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2700000003

第3章 严于律己,时刻警醒(2)

众所周知,佛教分为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华严宗、法相宗等多个教派,其中律宗戒律最多,常人难以受持圆满,因而,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选择别的教派。对此,先生也深有同感,尽管如此,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律宗,并且全心全意地投身其中,精严戒律,孜孜以求,独树一帜,誓以振兴南律宗为己任,在多年的修持下,终成一代宗师。而这,不正是“不被时流笼罩者,堪立千古品格”的表现吗?

若是当年先生知难而退,选择其他教派,或者选择律宗,但浅尝辄止,那么他也难以成就自己。归根结底,他在释家的成就归因于他不随波逐流。

人群中,众人的声音是响亮的,而一人的声音却是微弱的。因此,人生中,人们容易走入“人云亦云”的误区,也容易走上跟风的歧途。事实上,我们应当和李叔同先生一样,保持真我和本我,做一个有原则、有自己方向的人。这样一来,才能独树一帜,让自己长成一棵独一无二的大树,所谓建树,也由此而来。

不然,一切以别人为模板或参照,生活就会乏味。要知道,即便是最逼真的模仿,假的就是假的,真不了。一切成就与辉煌,无不源自创新。而所谓创新,从深层来看,也是保持真我的表现。

生活中,做人也是一项毕生的事业。做人漂亮不漂亮,不但取决于能否与人为善,更取决于其内在品质的高低。修己修身之事,不随波逐流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一个骨子里有君子潜质的人,是不甘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的,相反,他会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有自己的原则与方向。

比如,与人相处,绝不因为一时的名利而出卖自己的人格。再如,要成就某项事业,绝不随同大众的错误意见和观点,相反,会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视角,更有自己匠心独运的观点。

毋庸置疑,这样的人才能保持自我。莲之本,为洁,为美。若是它会因出于淤泥而与淤泥同色,那么洁从何来,美又从何来?

所以说,我们应当和李叔同先生一样,懂得“做人恰如莲花开”的道理,不随波逐流,做最真实的、有自我的人。“举世皆浊我独清”,如一朵莲花,静静地打开,悄悄地闭合。开放收拢,都是洁。做人如此,才不失为君子。

切记祸从口出

《晚晴集》里摘有盘山禅师的话:“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哪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

事实上,管好自己的嘴,又岂止是修行的人的事?人生于世,对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这都是一大修持。要知道,祸从口出。因此,我们应当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警醒自己,做一个少言慎行的人。

嘴,是人体最不得清净的地方,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都离不开嘴。人有嗔恚心、嫉妒心等恶念,都要通过嘴表达出来,佛教最看重“口德”,一个是食素不食荤,一个是不妄语,这两个都是有修为的人需要特别注意的。前者我们可以不予以要求,但是对于后者,即不妄语,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国向中国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乐坏了。但是这个小国不厚道,要求回答一个问题:这三个金人哪个最好?

群臣一听议论纷纷,说我中国是泱泱大国,还能让你难住吗?可是大家抓耳挠腮,一时半会儿还真的辨别不出哪个好哪个坏。

最后,一个退位的老臣说他有办法。他把一根稻草从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插进去,稻草从另一只耳朵里出来了。他又拿来第二个金人,把稻草从耳朵里插进去,稻草从金人的嘴里出来了。他又拿来第三个金人,把稻草从耳朵里插进去,稻草掉进了金人的肚子里,一点声响都没有。老臣当场宣布,第三个金人最好。小国的使臣说,答案正确。

原来,第一个金人代表的是别人说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人。第二个金人代表的是别人说什么话,嘴风不严当了传声筒,靠不住的人。第三个金人代表的是,别人说的话心知肚明,却深藏不露的人。

显然,第三种人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人。不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要知道,人性丛林中,凡事谨慎为好,祸从口出的事例数不胜数,我们应当引以为鉴,严于律己,做一个谨言慎行的人。

