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1400000011

第11章 《间谍先生 豺狼的日子》:密谋(11)

罗兰上校合上档案夹的封面,拿起当天早上送来的第二份报告。这是来自中部城市梅斯的司法警察局一位警官的报告。报告中说到,警方在对某酒吧进行例行检查时,对一个人进行了盘查,随即引起了一场打斗,两名警察被打得半死。后来在警察局通过指纹检验,证实此人是外籍军团的一名逃兵,名叫桑德·科瓦茨。他生于匈牙利,一九五六年从布达佩斯逃出。巴黎司法警察署在梅斯司法警察局的报告底下又注了一条:科瓦茨是“秘密军组织”的一个臭名昭著的刺客,由于和一九六一年阿尔及利亚博内和康斯坦丁地区一系列知名忠诚人士的暗杀事件有牵连,警方对他通缉已久。那时他是另一名至今仍然逍遥法外的“秘密军组织”枪手的助手,那个枪手就是前外籍军团下士维克多·科瓦尔斯基。

同过去的做法一样,罗兰上校仔细思考着这两个人之间的联系。最后他按下了面前的呼叫器,里面立刻有人应道:“您好,上校先生。”他对着呼叫器说:“给我拿一份维克多·科瓦尔斯基的个人档案。现在就要。”

十分钟后他就拿到了档案。他看了一个小时,有好几次,他的眼睛注视着那个特别的段落。当其他巴黎人稍事休息,匆匆走过楼下的小径去午餐时,罗兰上校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包括他自己、他的私人秘书、楼下文件部的笔迹专家以及两名他的私人卫队卫士。

“先生们,”他对他们说,“在一位并非出于本意却又无法拒绝的到场人士的帮助下,我们将起草、誊写并发出一封信。”

5

豺狼乘坐火车到达巴黎北站的时间正好是在午饭前。他叫了一辆出租车,来到坐落在通向马德兰广场的苏莱纳街上一家十分舒适的小旅馆。虽然这家酒店和哥本哈根的英格兰酒店或者布鲁塞尔的友谊酒店不是同一档次,但豺狼恰恰由于某些原因需要在巴黎逗留期间居住在一个比较朴素且不大为人所知的地方。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巴黎待的时间会比较长;另一方面,七月底在巴黎比在哥本哈根或者在布鲁塞尔都更容易碰到在伦敦认识他又知道他真名的人。他相信在街上的时候,他习惯性戴着的包围式墨镜能够掩饰他的身份,在阳光明媚的大街上戴着墨镜也非常自然。但在酒店的门厅和走廊则可能存在风险。这种情景下,他最不愿意发生的事就是被人兴高采烈地喊住,一声“哇,在这里见到你真是太意外了”之后,那个只知道他是杜根先生的前台服务员就会听见别人喊他的真名。

他在巴黎期间没做什么引人注意的事。他过得很安分,在自己房间里吃早餐——羊角面包和咖啡。他在街对面的熟食店买了一罐橘子酱,然后叮嘱服务员每天早上送餐的时候把他的橘子酱一起送来,代替每天早餐盘里酒店提供的黑葡萄酱。

他很少讲话,对酒店服务人员彬彬有礼。他说话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他讲的法语带着英国式的生硬口音。当酒店经理关心地问他是否对酒店服务满意时,他总是让他们放心,说自己感到非常舒适,并感谢他们。

“杜根先生,”有一天,酒店的女主人对前台服务员说,“非常和蔼可亲,真是一位地道的绅士。”服务员也这样认为。

他总是外出,把时间都花在了旅游上。他到的第一天就买了一张巴黎市区图,然后把小笔记本上他最想去看的景点都标在了地图上。他游览的时候很投入,所到之处都认真观察、研究,甚至会记下某些建筑的优美之处,或者是另外一些景点的历史背景。

