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罗斯福当上了美国总统,他依然采取和不认识者“一见如故”的说服术。著名的新闻记者麦克逊曾经对罗斯福总统的这种说服术评价道:“在每一个人进来谒见罗斯福之前,关于这个人的一切情况,他早已了如指掌了。大多数人都喜欢顺耳之言,对他们做适当的颂扬,就无异于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的一切事情都是知道的,并且都记在心里。”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学会与不认识的人“一见如故”,因为第一次和别人打交道时,双方都不免有些拘谨,有层隔膜。如果有人能主动、大方地打破这层隔膜,对方也能很快融入进来,这种“一见如故”在双方看来,就真的变成了一见如故。很多时候我们和一些人擦肩而过,但世界如此之小,在社会中生存的我们说不定什么时候需要他们的帮助。到那时,你过去跟他的“一见如故”的交往,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大胆说出你的自信来
每个经历挫折后才取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信心产生力量。只要相信自己,即使追求的目标如移山倒海,也终有成功的一天。
信心是一种最坚强的内在力量,它能够帮助你度过最艰难困苦的时期,直到曙光最终出现。信心会使人发现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如果你能在言语中表现出自信来,就会让人感觉你是一个可造之才。
高中毕业生小杜,到深圳后就兴冲冲地抱着简历去参加人才交流会。整个会场人如潮涌,唯有家乐福公司的展台前冷冷清清,与会场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杜好奇地走过去,看家乐福招聘启事上的内容,当即吓了一跳。它招聘20名业务代表,却指明要名校毕业生,并且还得有3年以上从事零售业的工作经验。条件那么苛刻,难怪没有人敢贸然应聘。
小杜揣摩了一番,虽然没一条够得上,可家乐福公司业务代表的工作对她却很具吸引力。她心一横,决定试一试,权当是一次锻炼好了。
小杜径直走到应聘席前坐下,那位中年主管看了她一眼,面无表情地指了指招聘启事问:“看过了吗?”小杜点点头说:“我看过了,不过很遗憾,我既不是名校毕业,也没从事过零售工作。”
那位主管看了她好半天,才说:“那你还敢来应聘?”
小杜微微一笑:“我之所以还敢来应聘,是因为我喜欢这份工作,而且相信自己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停了停,她又说:“如果求职者真要具备启事上所有的条件,那他肯定不会应聘业务代表,至少是公司主管了。”说完,小杜就把自己的简历递了过去,那位主管竟然没有拒绝,而且微笑着收下了。
第二天,小杜就接到了录用通知。后来她才知道,那些苛刻的招聘条件只不过是公司故意设置的门槛罢了,其实当她和主管谈完话之后,她就已经通过了公司的两项测试:勇于挑战条款的信心和勇气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信是美德,可以得到别人的好感。但只有付诸行动,才可能让人彻底信服。
一个年轻人去一家广告公司应聘方案策划。老板问他:“你以前做过这类工作吗?”年轻人说:“没有,但我有信心做好。”
“既然你没有做过,信心何来?”
“以前我也是搞文化工作的,跟方案策划相近。这样吧,如果不能让您满意,我一分钱不要就卷铺盖走人。”
老板同意了,并交给他一项文案创意的任务。年轻人不敢掉以轻心,非常努力地完成。当他把稿子交给老板时,老板仔细看了一遍,半天没吭声。年轻人心里不禁紧张起来:难道老板不满意?这时,老板吁了一口气,说:“你是这方面的天才,好好干吧!”
人应该有自信,可是自信要怎么表现出来呢?更多的时候自信首先是靠你说出来的。所以当你对一件事情很有把握的时候,就不要推托自己还欠火候,而应该勇敢说:“交给我完成吧,没问题。”
第一次约会如何交流
第一次约会要给对方留下很好的印象,这样才能有往下发展的可能,但如果你实在是个不太健谈的人,一时说不出讨女孩欢心的话,也别着急,你可以换一种方式“说”出来。
比如这篇出自某个年轻人之手的信,款款深情,虽然没有当面对女孩说出来,可是效果却比当面说甜言蜜语更好。
××小姐:
在这之前我想先向你道谢,谢谢你借我一双手和我一起抗衡寂寞的冷,打倒寂寞,谢谢你为我剪短思念,照亮黑夜。
我们看的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不是吗?主角们受到攻击时,我听见你细声低喊。舞会那一幕,我们都看得很入迷,我恨不得拉着你跳进去和他们一起共舞。主角与巨龙战斗那8分钟,你的呼吸被音乐操控了,我陪你一起紧张。年轻有为的角色死得如此可惜,你的叹息让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回程的时候,车里空气很薄,我的呼吸有点急促。能和你交谈的话题很少,因为我不健谈。我的CD播放很多歌,刘德华、陈奕迅、五月天的,你只哼过信乐团的《死了都要爱》。没错,我记得,《死了都要爱》。
我双手握着方向盘,我知道回家的方向,却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你总是让我迷惘。空调散出的低温空气是绷紧的气氛,笼罩着车子里的两个人。你说Goodbye,Goodnight,把我的快乐辛酸留了下来。我把车子停在原地,才发觉车子里缺少的气体是勇气。我说再见,因为我想再见。
我想向你道歉,原谅我的不健谈。我决定再邀你看一场电影以示歉意。放心,我会预先选好位子,不会像这次坐得很远。坐这位子会令我们的脖子很酸,这家影院的冷气也特别冷。好的,下次我会记得带外套。
再次向你道歉,原谅我不够细心,忘了带外套为你御寒,忘了预先选好位子,忘了买好可乐和爆米花给你享用。一切一切,我都感到深深的歉意……
看完这封信,如果你是一个女孩子,相信你也会被打动。不要害怕太过主动,女生其实恰恰希望你再多敲几次门。只要做到情真意切,百折不挠,一般女生都是不会拒绝你的邀请的。
对于女方来说,第一次约会的大忌就是进行“身价调查”。像薪水待遇、存款、不动产等私人财务状况属于个人隐私,不适合作为第一次见面的聊天话题,否则对方可能会想,你到底是想跟他交往,还是想跟他的财产交往?
