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2000000003

第3章 “王”不是谁都可以当的(2)

《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们从小都耳熟能详。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经,然而除了拥有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之外,其他三人都看不到白骨精的妖精原形。

因此,当白骨精变幻成善良纯朴的村民时,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都无法分辨出它的真身,也无法相信那些村妇、老妪及老翁竟然是妖怪变的。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同一句话“眼见为实”,可是事实的本质真的就是人们肉眼所看到的那样吗?其实,人看到的东西有多少是真的呢?人的眼睛只能看到物质的表面。所以,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怎么可以看见什么说什么呢?

相传古时候有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妻子独自在家中守候,丈夫时常外出经商。有一次,出门数月之后,外出的丈夫非常想念他的妻子,决定回去探望一下。

可是,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乡,出现在家门口时,却看到了让他非常痛心的一幕:在温馨的灯光下,他日思暮想的妻子正在跟一位陌生男子在一起吃饭,两个人的样子十分亲热,妻子还时不时温柔地给男子夹菜。

看到这一幕,他立刻认定是妻子背叛了自己,于是,在痛心疾首之下,他再也不愿踏进家门了。愤怒的丈夫一气之下毅然调头离开了,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回来。

几十年过去了,丈夫已经白发苍苍、垂垂老矣,他对当年看到的事情一直无法释怀,想到自己时日无多,便想回到家中一趟,解开当年那个让他一直心痛、耿耿于怀的心结。于是,时隔几十年之后,他终于又回到了自己当年的家。

家中,他当年的妻子也已是满头白发,可是,她却依然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着。看到这种情况,他疑惑地问她,为什么。妻子回答说,这么多年自己一直在默默地等他回来,又问他为什么会一走了之,直到现在才回来?

丈夫听了,终于说出了当年的疑问。妻子坦诚地告诉他:那个陌生的男子是她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因为久别重逢,只是特意来看望她而已……

由此可见,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一个人如果遇到任何事情,都只凭眼睛看到的做出判断,不加以验证和证实就草率做出决定,那么就肯定会被各种假象所迷惑,如同管中窥豹、盲人摸象一般,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很多事情的本质和真相,只有用至真至诚的心灵去感受才能体察到。当你放下对眼睛和耳朵的依赖,不再执着于表面的东西时,才能真正获得识别真假、善恶的智慧。

不要认为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已经认识到了“眼见为实”的错误。

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几名弟子被困于某两国的交界处,他们连着七天都没有好好吃过饭,甚至连一粒米都没有尝到,每个人都饥饿难忍。白天大家都疲倦不堪,也没有力气动弹,只能躺着休息,更别说去寻找食物了。

后来,颜回想办法从别人家里讨了一些大米回来,然后拿到厨房去煮饭。在米饭快要煮熟时,孔子碰巧路过厨房,看到了这样一幕:只见颜回正在用自己的手抓着锅中的饭吃。孔子以为颜回在偷吃米饭,思考片刻,也没有声张,只是故意装作没有看见的样子。

过了一会,颜回进来请孔子去吃饭,孔子站起身,随口说道:“我刚刚做梦,梦到祖先了,在吃饭之前,我们应该先拿这些清洁的食物,来祭祀他们。”

颜回听了,急忙回答说:“不行啊!老师,锅里的食物已经不清洁了,不适合祭祀祖先。刚刚我看到锅里的米饭中飘进了灰尘,就把它取了出来,可是我认为直接扔掉太可惜了,所以,我就自己吃掉了。”

孔子顿时感叹万千,反省自己道:“原本以为眼见为实,可是,没有想到连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事实;凭借自己内心的想法去衡量一件事情,结果到头来也并不一定可信。看来想要通过外在事物来判断一个人的为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孔子悟出“眼见不为实”的道理来,是在知道具体情况后,明白自己是被眼睛所欺骗,误会了自己的弟子,所以,后悔自己看见什么就相信什么。

魔术最能体现出“不能看见什么就相信什么”的道理。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看到过魔术师的精彩表演,他们运用各种精巧的道具和巧妙的花招,一次次骗过了人们的眼睛,用精湛的表演博得了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在一个华丽的魔术表演舞台上,美丽的女演员冲着观众们微笑、眨巴眼睛,魔术师先用一个铁盒将女演员的头部套了起来。在接下来的一秒钟内,全场的观众便开始惊呼起来,因为在成千上万位观众的注视下,魔术师将铁盒连同女演员的脑袋一起从她的脖子上移开了一段距离。

