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谢玄之孙,东晋袭封康乐公,入宋降为侯。累官至侍中。喜欢游山涉险,每次出游,随从数百人。元嘉十年(433)获罪,弃尸广州,年四十九。谢灵运的诗歌好摹写山水,往往工妙,但有时累于繁富,伤于刻画,或夹杂玄言理语,淡而少味。他与颜延之、鲍照号称“元嘉三大家”。这首诗的首联点出了送别的地点和要去的地方,接着写他乘船时的心情和沿途的环境,然后表达了自己的生命感慨,最后说希望和亲朋好友音问相通,以慰寂寞。
【注释】
a祗役:就是说奉朝廷之命赴任。
b憩(qì):休息。瓯(ōu)越:现在浙江省永嘉县一带地属古之东越,亦称东瓯。
c疴(kē):病。本句是说因为疾病而暂时不去为生活谋虑。
d寂蔑:寂寞。
发后渚
南朝宋·鲍照
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
萧条背乡心,凄怆清渚发。
凉埃晦平皋a,飞潮隐修樾b。
孤光c独徘徊,空烟视升灭。
途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
华志分驰年,韶颜d惨惊节。
推琴三起叹,声为君断绝。
【题解】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南)人。家世贫贱。临川王刘义庆任命他为国侍郎,宋文帝迁为中书舍人。后临海王刘子顼(xū)镇荆州,鲍照为前军参军。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的诗歌骨气劲健,语言精炼,词采华丽。常常表现出慷慨不平的思想感情。在刘宋一代的诗人中最为特出。七言诗到他手里有显著的发展,对于唐代作家颇有影响。本篇写初冬行役,辞家就道,景色荒寒,意绪愁惨。“后渚”,在建业(今南京)城外江上。
【注释】
a皋(gāo):水边陆地。
b修樾(yuè):长长的树荫。
c孤光:指太阳。这句写空江寥廓,但见日影孤悬而已。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与此句写景有类似之处。
d韶颜:美好的容貌。这句是说颜色惨伤源于内心惊诧于节序的变迁。
送江水曹还远馆
南朝齐·谢朓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a。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b。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题解】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出身贵族,母为宋长城公主。仕齐至中书吏部郎。齐东昏侯永元(499—501)初江祐等谋立始安王遥光,遥光以谢朓兼知卫尉,企图引他为党羽,他不肯依从,致下狱死,年仅三十六。谢朓诗风格秀逸,为当时作家所爱重,梁武帝说:“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见《太平广记》引《谈薮》)谢朓的所谓“新变体”的诗已经有唐诗风韵,对五言诗的律化影响极大。这首诗歌有两种解释,关键就是看怎么理解“馆”字究竟指什么。题面上是“还远馆”,而开头第一句即是“高馆临荒途”,那么两个“馆”字所指是一,抑或是二?若此“高馆”即题中之“远馆”,则所写为悬想之词;若否,则是实写送别之地的景色。
【注释】
a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道路。
b这两句写景如画,抒情真挚。写景由低到高,由近及远。
别范安成诗
南朝梁·沈约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a。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b。
【题解】
沈约(441—512),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幼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历仕宋、齐、梁三代。著述很多,诗文都被时人推重。沈约的诗歌工于用意,不露圭角。尝撰《四声谱》,倡导声病之说。这首送别诗追述了二人少年时期的情谊,让这种离别又多了一份岁月的沧桑感。最后诗人想到梦中可能会想念自己的朋友,但是梦中又不认识路,这种无法排遣的思念将朋友间的深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注释】
a易:看得轻易。前期:来日重见之期。这两句是说,他和范岫年轻时离别,那时都把来日重逢看得很容易。
b这是用战国时张敏和高惠的故事。张敏和高惠是好朋友,当别后相思之时,张敏做梦去寻高惠,但行至中途迷失了道路。这两句是说,我和你离别之后,即使像古人那样梦中寻访,也将迷路,怎能安慰相思之情呢?