第一次约会之前,相互之间一般不会很了解,因此你第一次约会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对方对你的印象。自始至终说话有节和一句放肆话之间,差距是非常大的。如果流露出你的狂妄和斤斤计较,那第二次约会很可能会遥遥无期了。
在第一次约会的时候,“尊重”和“收敛”这两个词必须一直在心头浮现,好让自己开口时有所顾忌,不会过于放肆。相互尊重,又能坦诚相待,这分寸必须掌握好。有人情味,又不能太呆板,这当中要有一个度。不同的对象,彼此熟悉程度如何,都会直接影响到度的把握。
故作不认识赞扬对方
古时候,一个叫彭玉麟的官员,有一次路过一条狭窄的小巷。一个女子正在用竹竿晾晒衣服,一不小心竹竿掉了下来,正好打在彭玉麟的头上。彭玉麟勃然大怒,指着女子破口大骂起来。那女子一看,认出是当地武将彭玉麟,不禁冷汗直冒。但她猛然间急中生智,正色道:“你这副腔调,太蛮横无理了。你可知彭宫保就在我们此地!他清廉正直,爱民如子,如果我去告诉他老人家,怕要砍了你的脑袋呢!”
彭玉麟一听这女子夸赞自己,不禁高兴起来,而且又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马上心平气和地走了。
晒衣女子失手掉落竹竿,打在彭玉麟头上,可谓无意却很凑巧。所幸晒衣女急中生智,采用美誉推崇的方式来把他夸奖一番。这并非“当面”夸奖,却胜过当面夸奖,说得彭玉麟心里美滋滋的:自己在民间居然有这么好的吏治声誉,绝不应该为这些许小事而损害形象。
晒衣女子的这一招的确高明,一顶恰到好处的高帽往往能浇灭对方的怒火。因为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好形象是每个人本能的选择,在一番恭维话面前,谁还有心情去生气呢?
人们都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能有好的名声,又经常不敢相信别人当面的夸赞,害怕这种夸赞是逢场作戏,而在私下里颇有微词。这时一种特殊的“拍马屁”手段就派上用场了,这就是“故作不识夸对方”。
当年康熙皇帝微服私访,到了太原地界,找一个客店住了下来。店家开始看他也就是一个财主,读过一些书,带着两个仆人来这里办事,也就没有特别地关照。谁知当天晚上,店家睡觉之前上茅厕,路过这个“财主”的房门时,听到里面说道:“把朕的御扇拿来,这里真是太热了,没法比家里,睡觉还有人摇着扇。”
这店家也是读过几天书的,他心里想:朕、御扇,这不是皇帝才能用的吗?难道这位客官真的是当今皇上?想到这里,他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康熙很早就起床活动身体了,待到走出屋门一看,见大门大敞着,过了一会儿,店家睡眼惺忪地从房里出来了,见到康熙忙作揖道:“客官,起这么早啊?”
康熙很纳闷:“店家,我还以为你这么早就出去了呢,原来才起床啊。你这院门怎么不关?不怕晚上遭贼吗?”
店家听了呵呵笑道:“客官,当今皇帝治理国家有声有色,尤其派到太原来的知府大人,更是没得说,没两年就把这里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这客店的门现在是爱关不关,就是忘了,让它大敞着一宿,也不会有事的。”
康熙一听,高兴坏了,等到回宫之后,马上传旨嘉奖山西巡抚和太原知府,还赏了那个店家白银五千两。
店家利用了康熙微服私访这个情况,假装不认识他,然后对他治理天下的成就大大赞扬了一把,让康熙非常欢喜。
不过,“故作不识夸对方”,关键还是“不识”,如果对方知道明明你认识他,还要拍这种马屁,就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