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2700000002

第2章 严于律己,时刻警醒(1)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看一个人有多成功,不是看他打败了多少人,而是看他多少次战胜了自己。聪明的人总是拿自己有办法的人,因为懂得严于律己的力量,所以他们不会被自己打败,更不会被别人打败。不论是处世,还是为人,他们都能“克己”,时时做自己的主人。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印度禅宗看来,人之所以痛苦,那是由人的本性而起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污秽的,因为人们眼贪好色,耳耽妙声,鼻爱名香,舌嗜上味,身触细滑,贪图金钱,爱好名望,希求安逸……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生是痛苦的。

这也正是人们对人生叹苦嗟短的缘故。从我们切身的生活经历出发,我们不难发现,人生似乎真的是苦多于甜。很多时候,不论我们怎么努力,总是难以改变现状,等待自己的,无非是对事实的全然接受。这是客观存在为人类设置的强大阻碍。但这并不是说,面对人生的各种悲苦,我们就完全无能为力了。

梁漱溟先生常把“对付自己”作为人生的一大修持,所以他格外强调反省的作用和力量。这样的观点,与佛家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神秀曾悟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正是佛家“对付自己”的方式,事实上,这和梁先生所强调的“反省”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这也正是印度禅宗的意旨:人生是痛苦的,为了让快乐多一点,人们必须通过戒、定、慧三个步骤逐渐淡化人生的不悦,最后放下众生的悲苦,真正成“佛”,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对此,后来慧能反驳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这就是佛家常说的“四大皆空”观点。诚如孔子所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人生来就与痛苦为伴。若要减轻痛苦,无法,除了清除主观上的障碍,做一个清心寡欲的人,方可真正成佛,获得人生的至乐。显然,若是做到了后者,自然也就不需要前者要花费的功夫和精力,比如修戒、定、慧三学,苦行,研读经典等。

借用梁漱溟先生的话来说,“万苦皆从执念来”。欲望正是让人为执念所困的根由。因此,人生于世,要享受人生的真乐,做一个洒脱智慧的人,须得淡化自己的欲望,放下执念,如慧能所说,让身心处于“本来无一物”的状态,如此一来,短短几十年,哪里又会处处“惹尘埃”,让自己有无穷无尽的悲苦呢?

而这也正是李叔同先生所采取的方式。众所周知,先生在婚姻上的经历是比较传奇的。18岁时,先生为当地的一个戏子所迷,他经常跑到福仙楼去听她的戏。母亲见状,为了让先生安下心来,便与他二哥一同给他包办了一场婚姻,迫于无奈,先生与他的原配妻子俞家五小姐结婚了。

尽管婚后有一段恩爱的生活,但是由于性格上的不容和共同语言上的匮乏,渐渐地,先生觉得非常痛苦,在他内心深处,他仍然惦记着戏子杨翠喜。这时候,他的内心极度苦闷,一是为被剥夺的婚姻自由,二是为眼下不幸福的婚姻生活。

直到后来去日本留学,遇到春山淑子,他才渐渐地从那段苦闷中走出来。可是,当他走出那座围城的时候,他又陷入了另外一座围城。尽管他深爱这位日本姑娘,但是李叔同的骨子里却是一个保守的人。在他看来,一旦结婚,就不应当休妻,否则就是大逆不道的事。因此,对于一夫多妻的制度,他是嗤之以鼻的。所以,尽管他和原配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但在遇到春山淑子之前,他向来不近女色,即便遇到貌美如花的交际花的诱惑,他也不为所动。因此,当他与春山淑子深深相爱之后,他陷入了极端的矛盾中。一方面,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爱情;而另一方面,若是与春山淑子结合,这又是与他的道德原则相违背的事。

在一番痛苦的挣扎后,先生最后还是决定与原配妻子决绝,进而与春山淑子结合。看似这应当是一个完满的结局,因为他终于如愿以偿地与自己心仪的女子生活在一起了,最后顺理成章地结婚生子了。可是,让人讶异的是,最后先生又与这位日本妻子决绝了,他看破红尘,剃度为僧,遁入空门。

