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95400000012

第12章 尖兵出击(1)

次日拂晓,经过短暂的炮火准备,中国军队冒雨又一次发起全面进攻。

华连诚这才亲眼目睹了日军严密的防御体系,也明白了为什么多日来中国军队付出惨重代价却进展不大的原因:那些沿街构筑的街垒、地堡三五成群,互相用交叉火力掩护。工事外围的鹿砦、拒马、铁丝网多至三四层,成为进攻的严重障碍。日军的火炮预先就设定了射击诸元,一旦需要,即可猛烈开火。以工事为依托的日本士兵,可以从容不迫地射杀那些在重重障碍中步履艰难的中国士兵。

滂沱大雨中,在密集的弹雨里冒死直冲的中国士兵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进攻的人潮此起彼伏。日军机枪喷吐的火舌将成群的中国士兵舔倒在地,许多人是在离日军枪口不到十米的地方倒下的。震天的枪炮声中夹杂着凄厉的惨叫,血水和着雨水四处横流,将大地染成一片红色。

与地上鲜血流淌相呼应的是,中日双方阵地上空不时升起成串密集的照明弹,无数条曳光弹组成的光带,接连不断地平行或者交叉地穿过照明弹的白光之下。

这样的硬冲显然不是什么良策。以轻武器为主的中国军队,实在无法突破日军的灼烈火网。然而炮火准备时间又不能太长,因为日军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中国的大炮只要一打响,日军便利用声测、双曲线交绘,很快测出中国炮兵阵地所在,炮火和飞机马上就进行压制轰击。几天下来,中国军队的炮兵损失颇大,为保存实力,只有打几炮就走,再加上缺乏烧夷弹,对日军坚固工事起不到大的杀伤效果。

在德国顾问的建议下,第87师、第88师开始改变战术,每师以三个精锐步兵连、一个德制PAK36战防炮连组成步炮混编突击队,加上工兵和通讯兵,一共五百多人,作为攻击尖兵,选取战线上日军防守较为薄弱的一点,不顾一切地持续深入突进,遇到日军工事的猛烈阻击就绕路而过,其目的不在于夺取敌据点和杀伤敌人,而是以持续不断的推进来破坏敌军阵地的稳定,造成不利于日军的态势,为主力部队大量歼敌创造条件。这种新奇的战术已隐然带有后来德军在欧洲闪击战的影子。

华连诚的连队被编入突击队,每人携带手榴弹四枚、子弹三百发,为了加强火力,全连的机枪和冲锋枪数量增加了一倍,每个班又增加了四支二十响德制自来得手枪,一些步枪还配备了枪榴弹发射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当时全中国装备最精良的步兵部队。

出击前,第9集团军司令官张治中亲自为他们送行:“你们是突进的先锋,是我军的精华,我对你们寄予厚望。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和亲人不被倭寇侵凌,为了四万万同胞不当亡国奴,弟兄们,你们先走一步啦!”他特地要求突击队将攻击到达的街道门牌号码拆下,以为凭据。

转变战术后,第87师突击部队的攻势一度收效显著,连续突击至唐山路、公平路交叉路口,前锋已攻入岳州路,并开始向百老汇路挺进,目标是日军补给的重心——汇山码头。

然而,黄昏时,突击队的前锋部队在丁字路口遭遇了日军的猛烈阻击,数度强攻亦不能攻克。

作为后继部队,得到消息后,华连诚率领连队跑步赶去增援,老远就听见前面有人沙哑着嗓子喊:“卧倒,匍匐前进!”

华连诚一听嗓音就知道那是好友郭怀路营长。郭怀路是湖南衡阳人,新婚才三个月,那时还邀他喝过喜酒,此时担任前锋部队的指挥官。他伏下身,一边前进一边观察地形:这条街道朝南纵向笔直,长约一百五六十米,很宽阔,街道两侧都是高低不平的楼房,密密层层紧挨着。街道的尽头是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横向街道,两条街道呈“丁”字形,丁字路口的南边横卧着一座巨大的纱厂,正对着中国军队进攻方向。日军充分的利用了这个有利地形,在纱厂布置了重兵,其火力能覆盖前方的整条街道。

距离丁字路口两百多米远的街道旁有几堵断墙,这里有中国军队临时垒起的工事。等到快接近时,华连诚爬起来,屈身快步靠墙。

一个左耳缠着绷带的少校军官挨了过来:“连诚,你们终于赶来了!这下咱们碰上硬骨头了!”

