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99800000002

第2章 尽情发挥隔代教育之优势(1)

非主流大势兴起,脑残族招摇过市,人们突然发现:这群孩子差不多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由于对孩子疏于管教和引导,导致他们活得畸形怪状,不伦不类。于是就有某些教育专家跳出来嚷嚷:“年轻人有了孩子还是应该自己带,交给爷爷奶奶带就等于误人子弟。”

很显然,爷爷奶奶们不服气了,我们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非常了解,甚至之前已经带大好几个孩子了,再按照“家有一老,带出一宝”的观念来说,培养出天才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

第一节 怎样丰富孩子的传统文化

特别提醒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食粮”,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孩子是爷爷奶奶心中的宝贝,是爸爸妈妈前进的动力,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世界的主宰者。作为中国人,他们担负着振兴祖国的大任,因此,他们必须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增长孩子的见识,提升孩子的智力非常有用。

问题聚焦与剖析

如何更好地培育中华民族的下一代,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话题。传统文化不可丢,中华儿女该有的责任与精神更应一丝不苟地传承下去。爷爷奶奶经历丰富,见多识广,有了一套专属的“人生哲学”,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更容易传递给孩子们。只是,传承文化需要有相当的耐心,如果爷爷奶奶能够积极引导孩子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变成一个个简单易懂的故事或者道理,然后教给孩子们,或许他们更容易接受。

案例一:

露露和球球是同一个院子的玩伴,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他们天真快乐,可最近球球总是绷着一张“苦瓜脸”,像世界末日要来了似的。

“球球,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和我说说吧!我们是好朋友,我一定帮你。”

“爷爷说今年寒假我们要回北方乡下老家过年,但那里没有麦当劳和肯德基,也没有游乐园,我都不知道去乡下有什么好玩的……”

“春节多好啊,你看那些外国人多重视圣诞节,我们中国人的春节比圣诞节还牛呢……”露露劈里啪啦地把爷爷曾经对他讲过的关于“年”的传说以及春节的意义转达给球球听。

“是吗?爷爷只是说要去看看亲戚。”球球似懂非懂,看露露满脸陶醉的样子,也有些动心了。

但想了想又皱起了眉头抱怨道:“很多我想玩的东西那边都没有啊!”

“球球,到时候你根本就没工夫玩那些了,春节是一年的结束,也是另一年的开始。这时候,家人要团聚在一起,晚辈给长辈作揖拜年,晚上包饺子,放鞭炮,堆雪人、打雪仗……”

球球被露露一“忽悠”,马上露出了笑脸,并期待起快乐的乡间生活。

关于回乡下过年的事,为什么球球和露露的反应截然不同?关键在于露露爷爷事先给她打了“预防针”,让露露了解到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球球爷爷只是强硬表示要回乡下过春节只是去拜访亲戚,球球太小,不懂人情世故,因此抗拒陌生的农村。

孩子不了解传统文化,不懂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所以才会排斥回乡下过年。这时候,爷爷奶奶不妨给孩子讲一下春节的意义和一家人团圆的快乐。城里出生的小孩子不了解农村的生活,爷爷奶奶也可以描述一下山清水秀的家乡,小孩子的好奇心极重,听说偌大的城市竟然还缺少那么多好玩的东西,一定能够快乐的接受回乡下过年的事实。

案例二: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戏曲优美的唱腔,丰富的表演形式深得爷爷奶奶们的喜爱,但在这个周杰伦盛行,李宇春泛滥的年代,流行歌曲充斥孩子的耳畔,他们对戏曲的了解当然就知之甚少。

“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天天边哼着《双截棍》边推开家门。

“孙子回来啦!”奶奶接过天天的书包,拉他坐到沙发上开始问东问西。

“今天在戏曲班学了什么呢?”奶奶急切地问道。

“我刚才唱的就是,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天天手舞足蹈起来。

“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奶奶摁住天天乱动的手说道,“唱一段《智取威虎山》给奶奶听!”

