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7000000002

第2章 岩画概况

岩画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和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的总称。岩石,自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作为劳动工具,也作为日常用品。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绘画材料,古人在岩石上磨刻和涂画,来描绘人类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我国岩画主要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在这两个系统之外,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高原地区的岩画也自成体系。

(一)北系岩画

我国北系岩画主要分布在北方广大地区,内容风格富有特色。

1.分布概况 北系岩画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和新疆等省、自治区。

其中,内蒙古阴山山脉、贺兰山北部、乌兰察布高原等地的岩画,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活动,描绘有穹庐、毡帐、车轮、车辆等器物,还有天神地祇、祖先、日月星辰、原始数码、以及手印、足印、动物蹄印等图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北方各狩猎游牧民族的经济生活、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情况。作品数量多达数万幅,是北方草原上规模宏大的岩画群。作品延续时间很长,据目前的研究推断,以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的岩画最多,是内蒙古岩画的鼎盛时期。

宁夏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北自石咀山市,南至青铜峡地区许多山口及纵深地带的岩石上,以类人面形的图像最为突出。如在贺兰口的岩画,形象古怪,面目各异,是原始宗教崇拜的神灵图像,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装饰和黥面或使用面具的习俗。

新疆岩画几乎遍及全疆,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和库鲁克山等的高山牧场、中低山区以及牧民们转道的牧场上,部分河谷地带也有发现,大都凿刻在黑砂岩、花岗岩和板岩的岩面上,也有少数彩绘岩画见于洞穴中。

画面有动物、行猎、放牧、舞蹈、车辆器物、原始文字和族徽符号等。例如,霍城县的干沟岩画绘有许多大角羊,裕民县的红石头泉岩画绘有牧区帐篷周围的生活情景,尉犁县的库鲁克山岩画规模较大,皮山县桑株镇昆仑山口南通往印度克什米尔山口的岩画,大约是牧群转场的路标。新疆各地发现的岩画,除个别作品外,一般尚难确定作品的年代和民族成分。

2.主要内容 北方岩画的内容大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图形有穹庐、毡帐、车轮、车辆等器物,还有天神、地祗、祖先、日月星辰、原始数码以及手印、足印、动物蹄印等。

贺兰山的岩画,形象古怪,面目各异。新疆岩画多为生殖崇拜的内容。这些图像大都凿刻在深灰或灰蓝色的岩石上,凿刻或磨刻的图像斑驳、稚拙、粗犷、简洁、浑然而多变。

连云港的岩画刻在深褐色的岩石上,岩画的纹路和岩石的色彩既一致,又有微妙的变化。色彩的深浅交替,使图像产生一种跃动的感觉。

岩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活动,还有的表现日月星辰、手印、脚印及各种原始符号。

3.题材分类 依题材划分,北方岩画主要分为类人面像岩画、狩猎岩画、生殖岩画。

类人面像岩画:以其数量的丰富,风格的多样,在世界岩画中占有突出的位置。

类人面像岩画又可以分为无轮廓型、半轮廓型、全轮廓型、头饰型四种类型,其中头饰型是指除凿刻眼睛、纹面之外还包括带有头饰的人面像。

岩画中的类人面像与各地出土的彩陶、陶塑和骨雕中的类人面像得以相互印证。从总体特征上,可分列出它们相似的轮廓型、相似的年代、又从相似的特征中考证人类远古文化的滋生、衍化过程及制作原始艺术品的文化动机。例如大量分布在原始艺术品之中的类人面像,经过比较和研究可以得出:它在原始时代首先是历法冬至日的标志,后来衍化为商族祖先崇拜的标志。而内蒙古阴山岩画中的类人面像,除了有着祖先崇拜的含义外,人面像面部或额头之上刻划的直道,还有着古代先民“嫠面”习俗。

运用民俗学、原始宗教方面的知识,可以看到隐匿在类人面像岩画背后的原始文化的奥秘。

类人面像是岩画中的重头戏,大约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也是我国岩画中出现最早的题材。

狩猎岩画:被表现的动物,既是被猎杀的对象,又是受敬畏的对象。在我国北方阴山乌拉特中旗发现的“猎鹿”岩画,充分显露出创作者的心理动机。整幅画面突出野鹿的地位,它虽身中数箭,却依然屹立不动,体现出远古先民对野鹿存有的巫术情节。

