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2100000010

第10章 无为才是大有可为(4)

苛责不若清静无为

中国古代的许多王侯将相无不祈求长生,不少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而求仙拜佛,甚至让人高呼“万岁”。但最终不是送掉了自己的性命,就是残害了他人的性命。其实,人的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从出生那天开始,就注定了死亡,就像黑夜过后白昼必将到来一样,每个人都逃不掉,又何必苛责生死之无情、恐怖呢?

在老子看来,事事不过一个道字,万事都有“道”可循,苛责、强求是没用的。所以老子说:“不如守中”,意思就是说不如坚守大道,万事莫苛责,保持清静无为的状态。

李白曾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说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面对这样的赞誉,秦始皇可以说是当之无愧,他的确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秦始皇心中的远大抱负自此才刚刚开始实施。很快,秦始皇开始设立郡县制,三公九卿,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焚书、坑儒、抓壮丁、修万里长城、建阿房宫、北攻匈奴、南击百越等。

这一切使得一个伟大的帝国迅速崛起,屹立于东方的最高峰。然而,这也加速了这个摩天帝国的倾倒。

大面积的开凿,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大量地抓丁,让百姓家破人亡;沉重的苛捐杂税,使百姓苦不堪言。加之残酷的刑罚,秦始皇崇尚暴力,习惯了鞭笞百姓,因为触犯刑法,而被割下的鼻子会将筐装满,砍下来的手脚会将车子装满,连年的征战,更是尸横遍野。终于,百姓忍无可忍,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四方纷纷响应,一时间,战火燃遍了长城内外。

强大的大秦王朝仅仅持续了15年的时间,正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其实,在秦朝刚刚一统天下之时、百废待兴之际,秦王也完成了一系列的相关建设。然而,秦王对于万事太过苛责了,他迫不及待地想建功立业,将秦国发扬光大,以至于他忘记了顺“道”,想凭一己之力迅速改变天下万物,使天下事物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行,最终造成了老子所说的“多言数穷”的悲惨结局。

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个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苛责着自己和他人,又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惜牺牲他人幸福,他们终日的抱怨、仇恨社会、埋怨命运、嫉妒他人,似乎天下万物都对不起他们,不断地苛责万物,最终又如何呢?

无为才是真“道”

黄河之水不可逆流,万物何曾因我们的苛责而改变过?可见,万事莫苛责,顺其自然,才是最明智的行为,才能行得端,坐得稳。如何才能做到万物莫苛责呢?不妨按照下面的建议试一下。

(1)该顺则顺。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识时务者为俊杰。做事情一定要顺应大局,识时务,不要过于苛责自己,坚守某些不合时宜的大道理。

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伊索寓言》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

芦苇和橡树为了自己的力量和耐力争执不下,谁也不服谁。橡树嘲笑芦苇没有力量,风往哪吹就往哪倒。芦苇没有说话。这时过来了一阵强风,芦苇迅速地弯下了腰,顺风而卧,最后安然无恙;而橡树却挺直着身躯,面无畏色地迎风而立,结果被强风连根拔起。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不要与比自己强大的人和事物硬拼,该顺就顺,才能保全自身。

其实,承认自己错了、适当地放低姿态、该顺则顺并不丢脸。永远记住,用强硬的手段并不一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相反,适当的退让,软弱一些,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用宽容代替苛责。

宽容代表着一种淡泊的人生观,一种无为的思想。如果你能宽容地对待世事,你会得到真诚的祝福,百倍的尊重,出乎意料的结局。

有的人喜欢不断地苛责,苛责遇人不淑、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命运不公……久而久之,便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灰色”的世界,开始不断地嫉妒别人,谴责自己和他人,最终自暴自弃,逃避、麻痹自己。

俗话说:“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记住:苛责难以服众,宽容才能事事顺心。

(3)正确认识自己。

老子说:“能认识自己的,才算高明;能克制自己的,才算刚强。知道满足,就是富有,能坚持,才算有志。不失去根基的,就能长久;身死而不被遗忘,才算真正的长寿。”

