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9600000131

第131章

使犍度十门品之六

问曰。此中何者是欲。何者是恶不善法。答曰。资生欲是欲。烦恼欲是恶不善法。复次欲是五欲。恶不善法是五盖。复次欲是欲爱使。恶不善法是余烦恼。复次欲是欲觉。恶不善法是恚觉害觉。复次欲是欲界。恶不善法是恚界害界。复次欲是欲想。恶不善法是恚想害想。有觉有观者。与觉俱故名有觉。与观俱故名有观。离生者。问曰。如上地离清净妙好。何故但说初禅离。不说上地离。答曰。说始以显终故。世尊或说始以明终。或说终以明始。说始以明终者。如此中说。说终以明始者。如说何处受身。不自害命。不害他命。佛告舍利弗。非想非非想处天受身。不自害命。亦不害他命。如始终初入已度方便毕竟亦如是。复次以此离初入初得故。复次初禅离从离生。从初禅定心生。如因陆生故名陆生。因水生故名水生。彼亦如是。因离生故名离生。复次初禅离。为二种无漏所守护。二种者谓未至中间。复次初禅离。是上地离方便所依门。复次初禅离。能生养增广上地离。复次初禅离。是上地离因根本有。集缘生起处。复次初禅离。对非离法故。欲界非离法。谁是近对治。谓初禅离是。复次欲令疑者得决定故。如欲界有觉观有识身有尊卑有眷属。初禅亦尔。或谓欲界有如是过故非离欲。初禅亦有如是过故非离欲。令此疑得决定故。说初禅有离。复次欲令行者心欢喜故。行者离欲恶不善法。起初禅离。生大欢喜。胜于后时。起上地离。犹如饥人初得蔬食。胜于后时得好美食。复次以初。禅能起诸离现在前。复次以依初禅。能令三种行人。入正决定。得果离欲尽漏。三种行人者。谓具缚。离欲。渐离欲人。复次以依初禅故。令三种信解脱。转根作见到。三种信解脱者。谓次第渐离欲。离欲人。复次以初禅离能对治三界。复次以初禅有得四沙门果道有九断智果道有七觉枝八道枝。是三十七助道法。有七种修道。有苦根忧根无惭无愧男根女根淫欲抟食爱五盖五欲对治法。复次以初禅是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对治法。以如是等事故。佛经说初禅是离喜乐者。喜是喜根。乐是猗乐。复次喜是受阴摄。乐是行阴摄。入初禅者。若得成就初禅善五阴。是名入初禅。已灭觉观。乃至广说。问曰。如离初禅欲。尽灭初禅法。何故佛但说灭觉观耶。答曰。如佛说灭觉观。当知已说灭初禅法。复次以觉观难断难除难过故。复次以此法是重多诸过患。复次此法离初禅爱。多作留难。令离欲法不相续。如守门人。不令他入。彼亦如是。复次行者为对治此法故。修二禅定道。复次行者憎恶此法故。尽离初禅。复次此法上地所无不行故。以如是等事故。佛说灭于觉观生内信者。内是心。信是信根。心信此法故名内信。尊者和须蜜说曰。觉观扰乱定心。觉观若灭。心则清净。故名内净。如水不波浪时名为澄清。彼亦如是。染污喜。令定心浊。彼若灭心则清净。譬如浊水澄清则名为净。尊者达摩多罗说曰。行者入第二禅时。于彼禅心。则宽博信乐。堪忍久住。乐观彼法。心不移动。住于一处。有是处所。有是体性。我得第二禅心。住一处者。心唯行一门中故。欲界心行于六门。初禅心行于四门。第二禅心行于一门。故言心住一处。无觉无观者。觉观已灭故。定生者。问曰。如初禅亦有定。何故第二禅说定。初禅不说耶。答曰。以二禅定明净胜妙胜初禅定。复次二禅中定从定生。定所长养定后现在前。定者谓初禅。初禅定是初定。从不定心后现在前。不定心者。谓欲界心。复次初禅有定不定。心有内向心。有外向心。或缘外法。或缘内法。第二禅唯定唯内向心。唯缘内法。复次以第二禅灭声根本。声根本者是觉观。如说有觉观者。能出语声。非无觉观。第二禅中。无有是事。复次第二禅说是贤圣默然法。如佛告目犍连。汝莫轻蔑第二禅。此是贤圣默然法。以如是事故。说二禅定。不说初禅。喜乐者。喜是喜根。乐是猗乐。复次喜是受阴摄。乐是行阴摄。入第二禅者。若得成就第二禅善五阴。名入第二禅。离喜住舍。乃至广说问曰。如离二禅欲时。尽离第二禅法。何故世尊独说离喜。