对此,李叔同先生也常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没管好自己的嘴是非常容易得罪人的,得罪君子可能并无大碍,但是得罪了小人,这就是祸患的开端。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不乏口若悬河却又浅薄的人,不论是什么场合,都出言不逊,殊不知,恶语伤人六月寒。此其一。其二,若是对方是个容不得别人冒犯睚眦必报的人,那必然是要惹祸上身的。其三,即便众人都不计较,也可能会出现“恶有恶报”的情况。

一天,释尊带着阿难托着钵来到城外。路上,他们碰到一个巨大的臭气熏天的深坑,原来,这是城内居民倾倒大小便的粪坑。粪坑里有许多长了手脚的小虫,远远地,它们就看见佛过来了,因为躯体细小,所以只有不断从臭水中抬起头来,才能勉强看见佛陀,可是一抬头,它们就泪流满面。

释尊见状,忍不住怜悯它们,这一切,阿难都看在眼里。佛返回灵鹫山后,阿难便向佛打听有关刚才那些小虫的事情。

于是佛陀便如实告诉阿难,原来,当年有一位婆罗门建造寺庙,供养许多僧伽,有位施主供养许多奶物。一天,适逢一群云游的和尚来访,该寺的知客僧并不把奶物端出来让众人品尝,当做客的僧伽问其缘故的时候,知客僧说:“你们刚来做客,我是寺里的老主人,尚没有吃过,你们这群新来客人怎能享受佳肴呢?”

做客僧伽们听了,便有人说:“你我同是寺庙中人,哪里还分你我呢?应当把奶物拿出来分享才对呀!”

知客僧听了,非常生气,破口大骂道:“你们何德何能?还想享受这样的美味佳肴,你们还是去喝厕所的脏水吧!”

说完这些后,佛陀对阿难说:“妄开恶口,终有恶报,后来他自己便投生在厕所坑里了,也就是王舍城外的那些小虫子。他只对别人说了一次恶言恶语,就饱尝如此痛苦。凡我弟子都应该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切记,妄开恶言会惹火烧身,故不能等闲视之,不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其他人,言谈都应当温和。”

的确,祸从口出,人生于世,我们应当严于律己,少说话,更别恶言恶语。对此,弘一大师也深以为然。他在开示别人的时候,列了十训,其中有两条就和少言有关。在大师看来,人间的灾祸往往从多言中来,言多不如言少,言少不如言好。少言可以免去许多人间祸患,因此古人劝人要谨言慎行,这样可以避灾免祸。除此之外,他还将“不说人过”列为一大训诫。大师非常推崇孔子的一句话:“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它的意思是说对人应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宽容。

正因为大师严于律己,时刻要求少言慎行,不论人过,所以世人对他的评价极高,而他本人也很少因为说话而惹祸上身。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向大师学习,切记祸从口出,要时时提醒自己,做一个慎言慎行、少言慎行的人。

人生需要忏悔

袁了凡曾说:“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这段话里举了罪恶深重者身上的几个表现:第一,头昏脑迷,多忘事;第二,无缘无故地经常烦恼;第三,见到道德高尚的人会觉得很沮丧;第四,听到正确的道理却感觉不快乐;第五,给别人恩惠却招来怨恨;第六,夜里梦境颠三倒四;第七,胡说八道没有原则,这些都是作孽者的表现,最后提出,人如果有其中一个表现,就应当立即自我反省,千万不要自我贻误!

看了这段话,也许读者会觉得心惊,因为类似的“魔障”平心而问,还真不少见,是该警醒了。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来忏悔,忏悔有什么好处呢?《晚晴集》里摘取《金刚三昧经》里的语句:“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迷失了自己,就应当发自内心地忏悔,沉浸在忏悔之中,神清气通,真是享受!