此人正是郭怀路,但此时的他脸色狰狞,与平时大异,绷带上的血迹未干。华连诚心里早已明白了几分,问:“情况如何?”

郭怀路一拳砸到墙上:“他妈的,怪不得叫‘鬼子’,鬼得很,一直等我们靠到近边才开火,一开始我们还以为那个工厂里没人,吃了大亏。”摘下望远镜递给华连诚:“你自己看吧,要小心鬼子的冷枪,他们专打带望远镜的!”指了指自己的左耳,“刚才就被他们来了一下。”

华连诚一点一点地把望远镜伸出坍塌的墙垛,小心翼翼地扫视着眼前这座废弃的厂房。

两百米开外的街道上,横七竖八地散落着中国士兵的尸体和武器,那是多次惨烈进攻后的遗留物,其中还有两门战防炮。视野内一片寂静,没有一丝风,仿佛连空气也凝固了,只听见偶尔一两声烧焦木料的爆裂声。这座三层楼的厂房就像是一头熟睡的巨兽,见不到任何活动的迹象。

然而,这不过都是些假象,透过镜筒,华连诚能嗅出这只巨兽假寐外表下的丝丝杀气,那些堆着沙袋的黑洞洞的窗口后面,无疑是一双双猛兽饥饿的眼睛,它们正一边舔拭身上的伤口,一边耐心地等待下一场杀戮的到来。

华连诚正要把望远镜收回来,“乒勾——”一声三八式步枪独特的脆响打破了周围的寂静,随着一声碎裂声,华连诚虎口一震,右眼眶一阵火辣辣的疼痛,望远镜跌落在地,他赶紧把头缩回墙后。

周围的士兵们早按捺不住,一听枪响,“哒哒哒……”机枪开了火,接着是步枪一声紧一声的射击。

“连长,怎么样?”钱才官矮身跑近。

“碰上了鬼子的冷枪。”华连诚一摸右侧眼角,手上都是血,还好眼睛没伤着,只是被玻璃碎片擦破了皮。他看了一下望远镜,一只镜筒已被打坏,心里明白了,我方阵地在日军的北面,夕阳照在望远镜片上引起反光,因而老远就被日军狙击手瞄上了。这一枪和刚才打郭怀路的那一枪,来自不同方向,楼里的日军狙击手显然有多人,占据着不同的角度。

中国军队阵地上射击声紧锣密鼓,厂房大楼“噗嗤、噗嗤”腾起片片灰尘,夹杂着“叮叮当当”的金属砖石碎裂声,但是,却没有听到一声日军的还击,也看不到半个日军的人影。

郭怀路扯着嗓子喊:“停火,赶紧停火!别浪费子弹!”

华连诚问郭怀路:“能绕过去吗?”

郭怀路摇了摇头,指着地图说:“从这到汇山码头,这条路是必经的。要绕道,那得往后退回去好长一段路,等于前功尽弃。”

华连诚说:“鬼子也知道这一点,已经有了准备,如果强攻,正中他们的圈套。”

郭怀路苦笑了一下:“咱们的大炮要是能拉到这里就好了。”两人一时束手无策,对着地图都陷入的沉思。

就在这时,从后方隐隐传来如闷雷般的声音,夹杂着金属的铿锵声,两人都把头转向后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街道的后头响起一片欢呼,只听履带声扎扎作响,四辆涂着四色实边迷彩的钢铁战车轰鸣着鱼贯驶进街道,第一辆车上飘着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战车炮塔左侧的白色“虎”字清晰可见。

士兵们都是头一次看见自己的战车,无不振奋,许多士兵浑然不顾日军的枪口就在眼前,站起来朝战车使劲挥手,有人朝着日军阵地大喊:“兔崽子们,你们就要见姥姥去啦!”

“有了这铁玩意,还怕攻不下这个烂工厂?”郭怀路重重地拍了一下华连诚的肩膀,长长地吹了声口哨。

工厂里的日军没有开火,莫非他们看到中国军队的战车后,也被惊呆了?

打头的战车开到近前,嘎然停止。一个战车兵探出头来,阳光下领章发出银灰色的金属光泽,是个上尉。他扶着顶盖,望了望前方,低头向华连诚和郭怀路问:“你们是指挥官吗?我们是战车团第一营一连的,我是副连长,上峰派我们连来支援你们。”(注1)

郭怀路喜道:“太好了!你们早点来,我就不会损失那么多弟兄啦。这下全看你们的啦!赶紧把前面的鬼子连窝端掉!”

