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82400000006

第6章 定下基调(3)

周公之重礼让还可以从他表彰文王受命,不歌颂武王武烈看出。也就是说,周公倡导天下可马上得之,不可马上治之,文德重于武烈。而且,天下既然一统于周,那么,马上在明堂追祀文王,使配上帝,告诉天下人我周朝是以孝治国的。孝是礼的大关节,没有讲究礼而无视孝的。这种思想无疑影响了中国数千年,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直到今天,我们大概也还不好就否定它。周公制礼作乐大有深意,不可全以私心来揣度他。

礼乐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完备的文化形态,而周公是礼乐文化的最重要的创造者。礼乐文明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敬德保民”,也就是德治思想。周公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能形成如此之大的影响,原因也正在于此。周公提出的德治思想,开启了此后三千年的中国文明历史,而且礼乐文化直接孕育了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则在西汉武帝时代一跃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这就是后来儒家思想的渊源。正如近代学者杨向奎所说:“没有周公,就不会有武王灭殷后的一统天下,没有周公就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没有儒家,中国传统的文明可能是另一番精神状态。”

直到今天,我们可能还会隐约感觉到,自己的基因和血液里好像还有这些思想意识,甚至在行为上都经常体现出来。因为,通过参模宇宙自然规律,来设计人类社会制度,本身这个思路就是正确的,至于具体制度的形式那倒是可以与时俱进。根本思想精神源于自然,符合自然规律,这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传承久远,虽历劫而长存!也才有十足的魅力,吸引、影响后来者去再挖掘和再发扬。

为《易经》插上翅膀

孔子就是周公的粉丝,更是周公思想的发扬者。可以说,孔子的思想与伏羲、文王、周公一脉相承,他们都是参透宇宙人生之理,并将这深切的认识与体悟记入《易经》的人。如果说《易经》是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那么,他们就是定下这基调的三代圣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先把孔子给《易经》作传的事提前拿到这里来讲,其他则专章另叙。

我们现在说的《周易》其实包括两部分:一是《易经》,一是《易传》。《易传》又称《十翼》,包括《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转》《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是对《易经》的注释,要想读懂《易经》那你得先读《易传》,没有这十支翅膀,你还真飞不起来。太史公司马迁十分明确地认为,孔子是《易传》的作者,《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然而,后世颇多质疑,到了20世纪上半叶,《十翼》非孔子作品反倒成了多数人的共识。可是,随着帛书《易传》及郭店楚墓竹简的出土,最终还是认定《史记》所载不诬。

其实,中国人自古讲究的是成一家之言,很少说个人意见,因为我们深知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讲师承。大家可以有发挥,也可以有修正,但就是不去推翻老师,咱们是去加砖添瓦,不断累积和调整,只是到时候找一个普遍认可的人作为代表,冠上他的大名。试想,一个人的生命有限,想的难免不周全,有后来者在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补充和调整自然更合理,也更有生命力。所以,没有专利权也未必全是坏事。

大家都知道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那就是看《易经》看的,所以,说孔子最爱看的书是《易经》,估计没人有意见。《易经》在周代上流社会是常见的典籍,而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占卜吉凶。没办法,那时候民智还没开,大家都迷信。周文王作《易经》时也不能不考虑这个社会实际情况,所以为了适应当时的情状,就给《易经》批了层神秘的外衣,使它看起来很像算卦的书,而且照此算卦还很灵。没法不灵,因为《易经》是从宇宙自然规律来的,只要你真懂得了宇宙自然规律,由此推理判断,那一定很灵。但你要说我是靠推理判断来的,没人信;你要说,这是算卦算的,这是神明的指点,大家觉得就很可采信。比如,要告诉人们不许对尼姑无礼,大概对坏人还是无效;但是要告诉他遇到尼姑会倒霉,大概人们就很小心,见了尼姑看都不敢看,躲着走,这样尼姑就很安全。咱们得这么想,才觉得神道设教还是可以理解的,尤其在民智未开的时候。任何事情用到合理就有价值,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孔子对《易经》的认识,与时人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他也用《易经》来占卜,预卜行为的吉凶结果,而且,从没否定过《周易》的占卜功能。不同的,孔子并没有停留在《易经》的卜筮功能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其道德因素,或者说要把宇宙自然与人生社会做通盘考虑,要将宇宙自然的规律转移到人类社会,将两者打通。这当然是可能的,因为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也是必须的,因为如果人类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与自然悖行,必然是自取灭亡。这个工作从伏羲、文王、周公,就一直在做,但是,这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在这条路上一旦做出成绩,那无疑就是圣人。“世历三古,人更三圣”表彰的就是他们,孔子便是那离我们最近的一位。

孔子算卦,算到后来得出一句话——不占而已矣。这跟善易者不卜是一个意思,也就是宇宙自然的道理都了然了,也就没必要算了,一想就那么回事。所以孔子说: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也就是说我看中的是《易经》里面的道理,占卜那是次要的。又说:君子靠德行求福,不一定祭品摆得很丰盛;靠仁义求吉利,很少去问卜。由此足见,孔圣人那是真正抓住了根本,真正理解了先贤的良苦用心。

