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02400000008

第8章

【题解】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注释】

a客心:客居者之心。

b登临:登高观览。临,从高处往下看。

c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d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e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f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g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

h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乐府篇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甫吟》的歌词。

闺怨a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b。

忽见陌头杨柳色c,悔教夫婿觅封侯d。

【题解】

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写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

【注释】

a闺怨:少妇的幽怨。

b凝妆:盛妆。

c陌头:路边。

d悔教:后悔让。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觅,寻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a

唐·岑参

强b欲登高c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d故园菊,应傍e战场开。

【题解】

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它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注释】

a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b强:勉强。

c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d怜:可怜。

e傍:靠近、接近。

登总持阁a

唐·岑参

高阁逼诸天b,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c,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d。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e。

【题解】

这首诗,穷极笔力,描写总持阁的雄伟高峻。写这座高阁的高,诗人用了眺望的视角来写,主要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还加入比喻、对比这样常见的修辞来增加效果。诗里的高阁是总持寺里的建筑,因为它实在是太高了,所以被岑参写在了诗里。一、二句以夸张手法来表现总持寺阁高耸入云的势态,中间四句写在阁上远眺的所见。在最后点出了这座高阁的作用,是出家人用来修行的佛家建筑。岑参在诗里这样淋漓尽致地专写总持阁之高,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特色。

【注释】

a总持阁:在终南山上。

b诸天:天空。

c井树:井边之树。

d渭川:渭水。

e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a

唐·岑参

塔势如涌出b,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c,磴道盘虚空d。

突兀压神州e,峥嵘如鬼工f。

四角碍白日g,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h。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i,宫馆何玲珑j。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k。

五陵北原上l,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m,胜因夙所宗n。

誓将挂冠去o,觉道资无穷p。

【题解】

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前十八句描摹慈恩寺塔的孤高、突兀、超逸绝伦的气势,以及佛塔周围苍茫、古寂、清幽的环境,烘托出一派超脱虚空的气氛;末尾四句,抒发情怀,流露出怅惘之情。全诗表达了登临后忽然领悟禅理,产生出世的念头。诗人想辞官事佛,朝廷之内,外戚宦官等祸国殃民;各方藩镇如安禄山、史思明等图谋不轨,真可谓“苍然满关中”,一片昏暗。诗人心中惆怅,想学逢萌,及早挂冠而去,去追求无穷无尽的大觉之道。

【注释】

a浮图: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慈恩寺浮图:今西安市的大雁塔。

b涌出:形容拔地而起。

c世界:指宇宙。

d磴:石级。盘:曲折。

e突兀:高耸貌。

f峥嵘:形容山势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

g碍:阻挡。

h惊风:疾风。

i驰道:可驾车的大道。

j宫馆:宫阙。

k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l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m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

n胜因: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

o挂冠:辞官归隐。

p觉道:佛教中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

登戏马台作a

唐·储光羲

君不见宋公杖钺诛燕后,英雄踊跃争趋走b。

小会衣冠吕梁壑,大征甲卒碻磝口c。

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d。

泛泛楼船游极浦,摇摇歌吹动浮云。

居人满目市朝变,霸业犹存齐楚甸e。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f。

沧海沉沉晨雾开,彭城烈烈秋风来g。

少年自古未得意,日暮萧条登古台。

【题解】

诗人登临戏马台,歌颂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功绩,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诗从刘裕称帝前夺城拔塞落笔,写他平灭南燕以后,名望大振,天下英雄豪杰都踊跃追随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虽然时过境迁,人事变化,但刘裕霸业犹在,影响犹在,自伤的意绪已初现笔端。这首诗以戏马台为起兴,从人事及景色两方面扩展开去,追溯历史,缅怀前贤,描写山川形胜,最终又归结到自己。放得洒脱,收得自然,融史实与感慨、古人与今人于一体。