大师在临终前曾讲过一篇《最后的忏悔》,里面说道:“我是一个禽兽吗?好像不是,因为我还是一个人身。我的天良丧尽了吗?好像还没有……初出家时,也不是没有道心。虽然如此,但出家之后一直到现在,便大不相同了。二十年来一天比一天堕落,身体虽然不是禽兽,而心则与禽兽差不多。天良虽然没有完全丧尽,但是昏聩糊涂,一天比一天厉害,恶念也一天比一天增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即便是在老年,每走一段,大师仍会回头看看自己,不断地反省。

凡夫俗子觉得忏悔很遥远,很幼稚,他们专为五斗米折腰,做了错事他们也浑然不觉,还觉得神鬼不知,棒敲警醒他们也不知悔改,佛对这种人也很难办。还有的人自称什么都不信,他已经落进水里都不信世上有水,他已经落进井里都不信世上有井,这样的人更是难明忏悔之理。

对于一心“享受现在”的人来说,他们心里没有过去和未来,也没有因果报应的概念,心里也就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这样的人不仅可悲,而且可怕和危险。因此,忏悔,是必要的。

同类推荐
  • 狼道:社会生活中的强者法则

    狼道:社会生活中的强者法则

    《狼道》通过对狼的优秀素质和卓越精神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一个人如果拥有狼的这种素质,则他强大的力量足以令任何对手恐惧,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一个团队如果具有了狼的这种精神,那它将无往而不胜,创造出巨大的辉煌。个人成长和发展需要狼性,坚韧的性格、顽强的耐力、勇猛的作风,有野心、肯吃苦、重节义,这些都是成功人士所需要拥有的优秀品质。团队的强大需要狼性,宏大的目标、严格的纪律、对于整体利益的忠诚、征服世界的战斗性格和勇气,这些是优秀团队不可缺少的特点。企业竞争需要狼性,创造机会的能力、改变环境的能力、应变的技巧和敏锐的眼光,这些都是一个现代企业所必需的物质。
  • 做人的智慧与禁忌

    做人的智慧与禁忌

    在任何时候,做人有智慧和做人犯禁忌带来的结果都有着天壤之别:用智慧的方式做人,领导会器重你,下属会拥戴你,朋友会喜欢你,异性会青睐你,客户会信赖你,而你也会迅速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做人触犯禁忌,领导会忽视你,下属会反对你,朋友会讨厌你,异性会抛弃你,客户会怀疑你,而你也是辛苦一场后才发现徒劳无功。《做人的智慧与禁忌》就是要告诉你,如何远离那些做人的禁忌,用正确的方法获得更大的成功。《做人的智慧与禁忌》由廖康强编著。
  • 少年奇才(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少年奇才(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选取了历史人物经典的道德和智慧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孔融尊长爱幼的美好品德,有范蠡功成身退的智慧,有曹刿退敌的远见卓识,有齐恒公用管仲的大度雅量,这些故事都被后世传为佳话,让人们拍手叫绝,这样精彩的故事,你不可以不知道。
  •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相处形成的关系模式、心理模式,是我们人格的基础,就像是新出厂的电脑装上了一套操作系统。如果对自己的“操作系统”不了解,外界来什么刺激,我们有什么情绪,做出什么反应,自己往往都意识不到。于是,我们被同一套心理模式所左右,不断重复一些幸福或苦难,人生就像是一个个轮回,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对自己的心理模式有了深度了解,对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做出回应,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有了自主选择的色彩。当我们为自己的一切做选择时,就是在成为自己,自我实现。如果你渴望更了解自己,看清楚亲密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更真实自主地生活,那这本书就可以帮助到你。
  •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本书通过一个又一个优美的小故事,来阐述这样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每一个故事,都有一段画龙点睛的感悟,每一个故事,都能为读者带来一次心灵的洗礼。
热门推荐
  • 愿人生从容(精装典藏版)

    愿人生从容(精装典藏版)

    人生真正的从容,不是躲避纷争与喧嚣,而是平静地面对困惑与烦恼。人生的旅途,苦与乐总是相随,禁得住多少曲折,才配得上多少幸福。贾平凹先生用诚挚朴素的笔触,写他所见、所感的人和事,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灼目的智慧。读过书中贾平凹先生呈现的人生片段,我们终将明白,从容不是随波逐流,不要过早地顺从强悍的命运,唯有默守初心,才能做成真的自己。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淡定从容地过这一生。
  • 边宠边吼育英才

