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08000000005

第5章 蓝色响尾蛇(5)

老孟一听,那撮希特勒式的短髭,立刻撅了起来!鲁平赶快安慰他说:“你既具有大志,想做赚美金的大生意,那很好。那么请你说说看,那个所谓敲诈党,是些何等的角色呢?”

“听说,他们背后,是很有些势力的。”

“这是当然的。你把主角的名姓,举几个出来。”

“这——这个吗?我还不大清楚咧。”

“那么,所谓黄玛丽的财产管理人——那个被敲诈的苦主——又是谁呢?”

“这个吗?……”

鲁平把双手一摊,耸耸肩膀。

矮胖子一看样子,觉得赚美金的生意,已经缺少指望。他把那支始终不曾燃上火的雪茄,凑近鼻子嗅了嗅,然后,小心地把它藏好,撅着嘴,站起来,准备告退。

鲁平赶紧说:“怎么?老孟,你说你的新闻,要用送货车来装,难道只有这么一点点?”

十一、第二种报告

老孟已经走到门口,一听鲁平这样说,赶紧回进室内。他伸出肥手,拍拍他的秃顶说:“哎呀,我真该死,忘掉了。”

他把他的肥躯,格格格,重新放进了那张不胜负担的椅内,重新又掏出了那支名贵的雪茄,重新夹在指缝里。一面问:“昨夜里的那件离奇的血案,你知道吗?”

鲁平的眼珠立刻一亮。他假装不知,吃惊地问:“什么血案?被杀的是谁?”

“被杀的家伙,叫做陈妙根。”

“啊,陈妙根,那是一个何等的角色呀?”

“那个家伙,究竟是个什么路道,完全无人知道。大概过去也跟日本鬼子有过什么不干不净的关系。到现在,还是神气活现,抖得很,算是一个坐汽车住洋楼的阶级咧。”

“啊,一个不要脸的坏蛋,难道没有人检举他?”

“检举?省省!”那撮短髭一撅。“听说他是神通广大的。”

“嗯,这个封神榜式的世界,神通广大的人物竟有这么多!”鲁平独自咕噜。他问:“那个坏蛋被杀在什么地方呀?”

“公园路三十二号,华山公园背后一宅小洋楼之内。那是他的一个小公馆。”

“你把详细情形说说看。”鲁平很想知道一些关于这件事的更多的消息,因之他向老孟这样问。

“详细情形吗?嘿,那真离奇得了不得。”老孟一见鲁平提起了兴趣,他的那枚萝卜形的鼻子,格外红起来。他把那支未燃的雪茄,指指画画地说:“凶案大约发生于夜里的十一点钟之后。据这屋子里的人说,主人陈妙根,最近并不留宿在这个公馆里。每天,只有很晚的时间溜回来一次。上这里回来得比较早,大约在十点半左右。”

老孟这样说时,鲁平想起了那两枚小三炮的烟尾,他暗忖,假使这个陈妙根的烟瘾并不太大的话,那么,消耗两支烟的时间,可能是在三十分钟至四十分钟之间。大概那个时候,那几位玩手枪的贵宾,却还不曾光临。那么,现在可以假定,来宾们光临的时刻,或许是在十一点钟左右。至于死者被枪杀的时刻,他可以确定,毫无疑义那是在十一点二十一分。由此,可以推知,来宾们在那间尸室中,至少也曾逗留过一刻钟或者二十分钟以上。照这样估计,大致不会错。

想的时候他在暗暗点头,他嘴里喃喃地说:“嗯,差不多。”

“什么?”老孟猛然抬头问:“你说差不多?”

“你不用管,说下去罢。”

老孟抹抹他的短髭,继续说下去道:“再据屋子里的男仆阿方说,主人回来的时候,照老规矩,一直走上了二层楼上的一间屋子——大概是会客室。看样子,好像他在守候一个人。不料,他所守候的人没有来,死神倒来了。结果,凶手开了一枪,把他打死在那间屋子里。”

“你说,他好像在守候一个人,守候的是谁?”鲁平着意地问。

“大约是在等候他的一个朋友,那个人,名字叫做张槐林,也是一个坏蛋。”

“那么,”鲁平故意问:“安知开枪的凶手,不就是这个名叫张槐林的坏蛋呢?”

