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难忘MJ在摩城25周年纪念晚会上首次表演《比利·珍》的情景,这是他第一次向观众表演“太空步”。那一晚,他身着黑色亮片夹克、银色衬衫、黑裤白袜,戴着一只点缀着人造钻石的白手套,弯腰从地上捡起黑色软呢帽戴在头上,边唱边跳着一种魔幻般的舞步——脚步向前,却又在向后滑动,像在月亮上行走一样。他走了3秒钟的太空步,跳到高潮处戛然而止,所有的观众都疯狂起来。《娱乐周刊》编辑史蒂夫·戴利是这样描述的:“那一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音乐表演,那是上帝在跳舞。”他首创的“月球漫步”舞姿征服了全世界。MJ不是第一个会跳舞的流行歌星,但自《比利·珍》后,跳舞就成为流行歌星的必备功底,木头一样的歌星不再受到青睐。
MJ与《枪炮与玫瑰》乐队吉他手史莱什在《是黑是白》中的对演也相当刺激,那是极致之美,无人能及。每次观看这一亢奋难耐的慈善摇滚,都半天回不过神来。我由衷感谢MJ的歌舞给我带来的快乐,使我的生活更加美好。美国乐坛45位最璀璨歌星为声援非洲饥民,联袂演唱的《天下一家》,也是我非常喜爱的歌曲。这首歌是MJ和莱昂纳尔·里奇共同创作的,一举获得1986年格莱美的4项大奖。观看这段星光灿烂的演出实在大饱眼福。制作人兼指挥昆西·琼斯把这一经历称为他35年职业生涯的顶点,他说:“没有能超过它的了。指挥那场合唱,我都起鸡皮疙瘩了,全身都是鸡皮疙瘩,不可思议,真是巨大的能量。”歌手们声名显赫、风格迥异,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是那么令人惊喜。英俊的鲍勃·迪伦与我在北京演唱会上看到的小老头无论如何联系不到一起,他雄浑的音域与北京演唱会沙哑的嗓音简直判若两人,岁月之沧桑实在令人百感交集。
MJ是当之无愧的摇滚巨星,他骨子里拥有极强的批判精神和叛逆意识,如机器舞、僵尸舞及掀起下水道的井盖砸向汽车玻璃等本能宣泄和激情摧毁的表演,无不体现出摧毁性、反判性等摇滚特征,他对社会敏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正义之举,都代表了至纯至粹的摇滚精神。MJ的非同凡响之处是在体现摇滚乐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摇滚乐华美、炫丽的景观,使摇滚乐的灵魂及构建性都得到升华,改变了人们对摇滚乐丑陋,噪音、麻烦制造者的偏见,这是MJ的一大突出贡献。
MJ是爱的天使。
MJ为这个世界所做的一切,都闪耀着人性和大爱的光辉。他一生支持了39个慈善救助基金会,为慈善事业捐款达3亿美元:1984年,26岁的MJ将与兄弟们最后一次“胜利巡演”自己所得的500万美元门票收入捐给了慈善事业;随后,又将在世界15个国家首次独自巡演123场收入中相当大一部分再次捐给慈善事业,并保证在美国54场演出中,每场都为贫困儿童保留400个座位;1992年开启的“危险之旅”巡演,他将个人所得的每一美元都捐款给“拯救世界基金会”,去帮助那些处于战争和疾病威胁下的儿童;MJ在遗愿中将其财产的20%用于身后捐助慈善事业。在演艺界,还有谁会比他更善良、更慷慨?为什么美国的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等几任前总统都将其邀至白宫,来提升精神形象?因为MJ伟大的人格和不可企及的巨大奉献,在无垠的星空中永远灿烂!
亚瑟在MJ葬礼上一曲声泪俱下的《走得太早》,让我心碎,史蒂夫·旺德的话却又让我释然:“如同我们需要迈克一样,上帝必定更需要他。”MJ是一个真诚、博爱的人,他爱所有的人!无论是在演唱会上还是对与他交往的人,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I love you”。同样,永远热爱他的歌迷们最想对MJ说的话也是we all love you和Thank you MJ!
