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27600000003

第3章 特稿(2)

是什么话使胡适感到“诧怪”?今天不能确切得知。但可肯定,吴国桢会向胡适诉说他在台湾的遭遇以及为什么来美,而这一切无疑出乎胡适意料。胡适信不信呢,在胡适日记中是含糊的。“诧怪”就是一个含糊而未置可否的词。

然而,“诧怪”的胡适最终不能容忍吴国桢,是有一个过程的。自1954年初吴国桢因个人原因(相传他离台时套汇五十万美元存入美国银行)开始和蒋介石公开翻脸时,毋宁说胡适对发难前期的他还是认同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1954年2月间,台湾召开“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代表会议”议题是改选正副“总统”。胡适回台与会。远在美国的吴国桢于2月27日专门上书给“国民大会”,并分别致函蒋介石和胡适之,就此信作相关说明。在上“国民大会”书中,吴国桢痛陈台湾当局专制之弊并提出应该立即采取的六项措施。信末,吴国桢要求大会讨论该文同时在台湾各报发表。在给胡适的信中,吴国桢附上此文并请他从中帮忙,曰:“兹谨将原稿附上。但国民代表大会能否讨论,须烦先生便中一催。”[8]在这封公开信中,吴国桢把台湾问题归结为六点:

(一)一党专政。

(二)军队之内,有党组织及政治部。

(三)特务横行。

(四)人权无保障。

(五)言论之不自由。

(六)思想控制。

而他提出的相对应的六条建议是:

(一)彻底查明国民党经费来源(即反对把国库当党库)。

(二)撤销军中党组织及政治部。

(三)明白规定特务机关之权力(即限制之)。

(四)公开接受无辜被捕者亲友之控诉以保障人权。

(五)彻底查明过去言论何以不能自由。

(六)撤销青年团,并不得再有变相之组织。[9]

吴国桢的信“国民大会主席团”收到后做过讨论,形成的决议是“不予受理”,但决定把此决议连同吴的来函一并印发给每位代表。至于吴在台湾公开发表该信的要求,“因其内容严重损及政府形象,国民大会主席团对此文发表与否,分为两派,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这时胡适发挥了他的作用,大会最后“终于接受胡适之的意见,于3月11日在台湾各地报纸全文发表”。[10]

显然,胡适不是因为受吴国桢之托而帮忙,而是出于对吴笔下台湾状况的某种认同。还是在吴国桢1953年尚未赴美之前,第一次返台的胡适在离台前一晚赴蒋介石的送行晚宴上,就对蒋介石“说一点逆耳的话”。胡适说的是什么呢?在他当日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我说,台湾今日实无言论自由。第一,无一人敢批评彭孟缉。第二,无一语批评蒋经国。第三,无一语批评蒋总统。所谓无言论自由,是‘尽在不言中’也。”[11]如果说这是胡适在私人场合当着蒋的面有话直说,那么,在公开场合胡适则会换一种方式,即以一种幽默而机智的方式反话正说。当他第一次返台后,美国《时代》周刊有过评价性的报道,报道中说:“在台湾,胡适呼吁要新闻界更大的争论和批评的自由,他揶揄引用了报刊文章中的一句话:‘在自由中国,只有胡适一人享有言论自由。’”[12]其实,就是胡适一人的言论自由也是有限的,比如以上胡适对蒋介石的一席话,只能在私下说,它是无法上传到公共领域中去的。不过,威权体制和极权体制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多少还存在着发表一定意见包括政治反对意见的空间,上述吴国桢的檄文式的信能够在台发表,多少也说明一些问题。

4月份,胡适离台返美,临行前,他对吴国桢的公开信表示过这样一个态度:“前台湾省主席吴国桢批评政府或许对于国家还有点好处,假使吴所讲的话有一部分是真实不假,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因其系出自吴国桢之口,便加以拒绝考虑……假使那封信讨论到几项根本问题,其所发生的结果竟能使实行改革成为必须,那岂不是说对于国家倒反有了益处吗?”[13]

