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2700000002

第2章 严于律己,时刻警醒(1)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看一个人有多成功,不是看他打败了多少人,而是看他多少次战胜了自己。聪明的人总是拿自己有办法的人,因为懂得严于律己的力量,所以他们不会被自己打败,更不会被别人打败。不论是处世,还是为人,他们都能“克己”,时时做自己的主人。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印度禅宗看来,人之所以痛苦,那是由人的本性而起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污秽的,因为人们眼贪好色,耳耽妙声,鼻爱名香,舌嗜上味,身触细滑,贪图金钱,爱好名望,希求安逸……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生是痛苦的。

这也正是人们对人生叹苦嗟短的缘故。从我们切身的生活经历出发,我们不难发现,人生似乎真的是苦多于甜。很多时候,不论我们怎么努力,总是难以改变现状,等待自己的,无非是对事实的全然接受。这是客观存在为人类设置的强大阻碍。但这并不是说,面对人生的各种悲苦,我们就完全无能为力了。

梁漱溟先生常把“对付自己”作为人生的一大修持,所以他格外强调反省的作用和力量。这样的观点,与佛家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神秀曾悟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正是佛家“对付自己”的方式,事实上,这和梁先生所强调的“反省”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这也正是印度禅宗的意旨:人生是痛苦的,为了让快乐多一点,人们必须通过戒、定、慧三个步骤逐渐淡化人生的不悦,最后放下众生的悲苦,真正成“佛”,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对此,后来慧能反驳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这就是佛家常说的“四大皆空”观点。诚如孔子所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人生来就与痛苦为伴。若要减轻痛苦,无法,除了清除主观上的障碍,做一个清心寡欲的人,方可真正成佛,获得人生的至乐。显然,若是做到了后者,自然也就不需要前者要花费的功夫和精力,比如修戒、定、慧三学,苦行,研读经典等。

借用梁漱溟先生的话来说,“万苦皆从执念来”。欲望正是让人为执念所困的根由。因此,人生于世,要享受人生的真乐,做一个洒脱智慧的人,须得淡化自己的欲望,放下执念,如慧能所说,让身心处于“本来无一物”的状态,如此一来,短短几十年,哪里又会处处“惹尘埃”,让自己有无穷无尽的悲苦呢?

而这也正是李叔同先生所采取的方式。众所周知,先生在婚姻上的经历是比较传奇的。18岁时,先生为当地的一个戏子所迷,他经常跑到福仙楼去听她的戏。母亲见状,为了让先生安下心来,便与他二哥一同给他包办了一场婚姻,迫于无奈,先生与他的原配妻子俞家五小姐结婚了。

尽管婚后有一段恩爱的生活,但是由于性格上的不容和共同语言上的匮乏,渐渐地,先生觉得非常痛苦,在他内心深处,他仍然惦记着戏子杨翠喜。这时候,他的内心极度苦闷,一是为被剥夺的婚姻自由,二是为眼下不幸福的婚姻生活。

直到后来去日本留学,遇到春山淑子,他才渐渐地从那段苦闷中走出来。可是,当他走出那座围城的时候,他又陷入了另外一座围城。尽管他深爱这位日本姑娘,但是李叔同的骨子里却是一个保守的人。在他看来,一旦结婚,就不应当休妻,否则就是大逆不道的事。因此,对于一夫多妻的制度,他是嗤之以鼻的。所以,尽管他和原配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但在遇到春山淑子之前,他向来不近女色,即便遇到貌美如花的交际花的诱惑,他也不为所动。因此,当他与春山淑子深深相爱之后,他陷入了极端的矛盾中。一方面,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爱情;而另一方面,若是与春山淑子结合,这又是与他的道德原则相违背的事。

在一番痛苦的挣扎后,先生最后还是决定与原配妻子决绝,进而与春山淑子结合。看似这应当是一个完满的结局,因为他终于如愿以偿地与自己心仪的女子生活在一起了,最后顺理成章地结婚生子了。可是,让人讶异的是,最后先生又与这位日本妻子决绝了,他看破红尘,剃度为僧,遁入空门。

这看似是让人费解的事情,事实上,这正是先生“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表现。实际上,尽管他后来与春山淑子生活在一起了,但是他的内心深处,仍然存有对原配妻子的愧疚之情,并且这种愧疚让他内心非常痛苦。在他真正体味到人间真爱的滋味的同时,他也深深地尝到了人生痛苦的滋味。

最后他悟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于是选择皈依佛门,四大皆空,潜心修佛,不问世间尘事,留下“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慨叹飘然而去。这也正是他能为中华民族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的缘故。试问,若他没有悟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道理,他又怎能放下与春山淑子的幸福生活,出家为和尚,潜心修佛?