2012年4月16日
北戴河随想
初秋,孩子利用双休假日陪我到北戴河小憩两晚,下榻在面向大海沙滩的海景假日酒店。由于阴天且雾气沉沉,午后的海滩颇显冷清,不见了夏日的喧哗和浪漫。
虽说如此,见到水天茫茫、银波闪闪的大海,漫步在海边宽阔的沙滩上,让海风拂去身上的风尘,让波涛滋润疲惫的心田,沉闷的心豁然开朗起来,情不自禁背诵起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和高尔基的《海燕》。伟人不朽的诗魂在“一片汪洋、白浪涛天”的大海中升腾,海风将浪花中飞舞的诗魂吹了过来,诗魂附体的我伸出双臂,面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入夜,站在阳台上眺望大海,灰蒙蒙的,海天一色,只见远处的灯塔一闪一闪地为夜行船舶引航。海浪呼啸着冲向沙滩,“一重浪灭,一重生”,我久久注视着海浪一次又一次地搏击。老渔夫桑蒂亚哥战胜鲨鱼的情景在眼前一掠而过,海明威“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声音在海浪中响起,我思维的火花被激活,体内的活力在涌流,决不能被时代暗流和社会的污垢所淹没,“出淤泥而不染”是历经风雨涤荡人的本分。虽然没有天赋及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但我至少努力过、奉献过,积极人生、无怨无悔。
夜阑人静,躺在床上倾听海浪拍岸和阵阵风声,心情格外平静,大海神奇、美妙的交响曲,让我睡得格外香甜。
天刚放亮,我悄悄走向海边,回望在海滩上留下的串串足迹,不胜感慨:在岁月的长河中,人生不过如眼前的一串串足迹,转瞬即无影无踪了。我怀着几分伤感和惆怅,坐到一块岩石上观看海水潮起潮落,与烟波浩渺的大海低低絮语:倾听着海的脉搏、凝望着海的深邃,渴望从它坚忍不拔、永不懈怠的涛声中,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默契和惊喜。冥冥中海魂把我的灵魂吸了去,为我讲述大海的秘密和光荣,它伸手一指,突然获见天光,我跟随青年歌德“跳向自由的空气里,感觉自己长出了手和脚”,生存的空间在无限扩展,一种追逐灵魂本性的渴求,让我毅然奔向眼前心驰神往的五彩大路,一条行云流水般自如舒展的生活之路,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心灵的自由更重要呢?
海滩归来,孩子瞧着我沾满露水的衣服,一脸疑惑:“妈妈独自看海,不寂寞吗?”我快活地回答:儿子,不会的。和大海说话,其乐无穷!
2012年9月8日
母亲六周年祭
今天是妈妈六周年祭日。我没能回老家墓地祭拜,但我对妈妈圣洁的爱会穿越时空与妈妈的灵魂相拥!
我多么希望“七夕”神话显灵,喜鹊会为我搭建一座天桥,与朝思暮想的妈妈相会!我要在老家凉亭的葡萄架下为妈妈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痴迷求仙成佛的年轻人跋山涉水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高僧告其:“你即刻下山回家,一路上凡遇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伺奉,拜他为师,成佛又有何难?”年轻人归家之途投宿无数,却未遇见赤脚开门的人,沮丧中敲开自家房门,发现母亲流泪端详着远行归来的儿子,赤脚站在冰凉的地上,刹那间,高僧的点化使他彻悟:母爱如佛!当你失意、痛苦、落魄之时,母亲会永远向你敞开温暖的怀抱,母亲的微笑如佛光为你带来一片光明,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圣洁、最崇高的情感!
自从妈妈去世后,我心里始终空落落的,一直不敢看妈妈的追悼会录像,不敢听儿子给妈妈悄悄录下的她一生历经苦难的自述,我不时谴责自己对妈妈的孝顺有多么疏忽和不周。当我们在一起不多的时间里,我并未意识到正身在无比幸福之中,似乎逢年过节探亲、平日经常打电话以及经常给妈妈钱就是尽孝了,实际上妈妈真正需要的是陪伴和亲情。
近日《新京报》载,湖北一大学生暂停学业,精心伺奉身患癌症的母亲,在儿子的怀抱中母亲故去。大学生说:“妈妈要走了,我无法改变这个现实,只想用我的爱,减缓她的痛苦。功课可以补,但报恩却不能补,毕竟妈妈的生命只有一次。”这篇报道鞭挞着我内疚的心,我为什么没有请长假,守在患癌症的老母身边尽孝呢?身在母爱中的幸福人啊,请记住我的内疚和忏悔,为你们的母亲献上无怨无悔、无微不至的伺奉吧!
今天,我隔空为妈妈献上的鲜花,是小时候我们家院子里盛开的丁香花、芍药花、地瓜花、梅花和沙果树初春盛开的花,岁月的彩带将它们结在一起,献给一位乐善好施、睿智豁达、无人非议的伟大女性——我亲爱的妈妈!
晚上在万事达中心萨克斯之父肯尼基演奏会上,一曲《回家》让我备感凄凉,哪里还有家可回呢?只有迈过天堂之门,才能回到父母的“家”。当肯尼基那首如泣如诉、荡气回肠的《天堂之约》在场中响起,我闭上了眼睛,与妈妈约定:来世还做您的女儿,好好孝敬您!凄婉的旋律送来了妈妈瘦弱的身影,她一脸慈爱,注视着我。感谢肯尼基的《天堂之约》,这是妈妈六周年祭日最好的礼物。
世上最大的幸福的是什么?是母爱的佛光照耀时!