孩子喜欢流行音乐,愿意唱给奶奶听。这时,奶奶不妨先听完孩子的歌,再说出自己的想法,既满足了孩子表现的欲望,又能使他们明白其学习戏曲的目的。

“我不会,我只会唱周杰伦的歌。奶奶,你点个周杰伦的歌呗!”天天想从奶奶手里挣扎出来。

“你小子,让你学戏你不好好学,偏学什么乱七八糟的‘双截棍’,真是气死人了!”说完,奶奶用手点了一下天天的头,气呼呼地走了。

传统文化的学习的确很重要,但不顾孩子的喜好把孩子送到戏曲班,不支持孩子唱流行歌曲,只会加重孩子对戏曲的逆反心理。

丰富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奶奶可以从各个方面入手,不用逼着孩子上戏曲班,学习唱戏。孩子都爱听故事,奶奶可以把戏曲里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引起他们对戏曲的好奇心,然后再试着让他们听一些戏曲就容易多了。另外,爷爷奶奶也可以在生活中把自己了解的戏曲知识告诉孩子,这比让孩子单独学要强得多。

专家指示

1.从传统节日入手,简单明了地让孩子清楚每个节日的出处与意义,这样有助于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春节、端午、重阳、中秋、元宵等。

2.多用成语故事来启发孩子。每个成语故事都融合了中国文化的一些元素,具有相当的教育意义。这样不仅能让他们形象地了解一些传统文化,也会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变得见多识广。

3.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多带孩子看一些中国传统的艺术表演和展览,如,京剧、越剧、黄梅戏、皮影戏、书画展、古典音乐会等。

4.除了传统艺术表演,一些名胜古迹也是不错的去处,如,故宫、长城。另外,各大博物馆也是了解一些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好地方。

第二节 怎样让孩子了解正确的道德观

特别提醒

古时皇权提倡“以德治国”,民间也尊崇“以德服人”,可见“德”的重要性。“道德”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可孩子的道德教育却不能忽视,因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无形的力量。道德增值,人人自爱,社会和睦;道德贬值,良知泯灭,必生祸乱。

问题聚焦与剖析

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几辈人的疼爱都集中到孩子一个人身上,他们道德缺乏的现象也逐渐变得普遍,如没礼貌、不尊重他人等。相信爷爷奶奶们一路走来,看尽了各种“风景”,对“德”已深有体会。谁也不希望自家孩子是个不懂礼貌没教养的小混球,面对这群狂妄无知的孩子,爷爷奶奶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很显然,只把正确的理论讲给孩子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在道德的“十字路口”该怎么走。

案例一:

南南和奶奶逛超市时没得到梦寐以求的玩具,因此在公交车上不依不饶地骂着奶奶,奶奶对此不仅不阻止,还笑眯眯地默认孩子的行为。南南哪里知道“见好就收”,又开始大哭大闹。

孩子得不到满足就骂奶奶,还无理取闹,这是典型的没礼貌没教养。面对这样的孩子,不理不睬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正确的做法是明确地告诉孩子,骂人是不对的。

旁边一位女士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想吓唬吓唬南南:“小朋友,你再无理取闹,警察叔叔一会儿就把你抓走啦!”

南南很不屑地瞥了她一眼,小声嘟囔道:“关你什么事!”一句话让这位好心的女士尴尬不已。孩子不懂礼貌,奶奶不妨明确告诉孩子,他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也可以让孩子道歉,或者代南南道歉,可奶奶什么也没做。

“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女士忍不住埋怨道。南南不能接受女士的批评,大哭起来,直往奶奶怀里钻,嘴里嚷嚷“害怕”。

这下奶奶不乐意了:“你这么大人了,怎么还和一个小孩子计较!”奶奶的言语不经意间助长了孩子无理取闹和嚣张的心理,孩子的不礼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维护得以滋长。

这时车刚好到站,女士觉得非常难堪,临下车说的一句话值得奶奶深思:“大妈,孩子的不礼貌行为如果得不到纠正,以后吃亏的是他自己。”

