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石虎经衔箭: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汉李广射猎时,“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石虎,即虎行之石。
f金人:匈奴人祭天用的铜铸人像。
g马岭:关名,在今山西省太谷县东南马岭山上。
h阵云:战地上空弥漫如阵的烟尘。
i“单于”句:汉宣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内附,宣帝在渭桥接受拜见。此句意为天下太平。渭桥:汉唐时建于长安渭水上面的桥。
【名句】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出塞二首
隋·杨素
其一
漠南胡未空a,汉将复临戎b。
飞狐出塞北c,碣石指辽东d。
冠军临瀚海e,长平翼大风f。
云横虎落阵g,气抱龙城虹。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兵寝星芒落h,战解月轮空i。
严息夜斗j,角罢鸣弓k。
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
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
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l。
【题解】
这首五言乐府诗是隋代名臣杨素描写边塞生活和战斗的代表作。杨素不仅文学修养高,而且是能征善战的统帅。此诗即是借写汉将的英勇神武来表现自身领兵打仗的亲身经历,诗人不无自豪地通过自己临危受命、大败突厥、胜利归来的参战经历,形象地展现出“汉将”纵横驰骋、所向无敌的雄壮军威。此诗以时间为序,次序井然,语言壮阔,风格豪迈,不愧是借古题写实事的佳作。
【注释】
a漠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的地区。胡未空:西北少数民族势力对边界的威胁还未清除。
b汉将:指西汉卫青、霍去病等大将。临戎:领兵打仗。
c飞狐:要隘名,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蔚县南。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迤逦百余里,为古代河北平原与北方边郡间的交通咽喉。
d碣石:古山名,在河北省昌黎县西北。辽东:辽河以东的地区,今辽宁的东部和南部。
e冠军:指霍去病。汉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瀚海:沙漠。
f长平:指卫青。汉武帝封卫青为长平侯。翼大风:以大风为辅助。
g虎落阵:指军营。虎落,以竹篾相连而成的栅栏。
h兵寝:战争结束。星芒落:胡星的光亮消失,表示战争结束。
i解:战事解除。月轮空:月亮的光晕消失。古人认为月有晕为起风的征兆,现在消失,喻天下太平。
j(jiāo):刁斗。息夜斗:夜晚不再使刁斗报警。
k(xīng)角:赤色的角弓。
l建章宫:汉代长安宫殿名,此代指皇帝。
其二
汉虏未和亲a,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b,穷涯北海滨c。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d,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e,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f。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g。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题解】
这首诗是杨素《出塞》诗的第二首,诗人借写苏武和李陵的故事,展现了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边塞战争不断的强烈忧患意识。此诗一改前一首诗雄壮的格调,渲染出浓烈深厚的悲慨之气,形式上笔力苍劲,境界雄浑,用典贴切,句多对偶,对当时和后世边塞诗的影响不容忽视。
【注释】
a汉:汉朝,此以汉代隋。虏:此指突厥。
b河梁:河堤,河桥。李陵《与苏武诗》:“携手河梁上,游子暮何之。”
c北海:今贝加尔湖,亦泛指北方极边远地区。
d旧迹:汉代苏武牧羊留下的遗迹。
e偏易古:偏偏容易枯衰。古,通“枯”。
f阴山:泛指塞外的山。苦雾:浓雾。
g西咽秦:此化用《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之幽咽。遥望秦山,心肝断绝”的诗意,谓流经秦地的水传出悲咽之声。
入关
隋·虞世基
陇云低不散a,黄河咽复流。
关山多道里,相接几重愁。
【题解】
这首诗是隋朝诗人虞世基表达陈朝灭亡后诗人背井离乡情怀的代表作。虞世基曾仕陈朝,陈灭入隋,此诗即创作于改朝换代的历史环境下。诗作通过对关塞风景的渲染,抒发了背井离乡、前途未卜的迷茫、沉痛情怀。此诗写景拟人化,以景衬情,情怀愁苦,言简意赅,显现出诗人深厚的文才。
【注释】
a云:此处指边塞之处的云。
饮马长城窟行
唐·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a,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b。
绝漠干戈戢c,车徒振原隰d。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e。
【题解】