孔子对《易经》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其“古之遗言”上,关注的也确实是其道德训诫意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仅停留在道德层面的人伦意义来评价《易传》却是不恰当的。孔子作《易传》别开生面,并非是为了作《易传》而作《易传》,这与汉学家标榜的严守经文的疏释原则是绝不相类的。孔子人家有阐释,有增益,有发挥,还有高度和深度,应该算是三作者之一,而不能仅仅算作译者。而且,人家也没把象、数和理分裂开来,在孔子那里象、数和理那还是一套统一的体系。

从道德的角度阐扬易理,倒未必就是孔子的发明,孔子作《易传》的真正价值也并不在此。谈到孔子作《易传》的价值,章太炎先生的那段话比较恰当:孔子赞《易》之前,人皆以《易》为卜筮之书。卜筮之书,后多有之,如东方朔《灵棋经》之类是。古人之视《周易》,亦如后人之视《灵棋经》耳。赞《易》之后,《易》之范围益大,而价值益高。《系辞》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大道,如斯而已者也。”孔子之言如此。盖发展社会,创造事业,俱为《易》义所包矣。此孔子之独识也。

也就是说,孔子他老人家通过给《易经》加《易传》,把《易经》在当时人和后世人心里的价值地位大大地提升了,甚至可以说使它产生了质的飞跃。这是因为圣人慧眼独具,更兼心有灵犀,透过《易经》那层神秘的外衣,看到了它的精神实质,并适时地找一个恰当的角度去阐扬。

孔子找的这个角度就是道德。这和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周公所制的礼也崩了、乐也坏了;天子的尊严几乎荡然无存了,各路封建诸侯却张狂得不行。天下乱了,人们困惑了——道德还有什么用?孔子自己就面临这样的尴尬:天天讲仁义道德,而且践行不悖,却处处碰壁,在流亡的路上,在蔡地绝粮最困厄的时候,众弟子产生了困惑和动摇。爽直的子路愠见(孔子)曰:“君子亦有穷乎?”那意思就是说,老师你平素总是教导我们行仁义行仁义,现在到了这步田地,该怎么解释?另一高足子贡也勃然变色,表示困惑,甚至于劝孔子降低追求的标准,以求为世所容。尽管当时孔子处变不惊,但是这种信仰危机必须解决。

《易传》就是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作的。《易经》为孔子一贯的道德主张提供了坚实的形而上的依据。孔子一生关注伦理道德,对此,“弥纶天地”“广大悉备”的易道似乎给出了天然的答案: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系辞上》)

可以看出,在“动静有常”“刚柔相摩”的易道演化之中,人类的道德现象只是其中合乎规律的一个环节,是顺应乾坤之道的自然呈现。《易传》又说: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系辞下》)

可见,道德作为人道中事,本身就是易道的一部分,它存在的正当性依据不在其自身,而在于更高层次的天地之道——易道。所以“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系辞上》)这就叫述而不作,全都是效法自然,而不是圣人自己立道,这也才称得起圣人。如果是圣人立道,天地则之,则显然荒谬,不能成立。这正充分说明了人的局限性,人并不拥有道德的最终立法权,这个权力只能来自超越人类的易道,也就是来自宇宙自然,所以要“与天地合其德”。

这样的道德是永恒的,永不消失,万古长存。因为易道是大道,天地万物只是它的表现形式,乾坤运行不止,万物生生不息,易道就蕴于其中,除非乾坤运行停止,万物(包括道德)才消失。

合乎宇宙自然规律的道德还是超越吉凶的。这一认识也表现在《序卦传》对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哲理化解释上。《易经》中的吉凶卦象,都是作为易道演化的结果,自然而然生成的,我们细玩经文就会发现,经文中表现的价值观本来就相当中立。可见,在圣人心中吉凶的概念和凡人是有很大差别的。据说,孙权派吕蒙夺荆州时,心里也是七上八下,让善易的谋士给卜了一卦,是节卦。谋士解释说:这次我们必胜,关羽死节,但是甘节。试想,作为一名武将,战死沙场,算得上是死得其所。所谓“不怨天,不尤人”“求仁得仁又何怨焉”。

不怨天,不尤人,尽人事,听天命,尽性知命,这就是与天地合其德的境界。它肯定了道德的绝对高度,提出了道德自身满足的独立价值体系,摆脱了功利效果的对应,既维护了传统的礼乐文明,又回应了来自现实的置疑,以空前的深刻程度为儒家、为后世提供了难以撼动的道德信仰基石。因为,道德实践体现的是宇宙间最高的真理。直到今天,乃至未来,道德依然是最高信仰,也是最有可能被全人类普遍认可的共同信仰。

