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01900000006

第6章

【注释】

a圣代:政治清明的时代。

b英灵:指贤能有才干的人。

c东山:泛指归隐之山。《晋书·谢安传》:“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颜色。”是说谢安虽然在朝廷,但是始终不忘归隐东山。

d采薇:指避世隐居。《史记·伯夷列传》:“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e金门:是“金马门”的省称。《三辅黄图》:“汉武帝得大宛马,以铜铸像,立于署门。”

f据《孔子家语》记载,楚昭王曾经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诗》云:‘匪兕非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这是说孔子感叹自己的主张不能施行,半途受到阻碍。诗中是借孔子的遭遇来比方綦毋潜落第,志不得伸。

g寒食:就是寒食节,据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h长安道:也有的版本作“长亭道”,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是唐代都城外践行的地方。

i同心:即知己。《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j桂棹:用桂树木材做的船桨。这里是用借代的手法,代指船。因为南方水程较多,号称水乡,而綦毋潜是南方人,所以王维才这样说。

k语出《左传》:“士会(人名)行,绕朝(人名)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毋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是偶然的意思。

l知音:语出《列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然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

【名句】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a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题解】

这首诗歌的题目又作《送元二使安西》。渭城在今天陕西省的咸阳东部,而“安西”是“安西都护府”的省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新疆一带。唐代在西北边疆曾设置有“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以加强对边疆的管辖。这首诗歌是王维送别一位姓元的朋友去安西都护府任职时写的送别诗。“二”不是名字,而是这位姓“元”的官员在兄弟中的排行。这首诗歌前两句写送别时的天气与景色,后两句熔叙述、议论和抒情于一炉,语言朴实无华,然而感人至深。这首诗属于乐府,也就是可以入乐的诗歌,后来被谱成了著名的《阳关三叠》。

【注释】

a浥(yì):沾湿。

【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沈子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a。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题解】

《送沈子归江东》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之一。这首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感情真挚,语言明快,风格清丽,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尤其最后两句,想象奇妙,余音袅袅。

【注释】

a罟(gǔ)师:渡船的人,即船夫。临圻: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名句】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康太守

唐·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a,使君居上头b。

郭门隐枫岸c,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d,还劳康乐侯e。

【题解】

前两句写景,而且是动态的描述,先由城下说起,再到江边,由送别之地标志性建筑“黄鹤楼”一顿,转到了江水的悠悠上来,可见别离越来越近了。在一番铺垫之后,终于送行的歌吹响起,康太守要启程了。最后四句是作者的想象之词,他想象康太守所到之地的环境,并且将谢灵运来与康太守作比,恭维有加而不显造作。

【注释】

a铙(náo):古代军中用以止鼓退军的乐器。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

b使君:尊称州郡长官,这里指康太守。

c郭门:外城的门。韩愈《过南阳》诗:“南阳郭门外,桑下麦青青。”

d临川:地名,今属江西。

e康乐侯:指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宋书·谢灵运传》:“(灵运)袭封康乐公,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

送李判官赴东江

唐·王维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a。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b。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c。

【题解】

这是王维送别一位姓李的判官赴任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叙事,可见李判官应该是随一位大员到地方一起上任。颔联诗人想象李判官等人将对南方进行有效治理,改变那里落后的文化状态。颈联是想象李判官一行人到江南时的景色。尾联用典贴切,料想李判官将在那里施行仁政,惠及黔首。

【注释】

a皂盖臣:地方的刺史一类高级官员。

b富春:即富春江,和上句的“扬子”(即扬子江)都是江左水名,明显是互文的手法,与老杜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相似。

c泣珠人:用南海鲛人的典故,李商隐的《锦瑟》诗中有“沧海月明珠有泪”之句,此处代指当地百姓。“辨璧吏”:根据诗意,有可能是指“卞和献璧”的典故,指李判官,赞美他清正忠心。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唐·王维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a,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何处寄想思,南风b摇五两。