“那不会的。”

“何以见得?”

“据那个男仆说他们原是非常好的好朋友。”

鲁平在想,假使那只日本走狗张槐林,并不是三位来宾之一的话,那么,陈妙根的那沓纸币的线索,一定就是特地为这个人而布下的。因为,陈妙根在未遭枪杀之前,原是在等候这个人。想的时候他又问:

“这个案子,是谁第一个发现的?”

“就是这个张槐林。”

“就是这个张槐林?”鲁平转着眼珠:“他是怎样发现的?在今天早晨吗?”

“不,”老孟摇头。“就在上夜里,大约一点半钟多一点。”

鲁平喃喃地说:“前后只差一步。”

“你说什么,首领?”矮胖子抬眼问。

“我并没有说什么。”鲁平向他挤挤眼:“你再说下去。”

“本来,”矮胖子挥舞着那支道具式的雪茄,继续说:“那个张槐林,跟死者约定,十一点钟在这屋子里会面。因为别的事情,去得迟了点,走到这屋子的门口,只见正门敞开,楼下完全没有人。他一直走上了二层楼,却发现他的那位好朋友,已经被人送回了老家。”

“陈妙根被枪杀的时候,屋子里有些什么人?”

“前面说过的那个男仆,还有死者的一个堂兄。”

“当时他们在哪里?”

“在楼下,被人关了起来。”

“关了起来?”鲁平假作吃惊地问:“谁把他们关起来的?”

“当然是那些凶手。”

“那么,”鲁平赶紧问:“这两个被关起来的人,当然见过凶手的面目的。”

“没有。”矮胖子撅嘴。

“没有?奇怪呀!”

老孟解释道:“据说,当时这两个家伙,在楼下的甬道里,遭到了凶手们从背后的袭击,因此,连个鬼影也没有看见。”

“你说凶手们,当然凶手不止一个。他们怎么知道,凶手不止一个呢?”

“那两个家伙,被关起来的时候,曾听到脚步声,好像不止一个人。”

鲁平点头说:“不错,至少有三个。”

矮胖子奇怪地说:“你怎么知道至少有三个?”

鲁平微笑,耸耸肩说:“我不过是瞎猜而已。”又问:“除了以上两个,屋子里还有谁?”

“没有了。”矮胖子摇摇头。

“奇怪,既称为小公馆,应该有个小型太太的。太太呢?”

“据说,太太本来有一个,那不过是临时的囤货而已。”老孟把那支雪茄换了一只手:“前几天,临时太太吃了过多的柠檬酸,跟死者吵架,吵散了。”

“吵架,吵散了?”

老孟连忙解释道:“那位临时太太,嫌死者的女朋友太多。”

鲁平暗想,那位临时太太,本来也该入嫌疑犯的名单,但是现在,暂时可以除外了。想的时候他又说:“这个案子,从发生到现在,还不满一整天。你,怎么会知道得如此清楚呢?”

矮胖子把那支雪茄,碰碰他的透露红光的鼻子,傲然地说:“首领,我是自有我的路道的。”

“伟大之至!”鲁平向他伸着大拇指,一面说:“你说这件案子非常奇怪,依我看,那不过是很平常的凶杀案,并不奇怪呀。”

老孟把雪茄一举,连忙抗议道:“不不!奇怪的情形,还在后面哩。最奇怪的情形是在那间尸室里。”

“那么,说说看。”鲁平把纸烟挂在嘴角里,装作细听,其实并不想听。

“死者好像曾和凶手打过架,衣服全被扯破,枪弹是从衣服的破洞中打进去的。”

鲁平好玩地问:“衣服到底是扯碎的,还是剪碎的?”

