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5000000003

第3章 古迹名胜

在历史上,玉门关的关址曾经几经变迁,后来保存下来。并称为旅游景点的是位于敦煌西北90公里的小方盘城,即汉玉门关。

汉玉门关是最早的玉门关,这里有多处古迹名胜,包括关城遗址、河仓古城、汉长城、雅丹魔鬼城等。如今悠悠古关只有一个小城堡了,人们来到玉门关更多的是凭吊历史,而玉门关周围众多古迹名胜的存在,使玉门关不再单调,大大丰富了玉门关的内涵。

(一)遗址

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因此,这座遗址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小方盘城。

玉门关遗址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以北是疏勒河故道。

玉门关的关城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西、北两面各开一门,城垣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上宽3.7米,下宽4米,南北墙下宽4.9米。

在玉门关关城的城顶四周,有一条宽1.3米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儿墙,即房屋外高出屋面的矮墙。在关城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一米的马道,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

登上玉门关遗址,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空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柳绿花红,芦苇摇曳,美景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游人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二)河仓城

在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东北十多公里处,有一个遗址叫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城。据说河仓城建于西汉时期,它是玉门关守军的军需仓库。

河仓城位于东西走向的疏勒河古道旁的凹地上,西面约五十米处是一个大湖泊。湖泊水平如镜,蔚蓝透明,岸边长满芦苇、红柳、甘草。河仓城的东面是深不可测的沼泽地。河仓城建在高出湖滩三米左右的土台地上。因临疏勒河,故称河仓城。

河仓城的南北均有高出城堡数丈的大戈壁,戈壁高高耸立,好像是要把河仓城怀抱起来,这使河仓城极为隐蔽。人们从河仓城经过,如果不是走到近旁,是很难发现这座仓城的。由此可见,古人选择这块地方修建军需仓库,经过了周密的勘察和设计,确实费了一番苦心。

河仓城坐南向北,夯土版筑,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32米,南北宽约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将其隔为相等并排的三座仓库,每库向南开一门。

由于历史久远,河仓城的四壁多已颓塌,只有北壁较为完整。墙壁上下置有三角形小洞,上三下五,间隔距离相等。在河仓城外围的东、西、北三面,加筑有两重围墙。第一重围墙尚有断墙,四角有土墩建筑痕迹,第二重围墙仅存北面的土墩痕迹。

河仓城的存在,吸引了广大历史学家的兴趣。根据我国历史考古学家阎文儒先后在此处挖掘的汉简及西晋碣石所记载的文字来考证,河仓城自汉代到魏晋一直是长城边防储备粮秣的重要军需仓库。当时,把守玉门关、阳关、长城、烽燧,以及西进东归的官兵将士全部从此库中领取粮食、衣物、草料供给,以保证他们旺盛的战斗力。

历史学家认为,河仓城是古代我国西北长城边防至今存留下来的古老的、规模较大的、罕见的军需仓库。

荒无人烟的广阔河谷中巍然屹立着一座孤城,虽只剩断壁残垣,但那份美却无法磨灭。更难得的是,在城的背后有个不大的湖,在戈壁里这就意味着生命,古城湖水相互映衬,构成了戈壁中一幅神奇的图画。

新中国成立后,河仓城被评为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人们来到这里,面对断墙林立的河仓古城,凝视碧天黄沙的丝绸古道留下的两道深深的车辙,昔日古仓繁忙的情景仿佛呈现在眼前;古人牵着骆驼,赶着大车,驱着马队从敦煌等地越过沙漠戈壁、沼泽碱滩,顶着日晒雨淋,源源不断地运来了粮食、衣物、兵器、草料储存在这里,又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发放给守卫长城烽燧的将士。

(三)长城

宏伟、壮丽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创造。西汉时,中原王朝为了对外抗御匈奴骚扰,加强边塞建设,对内安定百姓生活,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同中亚、西亚各国的贸易和友好往来,由令居,即今兰州河口开始,经河西走廊张掖、额济纳旗、金塔、嘉峪关、玉门、安西等地到敦煌西湖的马迷途建起了长城,这便是汉长城。

在玉门关附近保存下来的除碱墩子至马迷途的汉长城干线外,还有玉门关至阳关、阳关至党河口、马迷途至弯腰墩的汉长城支线。

随着两千多年岁月的流逝和风雨流沙的破坏,玉门关附近的部分长城被夷为平地,但还有一大部分长城被保存了下来。其中,玉门关西面党谷隧一带的长城保存较好,地基宽三米,残高三米,顶宽一米,为我国目前汉代长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玉门关附近汉长城的结构并无砖石,而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其中,北湖、西湖一带,生长着大片红柳、芦苇、罗布麻、胡杨树等植物,这里的长城就用这些植物的枝条为地基。在地基上铺土、砂砾石再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