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良好的道德教育是孩子在社会中行走的基石,教育不好,根基不牢,孩子很容易走上歪路。

案例二:

“小影,起床喽,知道我们今天要去干什么吗?”奶奶坐在小影的床前和蔼地看着她。

“和爷爷奶奶一起去小山顶捡垃圾。”小影飞快爬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脸,然后牵着爷爷奶奶的手快乐地出发了。

爷爷奶奶带着小影到家附近公园的小山上去捡垃圾,这样的活动每月一次。那座小山不是很高,坡度也刚刚好,老人和小孩爬起来一点不费劲,但爷爷奶奶带小影爬山的主要目的不是游玩,而是充当小山的“清洁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嘛。

爷爷奶奶通过捡垃圾这件小事,向孩子灌输了爱护环境的思想,这一正确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影一路蹦蹦跳跳,时不时弯腰捡起地上的塑料袋和空瓶子,扔进爷爷拎着的大垃圾袋里。不一会儿,爷爷发现小影捡回一些没开过的零食,还有一件衣服。

“小影,这些是你在哪儿捡的?”爷爷很疑惑。

“在前面捡的,那位哥哥扔的。”小影指着不远处一位中年人身旁的小孩说。

爷爷赶紧追上前,把东西还给了那位带孩子的年轻人。并告诉小影,捡到不是垃圾的东西要归还。年轻人看看身边的儿子,再看看小影,沉默了几秒后,决定让儿子跟小影一起当“清洁工”。两位小朋友别提多开心了,不但做了有意义的事,还交到了新朋友。

通过归还东西这件事,爷爷又让孩子明白了拾金不昧的美德,同时,他们也用良好道德观念影响了一对父子。让孩子了解正确的道德观,不一定非要跟孩子讲一些大道理,生活中处处有美德,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向孩子灌输正确的道德观,比空泛的大道理要实际得多。

专家指示

1.不要把社会上那些勾心斗角的事过早呈现在孩子眼前,尝试着多给孩子们讲一些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故事,或者在为人处事中多为孩子树立榜样。

2.带领孩子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培养道德规范。比如和孩子一起种树,一起拣草丛中的瓶子、废纸,清扫垃圾桶旁边的废弃物等。

3.让孩子做一个懂礼貌的人,懂得尊敬他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另外,告诉孩子,节约用水用电也是一个人良好道德的表现。

4.让孩子懂孝道,尽孝道。爷爷奶奶可以告诉孩子家长对他的爱,让孩子在享受家人的爱的同时,也能用爱回报家人。

第三节 怎样让孩子懂得处世智慧

特别提醒

智慧是人成长中的指示灯,不仅能照亮“问题”,也能引导人解决问题。为人处世是一门大智慧,良好的处世能力会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少些风雨,多些欢乐。缺乏处世智慧的人,不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甚至因为不会说话得罪他人而遭到排挤。懂得为人处事技巧的人,做事会讲究策略、方法和技巧,善于与人相处和合作,能够建立起广泛的人脉。

问题聚焦与剖析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盲目崇尚那些所谓“个性”的处事方式,“观众们”往往只看到了噱头,没有看到“个性”背后的代价。爷爷奶奶们相对来说比较平稳,不像年轻人那么浮躁,而对小孩为人处世的培养,正需要如此。处世博大精深,它不仅要求参与者拥有诸如开朗、平易近人等性格,还要求有一定的说话技巧。久经社会考验的爷爷奶奶们很明白为人处世的利害,对于已经打磨出孩子父母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优势。

案例一:

丁丁是个阳光帅气的小男孩,也是班里的“时尚达人”,深得同学们的喜爱。班里新转来一名同学叫小威,平时穿着很朴素,偶尔还拖着两条鼻涕,同学们大都嫌弃他,还叫他“鼻涕鬼”,因此小威有些自卑。

但丁丁却不排斥小威,总是主动跟他聊天,还常把自己的零食分给他吃,偶尔还拉着小威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可同学们对此特别反感,甚至有一段时间也不想搭理丁丁。为了不拖累丁丁,小威干脆远离了他,这让丁丁十分难过。