观众被这离奇的景象所震惊了,无不瞠目结舌。而且,在此过程中,女演员的脑袋还在对着台下的观众微笑、搞怪。在这个魔术表演中,女演员肯定不是真的被“分尸”了,可是这样类似于“分尸”的效果却成功带给了观众视觉上的错觉和感受。所以,在成功的魔术面前,人们的眼睛和身体都受骗了。

魔术师们所创造出来的非凡魔术,在带给人们精神愉悦和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向人们证明了眼见不一定为实。所以,眼睛并不值得完全依赖和相信。

遇到事情,倘若完全为表面的现象而蒙蔽,完全相信自己的眼睛,却不懂得在内心深处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那么,我们就会被自己的眼睛所迷惑,对事物的本质和真相也会认识不清。由此,我们可以反向推理,也就是说,如果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和事物的本质,就要学会用心感知事物、体会事物。

很多人问过这样一问题:“眼见非实,耳听为虚”在变成现在所说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故事呢?也许,最初只是一个智者想要将自己的训诫传达给自己的弟子,之后这个弟子又继续将这段话传给了自己的弟子……于是,一段话便一直被传下去,最后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终于广泛地流传开去。可是,经过这么多人的口耳相传后,智者想要表达的最初意思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而这些话却依然被人们信奉着。

尽管很多人都说不能看见什么就说什么,但是,这样虚实不分的情况还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人们似乎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

然而,人们也慢慢地变得“聪明”起来,学会了利用人们相信“眼见为实”的心理,去充分伪装自己。脆弱的人用坚强冷漠的外表,把自己包裹起来,颇有心计的人,却装成楚楚可怜的弱小模样,以博得大家的关心与同情。最后可能会导致真正需要人们保护的人,受到冷落和排斥,而本来应该保护别人的人,却得到了精心的呵护与关怀。善于伪装的狡猾之人成了别人眼中的好人,这些都只是因为,人们这些判断仅仅来自于他们的所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仿佛隔了一层朦胧的雾气,人世间如同进行着一场盛大的化装舞会。有些人总是大张旗鼓地宣扬着自己的善行,也许很多人会被他们迷惑,认为他们富有爱心,想要奉献社会,可是,他们实际上只是为了给自己博得好名声而已;有些人做人明里一套,暗里一套,表面上可以拉着别人的手,跟人亲热地说说笑笑,可是却在背后造谣生事,一心想把别人打垮。

有些人面对自己的上司时,时刻表现出一幅笑脸,对其百般讨好,可是一旦转过身,就会露出厌恶的表情……许多人的笑容背后都隐藏着我们不知道的冷漠,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我们自己所看到的事实到底是不是最真实的情况,又怎能说“眼见为实”呢?

既然“眼见未实,耳听为虚”,那么,你可能想问,我们真实的世界又在哪里呢?请把手放在胸口偏左那块跳动的地方,我们应该用心去考虑自己所见到的情况。想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就要学会用最真实的心灵去体会它,感知它。

4.有时候收敛锋芒反而能保全自我

人生苦短,人在这个世界上活一辈子,就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不能因为太高调而让别人毁掉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有必要为了生存而收敛一下自己的锋芒,所以,有时候选择低调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可能会让别人因为你的优点而忽视某些缺点,但这样的做法,我们很可能会被别人暗算,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得不偿失。所以说,收敛锋芒反而能保全自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的社会环境中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已经不能用过于单纯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有人说:如果收敛自己的光芒,就是委屈自己,就是压抑自己,是一个懦夫的表现。其实,事实并不像表象一样,我们收敛自己太过耀眼的光芒,不仅可以避免很多麻烦,还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在一条小河中,有一块非常倨傲的石头,它总感觉自己是这条河中最锋利的,所以,总是让自己跟别的物体撞击,在很多次的撞击后,小石头变得遍体鳞伤。随着时间的流逝,石头被水流带到了中游,但是,前段时间的经历给了它很多教训,它开始痛定思痛,收敛自己的锋芒,它已经没有了之前年轻气盛和光芒毕露的习惯。开始把刺人的锋芒隐藏在自己的内心,从这以后,这颗不再倨傲的石头很少再受到其他物体对它的伤害了。

看了这个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呢?其实,我们应该像刀一样,学会在不需要的时候收敛锋芒,战斗的时候锋芒毕露。俗语说的好:“‘静若处子,动若狡兔’,‘审时度势,蓄势待发’。一个人说话做事,要很好地把握时机,不要处处都给人气势上的压迫,要给别人留点余地。”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在这个社会中成为一个识时务的人。因为中国的大环境更倾向于中庸之道,锋芒毕露,太喜欢展现自己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容易夭折。

