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可汗颉利被李靖攻破大营后,逃往碛石。不料李世绩从天而降,颉利又逃进铁山,并派执失思力到唐朝京城谢罪投降。太宗派鸿胪卿唐俭和将军安修仁一起去抚慰,又命令李靖带兵迎接。李靖接到诏书后,认为剿灭颉利机不可失,竟然和李世绩合兵继续进攻。颉利以为大唐是来抚慰的,丝毫没有防备,忽然听说唐兵攻来,只好仓皇逃走。唐军闯进大营,如入无人之境,东砍西杀,霎时间荡平了敌营。李靖、李世绩检点俘虏,竟有好几万人。在俘虏中有一个穿着华丽的妇人,是颉利的妻子,就是四次嫁人的义成公主。李靖恨她无耻,将她推出去斩首。还有个少年是颉利的儿子叠罗支,被打入囚车,押送京师。
颉利逃到弟弟苏尼失那里,打算和他一起投奔吐谷浑。此时李靖已班师回京,太宗就派灵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出兵追捕颉利。李道宗一面写信给苏尼失,让他带颉利来投降,一面派副总管张宝相率军进逼。颉利听到消息,慌忙逃进深山。苏尼失听说唐军快到了,知道抵挡不住,只好去追颉利,到处搜寻,才将颉利捉住。正巧唐军杀到,颉利被押送到长安。太宗宽宏大量,赦免了颉利,命太仆寺盛情款待,又置办了宅第,让他安享天年。太宗加封李靖、李世绩为光禄大夫,赐给大量绢帛。当时太上皇李渊正在大安宫,听说颉利被擒,不禁欣慰地说:“汉高祖曾被困白登,始终没能报仇。如今我儿子能灭突厥,前无古人,我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东突厥灭亡后,残余人马有的投奔西突厥,有的向北归附薛延陀,还有十万人投降了大唐,太宗于是召集群臣商议安置的方法。当时,魏公裴寂因为获罪被免官,不久就病死了,蔡公杜如晦也已经病故,朝廷中的重臣就只剩下仆射梁国公房玄龄了。房玄龄并没有申明自己的意思,而是集中了大家的建议。中书侍郎颜师古打算在河北安置投降的民众,分别设立酋长管理部落。礼部侍郎李百药的想法与颜师古差不多。只有温彦博建议仿照汉朝的办法,把降众聚居到边塞,一来是水土、气候上能够适应,二来也可以让他们为中国防卫边疆,一举两得。太宗汇总大家的观点,打算按照温彦博的想法去办,于是召温彦博上朝。秘书监魏征照例参加讨论,他劝阻道:“突厥向来人面兽心,势力弱时就请降,势力一强就叛乱。现在投降的突厥不下十万,若干年后,再繁衍生息,必为心腹大患。西晋初年就有过类似的教训,往事不可不鉴啊。”温彦博答辩道:“王者应该包容天下,如今突厥穷途末路来归降我国,怎能拒绝不受呢?孔子曾说‘有教无类’,如果我们教他们生计,传授他们礼仪,多年后他们就会成为我国的子民。再精选酋长,令他们等卫,让他们惧怕我们的威风又感激我国的恩德,有什么后患呢?”太宗点头说好。
贞观七年冬季,太宗和太上皇在未央宫设宴,颉利等人也奉召前来。酒过三巡,太上皇命令颉利跳舞助兴,让南方的酋长冯智戴作诗。颉利没法推辞,只好起身跳起了蛮夷舞。太上皇很高兴,群臣齐呼万岁。退席之后,颉利感觉受了羞辱,从此抑郁成病,不到两个月,竟然郁闷而死。太宗按照突厥的风俗安葬了颉利,追封归义王,谥号为荒公。颉利的儿子叠罗支被俘进京后,太宗仍然让他侍奉颉利,他性情刚直,侍奉父亲非常孝顺,父亲死后他哭得特别悲伤。太宗知道后大加称赞,又赐给大量的金银,封他世袭为王。苏尼失听到颉利的死讯后也悲伤致死。突利在顺州住了几年,后来奉旨进京,暴死在途中。太宗命令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记录,刻在两个可汗的墓碑上,东突厥的气数从此了结。
东突厥剿平之后,各个部落的首领纷纷投降大唐,都推太宗为天可汗。太宗道:“朕是大唐天子,叫可汗合适吗?”众部落首领道:“塞外的习惯以可汗为尊,不知道‘天子’的含义。现在我们称陛下为‘天可汗’,根据塞外的习惯就是在可汗之上又有天可汗,自然更加敬畏佩服了。”太宗想了想也有道理,就当面答应了,众部落首领高高兴兴地退朝。从此,太宗颁给众部落首领的诏书上,都盖着“天可汗”三个字。
