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60多岁,墩实个,络腮胡,头戴一顶“王铁人”式的“前进帽”,时常眯缝着两只小眼睛,一旦张开,你会看到眼球里透出的精明甚至狡黠。他先是自己拉了一辆架子车,载着自产的几种鲜嫩蔬菜:茄子、辣椒、西红柿(简称“茄辣西”),出没于北新街一带居民区,以唱小曲来招徕生意,与城管玩着“躲猫猫”的游戏;后来架子车换成了马拉胶轮车,蔬菜种类增加到了六七种,继续唱着卖,继续“躲猫猫”;再后来居然亲自开着一辆被称为“三马子”的农用三轮摩托车,专往老头老太太多的地方钻,见人二话不说先来一曲,人围上来就开始做生意,口中的小曲就像老太太手里的毛线团一样绵绵不断,活动范围仍然在北新街一带;蔬菜种类又增加了不少,不下十几种,黄白并存,红绿相间,煞是好看。
老马唱的词都是即兴现编的,套用的是《小放牛》、《织手巾》、《割韭菜》等酒泉民歌的曲牌,合辙押韵,有板有眼。开言往往先夸自己的蔬菜好:
地里铺的石沙,
根根上壅的麻渣;
茄子能长二尺八,
辣子辣得嘴发麻。接下来就是同顾客取笑逗乐:老年人吃了我的菜,头又轻来脚又快。
年轻人吃了我的菜,潇洒漂亮人人爱。
总经理吃了我的菜,坐到屋里发大财。
官人吃了我的菜,仕途通达提拔快。
新媳妇吃了我的菜,一下怀个双胞胎。
光棍汉吃了我的菜,相亲的姑娘可伙来。
娃娃们吃了我的菜,清华北大把名排……
如果有人嫌他的菜贵,他就唱:
爷爷奶奶多包涵,
当个农民真可怜。
手心里蜕皮背淌汗,
面朝黄土背朝天。
一个汗珠摔八半,
挣个钱儿难上难。
你的指缝里掉一点,
够我老马花一年;
你的指缝里掉两点,
我的收入准翻番……
如果有人突然地叫一声:“城管来了!”老马就停下手里的买卖,伸长脖子四下乱瞅,发觉上当,就唱:
大姐不要开玩笑,
乡里人生来胆子小。
城管一来我就跑,
就像老鼠见了猫……
老马不光唱,还拉呢。碰上顾客少、手闲的时候,他就像变戏法似地不知从哪儿取出一把破二胡,紧一下弦,试一下音,然后吱吱扭扭地边拉边唱:
穷要欢乐富要仁,
倒霉鬼蹲下就打盹。
改革开放风雷动,
咱农民如今活出了人。
不交皇粮不纳税,
学生娃上学全免费。
脚下踩的“一溜风”,
怀里揣的“一卡通”。
就是看病有些贵,
千万不敢害大病……
去年以来,再没看见过老马。听邻居大爷大妈们说,那个人现在抖起来了,在春光市场坐地搞蔬菜批发,老婆、儿子齐上阵,买卖做得风生水起;“铁人帽”换成了大礼帽,“三马子”换成了大客货;不再跟城管玩“躲猫猫”,不再向顾客求情下话。
惟一没变的是他还在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