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c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d。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题解】
这首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即“蒲桃”)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怆,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的景象。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全诗句句蓄意,步步紧逼,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它的讽刺笔力。
【注释】
a从军行:古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古从军行,乃拟古之作。
b烽火:古代一种警报。
c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d“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史记·李将军列传》)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名句】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登安阳城楼a
唐·孟浩然
县城南面汉江流b,江嶂开成南雍州c。
才子乘春来骋望d,群公暇日坐消忧e。
楼台晚映青山郭f,罗绮晴娇绿水洲g。
向夕波摇明月动h,更疑神女弄珠游。
【题解】
此诗先写江水绕城穿流的平静秀丽,再写江城春日才子群公的闲情逸致,随后转向城郭绿洲的开阔景致,诗末句又以美丽动人的汉水神话做铺垫。整首诗把江水、游人、绿洲、城郭及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生动描绘了古安阳城和安康城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景观,也折射出盛唐开元之时的安康社会经济面貌,尽显盛唐诗歌的恢宏之音。
【注释】
a安阳城楼:唐初安阳县城楼,唐中后期安阳故城被洪水摧毁。
b“县城”句:古安阳县城的位置在汉江北岸,南面流着汉江。
c南雍州:指安康,唐朝长安属于雍州管辖,在安康正北,故称安康为南雍州。
d骋望:放眼眺望。
e消忧:消遣忧烦。
f“楼台”句:是说站在楼台上能看见处在青山之中的城郭,指唐时安康城。
g晴娇绿水洲:使晴和的绿水芳洲更加妩媚。
h此句是说傍晚汉江的粼粼水波照得明月随之而动。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a
唐·孟浩然
百里雷声震,鸣弦暂辍弹b。
府中连骑出c,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懈宽d。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e。
【题解】
孟浩然在钱塘县跟随颜县令一同观赏了天下闻名的钱塘大潮。古来描写钱塘大潮的诗作可谓众多,而孟浩然的这首作品,则是以侧面的渲染取胜。诗人巧妙地捕捉高潮来临前的紧张气氛,以连骑而出写观潮之急切,以凝神远望写待潮之焦急,最后以潮峰未至,寒意先来,写大潮的气势,虽然没有一句正面描绘大潮的声威,但其汹涌壮观之态已如在目前。孟浩然很多作品都善于从侧面渲染,通过情绪气氛的描绘,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
【注释】
a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名未详。前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钱塘,旧县名,唐时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钱塘门内。樟亭:一作“障楼”,指樟亭驿楼,在钱塘旧治南。
b鸣弦: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曾经为单父长官,他“鸣琴不下堂而单父治”,这里用此典故,称颂颜县令善于为政。辍:停止。这句说颜县令暂时放下政务,前去观潮。
c连骑:形容骑从众多,络绎而出的样子。这句是说县令府中的宾从骑着马接连走出衙门,到江岸上来等着观潮。
d迥:远。渤懈:指渤海,这里指钱塘江外的东海。
e坐:通“座”,座位。凛:凛然。
与诸子登岘山a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b,往来成古今c。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d。
水落鱼梁浅e,天寒梦泽深f。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g。
【题解】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熔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该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又饱含了诗人的激情,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
【注释】
a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b代谢:交替变化。
c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d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e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f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g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名句】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a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b,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c,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d,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e。
【题解】
诗人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全诗“体物写志”,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诗人托物抒怀,浩渺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语惊人,是千古名句。
【注释】
a诗题也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b“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指天空。
c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
d“欲济”二句:比喻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e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仍是表示诗人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