别诗
南朝梁·范云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a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b。
【题解】
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人。仕齐官至广州刺史。入梁为吏部尚书。钟嵘《诗品》中称范云的诗歌“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本篇是与何逊联句之作,何逊集题作《范广州宅联句》。范云为广州刺史在永元元年(499)。当时联句的方法是每人作四句,分开来自成一首。
【注释】
a经时(何逊集作“经年”):言经历多时。《古诗十九首》:“但感别经时。”
b这两句是说冬去春来。
送沈记室夜别
南朝梁·范云
桂水a澄夜氛,楚山清晓云。
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
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
扪萝正意b我,折桂方思君。
【题解】
诗的开头便以极平稳的笔调勾画出送别时静谧、安详的环境。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送别,但无论是偏于写景、写情或写事,都暗涉了离别。这首诗中,“扪萝正意我”,与“折桂方思君”相对得最为工稳,也最能体现范云诗歌句法、结构的特色。此诗在写法上是一句一转,但同样是“转”,如沈约的《别范安成诗》(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二评为“句句转”),是层层递进式的转,而范云此诗则是句句回环式的转。这种回环式的结构、回环式的句法正是范云诗风的典型。所以钟嵘《诗品》曾评范云诗曰:“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正是抓住了其诗风格的整体特征。《送沈记室夜别》虽然是范云的早期作品,但也不难看出,这首诗已经奠定了范诗风格的基础。
【注释】
a桂水:桂花开放时的江水。
b扪萝(mén luó):抚蔓。借萝依附其他树而生长来比喻朋友间的依恋。意:通“忆”。
酬别江主簿屯骑
南朝梁·吴均
有客告将离,赠言重兰蕙。
泛舟当泛济,结交当结桂。
济水有清源,桂树多芳根。
毛公与朱亥a,俱在信陵门。
赵瑟凤凰柱,吴醥金罍樽b。
我有北山志,留连为报恩。
夫君皆逸翮c,抟景复凌骞。
白云间海树,秋日暗平原。
寒虫鸣趯趯d,落叶飞翻翻。
何用赠分首?自有北堂萱e。
【题解】
吴均(469—519),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西北)人。家世寒贱。曾为建安王伟记室,补国侍郎。还为奉朝请。撰《通史》,未就而卒。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当时称吴均体。梁代诗人除江淹外,吴均、何逊都是名家,出其余作家之上。本篇是酬答友人留别的诗。疑题中“屯骑”上脱去一个字,这个字是一个人的姓。“主簿”、“屯骑”,都是官名,不应该既说“主簿”又说“屯骑”。诗中说“毛公与朱亥”,又说“夫君皆逸翮”,都见出这是酬别两人的诗。
【注释】
a毛公:战国时赵国的处士,藏于博徒。朱亥:战国时魏国的贤者,隐于屠夫。两人都和信陵君结交。
b醥(piǎo):清酒。金罍(léi)樽:泛指名贵的饮酒器皿。
c逸翮(hé):本意是指善飞者,这里是说他的这两位朋友都是人才。
d趯趯(tì):跳跃。
e北堂萱:《诗经·伯兮》:“焉得萱草,言树之背。”《毛传》:“萱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与苏九德别
南朝梁·何逊
宿昔梦颜色,咫尺思言偃a。
何况杳来期b,各在天一面?