在玉门关附近的长城内还保存有在低洼地铺盖的细沙,这就是天田。天田是观察敌军行动的脚印之用,是一种防御措施。

(四)烽燧

烽燧遗址是玉门关附近的一个重要古迹。在玉门关附近的长城沿线,每隔五公里左右就筑有烽燧一座,这就是古籍中所写的“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的古烽火台。

在玉门关附近保存的烽燧约有八十多座,其中以玉门关西湖一带保存得最为完整。

汉代烽燧多呈底宽上窄的方柱形,主要建在长城内侧。筑造结构主要有三种:一是用黄胶土夯筑而成,二是用天然板土、石块夹红柳、胡杨枝垒筑而成,三是用土坯夹芦苇砌筑而成。

烽燧大都建在较高的地方,一般都高达七米以上。有的残高十米左右。烽燧顶部,四边筑有不高的女儿墙,形成一间小屋。有的顶部现在还可以见到屋顶塌陷的遗迹和残木柱等。

玉门关附近有一个较有名的烽燧为马圈湾烽燧,它位于玉门关遗址西11.5公里,马圈湾与盐池湾之间的戈壁走廊上。马圈湾烽燧呈平面长方形,底部长8.35米,宽7.6米,残高1.87米,为三层土墼夹一层芦苇叠砌,东南角砌有登顶台阶。

烽燧的主要作用是举火报警,传递消息,以防备敌兵的骚扰和入侵,也为丝路上往来的使者、商队补充给养。每座烽燧都有戍卒把守,遇有敌情,白天煨烟,夜晚举火,点燃报警,传递消息,所燃烟火远在30公里外都能看到。

关于烽燧报警所点燃的物品,古书也有记载,即“举燔苣,燃积薪”。玉门关一带芦苇遍布,用芦苇捆扎成束者名叫“苣”,苣的长短不一,长的两米多,短的不到一米。堆集起来的方形或圆形的芦苇叫“积薪”。

玉门关附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后来保存下来的积薪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为全国之最。其中,有一座烽燧周围存放的积薪多达15堆,排列十分整齐,天长日久,凝结在一起,坚如化石。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长城、烽燧遗址中,保存着许多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如“玉门千秋燧”出土的西汉纸,经考证,早于东汉蔡伦造纸一百七十多年。著名的“敦煌汉简”就是从长城沿线的烽燧遗址中出土的。它为研究我国汉代河西地区,乃至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夕阳下,伫立在汉长城旁的烽燧上,极目远望,满目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莽景象,使人产生一股思古幽情。古往今来,多少爱国将士为镇守长城边关征战殒躯,长卧沙场,又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吟歌赋诗,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就曾经有“苜蓿烽边逢立春,葫芦河上泪沾巾”的千古佳句。

(五)雅丹魔鬼城

玉门关西约七十五公里处有一处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东西长约二十五公里,南北宽约四至五公里。

“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指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风蚀,由一系列平行的隆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

玉门关附近的雅丹地貌,面积约四百平方公里。它的形成经历了大约七十万年至三十万年的时间。当大风刮过时,这里会发出各种怪叫声,因而也被人们称之为“玉门关雅丹魔鬼城”。

由于缺少植被的保护,大漠狂风像锋利的刻刀,将这里雕成错落有致的奇异形体。在玉门关雅丹魔鬼城,人们看不见一草一木,到处是黑色的砺石沙海,黄色的黏土雕像,在蔚蓝的天空下各种造型惟妙惟肖。

这片雅丹地貌群落远远超出了辞书中所定义的规模和形态,其个体和整体规模之大,形态之奇异,实属举世罕见。雅丹地貌群高度奇异,低的有四五米,高的有二三十米,长宽由十几米至几百米不等。

玉门关雅丹魔鬼城的整体,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在这座特殊的城市里有城墙、街道、大楼、广场、教堂、雕塑。其形象生动,令世人瞠目。世界许多著名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缩影,如北京的天坛、西藏的布达拉宫、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草原上的蒙古包、阿拉伯的清真寺等,应有尽有,雕塑有威武的将军、大漠雄狮、孔雀开屏、丝路骆驼队、舰队远航、群鱼出海、中流砥柱等,不可胜述。