这看似是让人费解的事情,事实上,这正是先生“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表现。实际上,尽管他后来与春山淑子生活在一起了,但是他的内心深处,仍然存有对原配妻子的愧疚之情,并且这种愧疚让他内心非常痛苦。在他真正体味到人间真爱的滋味的同时,他也深深地尝到了人生痛苦的滋味。

最后他悟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于是选择皈依佛门,四大皆空,潜心修佛,不问世间尘事,留下“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慨叹飘然而去。这也正是他能为中华民族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的缘故。试问,若他没有悟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道理,他又怎能放下与春山淑子的幸福生活,出家为和尚,潜心修佛?

人生在世,尽管只有几十年,或者能有上百年,但是人们常觉得人生太苦,甚至苦不堪言。于是,要么陷入彻底悲观的极端,要么做一个混世魔王。事实上,不如做个明白人。这样,面对人生的众多悲苦,我们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就能时刻警醒自己,不必为之困扰,会开阔自己的心境,如李叔同先生一样,做一个洒脱的人。

漫漫人生路上,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就要从源头上着手,要知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道理,不做糊涂人,而做个清醒的人,快乐也便悄然而至了。

别让良知沉睡不醒

何谓良知?良知是孟子的“不虑而知”,是王阳明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通俗地说,良知就是天之常理。从某种程度上说,诚如人生来就有饮食住行的本能一样,良知也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

也许有人会说,要果真如此,那为何世上还会有那么多丧尽天良的事发生?这恰恰是承认人具有良知的本能的表现,试问,如果良知并非本能,哪里又有“丧尽天良”一说?做人,不能没有良知,一旦良知缺失了,接踵而至的就是犯错,甚至是犯罪,而这样的罪过,通常是天理难容的,显然,这对个人的人生来说是一种悲剧。

为了规避这样的悲剧,我们应当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而良知,尽管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它也会和赖睡的人一样,沉睡不醒。因此,良知是需要勤拂拭的,这样才能让它正常运作,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

提到良知,多半指的是子女对父母长辈的态度。一般没有良知的人,可能会对父母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来。自古以来,特别是在我国,这是深为人们所谴责的。关于这一点,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嗜赌成性的赌徒,终于有一天,他输得倾家荡产了,已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去和别人赌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赌博。这天,他又去赌场,大家都知道他没有任何赌注了,于是拒绝他加入。再三乞求下,有人答应了,但是条件是要拿他母亲的心来做赌注。他听完之后,兴高采烈地跑回了家,对他母亲说:“娘啊,我已经输光了,但是这次我一定会连本带利都赚回来的,我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去做赌注了,让我拿您的心去吧。”他的母亲听了,老泪纵横地说:“要是拿了我的心去,你就能醒悟的话,那你就拿去吧。”

于是,他挖出了母亲的心,马不停蹄地奔向了赌场,路上他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母亲的心被重重地摔在地上,这时,它忽然说话了:“儿啊,摔疼了吧?快擦擦……”这时候,儿子终于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坐在地上哀号了起来……

故事中的儿子是一个让良知沉睡的人,因此,他才会做出亲手剜出母亲的心的事来。人生一世,不孝的事常有,不论大小,无不是良知沉睡的后果。因此,我们应当时时拂拭自己的良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良知的人,禽兽尚知反哺,何况是人?

