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1700000023

第23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南赣剿匪(9)

王阳明回答:“有关事情开始与结束的说法,大致上是这样的。说显明德性为本,亲爱人民为末,这种说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不应当将本末分成两种事物。树的根干称为本,树的枝梢称为末,它们只是一个物,因此才称为本与末。如果说是两种物,那么既然是截然分开的两种物,又怎么能说是相互关联的本和末呢?如果明白彰显光明的德性是为了亲爱民众,而亲爱民众才能彰显光明的德性,那么彰显德性和亲爱民众怎么能截然分开为两件事呢?理学家的说法,是因为不明白明德与亲民本来是一件事,反而认为是两件事,因此虽然知道根本和末梢应当是一体的,却也不得不把它们区分为两种事物了。”

朱熹解释《大学》,认为是“新民”,而不是“亲民”,王阳明认为是“亲民”,再次阐释“知行合一”。

弟子问:“从‘古代想使天下人都能发扬自己本身具有的光明德性的人’,直到‘首先要修正本身的行为’,按照先生您‘明德亲民’的说法去贯通,也能得到正确、圆满的理解。现在我斗胆请教您,从‘要想修正本身的行为’,直到‘增进自己的知识,在于能够析物穷理’,在这些修为的用功次第上又该如何具体地下功夫呢?”

王阳明回答:“此处正是在详细说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功夫。人们所说的身体、心灵、意念、知觉、事物,就是修身用功的条理之所在,虽然它们各有自己的内涵,而实际上说的只是一种东西。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在现实中运用条理的功夫,虽然它们各有自己的名称,而实际上说的只是一件事情。什么叫作身心的形体呢?这是指身心起作用的功能而说的。什么叫作身心的灵明呢?这是指身心能做主宰的作用而说的。什么叫作修身呢?这里指的是要为善去恶的行为。我们的身体能自动地去为善去恶吗?必然是起主宰作用的灵明想要为善去恶,然后起具体作用的形体才能够为善去恶。所以希望修身的人,必须首先要摆正他的心。然而心的本体就是性,性天生都是善的,因此心的本体本来没有不正的。”

“那怎么用得着去做正心的功夫呢?因为心的本体本来没有不正的,但是自从有意念产生之后,心中有了不正的成分,所以凡是希望正心的人,必须在意念产生时去加以校正,若是产生一个善念,就像喜爱美色那样去真正喜欢它;若是产生一个恶念,就像厌恶恶臭那样去真正讨厌它,这样意念就没有不诚正的,而心也就可以得正了。”

“然而意念一经发动、产生,有的是善的,有的是恶的,若不及时明白并区分它的善恶,就会将真假对错混淆起来,这样的话,虽然想使意念变得真实无妄,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想使意念变得纯正的人,必须在致知上下功夫。”

“‘致’就是达到的意思,就像常说的‘丧致乎哀’的致字,《易经》中说到‘知至至之’,‘知至’就是知道了,‘至之’就是要达到。所谓的‘致知’,并不是后来的儒家学者所说的扩充知识的意思,而是指达到我心本具的良知。这种良知,就是孟子说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的那种知性。”

“这种知是知非的知性,不需要思考,它就知道;不需要学习,它就能做到。因此我们称它为良知。这是天命赋予的属性,这是我们心灵的本体,它就是自自然然灵昭明觉的那个主体。凡是有意念产生的时候,我们心中的良知就没有不知道的。如果它是善念,唯有我们心中的良知自然知道;如果它是恶念,也唯有我们心中的良知自然知道。这是谁也无法给予他人的那种性体。”

“所以说,虽然小人造作不善的行为,甚至达到无恶不作的地步,但当他见到君子时,也会不自在地掩盖自己的恶行,并极力地表白自己做的是善事。由此可以看到,就是小人的良知也具有不容许他埋没的特质。”

“今日若想辨别善恶以使意念变得真诚无妄,其关键只在于按照良知去判断行事而已。为什么呢?因为当一个善念产生时,人们心中的良知就知道它是善的,如果此时不能真心诚意地去喜欢它,反而背道而驰地去远离它,那么这就是把善当作恶,从而故意隐藏自己知善的良知了。而当一个恶念产生时,人们心中的良知就知道它是不善的,如果此时不能真心诚意地去讨厌它,甚或反而把它落实到实际行动上,那么这就是把恶当作善,从而故意隐藏自己知恶的良知了。像这样的话,虽说心里知道,但实际上跟不知道是一样的,那还怎么能够使意念变得真实无妄呢?”