“当然是扯碎的。”老孟正色说。

鲁平微笑,点头,喷烟。他听对方说下去。

“那间会客室,被捣乱得一塌糊涂,桌椅全部翻倒。”

鲁平暗想,胡说!

矮胖子自管自起劲地说:“这件案子的主因,看来是为劫财。死者身上值钱的东西,全数被劫走。还有,室内那具保险箱……”

鲁平一听到保险箱,多少感到有点心痛,连忙阻挡着说:“不必再说尸室中的情形,你把别方面的情形说说吧。”

矮胖子有点不懂,向鲁平瞪着眼。但是,停了停,他又说下去道:“那些暴徒,好像是从这宅洋楼后方的一座阳台上翻越进去的。”

“何以见得?”鲁平觉得好笑,故意地问。

“阳台上的长窗已被撬开,玻璃也被划破了。手法非常干净,看来,像是一个老贼的杰作。”

“不要骂人吧。”鲁平赶快阻止。

“为什么?”矮胖子瞪着眼。

鲁平笑笑说:“这个年头,没有贼,只有接收者,而接收者是伟大的,你该对他们恭敬点。”

老孟撅起了短髭,摇头。

鲁平看看他的手表,又问:“还有其他的线索吗?”

“线索非常之多。”矮胖子夸张着。

“说下去。”

“有许多脚印,从阳台上起,满布二层楼的各处。首领,你知道的,上夜里下过大雨,那些带泥的脚印,非常清楚。脚寸相当大。”矮胖子说时,不经意地望望鲁平那双擦得雪亮的纹皮鞋,他说:“脚寸几乎跟你一样大。”

“那也许,就是我的脚印哩。”鲁平接口说。

老孟以为鲁平是在开玩笑,他自管自说:“在尸室里,遗留着大批的纸烟尾,那是一种臭味熏天的土耳其纸烟,下等人吸的。”

鲁平喷着烟,微笑说:“那也像是我的。你知道,我是专吸这种下等人所吸的土耳其纸烟的。”

矮胖子望着鲁平,只管摇头。他又自管自说:“还有,尸室中的一只沙发上,留着一顶呢帽,帽子里有三个西文缩写——D·D·T·”

鲁平说:“哎呀!这是我的帽子呀!”

“你的帽子!”对方撇嘴。

“真的,这是我的帽子。最近,我曾改名为杜大德。我准备给我自己取个外号,叫做杀虫剂。”

老孟觉得他这位首领,今天专爱开玩笑。他弄不明白,鲁平开这无聊的玩笑,究竟有些什么意思?鲁平见他不再发言,立刻闭住两眼;露出快要入睡的样子。矮胖子慌忙大声说:“喂,首领,要不要听我说下去?”

鲁平疲倦地睁眼,说:“嗯,你说线索非常之多,是不是?”

“我已经告诉你,第一是脚印。”

“我也已经告诉你,那是我的。”鲁平打着呵欠,啾咦。

“还有,第二是纸烟尾。”

“我也已经告诉你,那也是我的。”啾咦……啾咦。

“还有,第三是呢帽。”

“那也是我的。”说到这里,他突然坐直了身子,沉着脸说:“真的,我并不骗你!”

老孟觉得鲁平的话,并不像是开玩笑。他的眼珠不禁闪着光,有点莫名其妙。于是他说:

“真的!并不骗我?那么,那个坏蛋陈妙根,是你杀死的?”

“不!我并没有杀死这个人。”鲁平坚决地摇头:“你当然知道,我一向不杀人。我犯不着为了一个坏蛋,污沾我的手。”

老孟用那支无火的雪茄,碰碰他的鼻子,狐疑地说:“你说这件案子里所留下的许多线索,脚印,烟尾,呢帽,都是你的。但你却并没有杀死这个坏蛋陈妙根。你是不是这样说?”

“我正是这样说。”

“我弄不懂你的话。”

“连我自己也弄不懂!”

