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02400000008

第8章

【题解】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注释】

a客心:客居者之心。

b登临:登高观览。临,从高处往下看。

c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d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e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f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g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

h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乐府篇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甫吟》的歌词。

闺怨a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b。

忽见陌头杨柳色c,悔教夫婿觅封侯d。

【题解】

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写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

【注释】

a闺怨:少妇的幽怨。

b凝妆:盛妆。

c陌头:路边。

d悔教:后悔让。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觅,寻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a

唐·岑参

强b欲登高c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d故园菊,应傍e战场开。

【题解】

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它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注释】

a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b强:勉强。

c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d怜:可怜。

e傍:靠近、接近。

登总持阁a

唐·岑参

高阁逼诸天b,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c,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d。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e。

【题解】

这首诗,穷极笔力,描写总持阁的雄伟高峻。写这座高阁的高,诗人用了眺望的视角来写,主要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还加入比喻、对比这样常见的修辞来增加效果。诗里的高阁是总持寺里的建筑,因为它实在是太高了,所以被岑参写在了诗里。一、二句以夸张手法来表现总持寺阁高耸入云的势态,中间四句写在阁上远眺的所见。在最后点出了这座高阁的作用,是出家人用来修行的佛家建筑。岑参在诗里这样淋漓尽致地专写总持阁之高,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特色。

【注释】

a总持阁:在终南山上。

b诸天:天空。

c井树:井边之树。

d渭川:渭水。

e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a

唐·岑参

塔势如涌出b,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c,磴道盘虚空d。

突兀压神州e,峥嵘如鬼工f。

四角碍白日g,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h。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i,宫馆何玲珑j。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k。

五陵北原上l,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m,胜因夙所宗n。

誓将挂冠去o,觉道资无穷p。

【题解】

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前十八句描摹慈恩寺塔的孤高、突兀、超逸绝伦的气势,以及佛塔周围苍茫、古寂、清幽的环境,烘托出一派超脱虚空的气氛;末尾四句,抒发情怀,流露出怅惘之情。全诗表达了登临后忽然领悟禅理,产生出世的念头。诗人想辞官事佛,朝廷之内,外戚宦官等祸国殃民;各方藩镇如安禄山、史思明等图谋不轨,真可谓“苍然满关中”,一片昏暗。诗人心中惆怅,想学逢萌,及早挂冠而去,去追求无穷无尽的大觉之道。

【注释】

a浮图: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慈恩寺浮图:今西安市的大雁塔。

b涌出:形容拔地而起。

c世界:指宇宙。

d磴:石级。盘:曲折。

e突兀:高耸貌。

f峥嵘:形容山势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

g碍:阻挡。

h惊风:疾风。

i驰道:可驾车的大道。

j宫馆:宫阙。

k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l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m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

n胜因: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

o挂冠:辞官归隐。

p觉道:佛教中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

登戏马台作a

唐·储光羲

君不见宋公杖钺诛燕后,英雄踊跃争趋走b。

小会衣冠吕梁壑,大征甲卒碻磝口c。

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d。

泛泛楼船游极浦,摇摇歌吹动浮云。

居人满目市朝变,霸业犹存齐楚甸e。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f。

沧海沉沉晨雾开,彭城烈烈秋风来g。

少年自古未得意,日暮萧条登古台。

【题解】

诗人登临戏马台,歌颂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功绩,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诗从刘裕称帝前夺城拔塞落笔,写他平灭南燕以后,名望大振,天下英雄豪杰都踊跃追随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虽然时过境迁,人事变化,但刘裕霸业犹在,影响犹在,自伤的意绪已初现笔端。这首诗以戏马台为起兴,从人事及景色两方面扩展开去,追溯历史,缅怀前贤,描写山川形胜,最终又归结到自己。放得洒脱,收得自然,融史实与感慨、古人与今人于一体。

【注释】

a戏马台:台名,在今江苏徐州市城南。相传项羽曾在这里戏马,故名。

b宋公:指南朝宋武帝刘裕。他在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曾被封为宋公。仗:持。钺:大斧。诛燕:指晋于义熙六年(410)灭南燕,擒杀南燕主慕容超。

c小会衣冠:《宋书·孔季恭传》:“(季恭)辞事东归,高祖(刘裕)饯之戏马台,百僚咸赋诗以述其美。”吕梁壑:水名,在徐州市东南。甲卒:指军队。碻磝(qiāo áo):古津渡,城名。故地在今山东荘平西南古黄河南岸,城在津东。

d树元勋:立首功。茱萸: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古代风俗,在九月九日重阳节配茱萸,登高饮花酒,可以避灾。

e齐楚甸:古地名,属东楚。今在徐州附近。

f泗水:水名。桐柏川:即淮水。沂山:又名东泰山,在今山东临朐南九十里。琅琊县:在今山东诸城东南一百五十里。

g沧海:指黄海。彭城:今江苏徐州。烈烈:猛盛的样子。

夜上受降城闻笛a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b,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c,一夜征人尽望乡d。

