我的脖子的后部便产生了痉挛性的疼痛。甚至在梦里,我已认出那个女人就是我的病人。(刘国彬、杨德友译,2009,113页)
对于这个梦,荣格是这样解释的:要是在梦中得以仰望的方式来看自己的女病人,那现实中,他可能是垂着眼看她的。因为梦境就是对意识心态的补偿。之后,荣格把这个梦告诉了他的女病人,她立刻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治疗开始有了进展。
结合这件事情,荣格告诫我们,每一个心理医生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督导老师,这样才可以让我们更清楚自己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才更乐于接受另外一种观点。
8.一个隐性的精神病患者
荣格还曾接待了另外一个精神病医生,荣格要给他进行训练性分析。这个医生是荣格一位老同事推荐来的,他带有那位同事评价极高的推荐信。这位医生看起来一切都是正常的:他拥有人数正常的病人,取得了正常的成就,有一个正常的妻子和几个正常的孩子,住在一个正常的小镇子里的一幢正常的房子里,他收入正常,饮食正常。他想成为一个心理分析师,荣格告诉他心理分析师首先要学会自我分析。那医生坦言,他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给荣格说,甚至从来没有做过梦。大概过了两个星期,这位医生终于做了一个梦:
他梦到自己坐火车去旅行。这火车行驶两个小时后在某个火车站要停一会,他要四处走走,便向市中心走去。在市中心,他发现了一座中世纪的建筑,大概是市政厅,于是便走了进去。他顺着长廊随意乱逛,看到了一些漂亮的房子,房子的四壁悬挂着古画和精美的壁毯,到处摆放着贵重的古董。突然间,他意识到,天色已经黑下来了,他心想一定要回到火车站去。就在这个时刻,他迷路了,再也不知道门口在哪里了。同时他还意识到,这座建筑物里他一直连一个人影都没有碰到。他开始不安起来,希望能碰到某个人,但一直没有遇到。
这时,他来到一个大门处,于是松了口气,想到,这就是出口了。他把门打开,发现自己又进入另外一个很大的房间。这个房间又大又黑,他害怕了,便跑着横穿房间,希望能找到出口。正在此时,他发现房间的正中处,地板上有一个白色的东西。待他走近一看,才发现这是个约两岁的一个白痴小孩。这小孩坐在一个尿壶上,并把尿壶弄得沾满了屎尿。到这时,他大喊一声醒了过来,恐惧的心砰砰直跳。
听完这个梦,荣格意识到这位医生是一个隐性的精神病患者。荣格是这样来分析这个梦的:那个医生在梦中动身出发的旅行是一次苏黎世之行。那房间正中央的白痴小孩就是他自己两岁时的样子。对于一个成人而言,这样的梦境是一个恶毒的意象,表明其潜意识中有一种极不正常的心理。这个梦表明,这位医生外在的正常其实是对内在不正常的补偿。
荣格并没有把自己分析的内容告诉这位医生,而是在另外一个梦的帮助下,成功地找到一个借口结束了这种训练式分析。二人都十分高兴此事的结束。然而,那位医生应该也觉察到了自己的情况,已处于极大恐慌的边缘,他从此再也不敢去搅扰刺激自己的潜意识了。
受这个病例的启发,荣格认为,外行心理分析师(非精神病学出身的人)完全可以来研究心理疗法并施行这种方法,但对于隐性精神病人,外行心理分析师有可能会犯下重大错误。因此,外行心理分析师应该在职业医师的指导下来完成分析者的工作。
9.一个导致灵学现象的案例
荣格认为,医生和病人之间发生移情的时候,或者医生与病人存在或多或少潜意识的认同时,这时会导致灵学现象。
有一位病人,在荣格的帮助下摆脱了心理发生性沮丧。他回家后结了婚,他的妻子并不真心实意的爱自己的丈夫,同时还要破坏丈夫与别人之间的友谊。她要求丈夫完全属于自己,这并非是因为爱自己的丈夫,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她与丈夫之间没有什么爱,她不属于自己的丈夫,才会要求丈夫属于自己。这位妻子给她丈夫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结婚才一年,他便旧病复发,重新落入了一种新的沮丧状态里。
就在那时候,荣格在某市举行了一次讲座。讲座结束回到旅馆时,已经接近午夜。荣格躺在床上无法入睡,大概在两点钟才刚要睡着的时候,他忽然一惊,醒了过来,并感到有人走到了他的房间。荣格急忙打开灯,却什么也没发现。仔细想了一会,荣格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是被一阵不太剧烈的疼痛弄醒的,仿佛某种东西在他的前额敲了一下,然后又敲了一下他的后脑勺。第二天,荣格接到电报,那位病人自杀了。他是开枪自杀的,那颗子弹正是穿过前额后便留在了后脑勺里没有射穿出来。
荣格把这次体验称为共时性现象(参见第十章)。荣格认为,因为和那个病人有潜意识的联系,他潜意识里已经知道了那位病人的状况。
在荣格的自传里,还有不少他早期治疗精神病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荣格无一例外地认真倾听病人的叙述,对大多数人进行梦的分析,努力寻求各种途径以求进入病人的潜意识之中。荣格还会时常分析自己的梦,以便能更清楚的了解病人以及自己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些病人,荣格本人做过粗略的统计,他们中的三分之一治愈了,三分之一情况大一好转,还有三分之一根本没有什么效果。当然,对于所谓的根本没有什么效果的人,也不能随意下结论,因为很多事情是多年后病人才认识到和理解的,而只有那时,这些东西才能发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