【名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唐·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a,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b。
【题解】
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
【注释】
a高台:望仙台。
b陶然:舒畅快乐。菊花杯:菊花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a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b,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c,遍插茱萸少一人d。
【题解】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注释】
a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b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c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d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冬日游览
唐·王维
步出城东门a,试骋千里目。
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b。
渭北走邯郸,关东出函谷c。
秦地万方会,来朝九州牧d。
鸡鸣咸阳中,冠盖相追逐。
丞相过列侯,群公饯光禄e。
相如方老病,独归茂陵宿f。
【题解】
此诗从游览始,以感慨结,是内容由写景转至抒怀,风格由豪壮变为悲怆的典型,又是才士落魄的代表。作者在描述了盛唐长安的繁华景象后,揭示出老病的司马相如独归茂陵的画面,就不只是给前面的富足繁华表象戳了个窟窿,而且简直是来了个逆转和否定。可惜当权者还沉迷在繁华热闹的表象之中,文人才士的悲鸣是永远不会让他们觉醒的。
【注释】
a城东门:从下文看,应指长安城东门。
b团:圆。平陆:平原。
c关东:古称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秦地”二句:谓以咸阳、长安为中心的秦地为万方所仰,全国(九州)各地的长官都来朝会。
e饯:饯行,用酒食送行。光禄:即光禄卿,唐代专管邦国膳食及酒宴等事的官员。
f相如:指西汉司马相如。茂陵:汉武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终南山a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b,连山到海隅c。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d。
分野中峰变e,阴晴众壑殊f。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题解】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观。诗人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铺叙云气变幻,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注释】
a终南山:主峰在陕西长安县南五十里。
b太乙:太乙山,终南山的主峰。这里指代终南山。天都: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
c海隅:海边。
d青霭:山中青色的雾气。
e分野:古人通过天上二十八星宿的区分来标志地上的州国,称分野。
f众壑:众多的山谷。
【名句】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登河北城楼作a
唐·王维
井邑傅岩上b,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c。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d。
【题解】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这个时候王维已经隐居终南山,表现了诗人以山水为乐的情怀。诗人在题目中首先给读者指出了观景的视点——河北城楼,在这种视角之下,王维的诗歌能够和绘画实现相通。王维的这首诗,无论从构图章法的错落有致,还是从绘画中所要求的动静与虚实等方面来说,都是极为符合绘画的要求并十分具有美感的。这首诗能够当得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
【注释】
a河北:县名,唐属陕州,天宝元年(742)改名平陆,治所在今山西省平陆县。
b傅岩:山岩名,地势险峻,一称傅险,传说商代贤臣傅说未仕前曾版筑于此。
c极浦:远处的水滨。
d广川:广阔的河流。此指黄河。
华岳a
唐·王维
西岳出浮云,积翠在太清b。
连天凝黛色c,百里遥青冥d。
白日为之寒,森沉华阴城e。
昔闻乾坤闭f,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g。
天地忽开坼,大河注东溟h。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i。
大君包覆载j,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k,金天思奉迎l。
人祇望幸久m,何独禅云亭。
【题解】
诗人运用夸张笔法,化合神话故事,传神地写出了华岳威峙秦京的雄伟气势和壮丽风貌。诗歌前六句浓墨重彩地渲染华山的雄伟、俊秀,虚实结合地表现了一个瑰奇世界。然后写华山的形成过程,引用巨灵劈山的神话故事,进入到一种诡奇神秘的浪漫境界,突出其陡峭和威严。最后点出请封西岳的主旨。诗歌墨彩浓重,气势雄伟,堪称描绘华岳的金碧山水图。
【注释】
a华岳:西岳华山。
b太清:指天空。
c黛色:青黑色。
d青冥:指青天。
e森沉:阴沉幽暗貌。华阴:即今陕西华阴市。
f乾坤闭:谓天地未辟之时。
g削成:言山势峻峭,犹如削成。
h东溟:东海。
i秦京:谓关中地区。
j大君:天子。覆载:天覆地载之意,也用以指天地。
k伫:期待。昭:明。“伫昭告”即期待封西岳(在华山上筑坛祭天,以功成告于上帝)之意。
l金天:谓华山神。先天二年(713)九月,玄宗“封华岳神为金天王”,事见《旧唐书·玄宗纪》。
m望幸:据《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十八年(730),百僚及华州父老累次上表请封西岳,不允。本诗之作,当在是时。
登鹳雀楼a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b,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c,更上一层楼d。
【题解】
这首诗写诗人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诗句朴实简练,言浅意深。短短二十个字,既描绘了雄浑阔大的登楼之景,又抒发了登高才能望远的哲思。全诗将道理与景物、情事融合得天衣无缝。
【注释】
a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b白日:太阳。
c穷:尽,使达到极点。
d更:再。
【名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a
唐·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b,偏宜上酒楼c。
故人京洛满d,何日复同游?
【题解】
诗中叙述了诗人久出未归的思乡之愁,无心看书,上楼饮酒,再想到京洛友人,更是急切想与之同游,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全诗文字通俗,平淡自然,然而感情真挚,自然蕴藉,不事雕琢,有淡妆之美。
【注释】
a王徵君:姓王的徵君,名不详。徵君,对不接受朝廷征聘做官的隐士的尊称。
b书帙(zhì):书卷。《说文》:帙,书衣也。
c偏宜:只适宜。
d京洛:京城长安和洛阳。
金城北楼a
唐·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