【题解】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诗歌笔法简洁轻灵,意韵深隽,曾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诗歌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注释】

a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b回乐峰: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

c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d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名句】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同崔邠登鹳雀楼a

唐·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b,魏国山河半夕阳c。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题解】

全诗通过即景抒情,将历史沉思、现实感慨、个人感伤融成一片,而并入归思,意境浑成厚重。李益生经战乱,时逢藩镇割据,唐王朝出现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不单因怀古而兴,其中亦应有几分伤时之情。

“千年犹速”、“一日为长”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感觉,此联因而成为精警名言。

【注释】

a崔邠:字处仁,清河武城人,贞元中授渭南尉。鹳雀楼乃北周宇文护所建,楼高三层,因鹳雀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在唐代是一处名胜。崔邠《登鹳雀楼》诗作于元和九年(814)旧历七月。与会者无李益,此诗应是读崔诗后追和之作。

b汉家箫鼓:汉武帝刘彻“行幸河东,祀后土”,曾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所祭后土祠在汾阴县,唐代即属河中府。

c魏国山河:河中府属魏国地界,靠近魏都安邑。这两句将黄昏落日景色和遐想沉思融为一体,精警含蓄。

【名句】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上汝州郡楼

唐·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a,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题解】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间,对边塞景物特别是军营中的鼓角声当然是非常熟悉的。这时,他登上汝州(州城在今河南临汝县)城楼,眼前展现的是暗淡的黄昏景色,耳边响起的是悲凉的鼓角声,不禁生发了此时明明身在唐王朝的腹地而竟然又像身在边州的感慨。

【注释】

a鼓角:鼓角声。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a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b,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c,散上峰头望故乡。

【题解】

诗人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抑郁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柳宗元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为了排遣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

【注释】

a浩初上人: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的朋友。

b海畔:海边。古人以五岭之南近海,称为岭海。所以诗中把柳州称为海畔。剑铓:剑锋。

c若为:怎能。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a,海天愁思正茫茫b。

惊风乱飐芙蓉水c,密雨斜侵薜荔墙d。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e。

共来百越文身地f,犹自音书滞一乡g。

【题解】

这是柳宗元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的诗。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五人后虽被召回,但由于种种原因,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全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味无穷。

【注释】

a接:连接。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b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c惊风:急风;狂风。乱飐(zhǎn):吹动。

d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e江:指柳江。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f百越: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文通“纹”,用作动词。

g犹自:仍然是。音书:音信。滞:阻隔。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a

唐·施肩吾b

半夜寻幽上四明c,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题解】

这首诗写作者同诸位山中归隐者夜登四明山的情景。前两句写登山的艰险。手攀松桂枝,身与浮云齐,慢慢地终于到了顶峰。三、四句写深夜四明山万籁俱寂的情景。众人登上山顶,你呼我应,空山寂静,传响不绝;突然不知从哪儿传来玉箫的声音,划破夜空。意境幽远深邃,颇有意趣。

【注释】

a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为天台山支脉。

b施肩吾:字希圣。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c寻幽:探访幽隐之处。

登楼寄王卿

唐·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a,一郡荆榛寒雨中b。

【题解】

诗人独自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七绝。这首诗先抒情,后写登览所见之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自有其高妙之处。

【注释】

a砧杵:捣衣石和棒槌。

b荆榛: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的情景。

同类推荐
  • 云岩河的歌

    云岩河的歌

    本书的作者是一群曾经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他们以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讲述了40多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插队生活,向人们再现了“文革”时期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一幕。
  • 缪斯情结

    缪斯情结

    本书收《当代小说的人生意识》、《社会形象与典型精神》、《诗自妖娆趣自高》等40余篇文学评论。
  •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本书从资料搜集入手,于正史之外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判断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分析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命运。1949年前相对论传播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从院士到学部委员折射出的1949年前后知识精英与国家之关系,一本国文教科书酝酿的现代文学教材模式,一个小说细节预示的百年中国文学之“赵树理悲剧”,《文艺报》讨论、《文汇报》专栏反映的当代文学转型过程,北京大学《红楼》杂志与“文革”后期《朝霞》杂志呈现的政治理想和文化品质,以及王瑶学术道路中的“陈寅恪影响”,70年代初访华的西南联大知识分子何炳棣、杨振宁等人的家国情感……一切发生过的历史,无论当时或后人如何评价,这些历史本身都具有研究价值。
  • 山南人境