踟蹰暂举酒,倏忽不相见。
春草c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三五d出重云,当知我忆君。
萋萋若被径,怀抱不相闻。
【题解】
何逊(?—518),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郯城县西)人。八岁能赋诗。少时被范云赏识,结为忘年交。范云称何逊的诗歌“能含清浊,中今古”。累官至卢陵王记室,卒。有《何水部集》。何诗不多,风格清泠,足成家数,梁人重视谢朓诗,唯有何逊与谢朓较为相近。本篇写别友之情,时令或在夏季,诗中所言及的“青袍”、“团扇”当是作者眼前所见的东西。首二句言虽然近在咫尺但是不能不思念,所以昨夜还梦见对方。这样便生出下文何况远离的意思。末四句是说分别以后,每逢圆月当空的夜间、青草覆径的季节,不免要联想到眼前的团扇和青袍,触动对故人的想念,但是山川阻隔,这种想念之情却未必能够传达。
【注释】
a偃:疑作“宴”。《诗经·氓》:“言笑晏晏。”“晏”即是“宴”的假借。
b杳来期:将来的聚会遥遥无期。杳,远。来期,将来之会。
c春草:《古诗·穆穆清风至》:“青袍似春草。”下句“秋月”出自古乐府《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这里借“春草”、“明月”现成的比喻引起下文。
d三五:月半十五日,这是月亮最为明亮的时候。
临行与故游夜别
南朝梁·何逊
历稔a共追随,一旦辞群匹b。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c。
【题解】
本篇在《艺文类聚》与《文苑英华》中均作《从政江州与故游玩别》。这两个题目都有道理,均说出了作诗的时间,只不过一个笼统,一个具体。何逊从政江州时在梁初天监(502—519)中。诗歌回忆了与朋友的交情,感叹聚散无常,描写了夜晚相别的环境,抒发了临别的幽微惆怅之情。
【注释】
a稔(rěn):本意指谷熟一年为稔,也用来作年的代称。
b群匹:犹言朋俦,指诸旧游。
c同:一作“更”。促膝:膝盖相接而谈,形容亲密的样子。
与胡兴安夜别
南朝梁·何逊
居人行转轼a,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b。
【题解】
这是秋夜留别的诗歌。送行的人在岸上,离别的客人在船上。这里的意境和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表达的情调颇为类似。后边写了离别的筵席、环境和朋友走后诗人的孤寂与落寞。
【注释】
a居人:留居的人,指胡兴安。行:将。转轼:回车。
b这两句是说自己将抱恨独居。
相送
南朝梁·何逊
客心已百念a,孤游重千里b。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题解】
这是一首留赠送别者的诗歌。前半部分写行客惆怅的情怀,后半部分写江上凄寒的景色。何逊集中又有题为《相送》的联句五首。韦黯诗云:“子瞻天际水,予望路中尘。”王江乘诗云:“君还旧居处,为我一颦眉。”何逊诗云:“一朝事千里,流涕向三春。”又:“愿子俱停驾,看我独解维。”又:“以我辞乡泪,沾君送别衣。”这些诗句都是辞别送者而不是送人者的语气。本篇制题欠明白,但从相送联句类推,可以知道这不是送行的诗歌。“客心”和“孤游”两句作为远行者自己言情也远比代行人述更感动人。
【注释】
a百念:百感交集。
b重(chóng):更。重千里:就是说何况更在千里之外。上句说作客已经可悲,下句说作远客更可悲。
送韦司马别
南朝梁·何逊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a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b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c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题解】
韦司马,即韦爱。齐东昏侯永元三年(501)春正月,萧衍为征东将军,从襄阳兴师讨伐东昏侯,留弟冠军将军萧伟行雍州(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州府事,以壮武将军韦爱为其司马,带襄阳令。时齐兴太守颜僧都等据郡反,爱沉敏有谋,率众千余人,与僧都等战于始平郡南,大破之。梁天监元年(502),晋号辅国将军,寻除宁蜀太守,与益州刺史邓元起西上袭刘季连,行至公安,道病卒(见《梁书·韦爱传》)。此诗当作于永元三年韦爱为雍州司马时。全诗三十句,可分为五个段落,每段六句。第一段写江边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第二段写韦爱乘舟离去,作者登楼远望时的心情。第三段写送别后归路上的感受。第四段写到家所见情景。第五段写辗转思念、夜不成寐的苦况。可谓层次分明,结构谨严。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就是成功地运用了“顶真格”。另一个艺术特色,就是叠字的运用。全诗共用了六组叠字,都恰到好处。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a悯悯:惆怅的样子。
b逦逦(lǐ):曲折连绵貌。
c暧暧(aì):日光昏暗。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南朝陈·阴铿
依然临送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a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晚钓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b。
【题解】
阴铿,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人。博涉史传,五言诗为时所重。阴铿的诗歌风格清新流丽,传世不多。这首诗写送刘而不及见刘,江边伫立,怅望去帆,而刘光禄已经远去,自己所见到的不过是飞鸟、离亭、飘落的树叶和傍晚归去的垂钓者。
【注释】
a鼓声:打鼓开船的声音。
b城(yīn):城内重门,也泛指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