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长寿的理论
各种动物,其寿命各有长短。如一种轮虫类动物的雄虫,他们的寿命只有50~60个小时。而其他动物,如某些爬行类动物,他们的寿命往往在100年以上,有的甚至能活过200年。
各种动物寿命的长短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律呢?对此,人们曾做多年的研究。即使偶然观察家禽和家畜,也能得出一个一般性的规则,那就是,体型小的动物,其寿命往往要比体型大的动物短。如豚鼠和家兔的寿命比鹅、鸭、绵羊的短,而鹅、鸭、绵羊的寿命又比马、鹿、骆驼的短。在人类饲养及保护的哺乳动物中,大象的身躯是最大的,而它的寿命也是最长的。
虽然如此,但也不能认为寿命的长短与身体的大小有绝对的关系。因为鹦鹉、乌鸦和鹅等鸟类的寿命不但比其他鸟类更长,而且比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寿命要长。
体型较大的动物,从出生到成年,所经历的时间比体型小的动物长很多。一般认为,寿命的长短与妊娠期和成长期有对应的比例关系。过去,布封曾认为寿命的长短与生长期有一定的关系。按照这种观点,如果各种动物的生长期是固定的,其寿命的长短也可认为是一定的。所以,布封认为生物的寿命与生活的状态、生活习性及食物的性质没有太大关系。实际上,如果排除充分营养这个因素,这个规则还是很靠得住的。
布封以身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作为标准,从而得出这个结论。他说生物的寿命大约是它生长期(从出生到具有生育能力)的6~7倍,如人类,如果以14年为生长期,那其寿命应该为84~98岁。再如,马的生长期为4年,那么它们的寿命应该为24~28岁。再如雄鹿,它的生长期为5~6年,按照以上的标准,它的寿命应该为30~42岁。弗洛朗斯虽然也承认这个理论,但他认为布封对生长期的计算并不准确。他认为生长期的界限应该以长骨骨骺愈合的年龄为标准。用这种计算方法,弗洛朗斯认为动物的寿命为它们生长期的5倍。如,人的生长期为20年,那么人类的寿命应该为100岁;骆驼的生长期为8年,那么它的寿命应该为40岁;马的生长期为5年,那么它的寿命应该为25岁。
但这个定律仍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即使只用于哺乳动物,也有它不适用的地方。魏斯曼经过研究认为,马的生长期有4年,但他们的寿命有时要远远超过生长期的5倍,达到10或12倍。鼠类的生长非常迅速,出生4个月的鼠就有生殖能力,而鼠往往能活到5岁。这样的情况都超出弗洛朗斯定律的1倍。在家畜中,绵羊的生长期相对较长,牙齿到了5岁才能长齐。因此,我们应该把绵羊的生长期定为5年。但绵羊活到8岁或10岁,它们的牙齿便开始脱落,出现衰老的迹象。到14岁的时候,就已经完全衰老。因此,绵羊的寿命还不到生长期的3倍。
如果再考察其他脊椎动物,这个定律不适用的地方就更多了。如鹦鹉的生长非常迅速,它们的生长期很短,然而它们的寿命却很长。鹦鹉出生2年,它们的羽毛就长丰满,能够繁殖后代。更有特殊种类的鹦鹉,出生1年就能繁殖后代。而且它们的孵化期也很短,往往25日内就能孵化出来。而特殊种类的鹦鹉的孵化期还不到3个星期。但鹦鹉是鸟类中寿命最长的。家鹅的孵化期是30天,生长期也很短,但生存的时间却很长。根据记载,它们能够活到80岁,甚至100岁。然而,也有相反的情况。鸵鸟的孵化期为42天或48天,生长期为3年,但它们的寿命却较短。
米尔恩·爱德华兹曾力证妊娠期与寿命之间并没有特定的关系。他的总结如下:“马的妊娠期虽然很长,但它们的寿命却没有人类长。鸟类中,有的孵化期只有几周,但他们的寿命能长达一个世纪。”
本格在研究生长期长短与寿命的关系时,还说发现一种研究这种关系的新方法。他认为新生哺乳动物体重增加一倍的时候,是研究它生长速度最合适的时期。人类新生儿体重增长一倍需要180天,而新生马儿体重增长一倍仅需要60天。所以马的寿命比人类短。新生牛犊体重增加一倍需47天,小猫需15天,小猪需14天,小狗需9天。虽然这些事实很有趣,但把它作为推定寿命长短规律的基础却并不合适,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例外。新生马儿体重增加一倍的时间几乎是小狗的7倍,然而马的寿命还不到狗的3倍。新生山羊体重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比小狗要长,然而它的寿命反而比狗短。