答曰。如佛说离喜。当知已说离二禅法。复次以喜难断难除难过故。复次以喜是重多诸过患故复次此法离二禅爱时。多作留难。令离欲法不相续。如守门人不令他入。彼亦如是。复次行者为对治此法故。修三禅定道。复次行者憎恶此法故。尽离二禅。复次此法上地所无不行故。以如是等事故。佛说离喜住舍。有念慧身受乐者。身者是意身。复次若说意受乐。令四大身亦受乐。是贤圣所说应舍者。所说为他。应舍者是自身。问曰。如一切地尽是贤圣所说应舍。何故佛独说。第三禅应舍。答曰。以第三禅道多诸留难。有自地留难。亦有他地留难。他地道留难者。第二禅喜漂没轻躁。犹如罗刹令行者于离二禅欲法。而便衰退。自地道留难者第三禅地。有一切生死中最胜乐。行者生贪著故。不求上地离欲法。是故说道者。为初行人。说留难处。第三禅道多诸留难。谓第二禅喜。汝等应修正念。离第二禅欲时。莫为喜所漂没。自地留难者。谓一切生死中最胜乐。汝等应以正慧除去贪著。应求上地离欲法。譬如商人。为诸新学商人不知方土过患者。说留难事。此城中多诸淫女聚博饮酒欺诳之处。汝等应远离之。勿令他欺劫夺财物永尽。彼亦如是。住念乐入第三禅者。若得成就第三禅善五阴。是名入第三禅断乐。乃至广说。问曰。离第三禅欲时。尽断第三禅诸法。何故唯说断乐。答曰。如佛说断乐。当知已说断第三禅法。复次以乐难断难除难过故。复次以乐是重多诸过患故。此复次乐离第三禅爱时。多作留难。令离欲法不相续。如守门人。不令他入。彼亦如是。复次行者为对治此法故。修第四禅定道。复次行者憎恶此法故。尽离第三禅。复次此法上地所无不行故。以如是等事故。佛说断乐断苦者。问曰。离欲界欲时。行者已断苦根。何故离三禅欲时。言断苦耶。答曰。此中说已断名断。说远名近。如已来名来。如说大王从何处来。彼已来名来。此中说已来名来。余广说如上。此亦如是。已断名断。远名为近。复次此中说双法毕竟断故。苦乐是双。离欲爱时。虽断苦乐。而乐不毕竟断。离第三禅欲。毕竟断乐。复次断乐者。是第三禅乐。断苦者是彼相应心心数法。复次断乐者。是第三禅。断苦者是第三禅。出入息。贤圣以出入息作苦想。甚于凡夫受阿毗地狱苦。复次断乐者。是第三禅乐。断苦者亦是乐根。如说无常故苦先灭。忧喜者。离欲爱时灭忧根。离二禅欲时灭喜根。故说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者。说不苦不乐。受舍者说行舍净念者。问曰。下地无漏念亦是净。何故说第四禅念是净耶。答曰。第四禅念。以无八事故名净。谓无苦无乐忧喜觉观出入息。复次彼念无内外留难故。下三禅中。有内外留难。初禅内留难者。有如火觉观。外留难者。为火所烧。第二禅内留难者。有如水喜。外留难者为水所漂。第三禅内留难者。有如风出入息。外留难者。为风所散。第四禅无内外留难。复次以第四禅念不忘失故。三禅为灾所及念有忘失。第四禅念不为灾所及故。无有忘失。复次无烦恼及患故。或有念无烦恼。有患有念。无患有烦恼。有念无烦恼。无患有念。有烦恼有患。无烦恼有患者。三禅中无漏念。无患有烦恼者。第四禅中有漏念。无烦恼无患者。第四禅无漏念。有患有烦恼者。三禅中有漏念。及欲界念。复次以依所依清净故。第四禅所依身明净。犹如灯光。如所依明净故。彼念亦明净。复次第四禅。是满足依。诸依中最胜地。是到彼岸法。复次第四禅是中依。犹如齐上有三地。无漏下有三地无漏。复次第四禅是遍依不动定。复次以第四禅有二事广。一处所广。二善根广。复次第四禅处。恒河沙诸菩萨等。得正决定。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菩萨尽依第四禅得正决定。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以三种行人尽依第四禅入正决定得果尽漏。三种行人者。谓佛辟支佛声闻。复次以第四禅四大最胜形色最胜故。复次以第四禅中念前世智。从欲界至第四禅。尽能缘以如是等事故。佛说第四禅念名净。入第四禅者。若得成就第四禅善五阴。是名入第四禅。