看到丁丁闷闷不乐的样子,奶奶心里很着急。在弄清事情的缘由后,奶奶对丁丁说:“丁丁,你做得没错,交朋友贵在真心,没有什么瞧得起瞧不起的。小威这样对你,可能是怕连累你,这样的朋友更需要你的关心和支持……”经过奶奶开导,丁丁心理觉得好受多了。

以一颗纯洁的心去交朋友,是每个大人都明白的,但如何把它灌输到几岁小孩的意识里?当遇到与丁丁相似问题时,也许有的爷爷奶奶会采取贬低别人的方式来讨好受伤的孙子,这样很可能让孩子失去一份真挚的友情。丁丁奶奶非常清醒和大度,安慰丁丁的同时,也教导他以正确的方式去对待朋友关心朋友,把复杂的处世智慧简简单单地告诉了孩子。

丁丁牢牢记住了奶奶的话,坚持拉着小威的手,不卑不亢地向同学们介绍小威的种种优点和个性,时不时地也会拿他开涮,但都是友善的玩笑。渐渐地,同学们觉得小威也没那么糟糕了。同时,小威也自信了很多,常常和大家一起开心地聊天,还在体育课上组织大家一起踢球……

同类推荐
  • 孩子健康成长的100个细节

    孩子健康成长的100个细节

    本书总结了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注意的100个细节,具体为:做人的16个细节、做事的15个细节、学习的26个细节、交往的16个细节、生活的27个细节等。每个细节的开头是点睛之笔,接着用经典故事做导引,并对故事进行深度解析,让孩子能更进一步认识细节的重要性。同时,每个细节后面都有一个“身体力行”板块,为广大的孩子提供了落实细节的具体指导建议,这些建议非常直观、切实可行、极具操作性。在很多细节的最后,还有“智慧背囊”和“小贴士”,不仅能让孩子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每一个细节中所蕴含的不朽的智慧。
  • 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无论有多忙,只要善于激发,照样能让孩子的潜能完整发挥和快速提高。要知道,所有的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才能,而所有的好父母都要有一种善于发掘孩子潜能的本领。
  • 求求你,表扬我

    求求你,表扬我

    管教孩子是门很高深的学问,欺骗、利诱、威胁,这些都是管教方法,但它们将在孩子十二岁之后统统失灵。只有赞扬,可以对孩子终身有效,而且会越来越有效!本书正是让家长学会赞扬、懂得赞扬、适时赞扬、理性赞扬!于是,你便真的在孩子眼中看到自信的光芒,孩子,你真棒!
  • 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

    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

    3岁左右的孩子,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集体生活——幼儿园。如果说三岁之前的家庭生活重视的是孩子的自然成长,那么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就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心理、能力、品格、学习等方面的开发了。只有在幼儿园阶段将孩子的各项素质都培养起来,孩子上小学,乃至将来的人生才会轻松一些。《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针对当下很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一去幼儿园就哭、不睡午觉、不和其他孩子玩、总是尿裤子、不会吃饭、胆子小……凡此种种情形,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引导孩子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 口才是孩子一生的资本

    口才是孩子一生的资本

    口才是一种资本,更是一种能力。一个人的吉谈和表达能力,被看做是一个人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如逻辑思维能力、幽默感、社会阅历、个人思想以及道德品质等,是反映人格禀性和修养的“无声声明”。培养孩子的口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说、多练,这是锻炼口才的基本方法。
热门推荐
  •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共104首中医方剂的方证、临床应用范围等实用知识作了解说。全书以药类方,以方名证,贯穿“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的解说原则,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文字亦浅显。《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适合于中医药爱好者、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中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 亦是曾经

    亦是曾经

    胆小懦弱是我曾经的代名词,但既然我可以重来,就不再懦弱,不再错过,不再遗憾。你,会乖乖等我来找你的对吗?
  • 长成一棵树: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尊与自爱