【注释】

a戏马台:台名,在今江苏徐州市城南。相传项羽曾在这里戏马,故名。

b宋公:指南朝宋武帝刘裕。他在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曾被封为宋公。仗:持。钺:大斧。诛燕:指晋于义熙六年(410)灭南燕,擒杀南燕主慕容超。

c小会衣冠:《宋书·孔季恭传》:“(季恭)辞事东归,高祖(刘裕)饯之戏马台,百僚咸赋诗以述其美。”吕梁壑:水名,在徐州市东南。甲卒:指军队。碻磝(qiāo áo):古津渡,城名。故地在今山东荘平西南古黄河南岸,城在津东。

d树元勋:立首功。茱萸: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古代风俗,在九月九日重阳节配茱萸,登高饮花酒,可以避灾。

e齐楚甸:古地名,属东楚。今在徐州附近。

f泗水:水名。桐柏川:即淮水。沂山:又名东泰山,在今山东临朐南九十里。琅琊县:在今山东诸城东南一百五十里。

g沧海:指黄海。彭城:今江苏徐州。烈烈:猛盛的样子。

夜上受降城闻笛a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b,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c,一夜征人尽望乡d。

【题解】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诗歌笔法简洁轻灵,意韵深隽,曾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诗歌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注释】

a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b回乐峰: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

c芦管:笛子。一作“芦笛”。

d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名句】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同崔邠登鹳雀楼a

唐·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b,魏国山河半夕阳c。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题解】

全诗通过即景抒情,将历史沉思、现实感慨、个人感伤融成一片,而并入归思,意境浑成厚重。李益生经战乱,时逢藩镇割据,唐王朝出现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不单因怀古而兴,其中亦应有几分伤时之情。

“千年犹速”、“一日为长”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感觉,此联因而成为精警名言。

【注释】

a崔邠:字处仁,清河武城人,贞元中授渭南尉。鹳雀楼乃北周宇文护所建,楼高三层,因鹳雀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在唐代是一处名胜。崔邠《登鹳雀楼》诗作于元和九年(814)旧历七月。与会者无李益,此诗应是读崔诗后追和之作。

b汉家箫鼓:汉武帝刘彻“行幸河东,祀后土”,曾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所祭后土祠在汾阴县,唐代即属河中府。

c魏国山河:河中府属魏国地界,靠近魏都安邑。这两句将黄昏落日景色和遐想沉思融为一体,精警含蓄。

【名句】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上汝州郡楼

唐·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a,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题解】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间,对边塞景物特别是军营中的鼓角声当然是非常熟悉的。这时,他登上汝州(州城在今河南临汝县)城楼,眼前展现的是暗淡的黄昏景色,耳边响起的是悲凉的鼓角声,不禁生发了此时明明身在唐王朝的腹地而竟然又像身在边州的感慨。

【注释】

a鼓角:鼓角声。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a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b,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c,散上峰头望故乡。

【题解】

诗人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抑郁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柳宗元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为了排遣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

【注释】

a浩初上人: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的朋友。

b海畔:海边。古人以五岭之南近海,称为岭海。所以诗中把柳州称为海畔。剑铓:剑锋。

c若为:怎能。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a,海天愁思正茫茫b。

惊风乱飐芙蓉水c,密雨斜侵薜荔墙d。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e。

共来百越文身地f,犹自音书滞一乡g。

【题解】

这是柳宗元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的诗。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五人后虽被召回,但由于种种原因,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全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味无穷。

【注释】

a接:连接。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b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c惊风:急风;狂风。乱飐(zhǎn):吹动。

d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e江:指柳江。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f百越: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文通“纹”,用作动词。

g犹自:仍然是。音书:音信。滞:阻隔。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a

唐·施肩吾b

半夜寻幽上四明c,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题解】

这首诗写作者同诸位山中归隐者夜登四明山的情景。前两句写登山的艰险。手攀松桂枝,身与浮云齐,慢慢地终于到了顶峰。三、四句写深夜四明山万籁俱寂的情景。众人登上山顶,你呼我应,空山寂静,传响不绝;突然不知从哪儿传来玉箫的声音,划破夜空。意境幽远深邃,颇有意趣。

【注释】

a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为天台山支脉。

b施肩吾:字希圣。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c寻幽:探访幽隐之处。

登楼寄王卿

唐·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a,一郡荆榛寒雨中b。

【题解】

诗人独自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七绝。这首诗先抒情,后写登览所见之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自有其高妙之处。

【注释】

a砧杵:捣衣石和棒槌。

b荆榛: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的情景。

同类推荐
  •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一路林红

    一路林红

    以文情并茂的短故事,带领读者遍访欧亚美洋非五大洲。以企业高管的眼光和文学的情怀,细腻温婉、诙谐幽默的笔触,诠释中西方文化。以充满哲思、怡情怡景的人生感悟,编制成绚丽多彩、姹紫嫣红的人生大片。《一路林红》是作者路琳根据她多年在世界各地的游历,用足迹和心情写就的作品。文中记述了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上与一件红风衣的奇缘;在夏威夷海滩与英俊飞行员偶遇,并再次巧遇飞越基拉韦厄火山;在北海道雪域邂逅一只野红狐而那红狐却温顺地在她身边坐下对眸……
  • 恋上沙发