矮胖子光着眼,跌进了一团土耳其纸烟所造成的大雾里。

正在这个时候,壁上的电铃,却急骤地响了起来。

十二、第三种报告

电话铃声,驱走了鲁平的倦容。他赶紧跳到墙边,抓起听筒来问:“谁?小韩吗?”

“是的,歇夫。”电话对方说。

“怎么样?”

“嗯……”

“说呀!”

“我真有点惭愧。”听筒里送来了抱歉的语声。“奉你的命令,调查那朵交际花的昨夜的踪迹。我怕我独自一个办不了,特地分派了大队人马,一齐出动。”

“大队人马?谁?”

“我跟我的兄弟,小傻子韩永源,还有,小毛毛郭泽民,大茭白钱考伯,自行车王王介寿。”

“好极,海京伯马戏全班出去了。”

“歇夫,我知道你,要我打探那朵交际花的踪迹,一定是有用意的。”

“那当然。”

“因之,分头出发之前,我曾教导了他们许多‘门槛’,以免打草惊蛇,弄坏了你的事。”电话里这样说。

“很好,你是有功的,不必再宣读伟大的自白书。请你扼要些说下去。”鲁平有点性急。

“奇怪!关于那位黎小姐平时常到的几个地方,我们用了许多方法,差不多全部查问过,结果是……”

“怎么样?”

“那许多地方,独有上夜你所说的时间里,她全没有去过。家里也不在。这是一种特殊情形哩。真奇怪,昨夜那朵美丽的花,似乎变成了一片不可捉摸的花影,云影浮动了,花影消失了。”

“哎呀,我的大诗人!”鲁平讥笑地说:“你的台词真美丽,美丽得像首诗!”

“歇夫,你别取笑,我太使你失望了。”

“失望吗?并不呀。你的答案,正是我的希望哩。”

“什么?正是你的希望?”

“不错,我老早就在希望,最好你的答案是,调查不出那朵交际花上夜里的踪迹来。”

“歇夫,别让我猜哑谜。”

“这并不是哑谜呀。好,我们谈谈正经吧,那么,难道那位黎小姐,上夜里并没有回转海蓬路二十四号?”

“回去的。据二十四号内的一个女孩子说,她回去得很晚,大约已在两点钟以后。”

“她曾告诉人家,她到什么地方去的吗?”

“据说,她在一个同学家里打乒乓。”

“对极了!”鲁平说:“打乒乓,乒而又乓,那是在指导人家练习枪靶吧?”

鲁平这样说,对方当然不明他的含意之所在。于是,听筒里面传来了一阵沮丧的声音说:

“算了,歇夫,我承认我的无能吧。你这讥讽,使我感到受不住!”

“且慢,别挂断电话。”鲁平慌忙阻止:“我再问你,那位黎小姐,今晚有些什么交际节目,你知道吗?”

“听说今晚八点半,她在郁金香咖啡室约会着一个人。”

“好极,我的小海狗,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呱嗒。

抛下了听筒,鲁平高兴得在满室里打转。他觉得,从那只保险箱内飞出去的东西,快要飞回他的衣袋了。而且,还有天仙一样美的女人,可以使他的枯燥的眼角抹上点冰,这是值得兴奋的。

他昂首喷烟,土耳其烟在他眼前幻成了一片粉红色的雾。

老孟看到他这位首领,高兴到如此,慌忙问:“这是小韩的电话吗?什么事?”

