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b,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c。
【题解】
此诗先写远望所见,呈现出一派宏大、悲壮之景,写水流的急,月势的静,两相映衬,衬托出诗人欲动不能、欲静还动的心境。在写景中表达了诗人的祸福观,最后以无限伤感的简洁笔墨勾画了边疆凄清的生活场景。诗中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忧闷心情。
【注释】
a金城:古地名,即今甘肃兰州。
b磻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c羌笛:乐器,出于羌族,因以名之,其曲音调多凄婉。
登陇a
唐·高适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b。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c,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题解】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尽可能丰富的思想,诗中既有游子思乡的情思,又有仗剑戍边的豪情,既有报答知己的侠肝义胆,又有为国效力建功的雄心壮志,思想感情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全诗先言登陇上所见,望流水之不竭而叹人生的颠簸无常,随后在苍凉的大背景下,表露近乎“士为知己者死”的心志,言辞坚决,铿锵有力。
【注释】
a陇: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b陇头、陇上:《全唐诗》作“垅头”、“垅上”,同时又注明应作“陇”。
c浅才:微才。通:往来。一命:指微官。
望蓟门a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b,笳鼓喧喧汉将营c。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d。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e,论功还欲请长缨f。
【题解】
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写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地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从而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
【注释】
a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b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客:诗人自称。
c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d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危旌:高扬的旗帜。
e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f论功:指论功行封。请长缨: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a。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b。
晴川历历汉阳树c,芳草萋萋鹦鹉洲d。
日暮乡关何处是e?烟波江上使人愁。
【题解】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他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诗人几笔就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注释】
a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223)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b悠悠:飘荡的样子。
c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d萋萋:草盛貌。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e乡关:故乡家园。
【名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题潼关楼
唐·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a。
山势雄三辅b,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题解】
这首诗是对雄伟山川的赞叹和由此产生的广远深沉的忧虑,表现出崔颢诗歌风格的另一方面。诗人面对如此险要的关隘,眺望着雄伟的山川,浓浓的愁绪升起。这里的“愁”字包含着浓郁的乡思,但也隐含着诗人对国事的忧虑。朝廷政治的腐败、藩镇作乱的迹象,都已经清楚地显露出来,因此,诗人在潼关楼上的“愁”,深沉而复杂。这首诗气象雄浑,意境悲凉,别具一种深沉凝重的风格。
【注释】
a津楼:渡口修筑的瞭望楼台。
b三辅: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a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b。
蓬莱文章建安骨c,中间小谢又清发d。
俱怀逸兴壮思飞e,欲上青天览明月f。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g,明朝散发弄扁舟。
【题解】
这是唐天宝年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熔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的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注释】
a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b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c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d小谢:指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诗人。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e逸兴(xī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
f览:通“揽”,摘取的意思。
g称意:称心如意。
【名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登峨眉山
唐·李白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a。
周流试登览b,绝怪安可悉c?
青冥倚天开d,彩错疑画出e。
泠然紫霞赏f,果得锦囊术g。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h,欢笑自此毕i。
烟容如在颜j,尘累忽相失k。
倘逢骑羊子l,携手凌白日m。
【题解】
此诗极写峨眉之雄奇无比,令人有人间仙境之感,这就难怪诗人会飘飘然有出世之思了。他甚至幻想能遇到仙人葛由,跟着他登上绝顶,得道成仙。当然,当时的李白实际上并不想出世,他有着远大的抱负,正想干一番经国济世的大业,峨眉奇景只是暂时淡化了他的现实功利心。不过,由此也不难看出,名山之游对李白超功利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不容低估的影响。