【题解】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十月初,王维时任殿中侍御史,奉命由长安出发“南选”,途经襄阳,写了《汉江临泛》、《哭孟浩然》等诗,南进经夏口(湖北武昌)又写了这首五古《送宇文太守赴宣城》和《送康太守》、《送封太守》等诗。这首诗是沿着船行进的路线来写的。前四句是倒写,实际上应是“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诗人的船从西江出发,秋天的天空发出清脆的响声。外面的云山外多么冷落,清静。诗人从舟中远远地看着两岸,欣赏这自然景色。接下来四句写诗人到夏口接近宣城地界看到与想到的,看到的是,古城荒芜,月明清辉,寒潮阵阵;想到的是,宇文太守赴宣城,一定能治理好宣城。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宇文太守的思念,表现他与宇文太守的友情。送走了宇文太守,诗人折回前往岭南。一路上南风习习,诗人想着这段时间与宇文太守相处的情形,仍念念不忘。

【注释】

a地迥:迥,远也。地迥,形容太守所去之地遥远。清洪亮吉《治平篇》:“天高地迥。”芜:田地长满乱草,也就是“荒芜”之意。

b南风:根据《王维年谱》,开元二十八年,王维四十一岁,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故有“南风”之说。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唐·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a。

忘身辞凤阙b,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题解】

这是一首作于离筵之上的送别诗。一位姓赵的都督即将带兵开赴代州(治所在今山西代县),王维等人为赵都督饯行,在宴席上,有人倡议分韵作诗,王维抓阄得“青”字,于是以“青”字为韵写了上面这首诗。全诗从出征写起,写到为求胜利,不惜牺牲。其时赵都督还没有动身,因此诗中采用的是虚拟的语气,描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这首送别诗,写得意气风发、格调昂扬,不作凄楚之音,表现了青年王维希望有所作为、济世报国的思想。

【注释】

a井陉(xíng):地名,在今山西省境内。

b凤阙(què):代指朝廷。下句中的“龙庭”则代指西北少数民族的首府所在地。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a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b在玉壶。

【题解】

《芙蓉楼送辛渐》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以玉壶冰自比,表达自己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注释】

a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b冰心:比喻一尘不染的纯洁心灵。

【名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任五之桂林

唐·王昌龄

楚客a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b,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c知所效。

【题解】

桂林指唐代的桂州。这首诗就是王昌龄送别任五(五是任氏在兄弟中的排行)赴桂林所作。第一联点明离别在即;紧接着两联是对任五行程的想象,略带酸涩的情调;最后一联曲终奏雅,勉励任五不畏艰险,为国家效力,争取在不利的情况下有所作为。

【注释】

a楚客:犹迁客,指任五。楚三闾大夫屈原因谗见放,而赋《离骚》,后世因称被贬迁谪之人为“楚客”。

b羁谴(jī qiǎn):因贬谪流放而旅居他乡。缯:一种系丝绳以射飞鸟的箭。纶(lún):钓鱼的线。

c苦节:指虽然处在逆境当中,依然坚守正义。

【名句】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送狄宗亨

唐·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a,洛阳树色鸣皋b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c凉风天。

【题解】

首句说明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天气晴朗,日落时尚有蝉在鸣叫。次句点明送别地点是在洛阳。在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

【注释】

a暮蝉:傍晚时候的蝉鸣。

b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

c空度:朋友走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度过,所以这么说。

送郭司仓

唐·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a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b,春潮夜夜深。

【题解】

诗写春日送别友人,以淮水春潮为喻,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与无限思念,就像那春天的潮水一般,一天比一天更深。以水喻情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水流是不间断的,借以表明思念也是一刻也不停歇的。

【注释】

a留骑(jì):留客。骑,坐骑,借指客人。

b良掾(yuàn):好官,此指郭司仓。掾,古代府、州、县属官的通称。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a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b梦里长。

【题解】

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注释】

a橘柚(jú yòu):两种水果,生长在南方,大曰橘,小曰柚。

b古人俗语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a,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b。

