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9600000127

第127章

使犍度十门品第四之五

问曰。世尊何故先说苦谛。乃至后说道谛。答曰。欲令文义随顺故若先说苦谛。后乃至说道谛。则文义随顺。复次若如是说谛。则说者亦易。受者亦易。复次此诸法。或以起处得名。或以随义得名。或以见时得名。以起处得名者。如念处禅无色定等行者。先修身念处。佛先说身念处。后乃至说法念处禅无色定。广说亦尔。随义得名者。如正断神足根力觉道等。见时得名者。如四圣谛行者。先见苦谛。佛先说苦谛。后乃至见道谛。佛后说道谛。问曰。此中因论生论。行者何故先见苦谛。后乃至见道谛。答曰。以粗细故。四谛中苦谛最粗。以苦粗故。行者先见三谛。细故行者后见。如索迦人蛇摩那人兜佉罗人学射之时。先射簸箕草人湿泥团等。箭矢无不著。后渐更学。乃至射一毛。彼亦如是。问曰。应先因后果何故行者先见苦果。后见集因。答曰。先见苦。后断集。是随顺法。云何知苦随顺断集耶。答曰。如树先断其枝后拔根易。如生死树。先知苦枝。后拔集根则易。问曰。道在前灭在后。何故行者先证灭。后修道。答曰。先灭修道。是则随顺。若当先修道后证灭者。不知此道为是谁道。若先证灭后修道者。乃知此道是灭道如人问他示我道处。他人问言。为问至何处道。答言欲至城道。他人答言。此道即是。如彼以城示道。则得随顺。此亦如是。以灭示道。则得随顺。复次行者先以道断缘三谛愚。后起缘道现在前断缘道愚。如人于他面无疑。于自面有疑。若以明镜。照自面像。疑心则除。彼亦如是。复次缘苦愚持缘集愚。缘集愚持缘灭愚。缘灭愚持缘道愚。不得不除缘苦愚。除缘集愚。不得不除缘集愚除缘灭愚。不得不除缘灭愚。除缘道愚。如持生亦如是。复次观苦观能生观集观。观集观能生观灭观。观灭观能生观道观。不可不生观苦观。乃至能生观道观复次观苦观是集观因。是根本是出处是所作。是缘是起处。集观是灭观因。等灭观是道观因等。不可不生观苦观。乃至生观道观。复次观苦观是观集观。方便是门是所依。乃至灭观是观道观。方便是门是所依。余广说如上。复次观苦观。是观集观所依处立足处。乃至观灭观。是观道观所依处立足处。余广说如上。尊者波奢说曰行者先知五取阴如痈。后求其因知集是因。何处能除此因。灭处能除。唯能灭耶。道能灭之。如身体细软之人。色生痈疮受大苦恼。作如是念。此疮何由而生。知从风冷热生。何处能令无此。谓无病处。谁能除此。谓若涂若熟若破。彼亦如是。复次行者知此五取阴是过患。谁是其因。集是其因。何处得除。灭处得除。谁能除之。道能除之。如人有子。作贼行恶。亲近恶友。彼人作是念。谁令我子。作如是恶。知亲恶友。谁能除制。知是善友。彼亦如是。

彼见苦时。先见欲界苦。后见色无色界苦。问曰。何故行者先见欲界苦后见色无色界苦耶。答曰。以粗细故。欲界苦粗。色无色界苦细。行者先见欲界粗苦。后见色无色界细苦。问曰。若然者色界苦粗。无色界苦细。何故一时见耶。答曰。以与此身俱不俱故。欲界苦与身俱。色无色界苦。虽有粗细而不与此身俱。故一时见。复次欲界苦。属我是我有。色无色界苦。不属我。不是我有。是故俱见。复次欲界苦。苦痛逼切。如负重担。是以先见色无色界苦。非苦痛逼切。如重担故。是以俱见。复次欲界苦。是近故先见。色无色界苦。是远故俱见。如近远俱不俱。此身他身说亦如是。问曰。行者于色无色界苦为现见不。答曰。现见有二种。一离欲现见。二自身现见。行者于欲界苦。有二种现见。谓自身现见。离欲现见。于色无色界苦。虽有离欲现见。而无自身现见。譬如贾客。有财两担。一自身担。二使他担。于自身担者。有二种现见。一知财现见。二知重现见。于他担者。有一种现见。谓知财现见。复次见欲界苦。是善不善无记。是以先见。色无色界苦。是善无记。是故俱见。复次行者成就欲界凡夫性。是以先见。不成就色无色界凡夫性。是故俱见。复次诽谤时。先谤无欲界苦。是以先于欲界苦生信。后诽谤色无色界苦。是以后生信。