    恋上沙发

    本书是当代生活写照的散文作品集,包含作者在杭州求学,参加工作之后各个时期的作品50多件,既有青春学子的追梦思想的火花,也有工作于社会的繁琐和忧郁。
  • 山羊之歌

    山羊之歌

    《山羊之歌》是中原中也的第一部诗集。中原中也(なかはら ちゅうや,1907-1937),旧姓柏村,昭和时期诗人、歌人、翻译家,被誉为“日本的兰波”。有350多篇诗作流传至今,其中一些诗作被选进日本的国语教科书,主要作品有诗集《山羊之歌》(1934)、《往昔之歌》(1938),译诗诗集《兰波诗选》。
  • 上海因为想念谁

    上海因为想念谁

    《上海因为想念谁》是一本诗集,它包括50多首清丽的小诗,过去与现在、梦想与现实、春风与明月……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化成了一首首诗与歌的爱恋。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双系召唤师

    重生之双系召唤师

    恶魔召唤师重回末世之前,拥有双系传承。作为一名身体羸弱的召唤师……呃……好吧,我还兼职战士,徒手拆高达的那种。
  • 夺取灵根

    夺取灵根

    灵根是人类修炼的基础,平凡少年获得勾灵眼,能够夺取别人的灵根,不管是炼器灵根,炼丹灵根,隐身灵根,我统统都要夺取,虽然每次只能夺取百分之一,但是直积月累,我将成为全灵根拥有者
  •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医女手札

    医女手札

    前一刻她还在大秦替父亲挡剑,再睁开眼就来到这个古里古怪的时代,并且被人用匕首抵在喉间……听说澹台先生被人劫持时七少很不屑,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结果见歹徒手里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七少咂咂嘴觉得这小姑娘真是惹人怜爱啊!从此,堂堂都督府的七少就差成了澹台家的倒插门女婿!(如果你喜欢飞飞的小说请收藏一下,谢谢啦!另外我那些可爱的书友们,谢谢你们不离不弃!)
  • 1943年的一碗面条

    1943年的一碗面条

    作品以历史人物王敬之为描写对象,通过小说化的笔法,塑造了一个个性复杂又独具性情的枭雄形象,同时又揭示了国民党内的派系争斗,折射了共产党的海纳百川,写出了“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作品构思精巧,由“一碗面条”说事,以小见大,旁敲侧击,叙述注重情节设置,细节刻画,语言劲健而倜傥,极具表现力度。获得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
  • 圣光女皇

    圣光女皇

    充满回忆的光辉书塔,思念万千的星辰之夜,伤心诀别的罗曼帝亚,爱恨交织的所罗河畔,缠绵悱恻的飞雪森林,背弃遗忘的水晶天堂。这既是一场潸然泪下的旷世绝恋,亦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但,人心,神性和权欲哪一个才是她真正所寻的终点?命运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奈何时光太动听

    奈何时光太动听

    “陆司辰,一群妖艳贱货说我勾搭你,打破了你以往的保质期!”“陆司辰,一群花痴丑比说我惑了你的人,得了你的心!”苏小野最擅长的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陆……”嘎,还没说完的,呼吸不过来……“乖,要叫亲爱的,陆司辰不是你能叫的。”从天而降恶魔校草,苏小野日日报告,夜夜闹腾,欢乐不间断!【读者群:687811672】
  • 天命制符师

    天命制符师

    漫漫仙途,天命在我。这里有最爽的修炼,最真实的感情,最热血的战斗,收获最阳光的心情,绝不套路,请看一代符尊制霸这不一样的仙路。
  • 黑白道2:暗算

    黑白道2:暗算

    《黑白道2:暗算》可以视为《黑白道》和《使命》的姊妹篇。白山市所属的山阳县发生一起惊人的血腥案件,县委书记郑楠的妻女双双被杀害在家中,公安机关却迟迟不能破案,李斌良、林荫等人临危受命,誓破此案。可是,随着侦查的深入,他们发现,这绝不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一场曲折复杂,牵动着白山政坛的斗争在等待着他们……黑与白,生与死,残酷与温馨再次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