人生在世,尽管只有几十年,或者能有上百年,但是人们常觉得人生太苦,甚至苦不堪言。于是,要么陷入彻底悲观的极端,要么做一个混世魔王。事实上,不如做个明白人。这样,面对人生的众多悲苦,我们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就能时刻警醒自己,不必为之困扰,会开阔自己的心境,如李叔同先生一样,做一个洒脱的人。

漫漫人生路上,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就要从源头上着手,要知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道理,不做糊涂人,而做个清醒的人,快乐也便悄然而至了。

别让良知沉睡不醒

何谓良知?良知是孟子的“不虑而知”,是王阳明的“不假外求”,是生而知之。通俗地说,良知就是天之常理。从某种程度上说,诚如人生来就有饮食住行的本能一样,良知也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

也许有人会说,要果真如此,那为何世上还会有那么多丧尽天良的事发生?这恰恰是承认人具有良知的本能的表现,试问,如果良知并非本能,哪里又有“丧尽天良”一说?做人,不能没有良知,一旦良知缺失了,接踵而至的就是犯错,甚至是犯罪,而这样的罪过,通常是天理难容的,显然,这对个人的人生来说是一种悲剧。

为了规避这样的悲剧,我们应当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而良知,尽管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它也会和赖睡的人一样,沉睡不醒。因此,良知是需要勤拂拭的,这样才能让它正常运作,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

提到良知,多半指的是子女对父母长辈的态度。一般没有良知的人,可能会对父母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来。自古以来,特别是在我国,这是深为人们所谴责的。关于这一点,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嗜赌成性的赌徒,终于有一天,他输得倾家荡产了,已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去和别人赌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赌博。这天,他又去赌场,大家都知道他没有任何赌注了,于是拒绝他加入。再三乞求下,有人答应了,但是条件是要拿他母亲的心来做赌注。他听完之后,兴高采烈地跑回了家,对他母亲说:“娘啊,我已经输光了,但是这次我一定会连本带利都赚回来的,我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去做赌注了,让我拿您的心去吧。”他的母亲听了,老泪纵横地说:“要是拿了我的心去,你就能醒悟的话,那你就拿去吧。”

于是,他挖出了母亲的心,马不停蹄地奔向了赌场,路上他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母亲的心被重重地摔在地上,这时,它忽然说话了:“儿啊,摔疼了吧?快擦擦……”这时候,儿子终于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坐在地上哀号了起来……

故事中的儿子是一个让良知沉睡的人,因此,他才会做出亲手剜出母亲的心的事来。人生一世,不孝的事常有,不论大小,无不是良知沉睡的后果。因此,我们应当时时拂拭自己的良知,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良知的人,禽兽尚知反哺,何况是人?

而这,只是对良知的狭隘理解。从广义上看,良知所包含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伟人为了大义而献身,英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命运而奔走呼号,等等,这些无不是有良知的表现,也无不属于良知的范畴。

李叔同先生为世人所颂扬的良知,更多的是广义层面上的良知。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充满良知的一生,这也正是人们钦佩他的原因之一。

青年时期的李叔同,有着人人歆羡的家世和才气,也正因为如此,他能融演戏、绘画、书法、篆刻、音乐于一身,翩翩裘马,进出名场,红氍毹上,舞袖歌弦……几乎没有他不会的。

可是,他却收起铅华,摒却丝竹,剃度为僧,遁入空门了。对于他为何出家一问,众说纷纭,包括他的好朋友丰子恺和柳亚子等,也给出过很合理的解释,但到底这还是一个谜。但是联系一下现实我们不难发现,李叔同的骤变有如当今社会众人的骤变,他看到了太多的黑暗与无奈,遁入佛门,不应当做避世的解释,而是他对现实的嘲讽与反抗,试问,古往今来,有几人能独自扛起这么重的社会责任来?要是没有高度的社会良知,常人是无法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路的。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李叔同不穷,看似他选择的是独善其身,他出家是对自己忠诚,对自己负责任,进而潜心修佛,专心悟道。但这背后潜藏着一股看破红尘,彰显着他那“兼济天下”、普度众生的宏愿。他从自己出发,先度了自己,卸下追名逐利之心,一心悟道。若不是带着高度的个人良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又怎能放下一切闭关研律?