我曾观察新生的老鼠,他们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体重增加了4倍。如果这样推算,新生小鼠体重增加一倍的时间要比猫短36倍,但猫的寿命仅比老鼠长4倍。
因为这些事实,我敢说本格自己也不能根据他的数据得出一个精确的结论。虽然如此,这种说法仍然能激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本格反对弗洛朗斯的说法,他说寿命为生长期的5倍虽然与人类的情况相符合,但把这种理论放到马的身上就不是那样了。马的生长期为4年,但马活到40岁很常见,而人活到100岁则很少。
虽然动物体型的大小、生长期的长短与寿命的长短并不存在像布封和弗洛朗斯说的那样的关系,但每种动物的寿命是有限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纯粹的生理状况虽然决定了这种生命的限度,然而寿命的长短仍然给其他各种重要的变量留有空间。因为生命的延长是一种受环境影响的特性。魏斯曼在他讨论生命延长的著名论文中,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他说,寿命的延长,虽然由最后组成各种器官的细胞的生理特性决定,但也同其他对本物种生存有重要作用的特性一样,可以与生存的条件相适应,且受自然选择的影响。一个物种想要延续下去,其中的个体必须能够繁衍后代,而且它们的后代在发育成熟后,也同样能够繁衍后代。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无穷尽,从而使种族保持其延续性。在现存的动物中,有些动物的生殖能力极其有限,如很多鸟类,为了适应在天上飞行,体重减到很轻,产生的卵也很少。如捕食性的猛禽鹰与秃鹫,通常每年只筑一次巢,只产2枚卵,孵化2只幼鸟,然而更多的则是抚育1只幼鸟。在这种情况下,延长生命乃是延续种族的重要条件,尤其在它们产的卵及孵出的幼鸟极易受到外界威胁的情况下。
鸟类的蛋往往是其他动物的美餐,而未成年的幼鸟也常常因受不了严寒而夭折。这样的动物个体,如果不能延长它们的寿命,那么不适宜的气候往往能够让它们的种族灭绝。凡是繁殖速度很快的动物,生命延长的时间也往往很短。例如老鼠和家兔及其他啮齿类动物,它们的寿命很少有超过5年或10年的。虽然如此,它们的繁殖速度和数量却是一般动物望尘莫及的。由此,人们往往会认为寿命的延长与繁殖能力是成反比例关系的,这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代人都认为繁殖会消耗母体的机能,育有很多子女的母亲往往会提前衰老,很少能享有高寿。这种观点似乎认为繁殖是缩短寿命的原因。然而,我们并不需要认同这种观点。我们知道,在脊椎动物中,两性间的寿命差别极小,虽然在产生下一代的时候,母亲的损耗要比父亲大得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情况在人类中最为明显,女性常有享受高龄的,活到100岁甚至100岁以上的女性比男性要多。
低繁殖力也并非延长寿命的原因。繁殖力强盛而又能享有高寿的动物并不少。如鹦鹉,每年产卵2~3次,每次孵化6~9只幼鸟。鸭类的繁殖能力也很强,它们每次孵化的幼鸟很少有低于6只的,有时高达16只之多,然而它们的寿命也很长。普通的翘鼻麻鸭能产20~30枚卵。在热带的某些地方,家鸭在其繁殖能力最旺盛的时候,每天能产1枚蛋。野鸭每窝能产7~14枚蛋。而鸭类与鹅类均能活到较高的年龄。鸭类的寿命有的可延长到29年。普通的家鸡虽然是繁殖力最强的禽类,然而它们的寿命也有延长至20~30年的。
又有人认为,这些禽类在幼年时极易遭遇各种危险,像鸡、鸭、鹅等经常被鹰、狐及其他小型肉食类动物所捕食,它们寿命的延长,是为了补偿幼鸟受到的严重摧残,从而保存自己的种族。像水鸟及其他容易遭受攻击的弱小动物,它们的寿命之所以能够延长,魏斯曼就以此加以解释。不过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寿命的延长,不能仅就动物幼年遭受的危险加以判断,这种延长必须独立地发生。如果动物本身不具备这种寿命延长的特性,而幼年的动物又遭受大规模的摧残,那这个动物的种族就要灭绝了,就像地质时代灭绝的动物一样。那些繁殖力极其强大而幼儿又被大规模摧残的动物,他们之所以能够延长寿命,应该在有机体的生理过程上寻求,而不应认为与生长期及个体大小有关。