他花了三天时间在凯旋门周围闲逛,或是坐在爱丽舍咖啡馆的平台上,眺望星形广场周围的纪念碑和高大建筑的屋顶。如果那几天有人跟着他的话(实际上没有人这样做过),一定会非常惊讶,因为即便是那位聪明的奥斯曼先生[19]的建筑都能吸引这位如此投入的崇拜者。当然,也不会有任何旁观者能想到,这位安静而优雅的英国游客几个小时里一直一边搅着他的咖啡,一边盯着这些建筑,脑子里却是在计算射击的角度、从建筑物楼上到凯旋门下面的长明火之间的距离,以及一个人从建筑物背后的太平梯逃下,神不知鬼不觉混入人群中的可能性。

三天后他离开了星形广场,造访了坐落在瓦勒里昂山的法国抵抗运动烈士纪念堂。他带着一束鲜花在导游的陪同下来到这里。导游就是一个抵抗运动的参与者,他被这位英国伙伴对抵抗运动的礼敬所感动。他带着客人走遍了纪念堂,一路滔滔不绝地为他介绍着各种纪念物。但导游没有发现,这位客人的目光总是从烈士尸骨存放地的入口处挪开,却盯着纪念堂附近的监狱高墙。这座高墙将周围建筑物的屋顶到纪念堂庭院间的所有视线都隔开了。两个小时以后,客人礼貌地说了声“谢谢你”,给了导游一笔既大方又不过分的小费,便离开了。

他还参观了荣军院,它的南面是荣军大酒店,酒店旁边是拿破仑的墓地以及象征法国军队荣誉的圣殿。位于巨型广场西侧的法贝尔街尤其引起了他的兴趣。一天早上,他就坐在街角的咖啡馆,这里正是法贝尔街与小小的三角形圣地亚哥广场相连的地方。格伦内尔街与法贝尔街呈九十度角。他预计,从他头上建筑物的七或八楼,也就是格伦内尔街一四六号的楼上,一个枪手应该能够控制荣军广场前面的花园、庭院的进出口、大部分的广场,以及两三条街道。这是一个很有利的位置,但并不是理想的行刺地点。有一条砾石路从荣军院开始,一直延伸到广场进口处,汽车最后会停放在进口的台阶下面。一方面,从楼上的窗子到停车处之间的距离超过了两百米;另一方面,一四六号楼上向下的视线会被圣地亚哥广场浓密的菩提树树冠挡住一部分,而且那里的鸽子也总是飞来飞去,不断掉下粪便。沃邦[20]雕像的肩膀上到处都是鸽子粪,好在他从不抱怨。英国人最终觉得很失望,付完酒钱就离开了。

他在巴黎圣母院附近转了一天。城中岛的养兔场有后楼梯、小巷和走廊,但是教堂入口到台阶底下的停车处只有几米远,圣母院前广场的屋顶也太远了,而毗邻的查理曼大帝广场的屋顶又太近,保安部队可以很容易地在这里布满监视哨。

他最后去了雷恩街的南广场。那天是七月二十八日。这里过去就叫雷恩广场,后来为了纪念戴高乐执掌政权,改名为“六月十八日广场”。豺狼的目光转到了建筑物墙上闪亮的新名牌上,他凝视着它,想起了上个月读到的有关记载。一九四〇年六月十八日,虽然当时流亡伦敦的那个高傲的人形单影只,但他通过广播告诉法国人民,他们输掉了一次战役,却没输掉整个战争。

广场上的某些东西让杀手停了下来。巨大的蒙帕纳斯车站就蹲在广场的南边,对于巴黎的战争一代来说,这里充满了回忆。他顺着柏油路慢慢观察着。从蒙帕纳斯大道倾泻而下的车流与奥德萨大街和雷恩大街的车辆在这里汇集,仿佛一个漩涡。他看了看四周,雷恩大街两边的建筑很高,俯瞰着广场,建筑物临街的一面非常狭窄。他围着广场慢慢绕到南边,从栏杆中间向着车站的院子凝视了一阵。里面一片嘈杂,汽车和出租车每日在这里接送的人成千上万。这里是巴黎的大型干线车站之一。但到了冬天这里就一片寂静,仿佛一艘巨大而笨重的空船,在那里独自品味着在凝重的雾霭里发生的一切——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这里的历史。车站就要拆了[21]。