再有,早年,先生学习的是艺术,并且小有成就。但是他却在声名鼎沸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艺术生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教育事业。因为当时正是革命风暴涌动的时候,他看到,能唤醒人们、拯救人们的是教育事业,而不是艺术事业。

最后,李先生发现,良知,和学识无关,和外表无关,它和人的本性有关,只有教育能把人的本性做些改良,因此他执起了教鞭,走上了讲台。先生的这个选择表明他始终秉持做人的良知的信条。在意识到自己的良知的同时,他还不忘去唤醒更多人的良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中,任何一个有卓越成就的人无不是本着不同程度的良知的人。不论走上哪条路,有什么样的志向,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良知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凡事我们应当如李叔同先生一样,带着高度的社会良知去要求自己,这样才会少犯错,甚至不犯错,才能引领自己走向坦途。否则,就可能背负“丧尽天良”的骂名。这是从大的方面说,从小的方面来看,对父母长辈存有良知更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和准则。

总而言之,我们要时时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对自己的良知要勤拂拭,不能让它沉睡。任何可能有悖良知的事,我们都应当放弃;反之,则应当坚持。这样一来,凡事坦荡荡,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自己,有价值的人生自然而然便悄然而至了。

做人恰如莲花开

莲花,是佛家的吉祥花。它更是花中君子,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纯洁和清廉的象征。南怀瑾先生曾说:“生命如同夜荷花,一草一木皆学问。”仔细想来,确实如此,生命如同夜荷花,一开一合,开放收拢,不过如此。

的确,生命该如莲花,它有一个开放收拢过程,这之间,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没有人能带着万贯家财出生,也没有人能带走自己经营了一生的名与利,既然如此,那就索性让生命自然地绽放凋落吧。

人生于世,与人相处是人人必修的一门课。生命如莲,做人亦当如莲。何以见得?人生几十年,求名索利,乃人之常情。但在再沦落再混乱的年代,也有卓尔不群的人,名利面前更是如此。

自古以来,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大有所在,唯独陶渊明不屈不挠,甘愿贫苦,也要保持自己高尚的品格,能出淤泥而不染,这是非常难得的。

事实上,身处生活这张大网中,与人相处,不仅要如陶渊明一样看淡名利,必要的时候,甚至要与世无争,除此之外,还应当时刻要求和警醒自己要做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抨击当下自己所处的时代的人,我们可以说这样的人愤世嫉俗,但是,骂声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某些现实的原因。比如商界有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的黑幕,就连一向被奉为“圣地”的学术界,风气也大变。因此,与其去抨击自己所处的时代的种种不足与弊端,不如“善己之身”,做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诚如一朵静开的莲,出于淤泥,却不染纤尘,依然洁白,依然纯净无瑕。这是为人的境界,也是为人的美德。

有人曾说:“唯具超方眼目,不被时流笼罩者,堪立千古品格。”显而易见,它所强调的是,只有独具慧眼不随波逐流的人才算得上拥有流传千古的高尚品格。

李叔同先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不仅在名利上不随波逐流,在其他方面亦如此。尽管早年他也是那追名逐利的队伍中的一员,但是后来,他皈依佛门,一心修佛,名利之事,再不问及。这正是他“善己之身”的表现。

同类推荐
  • 让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

    让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

    勤奋好学是求知启智的根本途径,也是育人成才的重要条件。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故事,希望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朋友养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 打开人生三重门

    打开人生三重门

    本书的第一重门分三个要素——从了解自己,尊重自己我到学会体味快乐,重点阐述了“自我”在人生中所占有重要位置;第二重门分四个要素——从广结善缘、善解人意、善用资源到乐天分亭,告诉我们“爱人者,人恒爱之”的道理;第三重门分三个要素——从瞄准目标,愿付代价到立即行动,来教会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
  • FBI记忆课

    FBI记忆课

    FBI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执法机构,它在打击犯罪和恐怖活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功赫赫。FBI特工必须具有聪敏的头脑和过人的记忆力,否则就无法记住目标人物的特征和犯罪线索、数据等大量信息。FBI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记忆经验,并有记忆专家深入研究记忆问题,向FBI特工传授记忆方法。掌握这些经验和方法,运用在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会让我们变得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更加睿智,更受人欢迎,迈向成功的步伐也会更加稳健和敏捷。
  • 良好的教养

    良好的教养

    良好的教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用一生去培养。有教养的人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言谈,与他人和谐共存;无教养的人则以自我为中心,蔑视仪与规范。教养的人会在不经意间展示良好的风落;无教养的人则虚伪、做作、为人表里不一。有教养的人对待金钱、生活、娱乐有着正确而成熟的态度;无教养的人则虚荣、放纵而媚俗。
  • 每一天,练习照顾自己

    每一天,练习照顾自己

    “人生而孤独”。在孤独的人生旅程,人们往往寻找安慰,寄托渴望,将人生依附于他人,也因此迷失自我,深感空虚和痛苦。人为何而生?我们缺乏反省。我们的人生不能由他人定义,我们要找回灵魂,本书正如招魂的幡引,引导你的灵魂重新归附自身,让你成为自己,成就自己,学会照顾自己。
热门推荐
  •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

