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2100000009

第9章 无为才是大有可为(3)

面对人世沉浮,老子提倡无为思想,顺其自然,以不变应万变。

当你春风得意之时,要得宠思辱,不可过于兴奋。

清朝有位立志金榜题名的老童生,从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逢考必到,终日苦读,无奈天不遂人愿,一直未能金榜题名,光耀门楣。但是老者一直初衷不改,仍坚持日日寒窗,苦读诗书到深夜。

这一年,老者和儿子一起参加科考。父子同时应考,颇受世人关注,老者心里的压力也很大。因而,等到揭榜之日,老者竟不敢看榜,儿子只好独自一人去看榜,结果父子二人均金榜题名,老子考了第五名,儿子考了第三名。于是,儿子开开心心地跑回家报喜,一进家门,儿子便对父亲喊道:“父亲,我中了,我考了第三名。”

父亲闻听儿子只说自己考上了,便以为自己这次又落榜了,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再见儿子兴高采烈的样子,更是气愤,忍不住训斥道:“有什么可高兴的,才考了第三名就高兴成这样,如此沉不住气,将来能干什么事。”儿子一听,不敢再放肆了,小声说道:“你也考上了,第五名。”这位老者闻听,顿时喜不自禁,他激动地抓住儿子问道:“你说什么?是真的吗?”看着现在父亲的样子,儿子有些迷惑了:“怎么父亲比他还沉不住气呢?”

事例中,老者自相矛盾的言行,让人哭笑不得。对于考中和考不中,老者未能悟道,不懂得平静面对,没能做到一深一浅看人世沉浮,过于看重自己的得失了,失了分寸。

建安十五年,曹操任丞相,广受天下人非议,对此,曹操写了一封表白信。信中曹操提到,自己原本的志向只想做一个郡守。而之前,曹操做济南国相时,也颇有政绩,足以证明了曹操的确是“治国之能臣”,而没有非分之想。无奈,天下大乱,朝纲顿乱,曹操只好招兵买马,顺应天意。对此,曹操说自己前期并没有想扩大实力,且经常有意削减士兵,不想让自己的军队太过壮大,挑起战祸,他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曹操有意避免战祸,不想扩大实力,怎奈奸臣当道,很多事情也由不得自己,强弩握在他的手中,但箭在弦上,也是不得不发了。

如果曹操真的放弃兵权,那么,他还有他的子孙后代,亲朋好友,又会是什么命运呢?所以,对于曹操而言,真的看浅实力,看清自己的沉浮、得失,也就成了他人的俎上之肉,任人宰割了,不仅自己无法平安,连家人也无法保全。

但曹操一直严守大道,处事深浅有度,不管在所受礼仪方面,还是掌握的实权方面,曹操可以说是实质上的皇帝了,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称帝,他严守着汉臣的身份,不越雷池半步,这就是度,深浅有度,这就是道,一深一浅看人生沉浮的道。曹操遵道,守度,没使自己成为谋权篡位的逆臣而遗臭万年。

深浅适度平沉浮

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太在意了不好,太淡泊了也不好,只有适度才是最好的。有个成语叫做:“网开一面”,意思就是说,凡事不可做得太极端,要留有余地,只有做到深浅适度地看待人生沉浮,做到恰到好处,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老子也主张:去甚、去奢、去泰,就是主张做事要讲究适度,万不可太过极端,否则必然会弄巧成拙,恰到好处才是做的理想效果。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万事不可强求。

培养淡泊宁静的心智,任何事情都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一味地强求,违背其自然规律,就会弄巧成拙。

老子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意思就是说天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道”,不可以过多地干涉和违背。人世的沉浮也是如此,沉有沉的道理;浮有浮的缘由,面对着沉浮不定的人生何不采取老子提倡的顺其自然之道,一深一浅地看待。

不要滋生执拗、强求之心,不能顺应天道,必将会自食恶果,既伤害自己也无益于他人,何苦呢?

(2)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是一种大智慧。古往今来,很多智者都运用“居安思危”的智慧避免了很多灾祸。人生本就祸福相倚,很多时候,一帆风顺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平静往往预示着大的风暴即将降临;一时的成功与胜利都只不过是一种表象。可是,世人往往容易被这些暂时的表象迷惑,看不见背后隐藏的灾祸,最终被突如其来的失败、灾祸击倒于梦中。

所以,我们要将目光放远一点,尽量看到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和成功冲昏头脑;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时刻牢记,有的成功并不代表着好的开始;仔细分析现在的成功后还存在哪些隐患;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才是万全之策。

(3)网开一面。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的变化反复无常,因而,正如老子所说:“去甚、去奢、去泰”。我们做事、待人一定要留有余地,避免未来的灾祸。

过于勤俭节约,对人对己刻薄寡意,那么这种节俭就不是美德了;过于谦虚了,也会让人觉得有些矫揉造作;过于刚正不阿,就显得矫枉过正。因此,凡事不可太极端,顺其自然,为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对己对人都是有益的。

不一样的道家思维

庄子认为,道是无穷无尽的,万物都有尽头,人生的起落、兴衰也是顺道而行的,是道让天下万物有了充盈和空虚,亦是道让人生有了兴衰、沉浮。所以,让我们顺应变化,深浅适度地看待吧。就像一张弓,弦拉高了就把弓压低一下,低了就再把它举高一些,拉得太紧了就放松一些,太松了就拉紧一些。这样,一高一低,一松一紧,很多事情就恰到好处了。