2012年11月4日夜
静下来,倾听生命的低语
生活的目的就是生活本身。
——海涅
终于从繁忙的工作和尘嚣纷扰中解脱出来,过着书香缭绕、深居简出、有序而简朴的日子,间或奔向大自然怀抱——去游历四方:观日出日落,与大海低语,听鸟儿唱歌,看一层层飞跑的云,夜里,与天上的星星道一声晚安。
年轻时就开始为退休后的生活规划和积累,不断清理的书柜仍存有一千多本书,等待退休后去专心阅读。活过大半辈子,仍在知识的大山上蚕食般攀爬,头脑里排着队的问题也企盼找到答案,渴望将知识升华为智慧。受益于国家“公务员法”,我得以提前三年退了休,过上了清心寡欲的书虫生活,就像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也没有烦恼。
4年一瞬,我感到:生活充实、收获颇多,就是有点累。想想吧,扛着那么多问号,怎么会不累?陀思妥耶夫基有句话很精辟:“有思想的人活得很苦恼,没有思想的人却活得始终很愉快。”置身于这个资讯发达、物欲横流、道德滑坡的时代,要静下心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到“人类思想宝库”中去寻觅、徜徉,那里集中了智者对于人生的最高感悟。
我感恩那些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他们穿透历史和纷繁现实的思想哲理,开启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智。他们睿智、豁达,令人尊崇;他们奇特、风趣,讨人喜爱,他们的闲话家常如航海中的灯塔,让人豁然开朗、从心底开出愉悦的花来。蒙田说:“我的目的是悠闲地而不是辛劳地度过余生。若搞研究,寻找的只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享受人生,如何从容离世的学问。”这几乎就是人生的最高学问!卢梭亦说:“我从没见过学问多了会对生活幸福有利的。我只求不费力地享受甘美的乐趣,并借此排遣我的愁绪。”拨开迷雾,豁然开朗,我活得累,不就是偏离了人生的方向,人退心不退、承受着大可不必的沉重思考吗?
蒙田又说:“童年时应该朝前看,老年时则应该向后看,岁月可以把我带走,但我却要让它倒着流!虽然青春已经从我的血液和血管中逃遁了,但至少我还不愿意把它从我的记忆中抹去。”卢梭称写给自己的《孤独散步者的遐思》,是为了老年阅读时会“使逝去的岁月得以重现,使生命延长了一倍。我将在衰迈之年跟另一个时代的我生活在一起,犹如跟一个年轻的朋友生活在一起一样”。类似的观点,马塞尔·普鲁斯特亦曾讲过,这也是他写作《追忆似水年华》的动因之一。大师们的高见和教诲,是开启心智的钥匙,是指引老年人生活的灯塔,还有什么比这个礼物更务实、更珍贵的呢?如果在临终时才明悟当初该怎样生活,为时晚矣!
老年是生命的顶峰,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理应从世俗功利和曲意逢迎中解脱出来,淡泊宁静、归真返璞,追寻延年益寿和愉悦人生。卢梭生前命运多舛、饱受迫害,却在书中表达:“要把我的苦难、我的迫害者和我蒙受的耻辱统统忘却,只去想那些理应得到心灵褒奖的东西”;曼德拉在罗本岛监狱被囚27年,对于他来说,哪怕是一丁点的阳光照进罗本岛监狱,他就会期待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一个值得他牺牲的未来。在面临复仇的诱惑时,他意识到了和解的可贵,最终让原则战胜了权力;而马寅初因提出“人口论”被撤去教育部长、北大校长及在人大、政协的职务,面对命运的巨大挫折,马老写了一副对联自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他每天坚持锻炼、泡浴,最后活到102岁,等到了平反那一天。健康与安详是老年人自我关爱的两个法宝。
那么,老年人应崇尚什么样的生活范式呢?蒙田认为:“最美满的人生,就是符合一般常人范例的生活,有条有理,不求奇迹,不思荒诞。”爱默生的表述同样令人心悦诚服:“一个拥有美德的人,即便居于陋室,即便只有粗茶淡饭,也会感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与安宁。当他面对着那些阔绰的富人时,也依然保持着不卑不亢的神态与言行。”淡泊,是宠辱不惊的淡然与豁达,是屡经世事变迁后的成熟与从容,是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陆游在《一壶歌》中“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的不朽诗句,如一颗耐嚼的橄榄,品味越久,感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