战车上尉皱了皱眉头:“我们这些车都是刚从修理厂拉出来的,别看外面油漆闪亮,其实都是老爷车……这样吧,我们冲锋的时候,你们步兵弟兄跟在战车旁边掩护一下。”

郭怀路满脸不高兴:“我们一上去,就是挨枪子!你难道没看到?”指了指前方那些尸体,声调提高了几度,“你们不是有装甲吗?要我们上去送死掩护你们,那战车还有什么用?上峰还派你们来干什么?”

那个战车上尉见这个少校发了火,也有些为难,毕竟对方比他军衔高,他解释说:“我们都是刚从军校出来,学会开战车不久,没有实战经验。国军也就这点家底,这些战车一打光就全完了……”还有句话他含在口里没吐出来:“一辆战车要拿多少钨矿、丝绸、茶叶、桐油去跟洋人换哪?”

华连诚截住他的话头说:“兄弟,我也是刚从军校出来的,但是该上的时候还得上,国家养着咱们为的是什么?新手练一练就是老手了。战场上不练,难道要等打完仗再练?”

“要么等到晚上再进攻。”战车上尉看了看天色,心里确实很没把握。

华连诚赶紧说:“现在敌我两军都在增援上海,兵贵神速,时间就是胜利,说不定今晚敌人的援兵就要到达汇山码头,必须尽快拔除这个据点,我军才有可能抢先占领汇山码头!”

“这……”战车上尉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周围的步兵们见战车磨磨蹭蹭不肯前进,都来火了:

“怎么啦,怕死是不是?当兵就得不怕死,怕死就别当兵!”

“月饷是我们步兵的好几倍,一上战场就拉稀,白养着你们啦,操!”

那个战车上尉见群情汹汹,咬了咬牙,转头对后面的几辆战车喊道:“弟兄们跟上!”关上顶盖,发动引擎,轰隆隆地开向日军据守的厂房。其余三辆战车也衔尾而上。

“这下有鬼子受的啦。”郭怀路兴奋地举起望远镜。步兵们都趴在工事后面,等待着好戏的上演。

眼看着战车逐渐接近日军的厂房,一百米、五十米……第一辆战车停了一下,对准正前方的一个掩体开了一炮,来了个火力侦察。硝烟中碎片乱飞,沙袋筑成的掩体被掀开半边,却无人影,厂房里的日军仍然没有动静,看来日军一看到中国战车出动,就逃之夭夭了。中国军队阵地上一片欢呼。

战车重新发动起来,小心地朝前驶去,战车兵们通过潜望镜和观察孔密切地注视着前方的动静。

步兵们全都把兴奋的目光集中到那四辆战车上。

“轰”地一声响,从街道一侧突然发出闪光,由那个战车上尉驾驶的最前面的一辆战车后部腾起了一团橘红色的烈焰,瘫在了路上。一个浑身是火的身影惨叫着从车顶爬出来,跌到地上,打了几个滚就不动了。

“糟啦!”华连诚头上冒出冷汗,心中一阵抽搐。他看得很清楚,日军的炮火不是从正前方的纱厂射出的,而是从这条纵向街道右侧的楼房里发出的!日军瞄准的是中国战车的侧方和后方射击,这正是战车装甲的薄弱之处。毫无疑问,日军已经悄悄潜至这条街道的两侧,可是我们却没有丝毫觉察!

郭怀路大感意外,拿着望远镜一时呆住了。

“赶快派人掩护战车撤回来!”华连诚冲着郭怀路大喊。

话音刚落,走在最后的一辆战车也在巨响中熊熊燃烧起来。

“来不及了!”郭怀路长叹一声。

躲藏在街边楼房里的日军炮兵,将炮口对准咫尺之外的中国战车开火,简直就是拿着手枪顶住对方的太阳穴射击,每发致命!

剩下的两辆战车赶紧转向回撤,一边朝两侧楼房胡乱射击。

一只炸药包从楼上扔下,正落在第三辆战车的顶部,但导火索没有燃完,又蹦落到地上才爆炸,将战车的履带炸断。这辆战车和已被炸毁的最后一辆战车一起并列在路上,堵塞了马路。几个战车兵刚从车里钻出来,就被日军的子弹打倒在地。

只剩下的唯一一辆战车,见退路已被堵住,停止了后退,索性不顾一切地向前猛冲,用火炮和机枪接连摧毁了日军三个火力点,绕过第一辆战车的残骸,一直冲到丁字路口。日军枪炮声大作,正面的工厂和两侧的街道刹那间出现无数道火舌,步兵炮、轻重机枪、迫击炮、掷弹筒……四面八方的火力将这辆勇敢的战车笼罩在一片浓烟烈火中。