乌斯塔莱在他极有趣味的论文《脊椎动物的寿命》中得出一个结论,饮食是决定寿命长短的重要原因。他认为“食物与寿命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数草食动物的寿命比肉食动物长,这是因为食草动物的食物容易寻找,而且进食有规律;而肉食动物捕猎比较困难,而且饥饱不均”。当然,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此观点。如大象和鹦鹉,它们都以植物为食,寿命都很长。然而,肉食动物中也有寿命很长的。有很多观察能够证实,猫头鹰和鹰虽然以动物为食,然而它们的寿命都很长。乌鸦以腐败的肉类为食,但它的寿命也很长。我们虽然不能准确知道鳄鱼所能生存的最长年龄,但他们以捕食其他动物为生,并且活得很长,这也是公认的事实。
因此,我们应该在其他方面寻求决定寿命长短的真正原因。因而在得出我的结论之前,更应详细地讨论一下各种动物寿命的情况。
第二节 动物的寿命
不同动物的寿命是很不一样的,如果对这一问题略加研究,我们就会发现相关的原因有很多,这是非常让人惊讶的。
如我们所知,高等动物的体型往往比无脊椎动物要大,如果寿命的长短与体型的大小有关系的话,那么,脊椎动物理论上要比无脊椎动物的寿命要长。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像有些结构非常简单的动物,它们的寿命都很长,腔肠动物中的海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动物的身体构造非常简单,连一个具有独立消化功能的消化管都没有,其神经系统的发育也非常低级,然而存活的时间却非常久。40年前,我在汉堡的水族馆中见过馆长劳埃德所养的一只海葵,它在玻璃缸中生活了数十年,现在仍然活着。另外一只龙须属海葵,存活了66年。这只海葵是苏格兰动物学家达尔伊尔在1828年捕获的。在捕获时,这只海葵已经是发育成熟的成年个体了,推测它的年龄,当时应该有7岁。它的最后一个主人养了它36年。最后它死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死因不明。海葵不但寿命长久,而且它个体的生长速度也很迅速,繁殖能力也很强。据达尔伊尔的研究,这种动物出生15个月即能发育成熟,进入成年。他捕获的那只海葵,在他喂养的前20年间共生产了334只小海葵。然后,便是个不再繁殖的时期。然而,9年后的某天夜里,它忽然生产了230个小海葵。它极强的繁殖能力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然而,它在58岁时,每次仍然能生产5~20个小海葵。它们的体重虽然不到成年家兔的1/40,甚至1/50,然而它们的寿命却是家兔的6~7倍。
阿什沃斯和阿南代尔曾研究另外一种海葵,它们的寿命也能达到50岁。老年和幼年不同的是其繁殖能力的降低。
各种软体动物与昆虫,其寿命的长短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像腹足动物中的琥珀蜗牛,其寿命只有几年;而同是腹足动物的玉螺,寿命却达30年。软体动物中的双壳纲动物,像大砗磲,它们的寿命能达到60年,甚至100年。
各种昆虫在各个方面的差异极大,寿命的长短也一样如此。有的昆虫只能活几个星期,如蚜虫,只能活一个月;而同目中的其他昆虫,如蝉,则能活13~17年,也就是说,它的寿命比小啮齿科的动物田鼠、家鼠及家兔的寿命都要长很多。美洲有一种蝉,它的幼虫能潜藏在地下17年,以苹果树的根为食,因为它们的寿命很长,所以被称为“十七年蝉”。然而这种蝉变成成虫后,活不过一个月,产完卵即死去。然而他们的幼虫潜伏在地下,经过17年,又是一只成虫。
在这种昆虫寿命的长短极限之间,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级别,然而现在的科学尚无法对这些现象作一个总括性的归纳。适用于高等动物的某些规则,并不适用于昆虫。一些体型较大的昆虫,如大蚂蚱和蝗虫,它们的寿命反而比一些小的甲虫短。蜂后繁殖的能力非常强,它能活2~3年,甚至能活4~5年;而工蜂缺乏生殖能力,其寿命只有1年。雌蚁更小,而繁殖能力极强,它们的寿命也有7年之久。
我们对昆虫的生理过程知之甚少,因此,我们甚至不能对他们寿命长短巨大差异的原因作一个推想。然而我们对脊椎动物的生理状况却有相当的了解,或许能从它们身上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们对鱼类进化成为哺乳动物的情况加以分析,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身体结构的复杂性也随之增长,与此同时,它们的寿命会随之减少。而这个结论或可作为低等的脊椎动物比哺乳动物活得更长的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