胡适说话有高度的技巧。陶希圣曾评论:胡适说话既能很好地适应每一次谈话的场合,同时又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样,唐德刚也认为,胡适说话在高度技巧的情况下,却是有什么说什么。这里便是一例。吴的公开信公开后,在台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民党的声讨自不待言,就连当时台湾的两所最高学府台湾大学和台湾师范学院的“全体教授”也披挂上阵,联名发表文章,对吴国桢的“叛国”行径群起而攻之。针对吴国桢“言论不自由”的批评,以台大教授毛子水为首签名的抗议书中说:“在自由中国之内,人人享有基本的自由如信仰自由、居住自由、迁徙自由、言论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等这是铁的事实。吴君说自由中国没有言论出版的自由,实与事实不符我国并无新闻检查制度,出版的刊物我们看见的有一百余种,都可畅所欲言,吴君恶意攻击的原函,也可在报上发表,就是一个证明。”[14]这段话除最后一句因某种特殊原因多少可以成为“证明”的话,台大教授们不知是否知道,真正的言论自由是人的天赋自由之一,而当时台湾的言论自由(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显然不是天赋的,而是政府默准的。也就是说,政府可以让你言论自由,也可以让你言论不自由。在政府有权干涉言论的情况下,言论即使是自由的,也应视之为没有言论自由。因此,吴国桢的批评没错,而台大教授群体哪怕是在某种势力的策动下反控吴国桢,这样的言论表述,也令人感到不堪。连大学知识分子都介入了对吴国桢的围剿,足见当时情形之一斑。然而,在这样的情形下,胡适上述讲话把吴国桢的批判口吻变成了正面诱导,它以“假使”为切口(这样不至刺激当局),暗中却默认吴信中提出的内容都是些“根本问题”。只是,这些根本问题在吴国桢那里是炸药在胡适这里却转换成可以对社会有益的改革的药方。这是地地道道的胡适的言论方式,从中也可见胡适对吴国桢事件的态度。

1954年4月5日,是胡适离台返美的日子。在台北松山机场,面对记者问及对这里还有什么希望时,胡适留下了起飞前的最后的话:“我希望更进一步实施宪政。我们这部宪法很不错,尤其是第二章第八至第十八条规定(关于人民权利之规定)可以说是无条件的。如果规规矩矩照着去做,结果一定非常的好,我认为无条件的自由,是没有什么危险的。”[15]宪政、权利、自由,胡适的话和吴国桢的公开信,一个是批判,一个是希望,但其思路乃至用词并无什么不同,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毋宁是呼应的。

回到美国后的胡适于当月就写信给吴国桢约其见面。如果说十个月前,是来到纽约的吴主动打电话给胡适,这次胡适的主动和迫切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胡吴于4月17日在美国最小的州罗得岛州见了面,两人晤谈的时间长达八小时左右,而且直到深夜。这八小时都谈了些什么,胡适那边没有留下什么记载,倒是在吴国桢给胡适的信以及他晚年的口述中,尚可得知一些零碎的内容。吴说:“那时胡博士刚从台湾回来,我们谈了八个多小时。他问我,当我在那里时,台湾政治犯的人数是多少,我说我计算是一万到一万两千人。然后他说:‘你错了,我刚回来,我估计超过十万人。’我叫道:‘真的吗?’他说:‘是的,你的数字也许不包括那些因政治原因而遭监禁的军事人员。’我承认这有可能。”[16]这是吴国桢的单边叙事,如果属实的话,似乎胡适对台湾的政情比吴国桢还清楚,而且对它的恶化比吴国桢估计也更充分。只是,他为什么行色匆匆地要找吴国桢,难道就是要落实这个数字吗?除此之外,两人还谈了哪些内容,是不是还衔有什么特别使命,比如劝吴不要再攻击台湾,这些都已无案可稽了。可以确定的是,胡吴会晤在表面上至少不是非友好的,尽管胡适对吴的有些话感到不诚实,并且反感,同时亦有所批评(说他“没有政治感”),但直到这时为止,他们之间尚无冲突发生。

四、太平洋那边的风波

然而,事情正在起变化。

按吴国桢自己的说法,1954年4月中旬,蒋介石派吴的旧识刘文岛到美国去劝吴,台北不再攻击吴,吴这边也停火,于是这场隔洋大战便偃旗息鼓。[17]台北的举措应该也与胡适有关。当时台湾当局对吴国桢在美国发难,先是希望息事宁人,后来则动员舆论攻击,“终则循胡适之的建议而停止攻击。胡氏认为吴国桢在美国并无新闻价值,他的言论不会引起美国人的注意,如政府根本不重视其言行,不予置理,移时即如李宗仁之下场一样,无人理睬,今则动员全台湾党政军民,对吴围剿,反而提高其身价。”[18]然而就在台湾方面偃旗不久,因为吴国桢的一篇文章,胡适自己却披挂上阵了。本来一场当局与个人的隔洋大战,赓续成了胡吴两人在太平洋那边的风波。

