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骊山:秦始皇葬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茂陵:汉武帝葬于茂陵,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g“牧羊”句:牧儿亡羊入秦始皇墓道,因持火照以求羊,失火而烧其椁。
h穷兵黩武:好战不止。
i鼎湖飞龙:言黄帝在鼎湖乘龙飞仙事。此谓秦皇、汉武(实指玄宗)好战嗜杀,无好生之德,没有资格像黄帝一样乘龙升仙。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a,孤云独去闲b。
相看两不厌c,只有敬亭山d。
【题解】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加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注释】
a尽:没有了。
b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明人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c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d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名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岘山怀古
唐·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a。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b。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c。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题解】
岘山位于襄阳城南,以山川秀美和古迹众多著称。这是李白登岘山望襄阳而抒发怀古幽情之作。从此诗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这次游览时间是秋日的下午到晚上之间,游览地点就在岘山。作者登上岘山之巅而远望襄阳城,其视线顺序是由西到东,由北到南,由远到近。
【注释】
a岘首:在襄阳城南数里处。凭高:登临高处。襄中:指襄阳城一带。
b“天清”二句:李白的视线是从西南诸峰移向西北,即可能是由望楚山移向鱼梁洲的。
c游女:指万山脚下的解佩渚的传说,即郑交甫与汉水女神之事。山公即晋山简。
登太白峰
唐·李白
西上太白峰a,夕阳穷登攀b。
太白与我语c,为我开天关d。
愿乘泠风去e,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f,何时复更还?
【题解】
此诗表现作者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愁闷心情。李白幻想乘泠风,飞离太白峰,神游月境,他回头望见武功山,心里却惦念着:“一旦离别而去,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来呢?”该诗细致地表达了他那种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言有尽而意无穷,蕴藉含蓄,耐人寻味。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注释】
a太白峰:太白山。在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山峰极高,常有积雪,南与武功山相连。
b穷:尽。这里是到顶的意思。
c太白:指太白金星。这里喻指仙人。
d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这里指天宫之门。
e泠(líng)风:和风。
f武功:武功山,在今陕西武功县南。
望庐山a瀑布水(二首)
唐·李白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b。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c。
欻如飞电来d,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e。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f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g。
空中乱射,左右洗青壁h。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i。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j。
无论漱琼液k,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l,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m,遥看瀑布挂前川n。
飞流直下三千尺o,疑是银河落九天p。
【题解】
《望庐山瀑布水》是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注释】
a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b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南见:一作“南望”。
c三百丈:一作“三千匹”。壑(hè):坑谷。“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d歘(xū):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
e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f造化:大自然。
g江月:一作“山月”。“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h(zōng):众水汇在一起。“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
i穹(qióng)石:高大的石头。
j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
k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此指山中清泉。
l谐:谐和。宿:旧。宿所好:素来的爱好。
m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n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o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p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名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杜陵绝句
唐·李白
南登杜陵a上,北望五陵间b。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题解】
全诗仅四句二十字,写作者登长安杜陵望城外五陵所见的景象,仿佛是李白第二次入长安时所作,表现了落寞的情绪。远远望去,迷蒙一片,什么都隐在朦胧中,落日的余晖照在秋水上仍然是明朗的,而远山却被落日的流光湮灭了。五陵被湮灭了,寓意是什么?那就是时间和空间能够改变一切。这首五绝很有韵味,用字相当精准。
【注释】
a杜陵: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
b五陵:是汉代长安城外五个汉代皇帝陵墓所在地,分别是高祖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昭帝的平陵。
菩萨蛮a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b,寒山一带伤心碧c。暝色入高楼d,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e,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f?长亭更短亭g。
【题解】
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注释】
a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北宋僧人文莹《湘山野录》卷上: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b平林:平展的树林。漠漠:迷蒙貌。
c伤心碧:使人伤心的碧绿色。
d暝色:夜色。
e玉阶:阶之美称。
f归程:归途。
g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a,天上接行杯b。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c。
【题解】
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义,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自然浑成。
【注释】
a下榻:指留宿处。
b行杯:浮杯,流觞。
c回:回荡,摆动。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a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b,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c,双桥落彩虹d。
人烟寒橘柚e,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f,临风怀谢公g?
【题解】
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是诗人旧游之地,此时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了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诗人相同的情感。诗的前面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写了登上谢朓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而在最后点明怀念谢朓,抒发了对先贤的追慕之情。此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
【注释】
a谢朓北楼:谢朓楼,为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诗人。
b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
c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
d双桥:指凤凰桥和济川桥,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所建。彩虹:指水中的桥影。
e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f北楼:即谢朓楼。
g谢公:谢朓。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a花草埋幽径,晋代b衣冠c成古丘d。
三山e半落青天外f,二水g中分白鹭洲h。
总为浮云能蔽日i,长安不见使人愁。
【题解】
这是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李白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言志抒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势夺人的艺术特色。
【注释】
a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b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c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d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e三山:山名。
f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太清楚。
g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h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i浮云能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比喻谗臣当道。
【名句】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古风(五十九首选一)
唐·李白
其三十九
登高望四海a,天地何漫漫b!
霜被群物秋c,风飘大荒寒d。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e。
白日掩徂辉f,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g。
且复归去来h,剑歌行路难i。
【题解】
《古风·登高望四海》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这是李白在长安失宠以后的思想活动,此时他已经萌发了离京回家的思想。为了逃避权贵们的迫害,李白想到了贺知章的故事:加入道士籍,还山,做回酒中仙。诗中借景寓情,感叹光阴飘忽,世事翻覆,也寓有揭露权贵当道的黑暗之意。
【注释】
a四海:指天下。
b漫漫:无涯无际。
c被:披,覆盖。“霜被”句:谓各种花草树木因受霜寒而呈现出一派秋色。
d大荒:广阔的原野。
e“荣华”二句:荣华易逝,犹如东流水一去不返,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无常。
f徂辉:太阳落山时的余晖。“白日”句:夕阳西下。
g枳棘:有刺的灌木。“梧桐”二句意为,鸳鸾本来栖宿于梧桐,燕雀只配做巢于枳棘,现在情况正相反。喻是非颠倒。
h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渊明不愿逢迎权势,弃官归乡,并作《归去来兮辞》。
i剑歌:弹剑而歌。《战国策·齐策》记载:战国时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最初不如意,曾三次弹剑而歌。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a
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b,凤歌笑孔丘c。
手持绿玉杖d,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e,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f,屏风九叠云锦张g,影落明湖青黛光h。
金阙前开二峰长i,银河倒挂三石梁j。
香炉瀑布遥相望k,回崖沓嶂凌苍苍l。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m。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n。
黄云万里动风色o,白波九道流雪山p。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q,谢公行处苍苔没r。
早服还丹无世情s,琴心三叠道初成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