【题解】

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诗人贬龙标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流水和波浪感觉不到离别的滋味,仍不知疲倦地在武冈流淌。诗人说:马上就要离开你了,在这送别之际,我却不觉得悲伤。同在一条江边,风雨共进,明月哪里知道我们身处两地?仍然照耀着我们的前方。

【注释】

a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b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a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b,不及汪伦送我情。

【题解】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jīng)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注释】

a踏歌:民间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b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名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a,烟花b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c,唯见长江天际流。

【题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次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色彩明快的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注释】

a故人:指孟浩然。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b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

c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名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同类推荐
  • 最是元曲销魂

    最是元曲销魂

    这个王朝的曲调比横跨欧亚的辽阔疆域更有绵长的生命力。随口吟来,莫不令人销魂,但最销魂不是心头最美的那抹朱砂,而是万缕情丝,夜深漏静,不经意辗转缠绕,便是三更无眠。曲中漫及人生感怀,世事悟道,塞北西风虽烈,却不乏江南小巷柔情。
  • 从奥登到叶芝:30诗选的批判性分析

    从奥登到叶芝:30诗选的批判性分析

    本书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有裨益,能帮助有志于此的读者梳理19-20世纪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本书批判分析了30首诗歌,作者包括W.H.奥登,泰德·休斯,约翰·济慈,菲利普·拉金和叶芝,旨在帮助读者大致了解每个诗人代表的生活和工作,并深入理解其诗作的内涵。其中更有惊喜内容:即读者自学指南。
  • 一个梦一个家

    一个梦一个家

    本文以沈阳市和平区为例,通过家的故事、社区里的“家味道”、色彩纷呈的家文化、弃管小区又逢春……来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
  • 为了弱者的尊严

    为了弱者的尊严

    文主人公梁雨润到任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主抓群众接访工作,经他之手处理的民事案件和化解的难题数以千计,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央、省里挂名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文章的篇幅限制,笔者不能一一记述。但在采访日子里,所到之处,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梁雨润同志在百姓中的威望之高,令我常常敬佩与感动不已。
  •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最早可能成为一名北大的学生,该在1966年。那年我高中毕业。我读中学的太原三中是省内重点中学,我是学校的高材生。我在全省统考曾获总分第二名;我认为自己考取中国任何一所名牌学府都易如反掌;我的首选目标是北大。我在毕业前夕已填好了报考志愿表;我的第一志愿以及第二志愿都是北大;我选了天体物理系以及飞行器系。考北京大学,要讲北京话怎么办?从高一起,我就学了一口太原“京腔”;袜子破了又怎么办?从高二起我开始学习做针线、打补丁。连补袜子这样的细节都考虑过了,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热门推荐
  • 美人一笑

    美人一笑

    此书宛若一份四川麻辣水煮鱼,你一边流着眼泪,抱怨它的尖锐与无情,一边却被这份刺激味蕾的鲜香麻辣,一路诱惑着,随文字的妩媚一笑,荡舟生活深处,撞开虚伪人生光鲜吵嚷的外壳。关于爱情、婚姻、朋友、职场、两性、江湖骗子、恶俗广告,且看安宁如何用文字的匕首,剜出其俗烂的内里。这是当代80后读者的喜欢的图书。
  • 奇迹的翡翠城

    奇迹的翡翠城

    故事多多,乐趣多多,亲子阅读,收获亲情和快乐。《奇迹的翡翠城》精选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田运杰所著的精美童话,每一篇故事都非常精彩。《奇迹的翡翠城(童话故事集)》包括小公鸡鸣鸣历险记、 小妮娜探故乡、鼠王与狐狸、老鼠告猫状、小浩浩和七个精灵人等。书中温馨的故事、可爱的形象、精美的文字,构成这套高品质的书,相信孩子 与家长都会喜欢。
  • 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小说月报》入围作品集