“良知所知道的善,虽然人们诚心地想去喜欢它,但若不在善的意念所在的事情上实实在在地践履善的价值,那么具体的事情就有未被完全校正的地方,从而可以说喜欢善的愿望还有不诚恳的成分。良知所知道的恶,虽然人们诚心想去讨厌它,但若不在恶的意念所在的事情上实实在在地铲除恶的行为,那么具体的事情就有未被完全校正的地方,从而可以说那讨厌恶的愿望还有不诚恳的成分。如今在良知所知道的善事上,也就是善意所在的事情上实实在在地去为善,使善的言行没有不尽善尽美的。在良知所知道的恶事上,也就是恶意所在的事情上实实在在地去除恶,使恶的言行没有不被去除干净的。我的良知所知道的内容就没有亏缺和被掩盖的地方,从而它就得以达到纯洁至善的极点了。”

“此后,我们的心才会愉快坦然,再也没有其他的遗憾,从而真正做到为人谦虚。然后心中产生的意念才没有自欺的成分,才可以说我们的意念真正诚实无妄了。所以《大学》中说道:‘系于事上的心念端正后,知识自然就能丰富;知识得以丰富,意念也就变得真诚;意念能够真诚,心情就会保持平正;心情能够平正,本身的行为就会合乎规范。’虽然修身的功夫和条理有先后次序之分,然而其心行的本体却是始终如一的,确实没有先后次序的分别。虽然正心的功夫和条理没有先后次序之分,但在生活中保持心念的精诚纯一,在这一点上是不能有一丝一毫欠缺的。由此可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一学说,阐述了尧舜传承的真正精神,也是孔子学说的心印之所在。”

良知是件法宝,使用它不需要任何繁琐的程序,也不需要任何咒语,只要你按它的意思行事,就是最好的使用方式。

这就是王阳明《大学问》告诉我们的一个终极真理,用王阳明的话说,不是我告诉你的,这个道理其实就在你心中:天下一切事,都是你良知的事。

风雨又来

1519年春节刚过,王阳明在赣州给王琼写了封长信。在信中,他平静地叙述了南赣地区的剿匪和设立行政区的情况。人们从梦中醒来后,就再也不会心有余悸地去回想那个噩梦。紧接着,他满怀热情地追忆了王琼对他的信任往事,声称如果没有王琼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他在南赣的剿匪不可能这样顺利。然后又谈到自己获得的那些国家荣誉,诸如升为右副都御史,实在感到有愧,他没有这个才能。还有他的后代可以世袭千户,这让他受宠若惊。他说,大部分功劳应归于王琼。

王阳明这样说,乍一看去有些虚伪。南赣匪患的平定无可置疑是他的功劳,王琼不过是把他推到那个舞台上而已。不过这就是问题所在:王阳明固然伟大,但王琼更伟大,因为他能重用王阳明。

信的最后,王阳明谈到自己的健康状况。他说南赣地区气候潮湿,瘴疠弥漫,他的肺病复发,又因为剿匪工作辛苦,所以生活作息不能规律,患了很严重的痢疾。他此刻最大的希望就是王琼能在皇上朱厚照面前替他求情,允许他退休回老家。他说,自己所以如此不顾体统地总想回家,是因为祖母于1518年农历十二月离开了人世,他因为来南赣剿匪未能见祖母最后一面,内心在滴血。

王阳明的身体状况的确不容乐观。他在给弟子的信中经常提到他的肺病和不见好转的痢疾,在1518年春节的那场邀请池仲容的宴会上解决了池仲容后,他一个猛子扎到地上,口吐鲜血。弟子们惊慌地扶起他时,他开始剧烈地咳嗽。当时弟子们的感觉是,王阳明想把肺咳出体外。在成功地彻底扫荡南赣山贼后,他连续四次写信给朱厚照、给吏部、给兵部,允许他退休,但都被一一驳回。

中央政府不准王阳明退休,实际上是王琼不让王阳明退休。王阳明在南赣建下煊赫的功绩后,中央政府很多人既羡慕又嫉妒,他们巴不得王阳明赶紧离开政坛。意料之中的,这些人都是朱熹门徒。他们担心王阳明会挟着卓著功勋闯进中央政府,与他们并肩而立。可这是他们绝不能容许的,因为在他们眼中,王阳明是异端,是他们的精神偶像朱熹的敌人。

1519年二月初,王阳明的第四封请求退休的信到达北京。朱厚照先问吏部尚书陆完,王阳明三番五次要退休,吏部怎么看。

陆完是朱熹门徒,但从未按朱熹的教导“存天理去人欲”。他对王阳明在南赣的成就不屑一顾,因为他也是靠剿杀农民武装(1510年刘六、刘七起义)成功上位的。他对朱厚照说,王阳明在江西的剿匪是托皇上洪福,他是个异端分子,不应该留在政府中,可以允许他辞职。

朱厚照又问王琼。王琼的回答是,王阳明绝不能离开江西!