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中看出来,如果臣子功高震主的话,往往会因为光芒太盛而招惹祸端。想要得到天下的时候,各路的英雄们都臣服在一个人的麾下,而且,他们所表现的能耐正是主子打天下需要的才能。但是,当局势稳定下来的时候,这些有能耐的功臣们的才华并不会随着王朝的稳固而消失,于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才能成了主子最大的心病,他们让主子感受到了一种威胁。所以,历史上开国以后残杀功臣的事情并不在少数,就是我们所说的卸磨杀驴。虽然,有的主子有点善心,不至于把功臣们杀掉,但是,他会想尽任何办法,把权力从功臣的手中卸掉,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就是如此。这些例子无疑向我们说明了不能在上司面前锋芒太露,尤其当上司觉得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就会用尽手段排除威胁自己的因素,当然,足够明智的人就会在合适的时候选择低调,收敛自己的锋芒。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非常有才华,在刘备手底下卖命。但是,当刘备逝世以后,他就不再显示像以前那样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聪明了,他开始收敛自己的锋芒。就像我们所认为的一样,诸葛亮的才华并不是都消失了,而是他为了自己不遭受祸患而把锋芒收敛起来了,因为诸葛亮知道刘备是明君,所以,自己才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尽心尽力帮助刘备,也不会受到猜忌。故此,刘备才有“三分天下而有其一”的战果。刘备不在以后,诸葛亮的行事就变得非常小心,虽然还是尽心尽力地辅佐刘禅,但是,还是要时常在外面征战,以防备有人或者主子觉得自己有“挟天子”的嫌疑。他敛去自己的锋芒后,故意向大家表现出自己的无用,尽量避免祸及自身。这才是诸葛亮的聪明所在。

类似于上面的例子太多,我们不禁怀疑“锋芒毕露”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的词语,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太多的人物死在这四个字上。

如果一个人愚蠢,其他人会责备他,如果一个人太有才华,别人就会嫉妒他,责备的情感会短暂存在,但被人妒忌,却可能丢掉性命。非常有才华的杨修就是栽在了锋芒毕露上,曹植也是因为这四个字被自己的哥哥曹丕一再陷害。所以,“嫉妒”是每个人的劣根性,区别就是有人会让嫉妒永远见不到光明,而有的人却会把嫉妒放在外面晾晒,偶尔还会付诸行动。

庄子说:“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其实,我们的境况也是这样的,才华横溢而又喜欢表现自己的人,虽然容易得到赏识和重用,但是,也会招人嫉妒和暗算。

愿意成大事的人,都应该让自己收敛光芒,积蓄力量。所以,当我们决定要努力成功的时候,千万不能在条件还没有成熟之前就轻举妄动,不然,我们的举动只能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学会韬光养晦和厚积薄发对我们非常有用。

有一位得道高僧,造诣很高,平时尤其喜欢云游四海,有一次,这个高僧出门的时候,带上了自己的弟子。有一天,天快完全暗下来的时候,他们仍然没有找到可以睡觉的地方。但是,由于路途劳累,高僧就和弟子在路边休息。

正在这个时候,高僧的弟子突然看见了满天彩霞中间的太阳,禁不住赞美:为什么今天的太阳这么好看呢?以前我怎么没有发现呢?高僧莞尔一笑说:不是有人说“夕阳无限好”吗?白天的时候,尤其是正午,太阳所发出的光芒太强烈,会让人睁不开眼睛,所以看不见太阳的美丽。但是,傍晚的夕阳收敛了光芒,就变得比较柔和,所以,人们都喜欢夕阳,可以好好欣赏它的美丽。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为人处世应该像夕阳一样柔和,而不应该发出太强烈的光芒,不然,我们会在成功的路上走得尤其艰辛。

同类推荐
  • 活用老子:安心自在

    活用老子:安心自在

    本书是介绍老子智慧的文化读本,作者基于国际视野,站在世界平台上,对老子智慧进行阐释和解读。本书结合作者游学和教学实践,阐述了世界各地人民寻求老子智慧,努力在“生之有涯”的日子里,令心灵安静怡宁的努力。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讲解《老子》,并运用心理学原理,让老子的智慧更能符合现代人当下的需要,读者可从中获得养生达道、快乐安心的力量。本书的出版有益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存在知识断层的中国人重拾经典提供便利。
  • 穷人靠什么赚钱(经典珍藏版)

    穷人靠什么赚钱(经典珍藏版)