而这,只是对良知的狭隘理解。从广义上看,良知所包含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伟人为了大义而献身,英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命运而奔走呼号,等等,这些无不是有良知的表现,也无不属于良知的范畴。

李叔同先生为世人所颂扬的良知,更多的是广义层面上的良知。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充满良知的一生,这也正是人们钦佩他的原因之一。

青年时期的李叔同,有着人人歆羡的家世和才气,也正因为如此,他能融演戏、绘画、书法、篆刻、音乐于一身,翩翩裘马,进出名场,红氍毹上,舞袖歌弦……几乎没有他不会的。

可是,他却收起铅华,摒却丝竹,剃度为僧,遁入空门了。对于他为何出家一问,众说纷纭,包括他的好朋友丰子恺和柳亚子等,也给出过很合理的解释,但到底这还是一个谜。但是联系一下现实我们不难发现,李叔同的骤变有如当今社会众人的骤变,他看到了太多的黑暗与无奈,遁入佛门,不应当做避世的解释,而是他对现实的嘲讽与反抗,试问,古往今来,有几人能独自扛起这么重的社会责任来?要是没有高度的社会良知,常人是无法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路的。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李叔同不穷,看似他选择的是独善其身,他出家是对自己忠诚,对自己负责任,进而潜心修佛,专心悟道。但这背后潜藏着一股看破红尘,彰显着他那“兼济天下”、普度众生的宏愿。他从自己出发,先度了自己,卸下追名逐利之心,一心悟道。若不是带着高度的个人良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又怎能放下一切闭关研律?

再有,早年,先生学习的是艺术,并且小有成就。但是他却在声名鼎沸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艺术生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教育事业。因为当时正是革命风暴涌动的时候,他看到,能唤醒人们、拯救人们的是教育事业,而不是艺术事业。

最后,李先生发现,良知,和学识无关,和外表无关,它和人的本性有关,只有教育能把人的本性做些改良,因此他执起了教鞭,走上了讲台。先生的这个选择表明他始终秉持做人的良知的信条。在意识到自己的良知的同时,他还不忘去唤醒更多人的良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中,任何一个有卓越成就的人无不是本着不同程度的良知的人。不论走上哪条路,有什么样的志向,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良知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凡事我们应当如李叔同先生一样,带着高度的社会良知去要求自己,这样才会少犯错,甚至不犯错,才能引领自己走向坦途。否则,就可能背负“丧尽天良”的骂名。这是从大的方面说,从小的方面来看,对父母长辈存有良知更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和准则。

总而言之,我们要时时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对自己的良知要勤拂拭,不能让它沉睡。任何可能有悖良知的事,我们都应当放弃;反之,则应当坚持。这样一来,凡事坦荡荡,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自己,有价值的人生自然而然便悄然而至了。

做人恰如莲花开

莲花,是佛家的吉祥花。它更是花中君子,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纯洁和清廉的象征。南怀瑾先生曾说:“生命如同夜荷花,一草一木皆学问。”仔细想来,确实如此,生命如同夜荷花,一开一合,开放收拢,不过如此。

的确,生命该如莲花,它有一个开放收拢过程,这之间,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没有人能带着万贯家财出生,也没有人能带走自己经营了一生的名与利,既然如此,那就索性让生命自然地绽放凋落吧。

人生于世,与人相处是人人必修的一门课。生命如莲,做人亦当如莲。何以见得?人生几十年,求名索利,乃人之常情。但在再沦落再混乱的年代,也有卓尔不群的人,名利面前更是如此。

自古以来,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大有所在,唯独陶渊明不屈不挠,甘愿贫苦,也要保持自己高尚的品格,能出淤泥而不染,这是非常难得的。

事实上,身处生活这张大网中,与人相处,不仅要如陶渊明一样看淡名利,必要的时候,甚至要与世无争,除此之外,还应当时刻要求和警醒自己要做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抨击当下自己所处的时代的人,我们可以说这样的人愤世嫉俗,但是,骂声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某些现实的原因。比如商界有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的黑幕,就连一向被奉为“圣地”的学术界,风气也大变。因此,与其去抨击自己所处的时代的种种不足与弊端,不如“善己之身”,做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诚如一朵静开的莲,出于淤泥,却不染纤尘,依然洁白,依然纯净无瑕。这是为人的境界,也是为人的美德。