这首乐府题诗堪称唐初边塞诗的滥觞之作。诗作通过对塞外悲壮之景、出征奋然之情、立功慷慨之意的表述,表达出立功边塞的豪迈之情,开启了此后陈子昂、李白、高适、王昌龄等诗人边塞诗创作的新声,对唐代边塞诗的繁荣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此诗层次井然,用语质实庄重,有古乐府之风。
【注释】
a瀚海:沙漠。波:沙丘起伏状。
b金钲(zhēng):锣声。
c戢:收藏。
d原隰(xí):原野。
e灵台:周代台名。朱熹《诗集传》记载:“灵台,文王之所作也。谓之灵者,言其倏然而成,如神灵之所为也。”
边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a,二月垂杨未挂丝b。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题解】
这首五言绝句是张敬忠边塞诗的代表作。此诗将边塞风物荒凉的景象与长安城暮春景色进行对比,表达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亦含有对边塞风物的欣赏。全诗言辞淳朴,行文从容,风采天然。
【注释】
a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唐时名将张仁愿所筑西受降城即在其西北。旧来:自古以来。
b未挂丝:指柳树还未吐绿挂丝。
刘生a
唐·卢照邻
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b。
报恩为豪侠,死难在横行c。
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缨。
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题解】
这首乐府诗借写刘生豪侠任气、誓死报国的边塞征战生活,抒发了诗人报国从军的豪情壮志。“刘生”的形象,实则是卢照邻乃至“初唐四杰”其他文人青春风采的体现。此诗直抒胸臆,语言刚劲,豪气纵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注释】
a刘生: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乐府古题要解》:“刘生不知何代人,观齐梁以来所为《刘生》辞者,皆称其任侠豪放,周游五陵三秦之地。或云抱剑专征为符节官,所未详也。”
b专征:古代诸侯或将帅得天子特许,可自行征伐,称专征。
c死难:为国难而死。横行:纵横驰骋。
战城南
唐·卢照邻
将军出紫塞a,冒顿在乌贪b。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c。
应须驻白日d,为待战方酣。
【题解】
《战城南》是乐府旧题,多写战场伤亡,并哀悼阵亡士卒,此诗却反其意而用之。诗作借写汉军将士讨伐匈奴的英勇顽强精神,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和建功立业的渴望。此诗充满豪情和雄壮之气,使人振奋,是一首格调昂扬激越的战歌。尤其最后一句“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想落笔外,震撼人心。
【注释】
a紫塞:泛言边塞。崔豹《古今注》卷上:“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b冒顿(mò dú):即冒顿单于,秦末汉初匈奴的首领,此泛指敌酋。乌贪:汉西域国名,是乌贪訾离国之省称,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借指敌人的根据地。
c参(cān tán):相随的样子。
d驻白日: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返三舍。”
【名句】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雨雪曲
唐·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a,天子不知名。
【题解】
这首五言古诗是卢照邻描写长城的边塞诗代表作。诗作通过对雪后长城景象的描绘,既展现了长城似银和玉的宫殿般美景,又透露出其中大量不知名姓的征人覆没于此,表现为自相矛盾及对立世界的混合,在冷静的景观描写中隐含着极大的讽刺。此诗造语新奇,写景优美,字句凝练自然,气脉流畅,是长城诗的佳作。
【注释】
a节旄(máo):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
【名句】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从军行
唐·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a。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题解】
这首五言诗是骆宾王边塞诗的代表作,诗人描述了自己身入战场作战的英姿,将一位意气风发、风姿飒爽的年轻战士誓死报国的决心表达得真切自然。此诗格调激昂,气势流畅,诗句亲切感人,不愧是“初唐四杰”的佳作。
【注释】
a剑文:剑上的纹饰。
宿温城望军营a
唐·骆宾王
虏地寒胶折,边城夜柝闻b。
兵符关帝阙c,天策动将军d。
塞静胡笳彻,沙明楚练分e。
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f。
白羽摇如月,青山断若云。
烟疏疑卷幔,尘灭似销氛。
投笔怀班业g,临戎想召勋h。
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题解】