佛经说忧根以初禅灭。苦根以第二禅灭。问曰。二根俱离欲时灭。佛何故说忧根以初禅灭苦根以第二禅灭耶。答曰。佛说过对治法。离欲界欲时。虽断苦彼对治不名过。若离对治初禅欲时。彼对治名过。谁是彼对治。答曰。初禅是。复次此中说性过。离欲爱时。虽断苦根。不过其性。谁是其性。答曰。识身是。复次此中说过所依。离欲爱时。虽断苦根。不过所依。离初禅欲时。过其所依。谁是所依。答曰。识身是。复次此中说觉观是苦。贤圣于觉观作苦想。甚于众生受地狱苦。

佛经说均陀当知此胜四心数法定受现法乐。行禅比丘。应知入知起。均陀当知。此四无色寂静解脱。行禅比丘。应当为他解说。问曰。何故说禅言知。说无色言应当为他解说耶。答曰。以禅是粗现见了了法。行禅者。从禅起。复欲入禅。佛作是说。若欲入者。随意复入无色定。微细不现见不了了。行禅者从无色定起。不欲复入。佛作是说。若不欲复入者。出定入定之法。应为他人而解说之。莫忘失此法。

复次禅有种种不相似法故。行禅者从禅出已。复还欲入。佛作是说。若欲入者。随意而入。无色定无有种种不相似法。行禅者。出已不欲复入。是故佛作是说。若不欲入者。出定入定之法。应为他人解说。莫忘失此法。复次禅中有多诸功德善利故。行禅者出已复还欲入。是故佛作是说。若欲入者。随意而入。无色定无多功德善利。行禅者从彼定出。不欲复入。是故佛作是说。若不欲入者。应当为他人解说。莫忘失此法。复次禅遍照法。能缘自地。亦缘上下地。行禅者出已复还欲入。佛作是说。若欲入者。随意而入。无色定非遍照法。能缘自地。亦缘上地。不能缘下地。行禅者从彼定起已。不欲复入。是故佛作是说。若不欲入者。应为他人而解说之。莫忘失此法。佛经说四禅有四善利。四无色定有一善利。问曰。佛何故说四禅有四善利说四无色有一善利耶。答曰。先所说诸答此中应广说。更有二不同。答曰。一以禅有三种。谓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故有四善利。无色定。唯无觉无观。故有一善利。二以禅有种种根。为喜根乐根舍根。故有四善利。无色定无种种根。唯一舍根故。有一善利。问曰。禅善利有何差别。答曰。名即差别。是名为禅是名善利。复次禅三种。善染污不隐没无记。善利唯善。复次禅有漏无漏。善利唯无漏。复次禅是色界系不系。善利唯不系。复次禅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善利唯学无学。复次禅是见道断修道断无断善利唯无断。禅善利。是谓差别。