    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小说月报》入围作品集

    百花文学奖从《小说月报》百花奖一路走来,三十年筚路蓝缕,以遴选当代文学佳作为使命,以家喻户晓的品牌期刊为平台,以具有公信力的评选方式为寄出,因其权威性和公正性,在作家与读者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2015年,正值《小说月报》与《散文》杂志创刊三十五周年,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华丽升级,增设散文奖。小说与散文双峰并峙,向读者展现两年间文坛佳作的完美版图。《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小说月报入围作品集》本书所收录的入围作品,系获奖作品之外,得票较高的中短篇小说。均为《小说月报》2013至2014年所选作品之精华,是对近两年来国内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全面总结。
  • 无道争锋

    无道争锋

    李玉凡觉得既然穿越了,就要把厚颜无耻的精神发扬光大。什么?有一只神秘的势力送上门来?不要,不要,有我“神域”厉害吗?免费的?我可以考虑考虑。没事自己组个军团玩玩,不小心就成了天地间最强大的存在?神秘高手接二连三组团送上门?收还是不收呢?算了,勉强收下装装门面吧。看我一把羽扇在手,支配世间神魔,搅动天地风云,笑看天下。
  • 次元穿越中

    次元穿越中

    孟辰穿越平行世界成为李白,什么我妹是洛天依!我的同学居然是王者荣耀的英雄!这个世界很久以前居然是瓦罗兰大陆!还有很多穿越者,或者拥有主角模板的人出现在我周围!在这个高手满天飞,随便一个乞丐都有可能是一名绝世高手的世界,我该怎么混下去?孟辰:麻蛋,还好我有金手指。【主神殿穿越神器免费送,穿越个个世界掠夺独特资源。】(《秦时明月》、《火影忍者》、《成龙历险记》、《葫芦娃》、《狐妖小红娘》、《妖怪名单》....)ps:还有什么想要穿越的世界请在书评区留言。
  • 绝世战灵

    绝世战灵

    昔日强者,虎落平阳。他不甘平庸,誓要报仇雪恨,纵横苍穹,傲世寰宇。可这天下,却对他嗤之以鼻。他无惧冷眼,一人一剑,豪情冲九霄,天地任逍遥……
  • 唐朝好舅子

    唐朝好舅子

    大唐如诗篇、长安美如画。苦力级写手穿越大唐。盛世大唐多了一个乡野小民,一个让世界颤抖的小民。唐的文明与太阳一样照耀每一片阳光之下的土地。群号:274462109
  • 长相思1:如初见

    长相思1:如初见

    何谓相思?思而不得,最相思。相爱是两个人的天长地久,相思却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长相思1:如初见》一场清水镇的相遇让所有人在故事中悉数登场,也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甚至改变了整个大荒的命运。小夭遇到了叶十七,也遇到了相柳和玱玹,属于他们的故事正是拉开了序幕,但一切都只是草蛇灰线,绵延千里。我们肉眼可见的真的是一切的真相?爱之于一人又究竟能在万般取舍之下深入几分?相思是一杯有毒的美酒,入喉甘美,销魂蚀骨,直到入心入肺,便再也无药可解,毒发时撕心裂肺,只有心上人的笑容可解,陪伴可解,若是不得,便只余刻骨相思,至死不休。故事仍在继续。
  • 长生天君之传说

    长生天君之传说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云长生觉得做女子当如是。可当她撸起袖子准备好好享受美好人生时,突然发现她脚下只有崎岖泥泞路一条……他霸道孤冷魔一只,她飘逸洒脱灵一缕。命运挥手,将恩怨丝紧缠,扔他与她六界穿梭,挽一场天崩地裂劫,谱一曲风花雪月情。
  • 漂亮水仙

    漂亮水仙

    几天后,我得到这样一个消息:警方在我国西北的一个偏僻小县发现了黄达,由于他持械拒捕,被我公安干警当场击毙。周身的汗毛全都竖了起来,我像突然被人迎头重击了一样颓然瘫软下来。黄达,黄达,你怎么会……世事难料,谁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我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寻找水仙的消息,我甚至找种种借口去了击毙黄达的那个小县,向当地的公安同行询问有关黄达和水仙的消息,可是,没有。他们说,只知道黄达,没有听说水仙这个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