    边宠边吼育英才

    谦卑地向广大读者和家长朋友讲述作者的教养理念:边宠边吼育英才,在作者看来,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而边宠边吼育英才更是种智慧,这里的“宠”其实就是换一种方式爱孩子,而这里的“吼”就是换一种方式管教孩子,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需要爱,更需要管教,爱和管教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一本带领千万父母走出爱与管教困惑的读本!
  • 我前面桃花开放

    我前面桃花开放

    粉红粉红的桃花,无边无际地在我的周围蔓延开来。这是青川本土作家李先钺关于地震题材的最新长篇《我前面桃花开放》一书的引题,也是阅读者进入该书的一个切口。随着桃花的牵引,一道山梁上的两个村庄在我们眼前次第铺展,两个民间手艺人在不停地丈量着他们脚下的土地时,也活色生香地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故事……
  • 完美谋杀

    完美谋杀

    沈秀兰被凌晨1点43分的电话惊醒。在那一秒钟内,她以为是丈夫吴敬泰打来的电话,心里尚有一点埋怨,但还是拿起了话筒:“喂——”“请问你是吴敬泰的家人吗?”电话里的那个声音冷静而威严,听得出是一个惯于发号施令的人。“是的,我是吴敬泰的妻子沈秀兰。请问有什么事吗?”沈秀兰不知怎的,有些紧张。她本能地觉得,这个电话绝不是无聊的骚扰电话,这个陌生的声音将带给她的可能是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我是市公安局刑警队的叶诚,我们有些情况需要向你求证。请问你的住址在哪儿,我们将派车过来接你。”
  • 炮灰生存攻略

    炮灰生存攻略

    穿越到各大世界成了炮灰角色,小小炮灰也有自己的人生,也有自己的梦想,炮灰也需要生存!
  • 红棺葬

    红棺葬

    村里就他哥俩姓宋。想不到孤单单一姓,却挺有风头。弟弟当了队长,基本上管住了全村。哥哥是个死皮,论胡说八道,不要脸面,也是全村一号。村人记得,宋家弟弟是先来的,穷得没样子,脸皮薄得讨不下饭,伸手要口水喝,也得流满脸泪,问他句话,就大哭一场,边哭边叙叨。外地口音,说的啥,大半不懂,哭得太凶,就昏死过去,还得掐人中,赶紧往庙院里抬。他怀里有封介绍信,是林县墨池公社宋庄大队开的,除证明他姓甚名谁,还证明他是贫下中农,只因遭灾,离乡外出。有这就好办,大队收留了他。他叫福彦,二十五六,识字,很上进。让干啥就干啥,办了几件难事,上下都觉得公道。
  • 外国悬念故事

    外国悬念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夜阑珊:风住尘香花已尽

    夜阑珊:风住尘香花已尽

    “夜好深了,纸窗里怎么亮着……”她只是一介废人,躺在冰冷的狱中,轻声哼唱,却忘了下一调是什么。“那不是彻夜等候,你为我点的烛火……”男子之声传来,她愣了,如死灰般的笑容展开,涩得他心疼,灯火阑珊处,你挑灯遥望,可是在等我?
  • 办事艺术大全集

    办事艺术大全集

    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交流要点,对说话前的准备、说话技巧、说话尺度、说话场合、说话对象、说话语境、说话效果,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说好话办好事等方面做了精辟总结,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提高说话水平的方法和技巧。《说话艺术大全集》内容涉及同事间的说话办事,和朋友交往、与领导下属共事、与爱人或恋人相处,批评、赞美或说服别人、求人办事及维护自己的利益等方面,将最实用、最常用、最具操作性的说话技巧倾囊相授。
  •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以下几方面东西的收藏方法、价值等:玉器、铜器、古币、杂项、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