朱厚照问为什么。王琼不可能说是因为宁王朱宸濠,可他也没有别的理由。王阳明第一次请求退休时,他对朱厚照说南赣地区还有土匪残余,只有王阳明能扫清这些残匪。王阳明第二次要求退休时,他对朱厚照说南赣地区社会治安问题很大,王阳明必须要整顿社会秩序。王阳明第三次申请退休时,他对朱厚照说没有合适人选接替王阳明。总之,他用尽各种借口把王阳明钉在了江西。但这最后一次,他实在找不出理由来了。王阳明给中央政府的报告中已经详细地说明了他清整南赣的所有举措和成果。如果南赣地区已经太平无事,谁来当这个南赣巡抚已无关紧要。

同类推荐
  • 唐朝定居指南

    唐朝定居指南

    《唐朝定居指南》以浅显风趣的笔调,介绍唐人衣、食、住、行、语言、娱乐、宗教、节庆、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从细节出发,展现唐代(主要是初唐时期的长安)社会图景。这并不是一本穿越小说,书名中的“穿越”,是因为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是难以忍受时下流行的古代穿越剧中错漏百出的历史细节,以“穿越指南”作反讽调侃之意。作者假定一种情境,即作为现代人的读者,如果穿越到了唐朝,他们亲眼所见的真实唐人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文中提供的大量历史细节,源自古籍、出土文物,敦煌壁画以及该领域的学术专著、专业论文等,虽语言诙谐,但调侃适度,引经据典,内容严谨,是一本唐代风俗史方面的极佳入门读物。
  • 平淡为官

    平淡为官

    一个生活在现代的青年徐青,靠着自己父母给他留下来的十几套房产过着米虫一般的生活,徐青一辈子过的都还算舒服,虽然没有什么大成就,可也不会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而这笔不小的财产呢,也算是改变了徐青,让他变成了一个没什么生活动力的人,虽然待人随和,也有很多朋友,可也缺少了拼搏的勇气,而就这样一个现代都市的青年,在一觉醒来之后却稀里糊涂的成了北宋浙江东路的一个小小县令,看着自己的一妻两妾和两个小萝卜丁,以及那案头上无数的文件,徐青彻底懵了。
  • 今侠在

    今侠在

    血镇山河刀剑笑,洗月轻盈云飞绕。古道西风,一剑封喉,谁有美酒送姑娘。夜未央,天道凉,君老我独少。何为道,人间繁华是沧桑,但求无愧心不老。
  • 历史小白的穿越

    历史小白的穿越

    谁最有钱?东林党!——抢!谁最有粮?东林党!——抢!谁说我是阉党?东林党!——割!就是这么横,就是这么没文化!
  • 盗破天下

    盗破天下

    一个纵横现代社会的偷儿,他的灵魂穿越到了唐朝,是混迹在西域道儿上继续做偷儿,还是横刀立马,征服西域?再来个偷天换地一统江山?
热门推荐
  • 美味穿越:皇上,本宫要辞职

    美味穿越:皇上,本宫要辞职

    身患重病的芯儿,在母亲的悲痛中离开了这个年代,殊不知在另外的一个朝代中另外的一格芯儿也是为在旦夕,但秦观的是一个的去离可以换来一个的重生,将于王府之中,选秀是被皇上看中选进宫中,尔虞我诈的后宫哪里是他的生存之地,又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皇后之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宫主,娶我可好