狩猎岩画是狩猎者的艺术,其目的是为了狩猎的成功和动物的繁殖。新疆新源县岩画中,狩猎者手中的箭,已被意化为长长的一根线,表现出狩猎者对动物的占有欲。这种实例在中国北方岩画中有很多。

生殖岩画:生殖岩画的产生与人类自身的繁衍有关,生殖是最令原始人感到神秘的主题。种的繁衍,是人类最古老而持久的渴望。

在北方岩画中经常有这样的画面:鼓胀的肚子上画着小动物,这些动物往往是马或鹿,好像她们“怀孕”了一样。有些成对的动物被解释为与交配有关,有些直接画出人类或动物交媾的场面,新疆呼图壁岩画则直接表现了人类极度夸张的勃起的阳具。

(二)南系岩画

南系岩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省份,具有鲜明的南方特色。

1.大致分布 南系岩画在福建、广西、云南、四川、贵州和江苏等省、自治区均有发现,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云南沧源和广西左江两地的岩画。

云南沧源岩画在阿佤山区,靠近中缅边境,已发现10个地点,共有图形1000多个。岩画内容丰富,能表现出当时人们各种生产生活的活动场面。

如描写狩猎的,有的猎人身旁有狗相随,说明当时狗已被驯养,另有牛群成行或颈上套了绳索被拖拉的情况,大约是一种放牧的画面。舞蹈有手拉手的圆圈舞,亦有手持牛角的围猎舞和手持盾牌的战争舞。

战争的画面在人群之中有持弩而射的,又有倒地而死的。有一幅村落图,描写战争凯旋返回村落的情景,大约是一次重大战争的记录。

岩画年代,经放射性碳素断代测定为距今约3000年,同时在岩画分布区内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处,这些事实大体上可以证明岩画当为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广西左江流域已发现80余处岩画点,其中宁明县花山崖壁画,画面宽约221米,高约40米,尚可辩认的图像1819个,为目前国内已知的规模最大的岩画。

画面绝大多数是人物,而且基本上是一种姿势,双手向上伸张,双脚向下叉开,似做舞蹈。同样的图形反复出现,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数千平方米的崖面。

这处岩画人物众多,密集而重复,充满着原始的英雄主义。画面中有少数人形体高大,腰佩环首刀,当是部落的首领,人物周围还画了一些动物、铜鼓、铜锣等。

岩画大都发现在江水拐弯的悬崖峭壁上,从这个位置看,最大的功能应当是镇水,因为水患是左江沿岸最大的自然灾害,作画镇水,表现出先民对自己力量的觉醒。根据各地点画面中的典型器物,如铜鼓,与广西地下实际出土的这类器物的年代,和对覆盖画面的石钟乳进行放射性碳素断代等情况看,岩画的年代上限为战国,下限为东汉,距今约2000年。

2.内容特色 南系岩画普遍用红色涂染,这同原始艺术中习惯使用红色的现象是一致的。原始人在他们频繁的狩猎和战争活动中,鲜血不断地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导致红色在视觉中的稳定性。

红色那炽热的调子和生命之火相呼应,使岩画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展现,当红色置于某种祭祀仪式氛围中,红色和血色,使岩画产生强烈的刺激效果,从而具有了一定的恐惧感、神秘感。随着气象变化,岩画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使岩画具有不同的整体效果。

岩画和巫术仪式的结合需要选定某个特定的季节和时间,更增加仪式的空间氛围。如绘于河流转变处峭壁上的花山岩画,由近两千个红色人形构成的巨大场面,造成随时有可能压迫过来的沉重感。

可以想象,祭祀中人们的歌声、水声、鼓噪声混合交织,响成一片,红色岩画也仿佛和人们一起跃动起来,产生了难以言喻的庄严神秘的效果。

南方岩画以表现人物的活动为主要特征,人物形象程式化。其中上举双臂、屈蹲双腿、犹如蛙式的“蹲形”人物最为突出。不仅在南方出现成百上千个图形,而且在北部岩画、原始彩陶、甚至环太平洋地区的原始艺术品中都出现过这一形象。

(三)其它地区

我国岩画除了南北二大系统外,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高原地区也自成体系,富有自己的特点。