豺狼转过身,背对着栅栏,看着雷恩大街上的车流。他面对着六月十八日广场,确信在预定的那天,法国总统一定会来这里,那也将是他的最后一次。过去的一周他所勘察过的地方都只是可能,而这里,他确信,那个人一定会来。蒙帕纳斯车站很快就要消失了。那些见证了无数历史的金属柱将被熔化,制成郊区的栅栏;曾经目睹过德国战败、法国胜利的车站广场将被改建成一家高档咖啡馆。但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他——那个戴着法国军用平顶帽、有两颗金星的人,一定会再来一次。而同时,雷恩大街西侧拐角的屋顶天台与车站前广场中心的距离大约是一百三十米。

豺狼用老练的目光观察着眼前的地形。雷恩大街两头拐角处的房子都楔入广场,显然都可以入选。雷恩大街的头三幢房子也可以,不过那里到车站前广场的射击角度狭小。再往里的话,角度就太小了。同样,东西横贯广场的蒙帕纳斯大街的前三幢房子也是可以的。再远的话,角度也会太小,而且距离也太远了。除了车站大楼以外,附近再没有什么建筑能够控制车站前广场了。但这里不能用,楼上那些俯瞰前广场的办公室窗户里届时一定都布满了警卫。豺狼决定先勘察一下雷恩大街拐角的那三幢房子。他漫步走向东边拐角处的一家咖啡馆——安娜公爵夫人咖啡馆。

他要了一杯咖啡,目光穿过街道盯着对面的房子。他坐的露台离底下喧嚣的车流只有几英尺远。他待了三个小时。然后去另外一头的汉希阿尔萨斯餐厅吃午饭,在那里观察了东边的情况。整个下午他就在这条街上来回逛着,在附近的街区只要看到可用的房子就向那些公寓的前门里张望一番。

他最后去的是蒙帕纳斯大街临街的那些楼房,但这些都是新起的写字楼,显得很忙碌。

第二天他又回来了,走过临街的房子,穿过马路,坐在树下人行道的长凳上,看着楼上,手里把玩着报纸。房子有五六层高,由石砖砌成,楼顶有一圈护墙,墙后是黑瓦铺就的斜度很陡的屋顶。屋顶是带阁楼的,不时探出一扇窗子。阁楼曾经是仆役的居所,现在那些靠养老金度日的穷人住在这儿。屋顶,尤其是阁楼的窗子白天肯定会被监控。很可能在屋顶会有守卫,蹲在烟囱旁,用他们的野战望远镜注视着对面的窗户和楼顶。不过阁楼下面的顶层房间高度也不错。如果有人缩在黑暗的房间里,从街对面的窗户是看不到的。在巴黎炎热的夏天,一扇打开的窗户是很自然的。

但如果在房间里向后缩得太深的话,向车站前广场的射击角度就太狭小了。出于这个原因,豺狼将雷恩大街两边的三幢楼都排除了,那里的射击角度太小。现在只剩下四幢楼可供选择。他预期的射击时间是下午三四点钟前后,这时候虽然太阳已经西移,但高度仍然能让光线越过车站的楼顶,照进街东头的房间窗户里。所以他最终选择的是西边的那两幢。为了证实这一点,他在七月二十九日那天一直待到了下午四点,他发现西侧的顶楼窗户只斜斜地射进一缕阳光,而东边的房间却被照得透亮。

次日,一个门房老太太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几天豺狼要么坐在咖啡馆的露台上,要么坐在人行道的长凳上。今天是第三天,他选了一个距他感兴趣的楼房出口几英尺远的一条长凳。在他背后几英尺远的地方,隔着行人络绎不绝的人行道,那个看门老妇就坐在出口处,织着东西。有一回,附近一家咖啡馆的服务员走过来和她聊了几句。他叫她贝特夫人。这个场景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天气很温暖,阳光照进灰暗的门洞里几英尺深,太阳这时仍然高高挂在南方或东南方向,越过车站的屋顶照耀着整个广场。