有人曾说:“唯具超方眼目,不被时流笼罩者,堪立千古品格。”显而易见,它所强调的是,只有独具慧眼不随波逐流的人才算得上拥有流传千古的高尚品格。

李叔同先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不仅在名利上不随波逐流,在其他方面亦如此。尽管早年他也是那追名逐利的队伍中的一员,但是后来,他皈依佛门,一心修佛,名利之事,再不问及。这正是他“善己之身”的表现。

同类推荐
  • 一说一笑,生活无压力(中文版)

    一说一笑,生活无压力(中文版)

    本书让读者在开心大笑的同时,能够记住故事中的精彩对话,也能掌握一个又一个生活必备的各个方面的英语单词,使这种新的英语学习方式走入你的生活。本书就是你枯燥生活的调味剂,压抑工作的轻松驿站,精神寄托的开心乐园。
  • 钻石就在你家后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钻石就在你家后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读懂人生,活在当下

    读懂人生,活在当下

    真实地活在当下,欣然地享受当下,就要无忧亦无悔。无忧就是不要对未来的事作无谓的想象与担心,无悔就是不要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作无谓的思索与计较。人能无忧无悔地活在当下,才能不被未来与过束缚,才能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地过一生。
  •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纵观古今,把话说得比唱得好听的人往往都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们或吐纳珠玉之声,舌卷风云之色;或温文尔雅,谈笑间逢凶化吉;或凭 “三寸不烂之舌”力挽狂澜。而在美国从上世纪至今,科学技术不断飞越,美国人仍雷打不动地将“口才”列为世界上生存与发展最有力量的武器。本书从不同方面,引用大量生动事例,精辟论述了说话说得好听给日常生活和人们的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并提出些许建议,以供参考。
  • 企业家的思维盛宴:战略想象力如何决定企业成败

    企业家的思维盛宴:战略想象力如何决定企业成败

    本书共分为六章,精选了30项影响企业成败的思维法则,并结合大量经典案例,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战略想象力的内涵,帮助企业家成功构建战略想象力。书中对超前思维、蓝海思维、长尾思维、重点思维、前提性思维、柔性思维、顺势思维、简单思维、核心思维、迂回思维等分别做了详细具体的分析,目的是将思维法则转化形成战略想象力,以战略想象力指导企业实践,从而实现战略想象力的起飞与落地。本书适合企业家、管理咨询师、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对企业管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网上开店与创业

    网上开店与创业

    本书以网上开店与创业的实际操作流程为主线,介绍了网上开店与创业的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准备、网店商品摄影、网上开店、网店管理与推广、网店客户服务、网上创业法律和法规等内容,同时辅以相关链接、小知识、案例分析等栏目,穿插与创业相关的营销、物流等知识,总结了网店卖家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实用性强,是一本关于网上创业与开店的全程指南教材。
  • 修道成神记

    修道成神记

    从小与白虎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意外的接触到了修道。单纯的天成,能否适应这个适者生存的修道界?能否一步一步的成长为强者?能否拒绝周围数不胜数的美女?神秘的身世,超人一等的道根,变态的修真天赋,妖孽的领悟力,这就是天成的基础!所以,强大的师傅会有的,法宝,灵石什么的都是浮云,不是倾国倾城的美女直接消失吧……
  • 西游团队进化手记

    西游团队进化手记

    团队管理是对多人组织的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中囊括了性格管理、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职业规划、心灵修炼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绝不是简单的团队建设,而是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早在400多年前吴承恩就通过一部古典名著《西游记》带给我们最好的诠释。作者通过分析《西游记》这部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将读者所熟知的内容与其中所隐含的团队建设与管理经验紧密结合,通过对书中主要人物特点,以及在取经过程中的种种经历的分析,让读者重温经典,学以致用。
  • 弥沙塞羯磨本