佛经说四禅是床座。问曰。何故佛说四禅是床座。答曰。以是高摄故。高者高于欲界。摄者摄诸善法。复次为诸圣人疲厌生死道示其座处故。如道行疲厌坐于床座则得休息。如是诸圣疲厌生死道。坐于四禅床座。则得休息。

佛经说四禅是凉风。问曰。何故佛说四禅是凉风。答曰。能除止烦恼业热故。以初禅凉。止欲界烦恼业热。以第二禅凉。止初禅热。以第三禅凉。止第二禅热。以第四禅凉。止第三禅热。

佛经说四禅是食。问曰。何故佛经说四禅是食。答曰。为满法身故。如村落中所有饮食送向城者。皆为长养城中诸人身故。如是禅中所有善根。皆为长养法身故。

佛经说婆罗门当知第四禅是毕竟道。问曰。何故佛舍三禅。说第四禅是毕竟道。答曰。彼婆罗门。闻佛有一切知见。复闻如来以第四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第四禅是毕竟道便作是念。若沙门瞿昙。说第四禅是毕竟道者。必定有一切知见。便诣佛所。到已问如是义。佛知彼心所念。便舍三禅说四禅是毕竟道。彼人闻已。生决定心。必有一切知见。婆罗门是亦名如来所行。亦名如来现行法。譬如野象。于夏中时。见地生青茂华草及诸池水。心生欣踊。以牙掘地。然后安足。如来亦尔。亦以四禅行舍。掘所知地。而安智足。如来道者。是住舍摩陀。如来所行者。是住毗婆舍那。如来现行法者。是二俱住。

佛经说四禅是乐住。问曰。何故佛说四禅是乐住耶。答曰。以易生乐故。根本禅以易生故是乐。诸边及无色定。以难生故是苦。有何难生耶。答曰。为欲界烦恼业所缚故。未至禅难生现在前。如人牢固反系其手多用功力。然后自解。如是为欲界烦恼所系缚故。多用功力。生彼地道现在前。或有以不净观起彼地道现在前。或有以阿那波那念者以不净观者。或于十年十二年中修白骨想。或有能起彼地者。或有不能者。以阿那波那念者。或十年十二年中。常数出入息。或有能起彼地现在前者。或不能者。已断欲爱。不多用功力。起初禅现在前。异心灭。起异心现在前。粗心灭。起细心现在前。与觉俱心灭。起与观俱心现在前。如人以木折木。多用功力。然后乃折。如是初禅异心灭。异心现在前。粗心灭。细心现在前。与觉俱心灭。与观俱心现在前。多用功力。亦复如是。若离初禅欲。不多用功力。起第二禅现在前。离第二禅欲。起第三禅现在前。离第三禅欲。起第四禅现在前。亦复如是。问曰。若离第四禅欲。起空处现在前。亦不多用功力。

同类推荐
  • 莲子居词话

    莲子居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瓢泉吟稿

    瓢泉吟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ndreas Hofer

    Andreas Hof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教颂

    四教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灭神剑尊

    灭神剑尊

    灭神剑尊一翻手能战万域强者,一弹指能覆灭顶级宗门。曾经的灭神剑尊渡劫失败半道陨落,却意外重生在一个含恨而终的废材身上,这一世他要再一剑斩星辰,一血压千古!
  • 谋杀现场

    谋杀现场

    女探高清扬的侦探推理故事:《夜行游女》、《失魂》、《暗恋》、《新娘》、《闹鬼》、《裸足天使》、《十全十美》、《舞殇》、《凶猫》、《十年不晚》……
  • 吸血鬼的访客

