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伟大时代已经来临,英雄乐歌已经奏响,尽情挥洒胸中万丈豪情吧,怀揣鸿鹄之志,终究会一鹤冲天。大丈夫当如是也。
躬耕乡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娇妻爱子环绕膝前,也许,这就是平凡而幸福的一生。可是,当有一天他无法再享受平静时,一切都会改变。看不见了阡陌的交错,闻不到了泥土的芬芳,斜阳拂面已成幻觉,他将何去何从?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哪个英雄不是凡人?当风云际会将凡人推上风口浪尖的那一刻,凡人就不得不扮演英雄的角色,这就是历史使命,他别无选择。
一、潜龙勿用:英雄不问来路
一个正搭弓射箭的少年目睹了这血腥的一幕。这样的场景,他每天都能看到,每当此时他都暗暗发誓要结束这个罪恶的时代。
黎明时分,一支由亡命之徒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一个不足百人的村落,霎时鸡鸣犬吠,天昏地暗,鬼哭狼嚎,村口横七竖八地躺着还在流血的尸体,一声凄厉的呼救声伴随一阵阵抽搐,最后一个活生生的村民也被割断了喉咙。
这里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血腥的杀戮,杀人者与被杀者并没有任何冤亲血债,杀人者只是要享受杀戮的快感,被杀者只能提心吊胆地过着并不想过的悲惨日子。
一个正搭弓射箭的少年目睹了这血腥的一幕。这样的场景,他每天都能看到,每当此时他都暗暗发誓要结束这个罪恶的时代。
跌跌荡荡地回到家中,他不禁痛哭失声。父亲见状,前来问询。他嗖地站起来斥问父亲:“我家乃堂堂宗室,为何躲在此穷乡僻壤苟延残喘,眼看周遭邻里悲惨之状却无计可施,到底为什么?”父亲并没有责怪莽撞的儿子,而是一把将他搂在怀里,他明白儿子心中的苦闷,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知子莫若父,父亲是深知儿子勇武聪颖的。
儿子十三岁那年,家乡大旱,赖以生存的河水将要干枯,庄稼颗粒无收,家里等米下锅,父亲含泪对儿子说:“孩子,不要读书了,你到西山土门关砍些柴火到集市变卖,换些粮食度日吧。”儿子望着面颊浮肿的父亲,拿起斧子和草绳,叫上隔壁小伙伴,直奔西山。来到土门关,他们不禁惊呆了!这里古木成林,野果飘香。他兴奋地摘取几只果子充饥,心想还要给父亲带一些回去,想到这些,他心里美滋滋的。山上柴虽好砍,但猛兽出没,砍柴人总是提心吊胆,不敢去往山林深处。
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才管不了那么多,心想早些砍完柴还不耽误去集市上换粮食,就兴冲冲地朝山林深处跑去。眼看胜利果实快要堆成山,他和小伙伴便合计着下山。这时,几只恶狼围住了小伙伴,他不顾荆棘刺身迅速上前营救,他挥动斧头,大吼一声,豺狼闻声而怯,夹着尾巴逃跑了。
还有一次,他的一支竹笛儿被抱犊山上的猴子偷走了,他急忙追赶,猴子就急速逃跑,他一哭猴子便笑,他一笑猴子便嚎叫,惹得他哭笑不得。猴子偷了他的笛子如获至宝,也想吹出优美的曲子,可它怎么能吹响呢?他看见拿笛子的猴子攀在树上,便摘些山里的果子放在树下引诱,然后拿另一支笛子吹奏,手指灵活弹动,歌声婉转悠扬,猴子陶醉其中,便仿照他的样子用自己的笛子学吹。只见他吹累了,将笛子夹在胳肢窝里,猴子也把笛子夹在胳肢窝里。看到猴子上当了,他突然一声惊叫,举起双手,树上的猴子见状也举起双手,笛子落地,他智取笛子,猴子目瞪口呆。
回忆起这些,父亲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他对儿子是由衷欣赏和放心的。如今群雄割据,列国纷争,他不忍心让儿子投入其中,可是如今儿子长大了,聪慧而勇武,是时候让他走出家门干一番事业了。
次日拂晓,父亲为儿子饯行。长亭外,古道边,喝一口水酒,挥别亲人,这一走就是一辈子。父亲意味深长地说:“儿啊,无论身在何处,所做何事,都不要忘记我们祖先的荣耀。即便你身处险境,不被人理解,也要保持高贵的气质,勿忘使命!”儿子顿首三拜,只身离开了家乡。
他,就是后来叱咤风云、震撼秦汉的南越王,嬴姓,赵氏,名佗,著名宗室将领,约生于公元前240年,祖籍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东安村人(今河北省石家庄正定县东安村),父赵常明,母讳侯氏,是名副其实的名门之后,拥有无上光荣的贵族血统。