冲突的发生,缘于吴国桢于1954年6月在美国Look杂志用英文发表的一篇写给美国人的文章《在台湾你们的钱被用来建立一个“警察国家”》(这篇文章的大要已由南京大学的历史学博士杨金荣先生汉译过来)。吴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告诉美国公民:

(一)台湾已经变成了一个“警察国家”

蒋介石已让他的儿子蒋经国做他的继承人且将大部分权力转让给他。

蒋经国已完全控制了执政的国民党,完全控制了军队,并力求把它完全变为个人权力的工具。作为秘密警察的头目,他快速建立起在许多方面类似于极权模式的权威,他甚至模仿希特勒的青年团和共产主义的青年团,而建立起青年反共救国团。

(二)秘密警察

在蒋介石的领导之下,我们一直有秘密警察在运作。……他们会毫无证据……进入某一办公室,手持转轮手枪,对桌子后面受惊吓的人说:“你是王某吗?”说完拖起人就走。我曾释放过这样的囚犯。到1950年底,我甚至从蒋介石那儿得到命令,逮捕民众只要民警许可就行了。

(三)压制言论和出版自由

独裁者致力于建立秘密警察和控制军队,操纵选举和破坏司法程序,这些还刚刚开始。今天,控制青年人思想与心灵、压制言论和出版自由的计划正在实施中。……惹怒或冒犯台湾当局者的报纸被迫暂停出版,记者和撰稿人经常被打入牢房。台湾的报纸现在只为国民党的政党路线服务。

因此,“在台湾每年的预算中,美国人提供了三十至四十亿美元,用来创造一个极权‘国家’”。“台湾和美国的纳税人都在为青年团、秘密警察、国民党和其他权威机构买单,他们当然不知道这一点。”[19]

吴国桢的文章6月13日刊出,其时,胡适、梅贻琦这两位北大、清华的校长正在前南开大学校长何廉之纽黑文的家中做客,那一天他们将要出席晚上耶鲁大学举办的庆祝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在耶鲁毕业一百周年的纪念会,胡适还将在会上有演讲。是何廉把吴的文章拿给了胡适,按胡适给吴国桢信中的说法,“你的母校校长发觉它不真实到令人厌恶的程度,以至他根本读不下去”。而“第二个星期我拿起来读,而我也发觉不可能读下去”。

读不下去也得读。胡适不仅读了,还有所动作,并且很激烈。针对吴国桢的信胡适有两项举措:(一)8月3日,发信给吴,对其痛加谴责;(二)8月16日,也在美国杂志发表文章,肃清吴在美国公众中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给吴的信中,胡适劈头就说:“当今年4月间我与你作差不多八小时的长谈的时候,我曾经说:‘吴国桢的毛病是他没有政治感(Political Sense)。’现在我不得不说:‘国桢的毛病是他没有常识(Commom Sense),而且在若干情况下他缺乏道德感(Moral Sense)。’”(以下再引则注为《胡信》)[20]

什么叫“没有政治感”?吴国桢是一个政治家(为国民党服务那么多年,也难免没有政客的成分),他难道不比一介书生的胡适更懂政治?而且,吴国桢的文章基本上没有脱离他几个月前“上国民大会书”的框架,为什么胡适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文本却态度两样呢?这倒需要索引一下胡适自己未加说明的“政治感”了。

同类推荐
  • 明末之虎

    明末之虎

    崇祯六年夏,后金吞并明朝辽南金州后,现代大学生李啸,魂穿成金州一名普通乡下猎户。一文不名,不带系统,不带空间,没有任何特殊金手指的草民李啸,该怎样在这明末乱世,走出自已的生存与发展之路。战辽西,征宣府,据山东,筑高城,拓海疆。。。。。。在这明末的黑暗时刻,且看穿越而来的李啸,如何为神州社稷,为华夏百姓,立下这昭昭功业,打拼出朗朗乾坤!男儿只手将天补,刀马所至皆汉土!
  • 烽烟狼卷