她看上去就像一位安适的祖母。这个前来勘察地形的人坐在离她二十英尺外的地方。他发现她很受欢迎。间或有人进出这幢房子时,她总是向人们打着招呼:“你好,先生。”每次人们都愉快地回应她:“你好,贝特夫人。”她性情温和,对世界上的一切不幸事物都报有同情。下午刚过两点,跑来一只猫,贝特夫人立刻奔进自己在底层后面黑暗的小屋里,几分钟后她出来的时候,已经为这只她称作“小猫咪”的动物拿来了一碟牛奶。

将近四点的时候,她卷起自己织的东西,放到围裙的宽大口袋里,趿着拖鞋,慢慢朝面包房走去。豺狼悄悄地从凳子上站起来,走进那幢公寓。他没有乘电梯,而是从楼梯轻轻跑了上去。

楼梯是绕着电梯通道盘旋向上的,在楼的后部的每个转弯处都有一个小平台。每隔两层,这个小平台靠楼后墙的位置有一扇门,通向钢制的太平梯。在顶层的第六个转弯处(除了阁楼这是最高的一层),他打开门向下望了望。太平梯通向一个天井,周围是其他楼房的后门。那些楼房构成了豺狼身后的广场一角。在天井的远端,有一条狭长的小巷,向北穿过天井。

豺狼轻轻关上门,重新插上门闩,走完最后的半段楼梯就到了六楼。在走廊的尽头有一截质量不太好的楼梯通向阁楼。走廊里有两扇门通向朝着天井的公寓,另外两扇通向临街的房间。他的方向感告诉他,这些临街的公寓都有窗户,从这里要么可以俯视雷恩大街,要么可以侧视广场,广场再远处就是车站前广场。这些窗户就是他在下面街上观察已久的那些。

他现在面对着两间公寓中的一间,门铃边的名牌上写着“贝朗瑞小姐”,另外一间的名牌上写着“夏里埃夫妇”。他听了一会儿,两间公寓里都没有声音。他又检查了一下门锁,两把锁都嵌在木头里,很厚很结实。锁舌很可能是那种法国人喜欢的钢制粗棒双锁型的,他知道要打开这种房门必须有钥匙,贝特太太的小屋里肯定有每间公寓的钥匙。

几分钟后,他像来时一样,轻轻地跑下楼梯,他在这幢楼里待了不到五分钟。看门人回来了,他透过她安乐窝门上的毛玻璃看了她一眼,转身走出拱形大门。

同类推荐
  • 茶里加盐的味道(闪小说哲理篇)

    茶里加盐的味道(闪小说哲理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当铺的陷阱

    当铺的陷阱

    世上有一间当铺,可以典当任何东西,可以是有形的器官,比如手,脚,也可以是无形的东西,比如说时间,爱情。典当出后同样可以换的你想要的任何东西,只是这些都是有期限的,毕竟任何不是你的东西都不会被你无限制的拥有。
  • 青春景象

    青春景象

    锦州这天格外热,家境相对好些的迟怀德把相好的两个同学李可、黄海洋约进了小酒馆。李可说,把覃燕叫来吧。覃燕是他们的同学,更是李可的恋人。覃燕考上了大学,而迟怀德他们却名落孙山,正郁郁不得志。因此,黄海洋说,算了,不叫,人家念大学去了,你不是自找没趣吗?李可说,我还是想她。李可没有说的是,他和覃燕早偷吃了禁果,他想她想得发疯,打她电话总是不在服务区,发她短信也没有回复。他又不敢找上门去。现在迟怀德邀大伙儿喝酒,正是叫她的机会啊!可是迟怀德说,喝酒,别黏黏糊糊的!三个高中同学在酒馆喝酒,喝出了方向。
  •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

    那个时候,我在省“文史办”上班,参加工作刚刚两年。这是一个很清闲的工作,天天守着一张干净的办公桌喝茶看报,整日无所事事。后来我就喜欢上了写小说,上班没事的时候就偷偷摸摸地写呀写。那时候,我总是认为自己缺少生活,总想四处走走,到不熟悉的地方去,比如乡下,可是根本没有机会。后来“文史办”接到任务,要编写民间三套集成。我和办公室的老谢被抽调出来,到乡下去搜集民间故事。我激动万分,心想这正是深入生活的好机会呀,于是立刻开始准备,当天就去买了一双洁白漂亮的球鞋。老谢见状,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还年轻,以后就明白了。我问他明白什么。他说,这项工作特别适合游手好闲的人去干。
  • 24小说