这首五言排律是诗人抒写边塞见闻及抒发从军边塞、建功立业理想的佳作,诗作具体详尽地描绘了边塞军营中紧张而有序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报国从军、建功立业的向往。此诗写景生动而真切,文气流转,辞旨显畅。
【注释】
a温城:即温池城。据《续修中卫县志·古迹考》:温池城,“询据土人云:即县城旧址。城壕南有温泉溢入池,至冬不冻,故名。”
b胶折:秋天空气干燥,胶劲而可折。因指秋高气爽,宜于用兵之时。柝:古代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c兵符:古时调兵用的凭证。帝阙:宫门,皇宫。
d天策:帝王的策略。
e楚练:原指楚国步兵所穿的练袍,后以“楚练”泛指征衣。
f龙文:龙形的花纹。
g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
h召勋:召,指周武王时的召公。召公姓姬名奭,因封地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曾佐武王灭商,被封于燕。成王时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陕而治,陕以西由他治理。勋,功劳,功勋。召勋,有的版本作“顾勋”。顾,指晋代顾荣。
夕次蒲类津a
唐·骆宾王
二庭归望断b,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c,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d。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e。
【题解】
这首五言排律作于骆宾王随薛仁贵出征西域,兵败宿营于蒲类津的军营中。由于此次征战不利,诗人不免产生愁苦情怀,这情怀,不仅是思归念家的情愫,更是对国家边塞境况的忧虑以及由此而激发的奋起迎敌、苦战到底的决心,不无针砭现实的意义。全诗情感强烈,笔势波澜起伏,大笔勾勒与工笔刻画相得益彰。
【注释】
a次:在途中停留。蒲类津:蒲类海,古湖泊名,故址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
b二庭:两个王庭。一说东汉光武帝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个王庭。东汉时指南匈奴与北匈奴。东汉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左贤王蒲奴立为单于,右奥鞬日逐王比不得立,乃率部南依汉,自立为单于,匈奴遂有南北之分。《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其后匈奴争立,日逐来奔……于是匈奴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一说唐代西突厥分南北二庭。咄陆可汗建庭于镞曷山西,谓之北庭;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建庭于睢合水北,谓之南庭。见《新唐书·突厥传下》。
c灶火:古代一种熏烟御敌的军事设置。
d燕颔:燕子样的下巴,形容相貌威武。此用班超事,《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去看相,相者谓超“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班超果以通西域之功封为定远侯。
e汉国羞:用李陵事。《汉书·李陵传》载,天汉二年(前99)汉武帝命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李陵叩头自请曰“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许之。李陵率步卒五千人至浚稽山,被匈奴八万大军围困,箭尽援绝而降。
散关晨度
唐·王勃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谭去a,青牛真气来b。
重门临巨壑,连栋想崇隈c。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回d。
【题解】
这首五言诗是王勃边塞诗的代表作。诗作通过描写边塞清晨雄阔壮丽的景象和诗人策马飞奔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建功立业的壮志。此诗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文笔潇洒飘逸,格调昂扬奋发,是初唐边塞诗的优秀篇章。
【注释】
a白马:白色的马。古代也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高谭:亦作“高谈”。
b青牛:黑毛的牛。《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司马贞索隐引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后因以“青牛”为神仙道士之坐骑。青牛也作为老子的代称。真气:道家所指的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道教谓为“性命双修”所得之气。也可以指刚正之气,或者特指帝王的气象。
c隈:山的弯曲处。
d弃(rú):据《汉书·终军传》记载:“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表示决心在关中创立事业。后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