问曰。见谛时。为别相见。为总相见。若以别相者。别相有无量。见谛则无竟已。如地有无量别相。若观地别相。不能令尽。而便命终。若以总相者。云何不名一时见谛。别相诸法复云何知。答曰。应作是说。以总相见谛。问曰。若然者云何不名一时见谛。答曰。以总相者。于一谛总相。非四谛总相。为少分相故。分别无量。总相别相。如地有总相。以三大故。地是别相。一切地。皆是坚相是总相。四大是色阴。色阴有总相别相。别相者以四阴故。总相者一切色皆是障碍。五取阴是苦谛。苦谛有别相总相。别相者以三谛故。总相者一切苦。皆是逼切相。以如是总相见谛。以无常苦空无我行见谛。以苦谛故是总相。以余三谛故是别相。以谛故是别相。以阴故是总相。复次一谛非四谛。四谛非一谛。是故不一时见谛。复次一行非四行。四行非一行。是故不一时见谛。复次以觉所觉分明了了故。根根义所境界境界。亦分明了了故。不一时见谛。复次以有漏无漏别故。不一时见谛。复次以有为无为差别故。不一时见谛。复次苦谛不一时见。先见欲界苦。后见色无色界苦。先见欲界诸行因。后见色无色界诸行因。先见欲界诸行灭。后见色无色界诸行灭。先见欲界对治道。后见色无色界对治道。是故非一时见谛。云何知别相法耶。答曰。见谛时不知别相法。一切别相。智所应知者。尽以总相智知。复次若缘谛别相无知。若缘谛总相无知。一时断故。是故总相见谛时。亦知别相所知。