    24小说

    小说所需要勾勒、描述、呈现和保留的,恰恰走这两样东西:时间和历史。无论面目模糊,或清晰,时间在现实中文字中的形态,最终将达戍契中。作家穿透其间,将液态的、流动的时间国化,之后做戌时间的“切片”。那些时间的切片,像走一把扑克牌。或者做另外的想象,它们就像走“标本”。一只蝴蝶,一片树叶可以制成标本。那么,一块时间,一段历史,应该也可以。切片也好,杯本也好,我现在说的是书籍。好的书籍,试图拥有并保留所在的时代。
热门推荐
  • 二宝驾到

    二宝驾到

    周怡菲和杨致修是一对在省会城市打拼多年的夫妻,终于在城市买了房安了家,但随着二胎的全面放开,两个人面临生二胎,作为独生子女的周怡菲想生个二宝跟她姓,于是小夫妻决定生二胎。二胎生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家庭矛盾,两个家庭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迎接幸福的生活。
  • 再见,狐狸2:消失的家园

    再见,狐狸2:消失的家园

    本书作为儿童成长文学系列之一,讲述了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骤增,最终引发了代表人类利益的“牲畜联盟”与代表野生动物利益的“湿地联盟”之间的动物战争。战争中,湿地首领黄小狐再次受困,有一次为红狐狸所救,然而,这次,红狐狸没能幸存,最终被埋在了乱石之中。惨烈的战争加上恶劣的环境,最终,只存活了一只黄毛狐狸,和一只花鹰。
  • 西圃词说

    西圃词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历代通略

    历代通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光学院之星星的奇迹

    星光学院之星星的奇迹

    月亮离不开星星环绕。美月口中的星光少女即将回归。她会在偶像界塑造怎样的奇迹。
  • 灰姑娘

    灰姑娘

    说的是一对打工姐妹的故事,姐姐叫大玉,妹妹叫小玉。当然,故事中还有一个男主角,叫小唐。两个配角,是一对夫妇,女的叫向日葵,男的叫马有贵。好了,交待完这些,我们开始进入故事吧。开始的时候,小玉并没有来南方打工,是姐姐大玉独自来的。大玉和小玉是一对双胞胎,她们的家乡,在四川大巴山。姐妹俩出生时,大巴山下了这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做爹的呢,望着两个玉一样的孩儿,就给姐妹俩取了大玉;小玉这两个名字。姐妹俩一样的聪明好学,一样的乖巧懂事。
  • 街角的老北京

    街角的老北京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阿龙伴随着这座古都一起成长,他看到处处皆文化的老北京正在渐渐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灯火璀璨、人声喧嚣的现代都市逐渐崛起,心中满是怀念与不舍。于是写下《街角的老北京》,将目光投向北京的街头巷尾、古寺园林,并将目之所及且依稀尚存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风物图景记录下来。
  • 华胥寻梦

    华胥寻梦

    邯郸一梦,黄粱引。大梦三千,终将破。这是一个有关魂穿女主成长的江湖故事。
  •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稿以时间线索为经、空间线索为纬,纵横交织。纵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其根基,以清末第一批少年出国留学为起点,分四个阶段(清末—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当今),全面检索大时代、大交融、大潮流、大变化背景下中华少年成长的总体特性与普遍规律。本书稿将思想性、功能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宏观描绘与个案解剖结合,既有生动叙述,又有思想深处的共鸣。
  • 中华营养百味:清肠排毒食谱

    中华营养百味:清肠排毒食谱

    你的身体里的毒排出来了吗?清肠排毒已经成为都市女性的热门话题。常吃一些具有排毒功能的食品,帮助清理体内垃圾,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大家不妨试试,巧排毒素,巧瘦身,让你一身轻松,帮你清肠排毒,排出冬天在体内积存下来废物,告别小肚腩,潇洒地迎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