鲁国的颜阖生性倔强,才学一般。有一次,他被任命为卫国太子太傅,由于颜阖从来不曾担当过如此重要的职位,加之又是给太子、未来的皇帝做老师,内心的惶恐可想而知。于是颜阖前去请教卫国的重臣伯玉大夫。伯玉大夫为他讲了一个螳臂挡车的故事,暗示他就是那只螳螂,奋起臂膀去阻挡滚动的车轮,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全然不能胜任,还自以为才高智盛,想去做太子的老师。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许多庸人常以天才自居,狂妄自大,争强好胜,事事苛责,反而自轻。因此,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算高明。

不一样的道家思维

现在的世界不是远古时代那个“不是偏执狂便无法生存”的世界了,那样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要顺其自然地生活,万事莫苛责,即使不能声名赫赫、成就一番霸业,也能顺顺当当地平安终老,这难道不是大多数人的心愿吗?

切记:不要拿着鸡蛋碰石头,因为:即便把全天下的鸡蛋都碰光了,石头也不会有任何损伤的。

7.把无为当作最大的作为

庄子记载了一段关于如何养虎和爱马的故事,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养虎的人,从来不用活物去喂养老虎。有人怀疑养虎人懒惰,怕辛苦,不愿每日为老虎捕捉活物,于是便指责养虎人。养虎人感到很委屈,说道:“我并不是因为懒惰,不愿喂老虎活物,是担心活物会激起老虎捕杀猎物的天性,诱发老虎暴力凶残的秉性。”正是因为养虎的人知晓老虎的秉性,并在老虎饥饿的时候,给它食物,所以老虎才能对其摇尾乞怜,异常温顺。

爱马的人,爱马到了痴迷的境界,他用精致的筐去拾马粪,看到有蚊虫叮咬马身,便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扑打蚊虫,结果马受惊,咬断绳索,撕毁笼头和马槽。本来是处于爱意,却没想到受了损失。

用自己的好恶去对待一个人、一件事物就一定对吗?

我们经常能看很多家长对孩子不是管得太严使孩子离家出走,就是太过溺爱导致孩子无法无天,总之家庭问题有史以来就层出不穷。看着一个个劳心劳神的父母,看着一个个无辜的孩子,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难道是父母不够爱孩子吗,不为孩子好吗?当然不是,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甚至为孩子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很多时候,父母为孩子做得越多,对孩子越不好。亲情如此,爱情亦如此,世间万物皆如此。真正应了老子的那句:“多言数穷”。

无为之下的盛

反观春秋时期,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各路思想争鸣,然而在如此激烈的时代,流传下来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思想精髓,那便是道家的无为思想。

老子认为,无为才是最大的为,因为无为就是顺道。这种说法早在汉初就被历史上有名的两位皇帝证实了。

汉初,把持朝政15年的吕后死后,经过了一番内斗,汉文帝刘恒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汉文帝为人宽厚,登基后广施仁政。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汉文帝登基后,勤俭节约,皇宫车骑衣服未曾添加过,他还下诏禁止郡国进献奇珍异宝。

皇亲贵戚们见此也都不敢奢侈了,因此,国家每年的开支大规模减少,百姓的负担也减轻了不少。不仅如此,汉文帝还对秦代遗留下来的刑罚进行了改革,废除了秦代留下来的多套酷刑,改用笞刑。各地的官员受文帝的影响,对案犯也都从轻发落,以教化为主。在对待周边民族关系上,汉文帝也以和为贵,尽量与他们和平相处,避免为百姓带来战祸。文帝所实施的政策正是老子提倡的“无为”政策,后来其子汉景帝即位后,继承了父亲的这种“无为”的政策。

在两代皇帝“无为”政策的影响下,汉朝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文化一片繁荣昌盛。可以说“文景之治”证明了老子提倡的“无为才是大有可为”。

因此,无为不是真的不为,而是最大的作为。文景二帝顺应百姓的需要,尽量不去打扰他们,不去强迫他们,最终出现了国富民强的理想局面。这难道不是做大的作为么?