    穷人赚钱靠什么?穷人如何才能快速成为富人?这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问题,成功创富是他们的愿望,但只有愿望还不够,还要有勇敢地改变自己和积极主动的行动!
  • 素质的打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素质的打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有些人将旅行视为生活,有些人的生活就是旅行。生活在京都的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旅行,每天都在发现。曾几何时,我们都被庸庸碌碌的生活磨损了敏锐的感性,忘记了这世界的许多美好。偶尔沉淀下来,想写下一点什么,才发现很多值得留恋的东西。将每天见到的事物记下,或摄影、或涂鸦,一把茶壶、一扇窗,点滴记下,都是生活。生活的味道就此氤氲地发散。
  • 心灵鸡汤精粹版9

    心灵鸡汤精粹版9

    心灵是一间贮满杂物的货仓,需要不断清扫才能扫除生命中的羁绊和心灵上的负担。打扫心灵就是净化内心的环境:扫掉烦恼,才会留下沉静;抹掉虚荣,才会留下真实;扫掉悲伤,才会留下坚强。只有经常打扫心灵,才能拥有一份宁静超然的心境,才愈能发挥潜能。生命的难度也就在于此。
  • 马上就办(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马上就办(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马上就办”,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执行力。无论你有多么伟大的梦想,多少严谨的计划,多么强大的实力,如果没有积极的态度,高效的执行,最终都将一事无成。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力的论述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中端正工作态度,提升工作效率,进而帮助你打开梦想之门,走向成功。
热门推荐
  • 伐天邪皇

    伐天邪皇

    身无脉轮,他是连修炼资格都没有的废柴;放逐多年,他只当个卖媚药的小郎中!而今天,却有家族长老亲自相接,要他这个长公子弘扬家威!一把刀,杀尽邪魔妖道;一粒丹,练就奇异身法!面对族人的质疑侮辱,面对杀母仇人的无限挑衅,他又将如何伐天道、诛异类,一登异世巅峰……
  • 重生西游之齐天大圣

    重生西游之齐天大圣

    【火爆新书】雷音殿上,大圣陨落!生死神符,逆转时空;猴王不屈,逆天归来!诸天神佛尽失色,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一世,俺老孙要让诸天神佛都记住这个名字,我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 炼仙神道

    炼仙神道

    炼尽天下物,掌控世间人,唯物主上道,唯仙唯神乐逍遥,一本残破秘籍,掌控所有辅道独成一脉,谁说辅修不能成神,看我炼尽天地万物为我所用。
  •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本书记录着作者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以及和学生高山流水般的情谊。在她的心中,教育无小事,她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是一个世界,细心的雕琢,耐心的呵护。
  • 雄才大略的统帅

    雄才大略的统帅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获好评。十年前,作者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举国上下正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而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她80岁的生日,大江南北又在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紧张地忙碌着。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发生不少改变,对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变化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岁月匆匆,但这套丛书,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特别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 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记忆》讲述了定格正在消失的京味儿生活,留住一座记忆中的城,图文版老北京风物志,百余幅珍贵图片,完美展现老北京风韵,再现京城市民生活图景,描摹一个时代的人文风情画。
  • 贴身保镖养成记

    贴身保镖养成记

    一个女保镖和一个小胆儿总裁的爱情故事,爱情往往就是互补,你的坚强,和我的细腻
  • 业绩才是硬道理

    业绩才是硬道理

    在市场的大草原上,胜者永远是竞争力强的狼。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狼族的竞争尤其强烈。狼不但要面对与其他动物种类之间的竞争,而且还要面对狼群之间的激烈竞争。
  • 用制度管人

    用制度管人

    本书正是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充分考虑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聚焦在企业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借鉴国际通用的管理制度和文案,详细论述了企业管理中普遍涉及的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工具化,并提供了具体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执行方法或流程、实用工具表格,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可在实践的层面上提高企业效率。当然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对于我们提供的制度范本、流程、实用表格,读者可以根据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适当修改或者重新设计,使之更适用于自己的企业。同一个企业随着技术的创新,产品的更新,制度也需要创新,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读者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已经形成的制度,以期达到高效管理、高效工作的目的。
  • 营销圣经

    营销圣经

    为什么大众化销售如此之火?为什么最佳的销售策略仍是那句老话——顾客就是上帝。为什么你已经具备了成功的条件却还没有成功?为什么说培训经费越多,在营销上花的力量就越少?在市场经济时代,那些持续增长的公司无不以盈利客户为增长基础,这些公司都能识别出他们最有价值的客户,创造出强劲的客户忠诚,并锻造出坚实的客户关系。营销学是每个营销人员创造佳绩必须遵循的推销法则,更是所有人营销自我,走向成功的金科玉律,拥有它,你将在商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