    吸血鬼的访客

    以不同的恐怖故事、不同的奇特情节、不同的诡异场面,扣人心弦,曾经紧紧的抓住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好奇心,引发了恐怖小说爱好者更广阔怪异的想象空间。从《暮光之城》回归《德拉库拉》,布莱姆·斯托克塑造的吸血鬼形象铸就其不可颠覆的恐怖小说鼻祖地位。以其名字命名的布莱姆·斯托克奖,是恐怖小说之最高奖。
  •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我们案头的这本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读来直觉清风拂面,深感天地毕竟有正气。
  • 魍魉世界

    魍魉世界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黑暗混乱,鬼蜮横行。 区老先生一生读书,也教育四个子女认真读书,用学得的知识谋生。然而,重庆物价飞涨,物资奇缺,民不聊生,靠工资生活实难度日。于是,区老先生的三儿子弃文开车跑运输,发了大财;二儿子弃医经商作买卖,生活小康;长子仍然是机关公务员,穷愁潦倒。其周围的朋友、同事、邻居、亲戚,无不投机钻营,唯利是图,为挣钱发财苦度时光而日夜奔忙,真正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 夺情刀

    夺情刀

    为拯救媳妇,罗若愚踏上杀手之路。谁知道他媳妇是正德皇帝朱寿的私生女,为了补偿他,正德皇帝收他为干儿子和弟子。正德皇帝无子,不甘江山旁落,欲以罗若愚与公主之子为太子,行李代桃僵之计……天马行空的正德皇帝不仅是大明的皇帝,还是大明的威武大将军、镇国公,紫禁城派掌门人和中原武林的武林盟主!智斗刘瑾,勇擒宁王……且看罗若愚如何玩转正德朝和天下武林!
  •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分上、下两卷)、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中层主管枕边书

    中层主管枕边书

    本书从中层主管这个角度出发,详细地论述了中层主管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针对问题还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 疯狂谈判

    疯狂谈判

    谈判是实力的较量还是心理的较量?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或许两者都是。但是,一场成功的谈判有一个起码的条件是:如果你不具备足够的心理素质,赢得一场竞争性的谈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在实力均衡的条件下,越是重要的谈判就越侧重于心理的交锋——我们生活和工作中80%的谈判都依赖于心理的战术,而不是实力。看看这样的情况:你因为害怕对方退出谈判,而接受了一个比预期利益小得多的条件。你因为对方足够强硬,而放弃你自己理应坚持的目标。你可能因为对方捉摸不定的态度,而变得惴惴不安,匆忙中接受了对方的要价。……心理的交锋是一场高雅的艺术,如果你置身在竞争性的谈判中,你必须让自己足够坚定,足够强硬,足够“疯狂”。
  • 帝君魔妃

    帝君魔妃

    她,臭名响遍整个琉璃大陆,无人不知;她,却又为人所不知,无人实其容貌,无人知其真人;一张圣旨,“将军府四小姐,娴雅端庄…封为太子妃,待及鬓之日完婚,终生不得废!”她,被推倒浪尖之上。废物嫁予天才太子,是好运还是阴谋,她不予理会,该来的总是回来的,况且,也是该离开的时候了,七年,沉寂的时间已经该完结了。曾经传说中的废物,化为血水的祭祀品,再一次出现时,让所有人亮花了眼,高级炼药师?杀人于无形?魔君挚爱之人?她,到底还有多少秘密?面对众多猜疑,她淡笑,谁能想得到,她的武器居然是那满头墨发!他,一国皇叔,淡泊于政治,威信却凌驾于皇族;他,冷漠、淡然,一双鹰眸看透世间所有;他,皇族人敬,江湖中人畏,是神是魔?他,谜一样的人,一张面具遮挡了世人的眼,却唯独逃不过命运;他,风一样无影无踪,即使是天涯海角却都逃不过她的追随;然而,谁知这一切是不是他的欲擒故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