“好像跟你刚才的报告,有点关系哩。”

同类推荐
  • 晨露

    晨露

    有一种情感轻轻撩拨我,像羽毛飘拂,又似音乐缠绕。这种情感是从十多年前的那一天开始的,慢慢地,它由陌生变得熟悉,由轻微变得强烈,甚至在我每天由忙忙碌碌烦烦杂杂走向一丝宁静时,它也会从我身边的任何一个地方悄然出现。当我凝眸面对什么时,它犹如一股轻烟似地氤氲而起,游丝般飘出,又杳无声息地消失。而我竟不由自主地被这种情丝牵扯着,有时莫名其妙地失望,莫名其妙地默哀,莫名其妙地忧愁,甚至莫名其妙地陷入一种长久的孤独之中。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我现在这样认为。那时我十岁,想一想该是一九七四年的那个夏天了。
  • 孤胆狙击手

    孤胆狙击手

    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第六个年头。这年冬天,日军集中了20多万兵力合围湘北重镇常德。常德素有粮仓、棉田、茶乡、鱼塘的美誉,它“左包洞庭之险,右控五溪之要”,由沅江入洞庭,走水路可达长江,顺流而下可到武汉、南京、上海入东海;往西是进入川黔的陆上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南京、武汉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陪都。常德不仅是湘西北的门户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交通枢纽及物资集散地,更为重要的还是拱卫陪都重庆的重要屏障。
  • 鲍氏陵园

    鲍氏陵园

    鲍家岗村村委主任鲍德坤走出会议室的时候,心情抑郁得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产生这种心情,是因为刚才指挥部头头脑脑穷追不舍施加的压力,还是族兄鲍德广为鲍家岗坟地施展的种种计谋,使迁坟的事儿毫无进展,弄得他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或许,二者兼而有之。东区建设指挥部的会议室在四楼。与其说开会,倒不如说众人一个腔儿逼鲍德坤表态,十日内迁完近千座坟。头儿们对鲍德坤迟迟不能推进迁坟工作几乎到了冷嘲热讽的程度。会议差不多开了两个钟头,说来说去就是鲍德坤思想不解放,不能与组织保持一致性,在迁坟的问题上,观念落后成了群众尾巴。
  • 当下流行领带歪着打

    当下流行领带歪着打

    写在前面的话:无论是在陕西还是在上海,我都与当地警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可能是一种缘分。我在采访警察和案件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一些拘捕对象,与他们进行过心平气和的交流,对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灵魂深处的隐秘有了较深的了解。也许,这里所表现的是一个灰色的群体。这个群体通常是被人歧视的。但歧视不是拯救他们的良方。我们应当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听听他们灵魂的呼叫。你见过蟑螂吗?蟑螂常常喜欢躲藏在阴暗的角落,见到人的时候就狼狈逃窜,有时还像蜘蛛和老鼠一样装死。
  • 安乐摸

    安乐摸

    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就算一个人突然变成了一只惊弓之鸟。离开阁楼前,冒臣照例目光炯炯地四下扫视。空调悬贴在净白的壁上,看起来像屋体赘生的一只肿瘤,静态、笃定,却淌出经年不变的嘶声,令心思缜密的人会揣想到某种不详。塑胶伸拉帘布遮住朝阳的那扇窗。帘布上的印画,是田园牧歌式的秘境格调:白鹭在密林前的草地上起飞,春天的胡杨林仪态万方。其实从帘布后会不断传来各种市声,但冒臣常常可以对那些声音置若罔闻——就这么一幅廉价的风景画,便能使他变成一个掩耳盗铃的人。
热门推荐
  • 玲珑骨

    玲珑骨

    他,他是明月出天山,清光满,原在山之巅。她,她是池中火红莲,波光闪,风露自缠绵。她,她是白梅雪中寒,容光冷,唯有暗香传。她与她,一个是明灯锦幄姗姗骨,一个是细马春山剪剪眸;一个是披发流泉的林下风,一个是高贵优雅的闺中秀;一个小妖女,一个真仙子;一个情多处热似火,一个心动时柔似水……——面对这样两个女子,他,又将为谁心动,为谁流连?正是:谁人露滴奇葩,谁人风动梅花;谁人灿如烟霞,谁人江水隔纱;谁人伤在天涯,谁人一生堪嗟!
  • 守望者