1.沿海岩画 东南沿海地区的江苏、安徽、福建、广州、香港、澳门、台湾也有大量岩画,它们都是抽象性的符号,用磨刻的方法制成。

江苏连云港岩画的制作时间较早,与6000年以前的东夷族有关。安徽淮北岩画由于可用来论证的资料较少,它们的年代族属还没有最后定论。港、澳、台、广州、福建的岩画都与古代的越人有关,越人是在使用文字之前,站在自已的文化圈里创造了这些岩画。

东南沿海的岩画还可纳入太平洋岩画圈的范围之内,这些岩画地点现在或过去都紧依海岸线,离海岸线较远的岩画点的分布明显稀少,但也都傍依在入海的河流。近海的岩画点大多分布于半山或山麓的岩面之间,也有的分布在山麓的冲积台地之上。

全世界范围内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多内容丰富、具有海洋特色的岩画点分布在大洋岸边。其中“杯状形”“同心园”“蹲形”人物及抽象性符号都是这些岩画点所共有的。这些岩画是否可以帮助我们穿越时间、空间的隧道,掘开历史之谜。

2.高原岩画 西北高原岩画包括甘肃、西藏、青海三个省区。由于它们具有自然环境、经济形态、文化面貌和居民生活状态的一致性,所以岩画的文化内涵和特点肯定也是相近的。

在西藏的日土县、革吉县、改则县、文部县、索县、那曲县、班戈县、申扎县、定日县、当雄县、贡嘎县、巴宿县发现了岩画,其中日土县任姆栋岩画、鲁日朗卡岩画和当雄县扎西岛“纳木错”岩画较为集中。

在甘肃靖远县、永昌县、玉门市、嘉峪关市、肃北蒙古自治县、安西县、玛曲县、甘南裕固族自治县,发现有岩画。

青海省的刚察县、天峻县、德令哈市、都兰县、格尔木市玉树县等地也都发现了岩画。

当雄纳木错岩画是彩绘的,对它的碳14测定,结果将对这一地区岩画的断代有着重大的意义。西北其它所有岩画都采用凿刻的方法制作,内容涉及动物、人物、符号、日月星辰,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关。

题材可分下列几个类型:狩猎、畜牧、争战、自然崇拜及神灵崇拜、舞蹈,其中狩猎、畜牧是主要内容。在较为荒僻、偏远的西北高原,西藏岩画最为重要。

在与西藏周边的地区印度高原、巴基斯坦的岩画中,也发现有关相似的内容,对于研究西藏岩画的年代、族属、文化渊源等问题十分重要。

西藏岩画大致可以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大致为吐蕃王朝之前的早期金属时代,主要分布在西藏的西北包括阿里地区和藏北部分地区;晚期岩画大致为吐蕃及以后时期,主要分布于包括藏北的大部分地区及藏南、藏东南地区。

西北高原岩画的作者很有可能是古代羌人,羌人在西北强盛以后,进入甘、青河西走廊一带,后来到了西藏高原。对西北高原的岩画作深入研究或许可以画出古代民族的迁徙图。

(四)艺术风格

我国岩画的艺术风格,和国外的岩画既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

在制作手法上大体上可分为刻、绘两种。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三种:一是磨刻:线条无明显的凹陷,画面平整光洁;二是敲凿:用坚硬器物在岩石上敲击出许多点窝;三是线刻:似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形象轮廓,然后掏深线条。

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经取样化验,证明内含较多的铁质,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调合料较为可能。

色彩稳定,经久不变。有用手指蘸着颜料绘制的,某些较大的图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它工具涂刷的。

表现手法古拙独特,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通过四肢位置以表现动作、体态和感情。画动物亦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即可辨认出是何种动物。

在造型上采用平面的造型方法,许多岩画往往是一些相互不关联的个别图像,即使是组成一幅画面的,也经常是一个个图形的重叠,而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画面采用垂直投影画法,视线与对象最富特征的面保持垂直,追求物体的正面显示。

岩画在塑造平面图形时,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体的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的程度。没有细节刻画,这些粗制的图形中,却能描绘出生活的真实,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其中以动物形象尤为生动。这种原始形态的艺术的特征是,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粗犷手法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这或许是许多岩画至今仍有其生命力的原因。