    宫主,娶我可好

    彼时……她是身世最好的大家闺秀,父亲手握重兵,母亲名盛帝都,外祖父三朝丞相;他是破落小镇平淡无奇的一名过客,一次重伤,为她所救。她将他藏在自己深闺,又为他一曲倾城,竞下上古玉簪,亲手为他簪发;他遇险、她以身相护、他以身相许……然而,他向她提亲当日,她却举家失踪,留下一言:我已有爱人,此行回家,便嫁他。再见……他是大胤国最尊崇的未来天子,经天纬地之才,空前绝后之纶;她是宫中小小琴师,籍籍无名,如履薄冰。他选妃当日,她暴露身份,不顾廉耻求嫁。他冷笑奚落,“好个攀龙附凤的沈意!若是沈相泉下有知,只怕也要含恨。”她含笑回应,“你若不娶我,我便将你不为人知的身份告诉皇上,让你的筹谋夭折在当下。”她说:“宫主,娶我可好?”他娶了她。世人都道,他宠她爱她刻骨,她中毒,他以身为她过毒,替她伤痛;她坠崖,他毫不迟疑追下,死生相随。却不想,他终是怨她恨她至极,他登基为帝前夕,亲自带人诛杀她和她的母亲,母女二人,血溅城门。彼时,她……已有身孕。都道新帝杀伐果决,必将成千古一帝;却不想,新帝登基只一年,便因疾驾崩,死于壮年。有宫中近身伺候之人道,新帝日夜思念亡妻,乃相思成疾……多年后。夜华宫宫主爱妻生辰,当朝天子亲自前往祝贺。有随行宫人却见,那夜华宫宫主竟是像极……先帝,而那宫主夫人却俨然是当日先帝那位……亡妻。---更多发嗲卖萌小剧场请关注微博:m.wkkk.net/u/3989894577我每更新一章就会即时在微博上闹一下你们造么?
  • 危情100天:严少放肆来

    危情100天:严少放肆来

    订婚前一天,她遭人陷害。与藏在心底的男人共度一晚。订婚当天,她拒绝与严少白订婚,她的艳照被扔的满天飞。严少白受不了打击疯掉了。严母被推下台阶,成了植物人。而她,被送进了牢里。因为秦晴害的人,他却让她苏夏背黑锅来坐牢。无论她怎么解释不是她,他仍旧将她送进了牢里。她做牢半年,难产差点死掉,生下孩子不敢露面。而严少擎他与秦晴共度良缘。他说,他会弥补她。她说,不用,这是她欠他的。他怒吼,她不欠他任何东西。
  • 木人剩稿

    木人剩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异界之持刀魔法师

    异界之持刀魔法师

    法师未必拿个极品的法杖就牛叉,而拿刀的也未必就是战士,念个初级魔法太集中的话就成禁咒了,在魔法阵面前一不小心就弄出个神了,虽然那些叫矮人的矬子对于铸造方面的实力很高,魔晶炮跟火铳都一桶一桶的,对于石头来说,那太浪费魔核了,随便弄点火药不就成了,光明教廷的人想在自己的领地里盖教堂,行!不过要交纳占地费。让领地的人信仰光明神?靠!老子就是神,你丫的光明神过界了知道不。石头曰:魔法师拿刀,神仙也没招。
  • 珞珈谪仙记

    珞珈谪仙记

    这里是仙侠世界中的“珞珈界”。工学部主教变成通天高楼;网球场变成龙腾云海;鲲鹏广场云抟九万;樱花大道花开千里;鉴海烟波无极;珞樱大帝在珞珈山悟道成圣,于樱花城堡建立珞樱帝国……将珞珈山下的世界变成一片神仙浩土,其中人往来修道,斩妖除魔,生死轮回……歌曰:“天地泰,日月长。珞珈界,图自强。南北东西,樱花无量。乾坤上下,万道争光。黄鹄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息焉游焉,亿兆莫疆。再举兮,知天地之圆方。藏焉修焉,同于阴阳。念茫茫宙合,悠悠文物。鸡鸣风雨,日就月将。游心太玄兮,踏浪溟沧。明明德兮,履道皇皇。大道兮无亲,珞珈兮永昌。”
  • 皇帝陛下的成绩单

    皇帝陛下的成绩单

    本书精选中国历史上41位有特 点的皇帝,通过考卷的形式,以档 案、个人自述、综合测评、古今闲 话、趣闻大播报等多个活泼有趣的互 动板块,全方位展现他们的一生。
  • 武圣

    武圣

    一个资质平平的世家子弟,被人算计却得‘大自在天’传承,从此开始了与当世无数天才相争锋的逆天之旅,与人战,与妖战,与魔战,无所不战!战战战!唯战是存!
  •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哲学。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财有多丰,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低调”这一哲学思想的启示。清代著名商人胡雪岩就曾这样告诫他的儿子:“树大招风,低调做人。”可见,低调做人不单是普通人的处世原则,更是成功者的做人训条。古人亦有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生活需要低调,为人处世更不可不“低调”,低调代表着成熟和理性。低调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不凡之人,也是最后的强者。唯有低调的人才能够在现如今的世态纷扰之中坚持淡定从容的志趣,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风云莫测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