    守望者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像天一样高

    像天一样高

    本书像许多成长小说一样,主人公都是一些年轻人,小西、康赛、阿原、晏子,是诗歌、高原、反现代的朴素的生活理想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然而,随着生活的次第展开,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越来越激烈。阿原似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走进诗性世界,或者说,他是一个企图在精神与物质层面都得到圆满的人,有着极强的社会适应性与生存能力,是第一个“清醒者”。
  • 青青葱葱的岁月

    青青葱葱的岁月

    一些年青人,青青葱葱,朝气蓬勃,从天南海北走到同一个校园,这里有刺激,有辛辣,有宁静,有安逸,有甜蜜,也有悲伤。年轻的生命共同演绎了一段美好的校园时光。时隔多年,让我们一起打开尘封多年的通讯簿,吹掉上面的灰尘,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和电话也从纸上飞舞起来,在眼前晃动,引领着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回到那段青葱岁月。
  • 望古神话之白蛇疾闻录

    望古神话之白蛇疾闻录

    上古相传有白蛇,应气运而生,为赤帝刘邦所斩,化为两段,一雌一雄。雄蛇被天子镇压在临安城下,以免复活荼毒生灵。而雌蛇经过千年修炼,终于化为人形,自名白素贞,经过诸多波折,与人间男子许仙成婚……斩蛇千年之后,临安瘟疫肆虐、毒化人横行,人与妖的危机一触即发。许仙与白素贞极力救世,却发现事情远不像他们想得那样简单。
  • 三国之世纪天下

    三国之世纪天下

    墨竹林中,烈日当头,焚香三拜,祭告天地。三人异口同声:我等在此义结金兰,生死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扶。从今往后,天地为证,山海为盟,有违此誓,天地鉴之!至此”墨林之义“传唱天下,墨林三人征战天下。
  • 妃常选择

    妃常选择

    穿越到陌生的朝代,初见他的那天,一袭白衣风度翩翩,心不知不觉遗落,为了他,她历尽千辛,几世轮回,只为寻求当初的承诺!他说:我爱你,我想娶你,可是我们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那道看不见的鸿沟要怎样跨越!她回复:不管多艰辛,我一定会来到你身边!等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集团

    集团

    离57岁还有半年,安玉森就已经做好了全身而退的准备。安玉森是云河铁道经营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安玉森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将近七年。七年前,他是云河铁路分局分管多元经营的副分局长,铁路分局建制撤销以后,他改任现职。由分管改为主管,也算专业对口。按照北方铁路局的干部管理办法,像他这种副局级别的干部,没有特殊情况,57岁也就船到码头了。有人撺掇他找找人活动活动,换个位置再思考思考。这不是没有先例。有位铁路局局长,按规定60岁就该退下来的,他一直干到65岁。
  • 黑狱门

    黑狱门

    我曾见过巨木坍塌金乌迷惘,日落西山。大地沉默,眨眼冰川。我曾见过天河倒灌地燊哀嚎,苟延残喘。高山默然,漆黑深埋。我曾见过大地龟裂腐井纵横,吞噬无声。魔魇蔓延,寂静欢呼。......我从黑狱之门中走来身后是永恒的河不眠的眼
  • 沙畹的译事内外

    沙畹的译事内外

    但小伙子对文字迷宫感兴趣,对埋在地下的历史感兴趣,一种偶然性把他推入汉学界,但没有谁能够再把他推出来。他迫不及待开始工作,在清朝驻法使馆参赞唐夏礼协助下,从中国的古老祭礼“封禅书”开始。翻译是两种文字的转换,而沙畹的翻译首先是探索,一边翻译,一边研究作者曾经参考过什么文献,利用过什么资料,其可靠性如何,然后他又去追踪那些文献,探讨其真实性,再将各种线路重新连接。难得的是在追索过程中,不用砸门撬锁,轻易将所有大门都打开了,所搜索出的资料的数量、宽广度,事无巨细,令人吃惊。你等着这个西洋小子闹出故事,谁知没有事故,且出手不凡,四年后已经注译了全书的一半,由基督教会主办的北堂印刷厂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