    弥沙塞羯磨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豪门之霸宠娇妻

    重生豪门之霸宠娇妻

    天堂什么样?地狱什么样?墨伊根本就不用想,脱口就能说个三天三夜,实在是她自己每天就生活在这冰火两重天之中。狡猾的狐狸男,要打造什么精品女人,既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得能文能武,人前装贵妇,床上成荡妇,简直是无耻加八级。第一次见面,墨伊瞪他一眼,扬长而去。第二次见面,墨伊踹他一脚,撒腿就跑。第三次见面,墨伊刚伸手,小胳膊小腿登时就失了自由。本文男女主身心纯洁,一对一,甜宠无度,作者码文,为图读者一乐,具体情节,请末深究。
  • 逃嫁王妃

    逃嫁王妃

    逃嫁王妃简介:「格丶子」铺前有相亲,后有逼婚。她沫小兮才20岁,就被逼着去相亲,而对方还是自己没见过的男生,不跑路她就不叫沫小兮了。精心策划‘逃亲’计划,谁知突遇有史以来的大风暴,是她沫小兮作孽太多,还是老天也看不下去了。幸运的是当沫小兮醒来的时候,自己还平安无事,不幸的事,ORZ,她竟然穿越了,穿越到一个史上没有的朝代,而自己的身份是将军第三个女儿,而且还是个待嫁的。她沫小兮招谁惹谁了,好不容易逃过相亲这一劫,现在好了,穿越过来,你就直接让我嫁,而且嫁谁不好,竟然让她嫁——当今皇上!!!看沫小兮版逃婚跑路即将上演……
  • 重生之苏破天

    重生之苏破天

    那是很久以后了。他问她:“那……你觉得最甜蜜的……是什么?”他问的没头没尾,她却懂了他的意思,说:“我在前世,从未享受过浪漫甜蜜的滋味。但今生,我尝到了……有个男子,曾问我‘十二’有什么意义,我告诉他,其实没什么意义,就只是因为我是师父收的第十二名弟子而已。后来,在掌云峰悬崖底的一个洞中,他曾送我十二只蝴蝶,十二封情书,并因伤重在我怀里躺了十二天方才能站起来……那个普通的数字,因为一个人,才有了特殊的意义。那个人,就是我现在最深爱的男子。”那个男子嘴角还沾着血,闻言却弯了唇角。她说:“现在,光是说到‘十二’这个数字,我就觉得很甜蜜了。”好吧,正文前部分其实没有简介那么正经的呢!
  • 重生之神医逃妃

    重生之神医逃妃

    “小火儿,几天不见,有没有本王?”“想。”“真的?”轩辕玄霄一脸惊喜。“想你怎么还没消失。”“额~”轩辕玄霄脸上的惊喜还没退却,立马换上了一副委屈的面孔,“小火儿,太没良心了,枉本王这几天想你想得吃饭都不香,睡觉都睡不着。”如火顿时翻了个白眼,相信才怪!“秦王,给我讲讲三皇子呗。”如火想起点点的反常,立马眼睛晶亮的看着轩辕玄霄,希望能从这里多了解一些三皇子的事情。轩辕玄霄一见如火如此,顿时感觉一阵酸意从心间泛起:“小火儿,咱两培养感情的时候能不能不聊别的男人?”“那聊什么?”“聊我呀。”“你有什么好聊的?”“有很多,你想了解什么我都告诉你。”“没兴趣!”“.”轩辕玄霄吃味了,手捏着如火的下巴,让如火盯着他的眼睛:“小火儿,在我面前不要提其他男人!”“我就提,你看三皇子多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唔!”可怜的如火还没把话说完就被轩辕玄霄以嘴封唇了。
  • 兵甲武经

    兵甲武经

    人与兽并存的世界。谁才是阴谋者!谁才是善良人!谁才是真正的王者!我又到底是谁!
  • 大明双剑风云

    大明双剑风云

    朝野内乱,侯睿智与东厂太监的总管魏忠贤十分要好,两人狼狈为奸,权衡朝野,将嘉宗皇帝玩于鼓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