“文景之治”证明了无为才是做大的作为,赵国名将廉颇之后廉范也证实了无为的妙处。

廉范曾任蜀郡太守,由于蜀郡地处成都平原,白天炎热,夜里凉爽,所以百姓们喜欢夜里做工。无奈,前太守为了避免火灾,禁止百姓在夜间点灯做工,为此,百姓们只好偷偷地做工,甚至还要把灯火用东西遮住,这样一来火灾就更容易发生了,几乎每天都有火灾发生。廉范到任之后,了解情况后,废除了原来的法令,准许百姓在夜间做工,但是要求家家准备一些水,以备不时之需。果然,百姓们欢喜万分,火灾也减少了。

在这里,廉范同样运用了老子的“无为”思想,顺应百姓的需求,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古时如此,现在也如此,文章开头提到了家庭教育问题,难道不是父母太有作为的缘故吗?事事都有自己的规律可循,顺应这些规律便是无为思想的真谛。今天儿女们的抱怨、逆反心理;明天所谓神童们的夭折;后天更有留学生刺母事件的发生,这难道不是父母和学校“太有作为”的结果吗?早在100年前,鲁迅先生就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而今天孩子们所承受的较百年前有过之而无比及。

同类推荐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道教史

    道教史

    《道教史(精装典藏本)》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道教史(精装典藏本)》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热门推荐
  • 凡花蚀锦

    凡花蚀锦

    丧母,流浪,复仇。阮祺萱的童年经历注定了她不会是凡尘中碌碌无为之辈。拜师,寻亲,入宫。恩人不代表观念相同,血亲不表示一脉相承。遇险,遭叛,濒死。究竟世间谁人可信,谁人可靠?过尽千帆,她是会浴火重生,还是看破凡尘,常伴青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Celebration & The Room

    Celebration & The Room

    A restaurant. Two curved banquettes. It's a celebration. Violent, wildly funny, Harold Pinter's new play displays a vivid zest for wkkk.net The Room, Harold Pinter's first play, he reveals himself as already in full control of his unique ability to make dramatic poetry of the banalities of everyday speech and the precision with which it defines wkkk.net Pinter's latest play, Celebration, and his first play, The Room directed by the author himself, premired as a double-bill at London's Almeida Theatre in March 2000.
  • 明末皇帝分身

    明末皇帝分身

    肖图白穿越明末,崇祯皇帝成为其分身。遥控分身,手掌大权。种田,练兵,排队枪毙……
  • 妇人临产门

    妇人临产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换票儿

    换票儿

    龙七爷踱出茶馆,看到县公署门前围聚着一群人。他蹊跷地眯起眼睛,老老地朝人群那边看看,“喀巴喀巴”转动两圈左手的核桃,而后“歘歘歘歘”地朝人群走去。龙七爷年过花甲,依旧体健腿轻,走路像是竞走,带动得脑后一条小辫子左摇右摆,如同喝醉了酒。看到天福号饭庄大掌柜的走来,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龙七爷身上。就像龙七爷是块磁石,他们的眼睛是铁球,眼神复杂,有的惊恐,有的忧伤,有的企盼,有的彷徨。龙七爷扫视一圈各色人脸,目光落到一个年轻人脸上,问:“怎么回事?”
  • 胡雪岩的做事之道

    胡雪岩的做事之道

    胡雪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迅速发迹,成为当时中国最有钱的巨商富贾;胡雪岩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备军饷,收复新疆,慈禧太后赐他黄袍马褂,被人称为“红顶商人”;胡雪岩奉母命建起一座胡庆馀堂,真不二价,童叟无欺,瘟疫流行时还向百姓舍药舍粥,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胡雪岩是中国晚清第一大富商,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银行做金融业务的人。并获得清廷特赐二品顶戴、赏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的特荣。鲁迅评价胡雪岩是“中国最后一位商人”。本书总结了胡雪岩一生的成败得失,希望读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本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名人就在身边。
  • 杨家将(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

    杨家将(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

    该书记叙的是北宋杨家将抗击辽邦入侵的传奇故事。此书从宋太祖平定北汉写起,演述杨业归宋和以他为首的杨门将士在与辽作战中出生入死:杨业遭奸臣陷害、作战失利后的壮烈牺牲,杨六郞继承父志的不屈不挠,杨宗保、穆桂英的威震敌胆,焦赞、孟良的忠勇无畏,以及后来十二寡妇征西等,故事流传很广,向为读者所喜爱。
  • 骨髓门

    骨髓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