    "一本良知、追求真理、充满非凡个人勇气之书《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因为严重污染,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而这场对自然环境的杀戮背后的“元凶”,作者指出,是人类的自大和傲慢——滥用化学物质,对某些于人类“无益”的生物的灭绝行动。作者呼吁,希望人类能正视自己的错误,端正对环境的态度。本书不仅说理充分,而且引用的数据和论点十分客观详实,有极强的说服力,因此一上市就轰动美国,震惊了全世界。这本书带来了联动的环保效应,引发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自此,“保护环境”终于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 扶弟魔1

    扶弟魔1

    霓虹灯下,扭动的不仅仅是青春的身子,也是那看不见的喜怒哀乐。
  • 二胎囧爸

    二胎囧爸

    一夜之间,二胎政策放开,80后成了中国的“唯独”(唯一一代独生子女)。网络作家、凤凰文艺梦想心机宅男章嘉泽摩拳擦掌,只为给5岁的女儿章一诺再添一个亲人,但却遭到妻子职场丽人宋雅竹的坚决反对。心机宅男步步为营,终于逼妻就范,以为幸福生活就此拉开大幕,却没料到祸从天降,空有一番梦想的章嘉泽从此走上囧途,上演了一出育儿情感爆笑剧。请看中国“唯独”的二胎囧事——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 带着王者系统的剑仙

    带着王者系统的剑仙

    大荒云海中牧月饮酒的年轻宗主,一千年剑冢最强的持剑人,八百里魔域不败的王。集三方传承于一身,这人间种种不平,我林泽一剑破之!只要我林泽日日在,人间当享夜夜辉!系统流与仙侠的创新结合!书友交流群群号:813508346
  • 凛之物语

    凛之物语

    凛的耳边时常会想起悠对他说过的那句话“我们的羁绊为她而牵,为她而断。”曾经无可取代的战友到后来立场不同的敌人,他们之间到底错过了什么?花桥一别,雨夜相见,已是两年后,命运之轮宛若千年前那般悄悄的转动了………沙罗树下映衬的是他们那时的笑脸红叶深处掩藏着的是不可明说的爱慕神秘的预知少女与高贵的神明,究竟谁才是他的命定之人?当再一次的拼凑起曾经遗失在时间里的记忆之时,他们是否还有勇气再一次的去面对…………
  • 奇门风云(2)

    奇门风云(2)

    浩劫之后的江湖,风云再起,如意宝珠出世,祸起萧墙始于三大奇门之遁门。于是奇门遁甲不奇,毒门万毒不毒,刀门铸刃无锋。祸起奇门,顿破江湖微妙的均衡。数年后,一位如“海”般深邃的少年崛起江湖,以杀手的身份横空出世,在血雨腥风之中,破开重重迷雾,以有情的心作无情的杀戮,终在爱情、有情、亲情的“互网”中刺穿仇恨的外衣。雾散云消,真相横阵之际,却给了他一个无法接受的现实。
  • 凰临天下:你御百兽,我驭你!

    凰临天下:你御百兽,我驭你!

    她是弑夜组织金牌特工,一朝穿越成为候府任人欺凌的疯傻嫡小姐!从此医毒双修,修仙成道,手握神器,炼丹驯兽,风华无双,强势归来!以血还血,以命抵命!欺她之人,必要,十倍百倍奉还。
  • 暗流之争

    暗流之争

    魔种入侵,长安城风起云涌;英雄齐聚,试问谁力挽狂澜?
  • 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范本·20周年特别纪念版(A卷)

    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范本·20周年特别纪念版(A卷)

    久负盛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已经举办了二十年。这些一等奖得主后来有许多一直活跃在文学创作领域,他们既代表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成就与风采,也可以说代表了当代中国青少年文学创作的超高水准。本丛书是历届一等奖获得者的全新作品集20周年特别纪念版,分为AB两卷。这些作品,激情飞扬,典雅动人,对于青春文学爱好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阅读经典。新概念作文像一股春风给中国青少年文学创作注入了活力。它呈现出少男少女在成长蜕变过程中的美好和痛苦,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字世界。通过阅读,对扩大青少年的阅读视野,丰富青少年的见识,以及提高文学素养、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融生活和经济原理于一体,让你更加理性的认识生活,更加准确的把握生活的内在。从柴米油盐到逛街购物,从求职就业到创业投资,从财富收入到幸福人生,经济学紧跟你的每个脚步,看懂经济学才能走好人生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经济学紧密相关,很多人从不觉察也不去思考。人类的本质和社会的发展将生活和经济紧密连接,谁都无法回避生活中无孔不入的经济链条。面对生活就要面对经济,既然要面对,我们就要掌握主动,让不利变有利,从适者生存到发展获利,获得物质财富,并彰显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