【注释】
a邈:高远貌。难匹:难以匹敌。
b周流:周游之意。
c“绝怪”句:谓峨眉山绝奇之处不能一一悉知。
d青冥:指碧峰。
e彩错:色彩斑斓错杂。
f泠然:轻举貌。紫霞赏:即赏紫霞。紫霞,仙人之境也。此句意为游于紫霞之境,身体轻举如仙人。
g锦囊术:指成仙之术。
h微尚:微愿。
i“欢笑”句:谓平生所乐尽在此矣。毕,尽。
j“烟容”句:谓好像已看到了仙人的容颜。烟容,神仙常乘云驾雾,故其容犹带云烟。
k尘累:人间的烦恼。
l骑羊子:指葛由。《神仙传》中说周成王时羌人葛由,好刻木羊卖,一日他骑羊入西蜀,蜀中的一些王公贵人随他登上了峨眉山西南的绥山,都得道成仙。
m凌白日:指飞升成仙。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a。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b。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c。
解道澄江净如练d,令人长忆谢玄晖e。
【题解】
诗人是在静寂的夜间,独自一人登上城西楼的。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天上,地下,眼前,往古,飘然而来,忽然而去,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但脉络分明,一线贯通。这根“线”便是“愁情”二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使这条感情线索时显时隐,又逐步趋向深化,由此可见诗人构思之精。诗作给人一种苍茫、悲凉、沉郁的感觉。
【注释】
a吴越:今江、浙一带,古为吴越之地。
b白露垂珠:江淹《别赋》“秋露如珠”,此化用其意。此句是说白露仿佛是从秋月上滴下来的。
c“古来”句:谓古来诗人虽多,然能与之心相接者稀矣。
d澄江净如练:《文选》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此处引其后句,而改“静”为“净”字,使其具有流动感。
e谢玄晖:即谢朓,字玄晖。
登新平楼a
唐·李白
去国登兹楼b,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c。
【题解】
此诗是诗人于天宝二年(743)秋游新平时所作。新平,原为邠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新平郡。此时李白在朝中受排挤,有归心,西游豳岐,登楼望远,去国怀乡之思,倏然而起,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无限忧思,遂感怀而作。
【注释】
a新平,郡名,即邠州,治新平县。
b去国:离国,这里指离开当时的帝都长安。兹:这。
c“苍苍”二句意为:望着这苍苍茫茫几万里路,不禁使我感到忧愁。
游太山(六首选一)
唐·李白
其三
平明登日观a,举手开云关b。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c。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d。
偶然值青童e,绿发双云鬟f。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g。
【题解】
题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太山,即泰山。此六首为游仙体,将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将一座雄奇瑰丽的泰山幻化成一个色彩斑斓的神仙世界。气象雄浑,心胸旷达,读后令人心旷神怡,精神飞扬。此处所选其三是写黎明登日观峰。
【注释】
a平明:天刚亮。日观:泰山东南山顶峰名,于此可以观日出。
b云关:指山顶云气如关隘。
c窈窕:深远婉转之意。
d闲:空旷之意。
e童:仙童。
f绿发:青丝、黑发。谓仙人容颜不老,故发如青丝也。
g浩荡:浩渺之意。难追攀:追不上。
登锦城散花楼a
唐·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b。
飞梯绿云中c,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d。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题解】
此诗以时间为主轴展开描述,从朝光到暮雨,并且向四周扩散,南到双流城,东至三峡。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抒发了登楼的愉悦之情。这首诗是李白最早创作的诗歌之一,显示出李白的诗歌天才。全诗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情景真切,开合自然。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
【注释】
a锦城散花楼: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
b珠箔:珠帘。
c飞梯:高梯。
d双流:今四川成都双流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a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b,烟花三月下扬州c。
孤帆远影碧空尽d,唯见长江天际流e。
【题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注释】
a广陵:即扬州。
b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c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d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e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名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登高丘而望远海
唐·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a?
扶桑半摧折b,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c,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d,鼋鼍无所凭e。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f,牧羊之子来攀登g。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h,鼎湖飞龙安可乘i?
【题解】
此诗通过主人公登山望远而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及仙境并不存在;秦皇、汉武一方面穷兵黩武,一方面梦想长生不老,但最终难逃死劫。这是对此类皇帝的讽刺和批判,是对当朝皇帝的暗示。此诗典故密集,一个典故代表一种意象。这些意象的有序排列,组成了全诗的思维结构。
【注释】
a“六鳌”二句:指六鳌三山的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是夏革讲给汤听的。
b扶桑:日出处神木。
c银台金阙: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宫阙。
d“精卫”句:精卫,鸟名。谓“精卫填海”的故事不真实。
e“鼋鼍”句:《竹书纪年》下:周穆王三十七年,大起九师,东至九江,架鼋鼍以为梁,遂伐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