华连诚看得目眦欲裂,对郭怀路说:“掩护我们!”拔出自来得手枪,喊道:“弟兄们,上刺刀,跟我上!”跳出断墙,冒着嗖嗖乱飞的子弹,借着路上燃烧的战车的掩护,疾步冲向前方一家挂着“盛丸料理店”招牌的日本餐馆,他看得很真切,刚才日军炮口的火焰就是从那喷出的。危急之中,他已顾不得思索日军是如何在中国军队的眼皮底下潜伏进两边店铺的,但那辆勇猛的战车吸引了大部分日军火力,正是步兵发起冲击的良机,这一点他却是立即意识到了。

士兵们从没见过文绉绉的连长如此威猛,也被战车的勇猛突击所感染,当下热血上涌,纷纷呐喊着冲出工事。

路边楼房的距离比马路尽头的工厂要短得多,华连诚很快就冲到那家日本餐馆门口,但一推之下,才发现木格拉门后有坚固的支撑物,根本无法推动,情急之下朝拉门连开数枪,也毫无用处。

击毁了所有的中国战车后,日军立即把火力转向街道内冲锋的中国步兵,许多士兵中弹倒地。

郭怀路也是心急如焚,拼命组织火力,集中压制日军街道两侧的火力点。

同类推荐
  • 南下薪火

    南下薪火

    《南下薪火》描述了主人公周晓元——一个南下干部的儿子,从儿童时代便从山西来到福建生活、学习、工作的故事。由于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在他身上演绎着丰富多彩的故事:学讲本地话、恋爱结婚、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等。他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足迹,印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也是南下干部革命精神的延续。
  • 花好月圆(中国好小说)

    花好月圆(中国好小说)

    刘雪英的人生像是一场浩劫,儿子是傻子,女儿尚小,丈夫老五连名义上都不是,家里的一分二亩地给老二占去了。她憧憬的花好月圆不在丈夫的头上。走投无路的她,带着一幅“花好月圆”的十字绣来到深圳,投靠她的“嫂子”吴佩云。在这个大家庭里,她只是个连名分都没有的外人,她要思忖如何在这个充满着明争暗斗的地方打好自己的根基。她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朝着自己向往的花好月圆走去。
  • 评论家论温亚军

    评论家论温亚军

    身为武警,温亚军是带着陕西人特有的拗劲、闷劲,带着对于西部乡土的记忆和文学的执著登上文坛的。正如评论家孟繁华所言,他“不是那种暴得大名的作家,他是靠自己的韧性,以坚忍不拔的努力和探索获取对小说的理解和成就的,他从新疆一路走向北京,在红尘滚滚的文坛杀出重围”(孟繁华:《作为文学资源的伟大传统》,《文艺争鸣》2006年第5期)。温亚军17岁参军到喀什,一待就是16年。
  • 永恒的园丁

    永恒的园丁

    英国驻内罗毕的外交官贾斯丁,性格温和、风度翩翩,一副“伊顿校友”、“英国好男人”的绅士派头,最爱的却是侍弄花草,向来与世无争。他的妻子特莎则热心公益、扶危济困,且处事激进,从不畏惧挑战权威。特莎被杀的噩耗传来时,贾斯丁的世界从此崩塌。为了追查杀妻的凶手,贾斯丁展开一段危险旅程,且逐步卷入跨国制药企业邪恶可怕的阴谋之中,他前往伦敦、横跨欧陆、到加拿大,再返回内罗毕,最后在特莎遇害的地点等待自己命运的到来……这个喜爱园艺,无甚特别的男子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的力量所在,以及这个自己还来不及好好珍爱的女子所具备的超凡勇气。对抗强权、欺骗、伤害、背叛,你能有多大的勇气?爱情值得我们作怎样的牺牲?为了所爱的人,你能走多远?
  • 仇人的亲吻

    仇人的亲吻

    龙生九种,种种有别。“大金蛋”和“小金豆”,前者看是哥,后者是弟。哥俩的外号都带了个“金”字,你别以为人家就是姓金,实际人家和岳飞岳将军是同宗呢。这哥俩降了“金”,说起来全是老夫的过错:第一,他不该叫岳金山,金山和金蛋自然就容易串音;第二,他不该那么喜欢金银财宝。那一年土改,村里一时无人敢出头说话,曾做过几天破落地主少爷的他,一双猫眼看出了门道,便勇敢地挺身而出,做了翻身委员会主任。
热门推荐
  • 妃倾天下:溺宠小娇妃

