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01600000008

第8章

【题解】

这首七言古诗是李颀边塞诗的代表作。诗作通过渲染边塞士卒紧张而艰辛的从军生活以及边塞苦寒的环境,表达了悲壮而强烈的厌战情绪,同时此诗以汉喻唐,借写汉武帝的开边,讽刺当时唐玄宗的开边,不无针砭现实的意义。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它的讽刺笔力。

【注释】

a刁斗:古代军中的铜制炊具,白天煮饭,晚上则敲击代替更柝。

b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c“闻道”句:汉武帝为取天马,命李广利攻大宛,战而不利。李广利请求罢兵班师,武帝大怒,命遮断玉门关,曰:“军有敢入辄斩之!”遮:阻拦。轻车:汉代有轻车将军,此处泛指将帅。此句意为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d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汉武帝时随天马一起引入中原。

【名句】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古意a

唐·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b。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c。

黄云陇底白云飞d,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e,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f,使我三军泪如雨。

【题解】

这首歌行体拟古诗是李颀边塞诗的又一佳作。诗作前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借此诗人将离别之情、征战之苦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同时刻画出一位勇猛刚烈而风流多情的戍边将士形象。此诗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是盛唐边塞诗风格特征的典型体现。

【注释】

a古意:犹“拟古”。

b轻七尺:犹轻生甘死。

c磔:张开。

d陇底:即陇山脚下。

e辽东:指辽河以东的地区,在今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

f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古塞下曲

唐·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a。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b,横笛断君肠。

【题解】

这首五言古诗是李颀边塞诗的又一佳作。诗作通过写将士万里辞家,远赴边塞参加艰苦卓绝的征战,抒发了边塞将士悲慨苍凉的怀归之情。此诗格调悲凉中兼有豪壮之气,音节婉转,造语豪迈,是李颀边塞诗一贯风格的体现。

【注释】

a河阳:今河南孟县。

b出塞曲:汉李延年创制,曲调悲切。

凉州词a(二首选一)

唐·王之涣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

羌笛何须怨杨柳c,春风不度玉门关d。

【题解】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这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注释】

a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b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c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d玉门关:隘名。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这里泛指边塞境地。

【名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a,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b。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c。

【题解】

这首七言律诗是祖咏抒发从军报国志向的代表作。祖咏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年前后北游蓟门期间,当时唐与契丹、突厥在幽、蓟边境战争不断,由于深为唐军的威势所震动,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律。诗歌描绘了边塞壮阔的景观,抒发了诗人欲从军报国的豪情壮志。此诗紧扣诗题“望”字,写所见、所闻、所感,一气呵成,浑成无迹。调高语壮,音调铿锵,不愧盛唐正声。

【注释】

a燕台:即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战国时燕昭王筑台以接待贤士,又称招贤台。

b三边:汉代的幽、并、凉三州,此处泛指边塞。

c请长缨:长缨,指捆缚敌人的长绳。《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绶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赠王威古a

唐·崔颢

三十羽林将b,出身常事边。

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

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

射麋入深谷c,饮马投荒泉。

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

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d。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

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题解】

这首五言古诗是崔颢边塞送别诗的代表作。诗作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长年戍边的羽林将军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以这位年轻边将为代表的边关将士们的战斗及其生活,赞颂了他们为保家卫国而勇敢战斗的崇高品质。此诗语言精炼,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英雄形象的刻画更加生动,是边塞送别诗中少有的佳作。

【注释】

a王威古:又作王威吉,生平事迹不详,当是崔颢的友人。

b羽林将:禁卫军将领。

c麋(mí):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体来看则都不像,俗称“四不像”。

d杂虏:一作“杂胡”,指非正规的少数民族军队。

雁门胡人歌

唐·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a。

山头野火寒多烧b,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c,时时醉向酒家眠。

【题解】

这首七言律诗是崔颢描写边地胡人生活习俗的代表作。诗作通过写胡人飞鹰逐鸟、驰骋田猎的生活习俗以及严冬野火四起、轻烟袅袅的景观,表现了胡汉和睦相处的现实景象。此诗气韵流转,语言自然天成,写景如在目前,是盛唐七言律体边塞诗的佳作。