与现代社会姓氏合一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姓、氏有别。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中说:“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天下同姓是一家,故有同姓不婚的习俗。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所以姓中多带女字。“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上古有八大姓氏:姬、姜、妫、姒、嬴、姞、妘、姚,中国目前的大多数姓氏都是由此八姓演化而来。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氏族社会又逐渐被阶级社会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地名、封号成为氏的重要来源。总之,姓和氏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相传汉族赵姓,源自嬴姓,是嬴姓十四氏之一。赵氏之先出于颛顼帝,舜赐姓嬴。伯益为颛顼裔孙,被视为嬴姓祖先。周穆王时,伯益的九世孙造父为周穆王的驾车大夫,攻灭徐偃王后,因功被封在赵城,子孙遂以赵为氏,因而造父是华夏族赵姓始祖,已有三千年历史。
赵佗的祖上赵夙、赵衰、赵盾、赵朔、赵武、赵简子等世代为晋国重臣。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赵佗的祖上得以与列侯并立。赵佗的父亲赵迁是悼襄王赵偃的儿子,曾被立为太子,因赵国为秦国所灭而未能即位。赵佗是地地道道的赵国贵胄。
造父是战国时期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战国时期的赵国宗室实际上是嬴姓赵氏,秦国公族也是嬴姓赵氏,秦始皇嬴政也称赵政。赵佗本是赵国王室贵族,只是支族败落,到赵佗父辈时已是家道中衰,生活清苦。赵佗平素行侠仗义,胸襟坦荡,怀抱凌云之志,自幼饱读诗书,练功不辍,虽身躯清瘦,但骨气硬棒,明眸机灵。
躬耕乡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娇妻爱子环绕膝前,也许,这就是平凡而幸福的一生。可是,当有一天他无法再享受平静时,一切都会改变。看不见了阡陌的交错,闻不到了泥土的芬芳,斜阳拂面已成幻觉,他将何去何从?
战国后期,列国割据,群雄四起,烽火连天。始皇帝振长策而御宇内,四方豪俊争相入秦。公元前222年,赵国破灭后,赵佗便入秦效命,他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伟大时代已经来临,英雄乐歌已经奏响,尽情挥洒胸中万丈豪情吧,怀揣鸿鹄之志,终究会一鹤冲天。大丈夫当如是也。
二、见龙在田:秦始皇的护驾御剑侍卫
文武兼备的赵佗被顺利选中,编入秦始皇直接掌控的禁卫军中。由于赵佗做事机密,不该问的事情从不过问,皇帝每次巡幸行宫多由赵佗陪同。在皇帝眼中,赵佗就是一具忠心耿耿没有任何心计的木偶。
眼看江山一统,万世基业奠定,秦始皇的心头却时常缠绕着一丝难以名状的不安。公元前260年,始皇帝虽正值春秋年富,但夜幕降临时却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安眠,似乎有无数双恐惧而仇恨的眼睛在黑暗的角落里盯着他,似乎一旦他昏睡,黑暗中就会冲出来无数魂灵寝其皮食其肉。早朝时那些反对他的人到底是何居心呢?是觊觎他的皇帝宝座,还是要挖倒皇子皇孙们的万世基业?这一切都让他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
上次燕国派荆轲行刺,他险些被害,觉得这皇宫大殿也不安全了。从此,无论上朝还是归寝,他都如履薄冰,生怕再出现一个荆轲。
李斯显然知晓秦始皇所患何症。是的,他太需要忠心耿耿、武艺高强的一流侍卫来防护他的安全了。李斯建议秦始皇在军中和民间招募一批侠肝义胆的武林高手,专门负责他的安全。秦始皇听后心中窃喜,却故作镇定地对李斯说:“爱卿办事,朕放心。”
此时的赵佗只是军中小吏,正为难以施展平生抱负而一筹莫展,忽闻秦始皇要招募贴身侍卫了!赵佗自忖:自己本是赵人,赵亡后加入秦军,在这里一无所依,不如索性去做皇帝的贴身侍卫,说不定有机会受到皇帝赏识,日后能干大一番大事业呢。