    妃倾天下:溺宠小娇妃

    重活一次,她要有仇报仇有冤报怨,继母嚣张,继妹狂傲,揍!渣男贱女惹人厌,踢!只是对外狂傲不羁,对他却避之蛇蝎。堂堂不近女色,嗜血无情的王爷偏偏看上她,不择手段要得到她,还霸气无比道:“夜摇光,除了本王无人敢娶你。”她嗤之以鼻,嚣张狂傲:“那也得看你有没有本事。”她与他斗智斗勇,究竟落入谁手?时境过迁,看着打她主意的人,他冷笑搂她入怀,“她是本王的女人,谁敢碰?”她以为他冷血无情呢?不近女色,可眼前的男人明明就是宠妻狂魔呀!实实在在的妻奴!他说:“你喜欢什么,本王给......”
  • 旧风暖阳

    旧风暖阳

    我们会在一起,等天蓝了,等风清了,你也来了,一切也就好了。
  •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样萌鬼来袭

    花样萌鬼来袭

    一大波花样萌鬼来袭,古籍中记载的各种鬼怪,叫出名字就会退下的山魈,会叫人名字的美女蛇、唤人蛇,叫声如婴儿的九尾狐,山海经中记载的国家,凶残但是丝却可以止血的山蜘蛛……古籍中记载的各种有趣的鬼怪都在这里。ps:这是一本正经的欢乐吐槽文,本文第一人称,女主外表高贵冷艳内心吐槽不断,神似王大锤、新八酱,风格有点像十冷、万万没想到、银魂。pps:无男主(大概吧),无cp(大概吧),有主线(大概吧),文文轻松搞笑,不恐怖,不灵异,不打怪,不升级,不惊悚,主打搞笑温馨。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祇时向珂向羊而生

    祇时向珂向羊而生

    向时珂在遇见小羊之前是一块除了工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榆木脑袋,在遇见他之后,向时珂觉得自己像养了只天使当宠物,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放在心里怕黑了,越看他越顺眼,越接触越喜欢,越宠越上瘾。“我已经成年可以保护自己了!你快把我的契约书给我。”“不行!==你饭不会做,衣服不会洗,感冒了不会吃药……”小羊一一点头回应,想着自己的确是要学会这些,接着听对面的人继续道。“……没学会和人交流相处,没学会喜欢我,没学会直接对我撒娇,没学会说想永远和我待在一起,更没学会想和我一起造人。”蠢萌小羊点头,嗯,对,没错,没错……什么?!!(封面自制,图片网络,侵删致歉,文禁止擅自转载,作者较蠢,见谅。)
  • 快乐生活点点通

    快乐生活点点通

    《快乐生活点点通》是一本居家过日子不可或缺的生活宝典,其中涉及了养生、饮食、社交、休闲、理财、时尚等生活内容,小到一针一线,大到购房买车、家居装饰。
  • 拨亮我们的精神灯塔

    拨亮我们的精神灯塔

    “繁荣文艺事业,拨亮精神灯塔”,这是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深入学习讲话精神之际,在第一时间面向全省文艺界和社会各界发出的强音。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省有陈忠实、贾平凹、赵季平、陈彦等四位当代著名文艺家应邀出席会议。一省四人出席如此重要的会议,这是陕西文艺界的无上光荣,也是对陕西全国文艺大省、文化大省地位的有力佐证,它在陕西文艺界和社会界引发了强烈的精神冲击和思想震撼。陕西是伟大的延安文艺传统的发祥地,也是对这一传统进行经典传承和塑造的当代精神高地。
  • 神秘的白牡丹

    神秘的白牡丹

    选取了亚森?罗宾探案故事中的精彩篇目,分为白色的牡丹花、恐怖的威胁、曙光初现、间谍活动、巴尔干火药桶等5个章节。在本书中,主人公罗宾街头救下一位金发女郎,并与其成为了好朋友,谁知却因此而卷入到一场国际大阴谋之中。为了消弭欧洲战事,罗宾只好挺身而出。
  • 班干部的管理学问

    班干部的管理学问

    《班干部的管理学问》针对性较强,主要面向师范生和一线中小学老师;与实际结合紧密,尤其与“新课改”联系密切;消减了理论部分的内容,突出教育教学实践与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采用双重视角的编写方式,既注意到如何利于学生学,又关注到如何利于教师教;体现了国内外关于学校教学及其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受教师教育新理念的影响,这不仅是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教师教育新本质生成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