    烽烟狼卷

    慈不掌兵,善不为将,被温暖推入黑暗,随信任跃入深渊。。。。。。
  • 钢铁燃魂

    钢铁燃魂

    把一个刚毕业两年的工科男丢到动荡战乱的时空去,结果会不会瞬间扑街?魏斯同学的穿越稍稍有些坑爹,他自带半成品的“敌我识别系统”来到了一个陆地面积多过海洋、战舰可以在天空飞行的类地星球,附身在一个手工枪械作坊家族的继承人身上。是的,没有搞错,在这个时空,他们家的作坊还在手工制作镶金嵌银的工艺枪械!啥?想当个与世无争的败家子?抱歉,内有军火巨头的挖角打压,外有军事帝国的侵略威胁,这样的生活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好在咱魏斯同学不但是个玩枪的高手,还是某著名军事杂志的骨灰级读者,各种战史谋略烂熟于胸,混着混着,貌似是要成为这乱世英豪的节奏啊……
  • 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史记故事从头读到尾

    本书遴选《史记》中最为人称道的精华篇章,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中华文明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引导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暂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受历史。
  • 三天读懂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最新升级版)

    三天读懂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最新升级版)

    最深入最独家最劲爆的中国历史悬案!正史的态度,野史的范儿,秘辛、传说、野史、杂闻,绝对满足你的好奇心!
热门推荐
  •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名家经典散文选)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名家经典散文选)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名人传记丛书:岳飞

    名人传记丛书:岳飞

    名人传记丛书——岳飞——岳飞魂是中华民族魂:“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十四又四分之三岁的秘密生活

    十四又四分之三岁的秘密生活

    舒杰扬喜欢观察生活,然后用中学生特有的语气、故作不经意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他的迟到理论、应对师长教训的“技巧”,对伙伴义气和老师表扬与鼓励的“真实想法”;甚至于因喜欢女孩库拉而产生的诸多“爱情思索”,对待父亲从“逆反情绪”到“握手言和”……舒杰扬遭遇的每个小事件都如同一个镜面,生动立体地诉说着一名中学生正跃跃欲试着独立思考,探索现实人生。
  • 末世来袭之一代杀神

    末世来袭之一代杀神

    一代兵王夜天惨遭驱逐,一夕之间位面惊天转变。崭新的世界,突变的丧尸……一次次绝处逢生,一个个巨大阴谋!在这种危险密布的地方,背叛与仇恨,无数羁绊和包袱,强迫他与这个世界竞争到底。究竟鹿死谁手,敬请期待~
  • 花笺记

    花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原始兽世种田记

    原始兽世种田记

    网文作者肖团团穿越到了兽人世界,今后的生活里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而挣扎!她带着他寻找食物:玉米,大豆,红薯,水稻,土豆,白菜,萝卜,莴笋,麦子!也为了保护自己,打造陷阱,制作武器。她带他的族人在天灾与人祸间苦苦挣扎,从一开始的不被信任,到后来被他们全力保护。这中间,成长的不仅仅是肖团团。最后,团团为金岩生下他们的孩子。一起生活下去。
  • 凤缘天下之潇潇暮雨

    凤缘天下之潇潇暮雨

    难得这个礼拜不加班,可把潇暮雨高兴坏了,一个多月来不是加班到通宵,就是陪着客户四处跑,弄的没有一点自己的私人空间,什么狗屁老板,简直拿他们这些员工当机器,再说机器也有停歇的时候,更何况他们是凡胎肉体。潇暮雨不满的一通臭骂,边整理着行李,边收拾着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心情,今天秋高气爽最适合登山了,别看她身材瘦弱,想当初还是全校的长跑冠军呢!可以说她这点长处完全继承了爸妈的优良基因,……
  • 武破天位

    武破天位

    少年从小丹心破碎被玲珑掌门收入门下,一世无法成为武者的他不甘于平凡,最终因为一次惊喜的意外而得到丹心的凝结,少年从此踏上不为弱小走向强大……
  • 红楼之贾琏攻略

    红楼之贾琏攻略

    金陵十二钗的绝世奇才,终逃不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定前生。而惊世的顽石,也不过是一块无法补天的石头!红楼轰然倒下,梦醒而碎,青灯古佛的云空未必空,随经文诉出曹雪芹满腔幽怨。红楼无梦,只余梦影残痕!PS:建了个群115435584,欢迎加入红楼大家庭!!
  • 心灵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心灵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