文武兼备的赵佗顺利被选中,编入秦始皇直接掌控的禁卫军中。由于赵佗做事机密,不该问的事情从不过问,皇帝每次巡幸行宫多由赵佗陪同。在皇帝眼中,赵佗就是一具忠心耿耿没有任何心计的木偶。
秦始皇外出巡游时,赵佗获赐护驾御剑得以随行。他一路鞍前马后,千方百计为皇帝分忧解难,深得皇帝信任和器重。
赵佗在禁卫军中恪尽职守,秦始皇出巡时曾受到憎恶他的山东六国贵族招募的死士行刺,赵佗为其化险为夷,很快他就在军中有了一定威望,皇帝也越来越信任这位勇士。
正当赵佗不计个人安危为秦始皇誓死效力的时候,困扰出现了。
秦始皇虽自命功盖三皇、德配五帝,却还只敢自号天子,对天道既敬又畏。
秦始皇迷信法术,宠信方士。一位擅长“望气术”的术士曾向他进言:“东南有天子气!”秦始皇将信将疑,隐约想起当年平定六国时,齐、楚两地反抗最烈,想必是天子气使然。始皇帝并不很了解天子气,却知道天子气是对皇位永固的巨大挑战,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
于是,他常常对大臣和随从说东南有天子气,实际上是为其东巡制造舆论。为了抑制天子气,保证大秦帝国江山永固、至于万世,始皇帝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巡幸之旅。每次出巡时,秦始皇都要带着大批善于看龙脉、风水的术士,新到一地,必先着令术士查看地情,弄清风水。传说秦始皇巡游到彭城、丰邑一带时,术士发现这里有“水龙之势”,于是秦始皇严令军士挖沟埋剑,以断“龙脉”。
大量死人是避免不了的,高高在上的皇帝、贵族们才没工夫理会这些会说话的牲口。饿死的、活活累死的、被监工打死的、染恶疾得不到救治而死的、试图逃跑而受刑死的,每天都有军士和役夫被拖去荒野草草埋葬,人人侧目,敢怒不敢言。
赵佗觉得秦始皇的行为荒唐至极,近乎于谬,自己满身才华却用在如此低劣下作的事情上,心中自然很不畅快。某日,始皇帝又派军士和役夫连夜挖掘某处“龙脉”,令赵佗率领禁卫军前往监工。连日来得不到有效休息,连续奋战多日的军士们怨声载道,吵嚷着要求休息,否则就罢工。情势十分危急,若再不妥善解决,眼看就要酿成哗变。
在所有人眼中,哗变都是正常的。这么沉重的压力下,没有惊人的毅力是无论如何也承受不了的。这些在痛苦深渊的役夫期盼遇到救星,渴望神灵解救,可是眼下他们还是得干活、干活、再干活,除此之外,他们的生活中再没有别的内容。
绝望的眼神是凄迷的,是无奈的,却也是可怕的。
秦法严苛,军令如山,违令者杀无赦、灭三族。
秦始皇是不会在乎军士和役夫的安危祸福的,因为在他眼中,这些人只是维护他尊崇地位的工具,除了干活,他们没有其他任何权利。
禁军侍卫们素知赵佗精通武功韬略,遂向前问计。
很快,负责监督工程的贴身侍卫们簇拥到赵佗周围商讨对策。赵佗对大家说:“昔日孔夫子谴责‘苛政猛于虎’,依你们看,今日陛下执政是否为苛政?”大家一听这话都低头不语,这可是要招致灭族的言论呀。
赵佗登高一呼,命令军士和役夫就地休息,补充水和粮食。
不多久,秦始皇的敕令传来,赵佗被驱逐出禁卫军,并被剥夺了护驾御剑侍卫的头衔。但秦始皇还是赏识他的,使他得以继续陪驾巡游。
巡游路上,赵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在韬光养晦,寻求机遇,以求东山再起。
前途一片晦暗,可是胸怀大志的他不会就此沉沦。
是金子总会发光,他期盼有一天能够雄鹰展翅,翱翔于天地间。
三、终日乾乾:雄鹰当翱翔于天地间
金鳞岂是池中物?想我赵佗乃堂堂燕赵豪俊,年少从军,已经十几载,怎么能甘心成年累月给人做奴才,像牲口一样听人使唤呢?
跟随秦始皇多次出游,赵佗领略了大好河山的壮美,对民生凋敝和百姓疾苦感同身受,对动荡不堪的秦帝国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认。
赵佗对自己的际遇很是不满,护驾御剑侍卫的光环早被他遗忘和鄙弃。他时常怅恨良久,感喟不已。
金鳞岂是池中物?想我赵佗乃堂堂燕赵豪俊,年少从军,已经十几载,怎么能甘心成年累月给人做奴才,像牲口一样听人使唤呢?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名堂来!
他的雄心壮志被激发了出来。可是如何才能出类拔萃、脱颖而出呢?
秦国自孝公商鞅变法以来,在全国推行军功爵制,这是一种旨在激发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有别于之前“世卿世禄”制的新型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