【注释】

a代马:代郡的马,亦指边塞之马。秋田:秋季田猎。

b寒多烧:为了打猎,将山上寒冬枯萎的草木烧掉,使野兽无法躲藏。

c辽西:古郡名,战国燕置,秦汉因之,治所阳乐(今辽宁义县西)。辖境在今河北迁西、乐亭以东、长城以南,辽宁松岭山以东、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北齐时废入北平郡。

从军行

唐·崔国辅

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a。

夜里偷道行b,将军马亦瘦。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是崔国辅描写边塞战争的代表作。诗作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营州地区的一次增援前线的军事行动,通过对唐军将士日夜兼程急行军增援前线行动的描写,颂扬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此诗构思新颖,将战前的情景通过气氛烘托和细节刻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至高潮时却引而不发,耐人深思。全诗通篇押仄声韵,将紧张的气氛渲染到极致。

【注释】

a营州:唐代州名,治所在柳城(今辽宁朝阳)。

b偷道行:指援兵从小路隐秘行军。

送陈七赴西军a

唐·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b。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c,何当献凯还。

【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是孟浩然边塞送别诗的代表作。孟浩然虽布衣终生,但也不乏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此诗即借送别友人从军边塞,表达了渴望立功边塞的豪情。此诗诗笔纵横驰骋,句式大开大合,有锐不可当之势,堪称孟浩然诗歌的别调。

【注释】

a陈七:未详,当为行七。西军:约指驻安西(今新疆一带)的军队。

b蹉跎: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

c京国:国都。

从军行a七首

唐·王昌龄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b,无那金闺万里愁c。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d,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e,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f,孤城遥望玉门关g。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h。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i,已报生擒吐谷浑j。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k,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l,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题解】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的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重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注释】

a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b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

c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d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e表:上表,上书。掩尘骨:指尸骨安葬。掩,埋。

f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长云:层层浓云。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g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h破:一作“斩”。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i前军:指唐军的先头部队。洮河:河名,源出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后流入黄河。

j吐谷浑(tǔ yù hún):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居甘松山之阳,洮水之西,南抵白兰,地数千里。”唐高宗时吐谷浑曾经被唐朝与吐蕃的联军所击败。

k胡瓶:唐代西域地区制作的一种工艺品,可用来储水。

l敕:专指皇帝的诏书。星驰:像流星一样迅疾奔驰,也可解释为星夜奔驰。

【名句】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塞下曲(四首选二)

唐·王昌龄

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a。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b,矜夸紫骝好c。

【题解】

这首乐府歌曲是边塞诗中宣扬非战思想的代表作。诗通过写征戍边塞的士卒老死沙尘的现实,告诫少年莫夸武力,表达了非战的思想。此诗写边塞秋景,无限萧条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声声实在,句句真情。“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注释】

a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b游侠儿:游侠少年。

c矜:自夸。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a。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题解】

这首乐府诗通过对战场惨景的描绘,反映了战争残酷的一面,对广大士卒的惨重死亡表达了深挚的痛悼之情。此诗寄情于景,表达含蓄蕴藉。后四句“咸言意气高”与“白骨乱蓬蒿”的对比更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注释】

a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近临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出塞(二首选一)

唐·王昌龄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a,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b,不教胡马度阴山。

【题解】

这首七言绝句是边塞诗的名作。诗作用简洁凝练的二十八个字,将古往今来不曾停息的征戍历史表现了出来,并由此抒发了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三四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此诗情景交融,语言高度凝练,蕴义丰富,最后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有弦外之音,使人回味无穷。

【注释】

a此句运用互文的手法,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b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名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a。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b。