    山南人境

    “山南人境”,借用陶渊明先生诗句“悠然见南山”和“结庐在人境”为名。全书文如其名,自然怡淡。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洪流,只有柴米油盐的小人物的人心俗情。在被称为分水岭的江淮丘陵有个叫“山南”的小镇,小镇生活着这么一些普普通通的众生,他(她)的日常生活、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构成了这几十篇故事。这几十篇故事分为两辑,分别以“男人们”和“女人们”为名。故事不新奇,少曲折,尚显平淡、平凡,然而在作者直率朴实的文字下极具可读性,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交替上演,延续不绝,心结万千,变景昭新。全文不加雕琢,充满生活况味。山南镇是有韵味的,山南的男人和女人也是有韵味的。
  •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经典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诗歌是文学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词盛行于唐宋,而现代诗歌则是随着白话文的兴起而开始发展的。诗歌没有散文那种细腻淡然,也没有小说的迭宕起伏,但它却以最简炼的语言囊括了最丰富的情感。诗境富有大胆的想象,诗意具有悠远的意味,还有力求避实就虚的空灵。文字优美、富有韵律,常给人以“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的美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亦真亦幻,似远似近的诗歌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编者,走入诗歌鉴赏的艺术大堂……
热门推荐
  • 幽幽大秦

    幽幽大秦

    秦时升明月,天行颂九歌自大周以来,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纷纷扰扰六百年战乱之世,未有前路。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圣人辈出的奇幻时代,造成了绵延至后世传承千年的思想留存。值此岁月,关外铁秦幽幽而立,奋六世之余烈,扫清六合迫在眉睫,嬴政,这个注定将这片大地的嘈杂声音尽数毁灭,只余留他一个人的尊言的人,也在默默的积蓄实力,等待一朝发力之时。所有的一切都按照既定的天命运转了下去,不会有变亦也不能有变,而就在这样的时代,某个从天外降临而来的人跌倒在赵国边野,陷入了未曾饮水即将死去的濒危之刻。天地间,是否真的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冥冥中掌控着这一切?四六一四八五三四灵。银魂剑心-秦时。
  • 诸佛心陀罗尼经

    诸佛心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另类:斯坦福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另类:斯坦福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本书收录斯坦福经济学精品课程,并将课程中对当下市场经济最具指导性,与可操作的方法与案例予以最简洁的诠释,摒除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保留对创业者、店主、商家最具指导性的商业细节与规划,除了教大家如何快速、高效地获取经济利益之外,还对企业如何保持基业长青,提供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很多独到的创业与管理思想,还是刚刚问世,理念非常新,具有很高的前瞻性。
  •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这是一部写社会、写家庭、写孩子、写问题的书。作者以写实手法记录了众多“特殊”家庭孩子的成长经历。这些孩子们的心态、言行及人生经历,告诉人们某种警示或许警醒而感悟!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孩子如果生长于家庭破裂、不稳定、缺乏监管、冲突与不和谐、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中,就比那些来自于温暖和谐家庭的孩子存在更多、更高的违法犯罪的风险。尤其是大人们长期外出打工,进入青春期的“留守少年”成为无人看管的青春一族。这些不幸的孩子怨谁呢?在每个故事里,作者仅仅让他们“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个个所谓的“问题”告诉大家。
  • 武道神化

    武道神化

    数千年前,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变下,原本极速在科技文明中的蓝星逐步被浩瀚的武道修炼文明所覆盖。
  •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神秘人类的故事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神秘人类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包括《太空环游的故事》、《星球纵览的故事》、《海底探险的故事》、《岛上猎奇的故事》、《科学传奇的故事》、《奇异幻想的故事》、《神秘人类的故事》、《远古寻踪的故事》、《机器大战的故事》和《古堡秘影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包括法国著名科幻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儒勒· 凡尔纳和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等人的作品近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 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
  • 游历在蜀山世界

    游历在蜀山世界

    一朵命运长河拍打的浪花,一场如梦似幻的游历,一种平凡中掀起高潮的期待。来吧,让我们一起再次进入蜀山的世界!
  • 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

    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2015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经济法

    2015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经济法

    本书全面收录了目前复习司法考试必读的刑事诉讼法科目的法律法规。编排上采取关键标注、考频提示、考点对照、关联索引、对比注释、真题演练、出题点自测的方式进行合理编排。同时,本书对司法考试中重要的涉及修订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也及时做了更新。
  • 这样管理最有效(升级版)

    这样管理最有效(升级版)

    《这样管理最有效(升级版)》说的是沟通是管理艺术的精髓,它不仅仅是一个人获得他人的思想、感情、见解、价值观的一种途径,是人与人交往的一座桥梁,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效影响他人的工具和改变他人的手段。管理是无情的,你必须下狠心去做,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挣到钱。为了做好管理,你必须借助无情的制度,带领大家做事,约束每个人的言行;同时,领导过程中还不能忘了人情与人性化管理,从而聚拢人心。评价管理是否科学的唯一角度就是“有效”。也就是说真正的管理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有效!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提高效率,管理水平的高低关键看管理者对效率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