置身玉门关雅丹魔鬼城之中,宛若进入了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奇妙无比,让人惊叹不已。

最初,由于戈壁浩渺,道路艰险,很少有人涉足此地,敦煌人也是耳听者多,眼见者寥寥无几。后来,敦煌太阳旅游集团将玉门关及雅丹魔鬼城公路修通,为这一地理奇观面世创造了条件。

从玉门关沿古疏勒河谷西行,途中经过汉长城、烽燧等古迹再西行十公里,到达后坑子,继续西行约一小时,一座宛若中世纪的古城堡就会出现在面前,这便是玉门关雅丹魔鬼城。城郊建筑较为稀疏,进入城区渐现繁华,楼群密集,鳞次栉比。空间豁然开朗。

由于这座城市身处广袤无垠的戈壁之中,强劲的西北风刮走了戈壁表面的细纱,仅留下青灰色的粗沙粒,使其表面呈现出青色的波浪,一座座土黄色的古城堡耸立在青灰色的戈壁之上,衬以蓝天白云,显得分外妖娆。

登上高大的城堡顶向下俯瞰,又好似无数岛屿耸立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真是海走山飞,气势如虹。当人们置身这座规模宏大的“古城”之中,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天是那么的高,地是那么的阔,人又是那么的渺小,那种神奇的感受真是难以言表。

这座古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会展现出它不同的姿容。正午时分,戈壁上的旋风卷起几柱“大漠孤烟”,在“城”中窜来窜去。沙漠如烟波浩渺的大海,整个雅丹魔鬼城犹如小岛飘浮其中,游人如置身天国,如梦如幻。

夕阳西下,渺渺瀚海渐渐退去,如血的残阳给雅丹魔鬼城披上一抹金黄,一会儿又变成橘红,金壁辉煌中现出几分神秘几分庄严,让游人流连忘返,更引起无限遐想。

玉门关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附近众多的古迹名胜,与玉门关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起构成奠定玉门关辉煌的重要元素。

同类推荐
  • 中国的修养

    中国的修养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精神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与学术方法的总结。本书主要向广大读者讲授国学的修身精神,对国学中关于“人的修养”的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教读者学会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锤炼,提高个人修养和德行。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如果有人问:阴历和阳历是怎么来的?篮球队中为什么没有1、2、3号队员?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的枫叶为何会变红?为什么日食发生在初一而不是十五?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吗?如果不是,那是谁?诸如此类的问题您能答得出来吗?也许您已经发现,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本书内容广泛,涵盖文学艺术、科举教育、官政典制、科技发明、风俗礼仪、衣食起居、节日节气、天文历法、宗教哲学、体育娱乐、医疗保健、建筑园林、考古文物、自然生物、地理景观、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一本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理想励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理想励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海盗

    海盗

    我们是海盗,有本领的海盗。美丽的姑娘们,请你来到我的怀抱。我们是海盗,自由自在的海盗。在骷髅旗的指引下,为了生存而辛劳。我们是海盗,没有明天的海盗。永远没有终点,在七大洋上飘荡的海盗..感兴趣吧,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海阔天空的海盗世界吧!他们挥舞刀枪,宣称与上帝为敌;他们抢掠成性,蔑视人间一切权威。他们抛撒金币,以生命疯狂下注;他们以船为伴,有着自己的道德规章--他们已成传说,被海与天封藏。独眼的船长、生锈的火枪、哗啦作响的金币,盛着财宝的木箱..纵横匕海的故事,并不只是幻想。暴风雨、坏血病、骷髅旗、私掠证,荒岛埋宝,公海搏杀..海盗的世界。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老北京的趣闻秘事

    老北京的趣闻秘事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都,然而今天它已经成为常住人口数千万的特大型城市。四合院、水井、胡同已经渐渐被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高楼大厦、高级商场所取代,但那些奇妙美好的民间传说的并未因此消失,《老北京的趣闻秘事》正是一本记录北京辉煌时光的好书。翻开本书,聆听古老的北京城最悠远动人的传奇,感受那个不一样的古老帝都。
  • 娘子,你好流氓哦