贞观四年,高昌王麹文泰来降大唐。第二年,林邑新罗来进贡。西域的康国也来请求依附,太宗因为康国太过偏僻,有事不便援助,就没有接受。群臣认为太宗威震中外,应该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太宗开始还不同意,后来大臣们再三请求,也就动心了。只有魏征上谏劝阻道:“陛下虽然威震天下,但由于连年征战,人口还没恢复,国库还不丰足,如果车驾再去东巡,必然增加花费。况且国家新定,四周的番邦虽然表面投降,但内心不一定甘心臣服。如今为了一个虚名,担受这么多风险,陛下认为值得吗?”太宗听魏征这么一说才醒悟过来。当时正赶上河南、河北几个州发大水,就将这件事放在了一边。
在修筑洛阳宫时,太宗想大兴土木,凿池筑山,后来被谏官劝阻,太宗就命令毁去。中牟丞皇甫德参又上奏:“陛下修洛阳宫,增加劳役和赋税,实在不应该。而且现在民间女子喜好高高的发髻,这种打扮也是从宫中传出的,此风不可助长啊。”太宗生气地对侍臣道:“皇甫德参太过分了。难道想让国家不驱使一个百姓,不收一斗租子,宫里的人们都剃光头,然后他才高兴吗?”魏征连忙劝解道:“他作为谏官,如果语言不激烈,怎能挽回天子的想法?陛下应当原谅他的忠直,不要苛求才是。”太宗这才渐渐消气,缓缓答道:“朕如果加罪德参,谁还敢再进忠言?”说完赐给皇甫德参二十匹绢帛,不久又把他封为监察御史。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像这种虚心纳谏的美谈,数不胜数。
只有杀掉瀛州卢祖尚和大理寺丞张蕴古的事情未免有些滥刑。卢祖尚廉洁正直,太宗要封他为交趾镇抚,卢祖尚已经上表谢恩,不久又后悔,托病不去。太宗一再降旨,他始终没有受命。太宗生气他抗旨不遵,竟然将他处斩。张蕴古善于断案,被太宗嘉奖,特升任为大理丞。有个河内人叫李好德,一向患有疯病,喜欢胡说谋反的话,官府将他抓捕下狱。后来经张蕴古审讯,认为李好德有病,不应治罪。偏偏侍御史权万纪诬陷张蕴古,上奏说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曾任相州刺史,张蕴古也是相州人,所以徇私枉法,故意纵容罪犯。太宗也没细查,竟然将张蕴古斩首。这两件事太宗都很后悔,但人死不能复生,后悔也来不及了。
贞观八年冬季,吐谷浑进犯凉州。太宗诏令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大军去征讨吐谷浑。又派了五个将军为行军总管,分兵进攻: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碛石道总管,刑部尚书李道宗为鄯善道总管,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总管,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总管。五路人马都归李靖调度,再派蕃将执失思力、契苾何力等人带领本部人马随军出征。
吐谷浑本来和唐朝订立过盟约,约定两国互相通商。贞观年间,吐谷浑可汗伏允已经年老,权臣天柱王主持政事,多次劝伏允进犯大唐边境。伏允老糊涂了,于是兴兵侵犯大唐。李靖这时已经升任仆射,他不顾年事已高,主动请战,太宗格外赞赏。李靖和五路总管陆续进发,李道宗年轻气盛,指挥大军长驱直入来到库山,打败了吐谷浑的步兵。伏允可汗想出了坚壁清野的计策,命人把野草全都烧光,然后带领一队亲兵逃到碛中。李道宗追了一段,看不见一个敌人,只见火光遍野,恐怕进军有危险,这才扎下大营等待后军。不大会儿各路大军陆续赶到,李靖也到了,于是大家商量下一步的计划。李大亮等认为,野草被烧,战马没了吃的,必然导致疲乏,不如就此退兵。只有侯君集道:“吐谷浑已经兵败逃亡,如果我们乘胜追击,剿灭贼寇应该易如反掌,此时不进兵,还等什么呢?”李道宗也赞成侯君集的意见。李靖于是把唐军分为两路,李靖与李大亮等人由北路追击,侯君集和李道宗从南路追赶。两路大军一鼓作气,所向披靡,杀得吐谷浑和天柱王落荒而逃。两军会师后,李靖命军队休息了一天,然后下令拔营,继续前进。唐军从碛石山河源,一直追到了吐谷浑的西面边境,最后探听到伏允在突伦川。番将契苾何力主动请命当先锋,要生擒伏允,薛万均怕中埋伏,坚决不同意。契苾何力道:“吐谷浑没有城池,只不过是随着水草迁徙,他们现在聚居在一起,此时不乘胜追击,等他们全散了,还能剿灭吗?”说完亲自挑选了一千精兵,直奔突伦川而去。薛万均没办法,只好跟着出发。一路上没有水,将士们刺马血当水喝。到突伦川附近时,天色已晚,伏允在帐中正准备睡觉,突然听到杀声震天,鼓角齐鸣,唐军竟然从四面八方杀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