同类推荐
  • 孔二先生:孔子的平凡世界

    孔二先生:孔子的平凡世界

    历史上,他是位圣人,知礼明义,正襟危坐,与人保持距离感政治上,他渴望出仕,渴望与当权者合谋,心灵却不肯被招安生活中,他爱好音乐,喜斟小酒,崇尚财富,却鄙视不义之财教学中,他诲人不倦,粉丝云集,却常有弟子质疑他、顶撞他,他是个苦孩子,做过保安、会计,自学成才他善于化解职场矛盾,坚守自己的做人底线婚姻生活并不美满,但他鼓励子女自由恋爱周游列国,率真的他对异性有说不清的萌动,这时的先生,很接地气,在他身上你能发现自己的影子,他是国人心中的夫子,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他是我们的孔二先生。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本书是第一本诠释湖北人性情的精华本,是洞悉湖北人行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书着重描写了湖北的地理特点、文化和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本书中,编者突出表现湖北人在经济、教育、社会、性格、人文况味、语言等领域所呈现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对“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做了细致的解释。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拯救女主

    重生之拯救女主

    季赫从一个默默无闻路人甲变成了模特圈最受瞩目的男模,从一个男模转型成为商人,从一个连男配都算不上的炮灰到如今在江禾面前不停刷存在感。谁说这个世界上女主就一定是死心塌地的爱着男主,放弃那些远比男主更好的男配?他重新来过,这是希望这一次让江禾幸福的除了他不是别人。
  • 回头看中国

    回头看中国

    回头看中国,看什么?看晚清至民国期间中国的百年历史。当我们拉开历史的距离,回头看中国的时候,发现外国人也曾经用好奇和探寻的目光去观察那个世界。在他们的目光中,中国社会的形态和表现,与我们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切似乎并不像我们所想象和理解的那样 。
  • 豫林儒家

    豫林儒家

    明嘉庆年间,有一名少年孤身一人前往嵩山少林。冥冥之中是天意还是命运。注定一生孤独终老,还是另有内情?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 印在唇边的晚安

    印在唇边的晚安

    方琪玥前脚带着男朋友回家见父母,好闺蜜后脚就带着她的男朋友到咖啡厅里玩亲亲,被当场抓包还反过来要揍她。“滚开,别碰我的老婆。”重天而降的男神霸气侧漏一下子震住了场面。啊咧?现在是什么情况?她什么时候成了眼前这个男人的老婆?她怎么不知道?“啊喂!虽然我很感激你半路英雄救美,但是结婚什么的还是算了吧。”然并卵,男人并不给她机会。婚后;“老婆,请沐浴~”“老婆,请更衣~”“老婆,请上……”喂喂,仲慕衡!我要跟你离婚!!!
  •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本书是深入研究互联网思维的经典之作,从互联网思维的定义到互联网思维应用的具体案例表现。作者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全面阐述互联网思维的内核与精神,逐一点评当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各种观点。本书从最初级的互联网思维应用到高端的粉丝经济,平台建设,自媒体营销的方法都有详细讲解介绍。让读者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的同时还能学会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已经生活中。
  • 僧宝正续传

    僧宝正续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朝之贵族

    皇朝之贵族

    皇朝是我的一个梦,也是我第一次写,我想大家一起来完成这个梦,我们都是小兵,我要写出我们的奋斗,在生活里逆转,将节奏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 邪王霸宠,幼妃太嚣张

    邪王霸宠,幼妃太嚣张

    初入异国,众人说她是废材。好!看爷怎么打败你们的女神!征服你们的男神!听闻西爀城城主很吓人?哦,那是我义父。听闻红狱国女皇不能惹?哦,昨天刚偷了她最心爱的镯子。听闻兽国不让人类入内?哦,其实那是我的地盘。
  • 老房子

    老房子

    “诸葛镇是中国最美丽的乡镇”。这是当地政府为创旅游品牌打出的一句广告语,至于是否最美丽,无从考证。然而诸葛镇的确是个美丽的地方,这点毋庸置疑。纵观星棋罗布的镇容,光是在规划布局,街道的奇妙设置上,就足以品出老祖宗从建镇的那一刻起,就独具匠心地借鉴了诸葛孔明八卦迷魂阵的原理,巧思妙想,精心构筑而成的。镇子大部分建筑不是建于三国或唐宋元明时期,而是清朝的嘉庆年间。
  • 岛上的奋斗故事

    岛上的奋斗故事

    在这座岛上,我要度过一段漫长的生涯,想活下来就要一步步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