    娘子,你好流氓哦

    她不过是一时手痒,非礼了一个比自己要漂亮一丁点的女人,居然被人诅咒会遭天打雷劈。该死的!居然真的应验了。一朝醒来,发现自己身在土匪窝里面。自身不但是一位长相粗俗的男子,而且还是土匪头子,武功更是高到变态。这,这,这…她怎么会变成男的。摸上面,是女人该有的。摸下面,还好,还好…世界变了,身份变了。没关系,只要本性不变就好。她是“男”人,好色很正常嘛!她是女人,喜欢美男也很正常嘛!她是土匪头子,抢几个压寨夫君最正常不过了!可是,为什么这些男人还不等她去抢,就送上门来了。精彩片段:(一)景阳山脚下,威风凛凛,黑巾蒙面的沐芳华率领着同样黑巾蒙面的众手下拦住面前缓缓行驶的华丽马车,毫不顾忌的大声道:“是美男,就自动留下。不是美男,就自动滚蛋。”半响,也不见车内的动静,正当沐芳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只见一只修长白皙的手轻轻的撩起车帘,一个白衣翩翩,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男子走了出来,紧接着,温雅的声音响起:“芳儿,我可称得上美男。”看清眼前的男人,沐芳华差点两眼一翻晕过去,慌忙朝着山上飞掠而去,嘴角还不忘吩咐众手下,“快,快拦住他,别让他上来了。”(二)房间里面,刚换好女装的沐芳华双手一顿,凛冽的目光射向屋顶的某一处,冷喝道:“给我滚下来。”话音刚落,一名蓝色锦袍的男子飘然落下,看着目光讶异的她,好心情的开口道:“芳儿,本王此刻在想,是不是该派人端了你的匪窝,让你随本王回冥王府去。”“如果你敢端掉我的窝,我就移平你的府。”沐芳华深吸一口气,咬牙切齿道。(三)大堂里面,沐芳华跷着二郎腿,悠闲地躺在铺着虎皮的宽大椅子上闭目养神,一名手下急急的跑进来。“当家的,当家的,刚刚有人在山下劫了一名美男,要不要带过来给您瞧瞧。”“嗯。”闻言,沐芳华突的睁开明亮的双眸,换了个舒服的姿势,略带兴奋的望着门口处。不等那一名手下出去,就见另两名手下压着一名身着红色锦袍,蒙住双眼的男子走了进来。看着那一抹红色,沐芳华只觉得格外眼熟。特别是那男子嘴角勾起的那一抹邪笑,让她有一种想要逃脱的冲动。“芳儿,才几天不见,就不记得我啦。还是说,被我的美色惊呆了。”红衣男子不费吹灰之力的挣开压着他的两名手下,缓缓的扯下蒙眼的黑布,笑得一脸妖孽。沐芳华暗叫一声,“不好。”身形一闪,消失在了大堂里面,命令声远远的传来,“给我把那个死妖孽扔下山去。”
  • 景教三威蒙度赞

    景教三威蒙度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穷毕生之力撰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珍贵的科学遗产。它以精深的学术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国内外医学界和其他学术界的珍视,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对治疗疾病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重大作用。
  • 替身宠妃

    替身宠妃

    她是皇上最宠爱的公主,却不是皇家的血脉。虽然经常毛毛燥燥,可她是大家的开心果,皇宫里除了他,每一个人都喜欢她。但是,就因为这一个他,让她所有的开心和快乐都没有了意义,所以为了他,她决定改变自己。只是,她终究没能改变自己,不过她有一个好姐妹帮助她,所以她不担心。互换身份,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原本以为这样他就会喜欢她。可是,她怎么觉得,他好像也不喜欢这样改变的她。原来,一切都是他错了,他喜欢的是原来那个她。
  • 蒋介石全传(下)

    蒋介石全传(下)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旧中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和最高统治者,曾经统治中国22年,其后又统治台湾27年,前后近50年。蒋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1907年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留学日本。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3年赴苏联考察军事政治。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率师北伐途中,于1927年发动了“4·12”政变,在各地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任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
  • 丁玲自述

    丁玲自述

    该书中所选编的,都是丁玲记述自己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怀人之作,记叙了与她有过密切关系、对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也留下了丁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侧影,有助于读者对她的了解和理解。
  • 清润滋阴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清润滋阴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清润滋阴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兵要望江南

    兵要望江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朝大博弈

    明朝大博弈

    本书是作者章宪法继《明朝大败局》之后又一研究明史的力作,将目光从朝堂之上转向更广阔的天地,民间富商、风流才子、航海先行者、旅行家等不一而足。尽可能立体地探索、还原明朝的细节与暗面,发掘最后一个汉人王朝鲜为人知的特质。以更为陌生的视角,重现历史人物跌宕人生;以显微镜式的剖析,还原历史细节与暗面,另辟蹊径再现大明王朝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