从伏羲、文王、周公再到孔子,《易经》终于完成了它华丽的转身,也为中国思想、中华文化奠定了基调。

同类推荐
  • 小窗自纪

    小窗自纪

    《小窗自纪》原书四卷,明朝万历年间有刻本行世,全书数百则,内容以修身养性为主,兼顾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和评说,议论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作者下笔洋洋洒洒,舒展自如,文字清新疏朗,哲思深入浅出。通览一册《小窗自纪》,满怀馨香四溢。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

    本书分为《儒学》与《人生》两编。《儒学编》主要从儒家哲学史的方面,分别论述了先秦的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汉代大儒董仲舒及宋代道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人生编》讲对儒学要全面地理解,儒学以修身为本,修己安人,德行为先,贵在提高人的思想境界,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儒学的核心是“仁体礼用”“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安其位,各司其事,各尽其职。自强不息,和谐共进,日新又新,达于尽善尽美,臻于世界大同。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热门推荐
  • 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中的每一则小故事都发人自省、启人深思。不但有助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偶发的困难情况,而且许多故事和寓言具有的伟大的智慧理念,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我及人类的本质,由此领悟更多的人生哲理。许多故事已经过数百年的世代传承,历经时间的锤炼也沉淀了时代的智慧。在每一则故事或寓言中,我们附以精彩的格言,这些都是最贴切的提示,有画龙点睛之妙。《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部分的解读至情至理、丝丝人扣,是对故事或寓言的完美诠释。
  • 总裁在上:娇妻别想逃

    总裁在上:娇妻别想逃

    沐子溪有着能让所有男人着迷的脸,但她也有拖后腿拖到后山的家境,她更有一个恨她入骨的男人,恨不得扒她的骨,抽她的筋!某夜,他把钞票砸到她的脸上:“出来卖,总是要动真格的!”“不!我后悔了!”“晚了!你只能是我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马随笔

    小马随笔

    随心而发,有感而写。道出在下的真性情!大家可以和我交流!
  • 盛世娇宠:娘娘,斗上凤位!

    盛世娇宠:娘娘,斗上凤位!

    “朕的瑾言自乡野长大,不懂规矩,你们一个个的,可不要欺负了她。”那些被抢了风头,失了体面的贵妇千金们都欲哭无泪,恨的银牙咬碎腹中吞。“朕的瑾言性情平和温善,从不与人为敌,不与人斗。”那一个个被打入冷宫,下场凄凉的小姐妃子们表示,皇上您都看不到么?“朕的瑾言,温柔乖巧,懂事听话,最得朕心。”自皇后登位之日,内殿之中突然就多出了一个民间物件,名曰搓衣板,听闻乃是皇后所赠,皇上珍藏,以供闺房之乐。
  • 极品全能霸主

    极品全能霸主

    宇宙某处,一座祭坛之上,一颗直径比太阳还要巨大的血色眼球猛然放射出血色光芒,映红了整个星系。“这是祖器的气息!”有人发出惊喜的声音。“位置在哪里?”“地球!”大宇宙时代降临!
  • 我的致富经:广西农村青年创业成才案例汇编

    我的致富经:广西农村青年创业成才案例汇编

    本书根据创业活动的环境、个体、团队、组织等主体层次,创业个体中的务农青年、返乡青年、大学生青年等主体类型,创业过程的孕育期、初创期、成长期、转折期等发展阶段,创业项目所属的种植、养殖、加工、工商、服务等不同行业,企业管理的供应链物流、生产运营、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等专业职能,组织管理的情报、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程序职能,对广西农村青年创业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 我说说,你听听:Toastmaster演讲精选

    我说说,你听听:Toastmaster演讲精选

    本书是作者演讲稿的汇集,大多针对生活中有趣的见闻有感而发,比如男女之间吃什么的”随便”话题,比如《那些年我不明白的事》从成人的角度讲述了懵懂的时候,小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作者的演讲稿小处着笔,却立意深刻,小小的论点却能有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在里面。每一篇独立短篇都可以视为是优秀的散文随笔,视野独特,文笔幽默,令人不忍卒读。
  • 火墙

    火墙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本宫所向披靡

    本宫所向披靡

    传说那位一手遮天的长公主也曾对一人求而不得正经权谋文案四国鼎立,天下四分蜀国皇帝久病不起,太子未立,皇子内斗最终由皇帝最宠爱的长公主监国,垂帘听政…………可谁又能肯定,那位长公主就不想坐上龙椅呢诡计多端(划掉)心系家国腹黑长公主×清风朗月深情右丞相
  • 总有宥王想害朕

    总有宥王想害朕

    主人格(被害妄想症):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总有刁民想害朕,尤其是宥王这个大胆有权势的刁王。次人格(粗鲁暴力狂):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总有人欠揍想害我,所以,我成全他了。第三人格(冷漠厌世症):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即使我拥有了天下,依旧觉得无聊。这是一个讲述拥有三重人格的人穿越在古代成为皇帝,成天觉得有人害自己的爆笑故事。宥王:我没有想害你啊!(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