佛经说未知苦圣谛。当知阿毗昙说。云何智所知法。答曰。一切法。问曰。一切诸法。是智所知。如阿毗昙说。佛经何故但说知苦耶。答曰。佛经说知苦是出世间智。阿毗昙说。知一切法。是世间出世间智。如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缚解系不系。当知亦如是。复次佛经说。知苦是近智。阿毗昙说。知一切法。是近智远智。如近远俱不俱。当知亦如是。复次以总相知故。佛说知苦。以总相别相知故。阿毗昙说知一切法。如总相知。别相知。总相解。别相解。总相观。别相观。当知亦尔。复次佛经说不共智。阿毗昙说共不共智。复次佛经说见苦时。阿毗昙说观行时。复次解有二种。一者假名。二者实义。佛经说假名解知苦。阿毗昙说实义知一切法。问曰。云何假名解。答曰。现见苦是知果。现见集是知因。证灭时知灭。有二功德不在身中。行修道时。为断一切烦恼道。以如是等总相解故。名假名解。尊者波奢说曰。佛经说当知苦。或谓但当知苦。更不知余。是故阿毗昙。作如是说。应知一切法。佛经说当断集。或谓但当断集更不断余。是故阿毗昙作如是说。云何断法。一切有漏法。佛经说当证灭。或谓但当证灭更不证余。是故阿毗昙作如是说。云何证法。答曰。一切善法。佛经说当修道。或谓但当修道更不修余。欲令此事决定故。阿毗昙作如是说。云何修法。答曰。善有为法。复次为断生死根本及道故。佛经说当知苦身见是六十二见根。六十二见是烦恼根。烦恼是业根。业是报根。依报故生善不善无记法。身见知苦时断。是故佛经唯说知苦。复次若知苦时。断五我见十五我所见。是故佛经唯说知苦。复次知苦时断二见谓身见边见。得二三昧。谓空无愿。是故佛经唯说知苦。复次无始已来。众生于阴中。计我想人想念想。谁能断此恶想使住善想。唯知苦能。是故佛经唯说知苦。复次众生无始已来。于此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阴中。计有常我乐净。谁能断如是颠倒。唯有知苦。是故佛经唯说知苦。复次为断贪著阴者故。众生无始已来为此阴受苦痛逼切。如负重担受是苦已。复追求阴。以追求故。复更生阴。犹如小儿为乳母所打还复归趣。彼亦如是。为苦所逼。还复归苦。是故佛经唯说知苦。复次行者见苦时。令无始已来谄曲之心邪见颠倒烦恼恶行皆令正直。是故佛经唯说知苦。复次若知苦时。亦名断苦。若断集时。不名知集。是故佛经唯说知苦。复次行者知苦时。住不颠倒想。无有是处。以分别故。说若行者知苦更不知余谛。若有人问。此阴为是常。是无常耶。答言无常。无一刹那住故。是苦是乐耶。答言是苦。如热铁丸。是净不净耶。答言不净。犹如粪秽。有我无我耶。答言中无有人。无作者受者。但是诸行粪秽之聚。复次苦如痈疮。常自困苦。如箭入身。如刀自割。如毒自杀。如火自烧。如怨自害。如住边城多受厄难。复次行者见苦时。名真佛出世间。如法入佛法。得无障碍。受行佛法。复次行者见苦时。舍旧缘得新缘。舍共得不共。舍世间得出世间。复次行者见苦时。未开无漏道门今开。未曾舍凡夫性今舍。未曾得圣道今得。复次行者见苦时。舍名得名。舍界得界。舍性得性。舍名得名者。舍凡夫名得圣人名。舍界得界者。舍凡夫界。得圣人界。舍性得性者。舍凡夫性。得圣人性。复次行者见苦时。得心不得心因。得业不得业因。得明不得明因。复次行者见苦时。得离五人聚入八人聚。五人聚者。谓五逆人。八人聚者。谓四向四果。复次行者见苦时。舍如树华凡夫性。得住如门阃圣性。复次行者见苦时。初得于法不坏信。复次行者见苦时。得无有是处法。如说无有是处。是见谛具足人。不故杀生。不故犯戒。乃至广说。以如是等事故。佛经唯说知苦。佛经说集圣谛应知应断。阿毗昙说。云何断法。谓有漏法。若作是说。生后有爱是。集圣谛者。则生是难。如阿毗昙说。云何断法。一切有漏法。何故佛经但说生彼有爱是集谛耶。答曰。前说爱。所以此中应广说。若作是说一切有漏因是集谛。则生是难。如苦亦应断。何故佛经但说断集。答曰。为不生苦故。佛作是说。汝等若不欲苦。应当断集。若断集者。苦则不生。复次为不生果故。佛作是说。若汝等不欲果者。应当断因。若断因者。果则不生。复次欲断苦流故。犹如水相续流。若不断其源。则水流不止。若断其源。水则不流。如是若不断苦源。苦流不止。若断苦源。苦流则止。复次若断集者。则断俱因。俱系得解。得无漏解脱得。断非想非非想处一切遍因。复次若断因者果亦断。因若灭果亦灭。舍因亦舍果。吐因亦吐果。复次为舍重担。如人身负重担上险难处。为此重担之所逼切。他人语言。汝若为此重担所逼切者。应断其担索。若担索断。担自当堕。众生亦尔。身负阴担。上于生死险难之山。为此阴担之所逼切。佛作是说。汝等若不欲负阴担者。应断于集若断于集。阴担则堕。复次为对外道故。外道不欲苦果。而不断因。犹如愚狗舍人逐块。外道亦尔。不断苦因。不欲苦果。佛作是说。汝等若不欲苦果。当断其因。若断其因。苦则不生。复次集中已有三界上中下果。佛作是说。汝等若于三界上中下果。不欲求者。应当断集。若断集者。则三界上中下果。更不复生。复次以集能生三苦故。三苦者谓欲界色界无色界苦。佛作是说。汝等不欲三苦者。应当断集。广说如上。复次以集能生四苦故。四苦者谓四生。佛作是说。汝等若不欲四苦者。广说如上。复次以集能生五苦故。五苦者谓五趣。佛作是说。汝等若不欲五苦者。广说如上。以如是等事故。佛经说集应知应断。