    长成一棵树: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尊与自爱

    长成一棵树:青少年必须学会自尊与自爱》旨在指导与帮助广大青少年朋友在青春的季节里学会自强、自立、自勉、自信、自尊、自爱、自知、自乐、自制、自谦等,真正做到和做好“我的青春我做主”!
  • 书生行止

    书生行止

    薛冰属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以致用的作家、学者。所著涉及城市史、地方志、插图、民歌民俗研究、小说创作、书话等诸多方面。《书生行止》是薛冰近十年散见于报刊的零星文字的结集。第一辑所收,多为薛冰与师友的交游,包括与无缘晤面的前辈的神交。第二辑是薛冰个人的阅读经历和心得,以及对藏书、读书活动的些许随感。第三辑属于“行”的内容,文笔活泼,说文谈史。《书生行止》是薛冰的读书“游记”,演绎了一段“六朝烟雨”古都的书生与书的旷世“恋情”。
  • 避邪

    避邪

    王茂过年回家,没给老婆孩子带回多少钱,却带来了一皮箱塑料片儿和有机玻璃心脏。他用这箱玩意儿赚了别人几年都赚不到的钱。这王茂怎么有了这么大的本事?1腊月十七王茂从外边回来。他是出去打工的。具体去了哪个城市,怎么打的工,他不说。"远呐那儿。先坐汽车走一天一夜,再坐火车走三天三夜。"他顺手指了一个方向给村里人看,"一共四天四夜脚不沾地。待下了火车那么一瞅,哇,万丈高楼平地起,又红又黄的一个花花世界!"他还没有走进家门,离老婆孩子还有三五十丈远。他把一口皮箱停顿在脚边上,给一些吸烟的爷儿们发烟。
  • 爱情不过你有病我有药

    爱情不过你有病我有药

    【已出版上市】(全本完)我没有遇到猫在潜水,却遇到你。没有遇到狗在攀岩,却遇到你。我没有遇到夏天飘雪,却遇到你。我没有遇见所有的不平凡,却遇见了不平凡的你。刚刚好,你有病,我有药。我想,这就是爱情吧。
  • 万年住院者

    万年住院者

    我是个纯属业余的恐怖小说作者,南于兴趣的原因,也为了寻求灵感,我对倾听别人的离奇经历有着浓厚兴趣,哪怕那些经历并不像作者宣称的那样“真实可信”,而只是神经质的幻想。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在常去的论坛上有着良好的人缘,因为我不仅经常发表自己的原创作品,还会对别人的故事提出自己的见解。前几天,我在QQ上收到一条留言,一个在灵异论坛上认识的网友找我要地址,说要登门拜访,有一个非常古怪的故事要讲给我。
  • 读寓言悟管理

    读寓言悟管理

    为了让广大业内人士和读者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学习到世界著名企业的管理精髓,《读寓言悟管理》采用了讲寓言故事学管理知识的形式,对大量的管理材料进行了精心筛选,反复推敲。每一个故事都力求精炼概括,每一个著名企业的事典都做到视角独到。《读寓言悟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书籍,在于避免了枯燥空洞的理论说教,以全新的形式——活泼生动的寓言为引导,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经典事例,用精炼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管理理念。
  • 竹马钢琴师

    竹马钢琴师

    他是宠她疼她的慕流年,也是看着她长大的邻家哥哥。他英俊、优秀,从小就是她心目中的天神。她励志要成为一个优秀坚强的人,只为能配得上他。却不想忽然的一场意外让她不得不离开他。五年后,她是B大外语学院的新生,他已是医学院的高材生。她依旧普通平凡,他却是学子里的典范,像天上的恒星遥不可及。在兼顾医学的同时,他隐藏的身份却是曾经在白宫演出,被媒体称作为“当今时代最天才的中国钢琴家”……小时候她对他说:“因为你,我要变成优秀的人。”长大后,她告诉他:“我努力把自己变得优秀,只为赢得一个你。”
  • 玄天魔九剑

    玄天魔九剑

    不死的邪心,不灭的执念,不生的幻想,穿越时空的灵魂似乎存在,又好像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