同类推荐
  • 我心永恒

    我心永恒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
  • 曾阅散文集

    曾阅散文集

    《曾阅散文集》共分为六卷,主要内容包括:遥远的认识、走山、岁末水仙录、我是蔡其矫、罗兰印象、闲游记微、我与诗人同种花等。
  •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本书不仅是一个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弘扬时代精神的好书,而且是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描绘声绘色精神文明的一次壮举,是一件带有开阳意义的工作。正当全党全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这部报告文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相信,它的面世将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充分发挥出激励人、鼓舞人、鞭策人的积极的作用。
  • 菊花禅

    菊花禅

    《菊花禅》(作者许冬林)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它散发着草木香、胭脂香,又氤氲着晚风细雨的清凉,和年少情怀的幽寂惆怅。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热门推荐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回忆真是一件让我惶恐不安的事情。当我提起笔来,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真的感觉到童年往事如同笼罩在我身上的薄雾一般,模糊而飘渺。当我要把它掀开时,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混沌不清了。因为童年早已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很难分清楚回忆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想。不过,有些回忆在我的大脑深处,是永不褪色,永远生动的,虽然这些画面只是片断的、零碎的,但对于我的生命却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乏味,我只是节选了一部分最有价值和最有趣味的情节,来讲述我人生的故事。
  • 缠龙冰心

    缠龙冰心

    她,柳伊冰冷酷无情,对敌人从不手下留情,冷、酷、狠,已经是在江湖上人人皆知的事情,可是让他想不到事,他的所有面具会为了一个男人而完全卸下……
  • 山左笔谈

    山左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苦儿流浪记(青少年成长必读名著)

    苦儿流浪记(青少年成长必读名著)

    本书描写了一个可怜的弃儿露米流浪各地,饱受人生的各种艰苦辛酸,最后遇见亲生母亲的故事。这是一部很杰出的作品,故事的结构和处理方式都很好,形成不断的高潮,自然使你融入其中。它告诉我们,所谓真正的幸福,必须得到周围人的爱的鼓励,同时又经过许多痛苦的磨炼,才能得到。
  • 中国式面子学

    中国式面子学

    鲁迅的杂文里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前来奔丧的人,因为没有得到亲人的待遇(戴白孝)而怀恨在心,认为太没面子,便召集了一些人,大闹了一场。结果本来是办丧事的灵堂,却变成了血肉横飞的战场。这件事被媒体挖出来后,在当地轰动一时。在中国人看来,面子是一个尤为珍贵的东西,伤什么也不能伤了面子。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面子是咱中国人的宝贝,几乎主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要靠面子来维持与处理,社会生活,要靠面子来决定与操作。
  • 21世纪政治经济学

    21世纪政治经济学

    本书探讨了包括未来的蓝图、全球一体化、全球化时代的市场与政府、经济的价值、国际间的一致意见和分歧、限制增长的社会和生态因素、未来人口问题、贫富差距的演变、未来科技发展、未来面临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可能到来的亚洲时代、未来将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全书结合精确的数据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对人类及世界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科学的预测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 斩赤红之瞳之绝命之刃

    斩赤红之瞳之绝命之刃

    十年前,莱克斯作为实验品被他们带离了这里;十年后,他又以身为援助军回到了帝都。但,他到这里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找一个人,谁知,不仅被卷入了一连串的事件中,还和夜袭有了极其复杂的关系,在命令和自主面前,他又会作出何种选择
  • 大宫女

    大宫女

    褚云香,一不小心穿了;虽然穿成了冷宫宫女,可小日子倒也平平静静,她不求大富大贵,但求无妄无灾,早日找到天机穿回现代;后宫争宠,干她何事?可为何每次她躺着也中枪?!这些对于她来说,都不是最最倒霉的;遇上某只小霸王,这才是她躲不开的情劫;争风吃醋?鸡飞狗跳?成了她生活的真实写照……然后……褚云香泪:……【本文慢热,后面精彩,走过路过不要忘记支持啊,收藏啦收藏啦!】
  • 偷天圣尊

    偷天圣尊

    穿越异世,一朝崛起,快意恩仇,万世不移!你便是风暴又何妨,因为我,将会成为掌控风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