同类推荐
  • 终南家业

    终南家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癸辛杂识

    癸辛杂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腰问

    腰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三国文

    全三国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地星实验之物种起源

    地星实验之物种起源

    末世来临只是剧情开始,新世界的大门已然打开!
  • 极品妖孽神君

    极品妖孽神君

    一场车祸,意外觉醒神君记忆上一世,他是大千世界,星空之主神君。这一世,他仅仅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学生。没错,我真的很普通也就是实力强一些,修炼速度快一些,炼制丹药好一些,身边美女多一些。仅此而已。
  • 时空之前

    时空之前

    意外回到了十年前的方玄,一直都以先知先觉的重生者自居。然而,当他拼命努力(开挂)之后,才发现自己在《创世》中,居然还不如人家澹台婉芊随便玩玩。这一刻,方玄只想问: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到哪里去?……备注:这是一本奇怪的虚拟网游,若喜欢,请收藏,谢谢。说明:欢迎各位书友来企鹅群-219230104,吐槽,啊呸,论道!
  • 日暮歌

    日暮歌

    没落公子许夕照在走投无路之下混入皇宫假扮太监,历经一系列机缘巧合,竟成了崇祯皇帝的贴身侍从。从心思摇摆不定几次想要逃离皇宫,到决定对崇祯不离不弃誓死相随,许夕照始终立于崇祯身侧几步之遥,见证着这个内忧外患,战乱不绝的时代,见证着十几年间起起落落,风风雨雨的明末历史,陪伴着这位有喜有悲、有笑有怒,或与历史评价不尽相同,却无比真实的崇祯皇帝,走完了大明王朝最后的一段岁月。
  • 盛世凰谋之后宫升职记

    盛世凰谋之后宫升职记

    一见君子误终身。她孑然一身时遇见他,她想,若有回报之时,她必定竭尽全力。深宫再相逢,情愫暗生,从此天涯相随。他要这天下,她就帮他得这天下!他要盛世,她就帮他铸这盛世繁荣!从草芥宫女,到九天之凰,她和他,并肩!
  • 尸魂落魄

    尸魂落魄

    我们村里来了个神秘的漂亮女人,可是谁娶她就会死,我的老爸在我老妈死后,鬼迷心窍把那女人娶过门,可怕的事情接踵而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不是削神

    我不是削神

    法师少女为何泡澡百年?刺客主角为何半夜惨叫?冒险者公会为何沉迷女装?佣兵公会为何喜欢肌肉男哲学?精灵竟变成肌肉兄贵,究竟何人所为?绿皮矮人小萝莉卖萌,究竟是人是鬼?数百只异界泰迪身亡的背后,又到底隐藏着什么?冰霜熊人集体呕吐,这背后又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诡秘往事?一切尽在,我不是削神,带你走入作者绝对正常的内心精神世界。(在起点封面里找了一张勉强像洛茜莎的图片当封面,当然是她小时候)
  • 也许明天只是重复过往

    也许明天只是重复过往

    也许明天真是重复过往一样的人一样的事一个人,写着看不懂的故事
  • 不懂管理就做不好老板

    不懂管理就做不好老板

    本书浓缩了当今著名企业的管理智慧,采撷了当今最强企业的管理精华,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运行速度和规律,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能让管理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学习到世界级管理大师的管理套路,领悟到管理的奥秘和真谛。相信本书对于想成为一个优秀管理者的老板,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 斗魂师职业规章手册

    斗魂师职业规章手册

    妖之魂魄,人参炼化,金刚泥塑身。阎王爷自废百年功力给了我一个普通人的外表以及一颗金刚不坏永垂不朽的心。这就是我,一个游离在仙妖,妖人,人妖,人之外的斗魂师——目知花。基于我这神奇的特殊性,我在人间生活的这十八年里,阴曹地府里的各种人员不论官职大小,都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了我的户口本上。当然作为地府的公职人员我深知,要想事业节节高,务必讨好大领导。刚刚好,地府里的老大老二——阎王爷和判官在户口本上是我的直系亲属。而我的直接监护人就是我的“妈妈”,地府里的冷面判官——冥知音。你们说,这两个大领导我应该先讨好谁呢?“啪!”一本《斗魂师职业规章手册》从天而降,紧接着传来一个冷冷的声音。“好好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