5.无为,无所作为

《道德经》:“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其意为“道”永远顺乎自然,无所作为,但天地万物没有哪一样不是它的杰作。王侯如果能持守它,万物就会自然生长。

无为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兴旺之道。人们经常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无为就是无所作为。这实际上是人们没有正确地了解道家思想,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天道,顺从事物的发展之道而为之。只有顺应了天道,无为才是无所不为,才会大有作为。

无为而治造盛世

在得“道”的圣人看来,治理国家和与人相处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最重要的就是要顺其自然,做到无为而治,那么国家就会繁荣昌盛,与人就能和睦相处。

但是需要说明的就是,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天道,无所不为。如果违背无为之“道”,在治理国家时胡作非为,国家就会动荡不安,走向灭亡。如隋炀帝,他当时想要有“大作为”,修建京杭大运河、开丝绸之路,但是他劳民伤财,弄得老百姓人心惶惶、民不聊生,最终误国误民,断送了隋朝江山。

反观,那些无为而治的君王和将相,他们休养生息使天下安定有序,国力日益强盛,经济繁荣。“萧规曹随”讲的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汉惠帝二年,汉朝的开国元老萧何病逝。在他临终之前,惠帝曾问过他:“丞相百年之后,相位谁可代之?”“您看曹参如何?”萧何本就很欣赏曹参,听后说道:“陛下若能任用曹参为相,萧何可以死而无憾了。”就这样,在萧何死后,惠帝命曹参接任丞相之位。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许多人都对曹参很不满。有的人还到惠帝面前弹劾曹参,说他整日闲来无事,只知享乐,不知进取,若让这样的人为相,会坏了国家大事的。惠帝也是对曹参的行为有所不满,他完全没有以国事为重的样子,只是享受高官厚禄。这时惠帝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人了,但是自己就算错了,萧相国也不会选错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因为曹参也是元老级的大臣,当年跟随汉高祖一同打下汉朝天下。即使刘盈现在贵为皇帝,也要对其礼让三分,所以惠帝不愿亲自询问曹参。于是惠帝就找来曹参的儿子曹,对他说:“你回家以后随便问一下你父亲,先帝刚刚过世,新登基的皇帝又很年轻,可是现在看曹相国的样子,既不向皇上汇报政务,也不过问朝廷之事,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治理好呢?”

曹回家之后,委婉转达了皇帝的疑问。曹参听了之后大怒:“你个黄口小儿懂什么,国家大事也用你来管吗?”遭到训斥的曹非常委屈,回去后向皇上说了父亲的反应。

于是惠帝决定亲自与曹参谈谈。惠帝对曹参说:“曹相国,你怎么可以责怪曹呢,那些话是我让他去问的。”曹参听后,当即叩头谢罪。惠帝原谅了他,但是希望他说一说他这样做的原因。

“请陛下认真地想想,您和高帝比起来谁更贤明啊?”曹参问道。惠帝连忙答道:“朕怎么可以和高帝比呢?”于是,曹参又问道:“那么,您认为,我和萧相国谁的才能更高一些啊?”惠帝略加思索,最后坦言道:“似乎萧相国的才能更高一些。”曹参赞同地点点头:“陛下说得很正确,既然您比不上高帝,我比不上萧相国,那么我们对高帝和萧相国所制定的已经非常完备的而且行之有效的规章法令,还需要去做改动吗?以臣来看,我们只需要遵从这些法令就行了,如果多加改动,反而会造成混乱。”

听完曹参的一番话,惠帝明白了曹参的用意,也就打消了对他的疑虑。

曹参为相,采用无为而治的思想,遵循前人制定的有效法令,使得国家安定有序,经济繁荣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他也为人们所称赞,百姓还编了首歌谣来赞颂他:“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后来,也就有了“萧规曹随”这个成语。

曹参虽然才能比不上萧何,但他却有“无为”的智慧,懂得遵从前人的成果,从而有了大作为。可见其“道”之深,令人不禁惊叹佩服。

大道看似无为,但是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所不为。人是大道的子民,应该顺应大道,做到无为而治,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不妄为,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世间的种种际遇。

知己守道做无为

尘世纷纭变幻,为与不为一直困扰着我们,使我们的身心倍加疲惫。对此,道家哲学告诉我们,我们要无为,要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妄加所为。

但是我们怎样才能走出困境,看破红尘得“道”,做到真正的“无为”呢?

(1)正确地认识自己。

我们要做到无为,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经常反省自己,可以更正确地认识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我后,我们才会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该做这些事,或者该怎么做。

古希腊哲人的一个智慧结晶就是“认识你自己”。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才能更好顺应自然、顺应天道,从而做到无为而治,从而达到理想的目标。

(2)跟随行之有效的方法。

独树一帜的创新固然好,但是,创新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很多人创新不仅没有成功,反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不是吗?

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不应该创新,而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的能力不足以克服眼前的所有困难,得到最后的胜利。

其实,也许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前人已经有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时,我们就不妨无为,跟随前人的脚步,不去多过问什么,便可成就大作为。所以,更多时候,人们只要懂得跟随行之有效的方法就足够了。

(3)不要盲目创新。

创新虽然在我们生活的许多领域必不可少。但是我们遇到的许多事情,不能够盲目的创新。因为原有的也许已经是最好的了,如果我们盲目的创新,使事物发生了改变,不仅不能促进事情的发展,有的时候还会有反效果,造成事物的毁灭。所以,盲目创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取的。

“无为”是一种境界,是人们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所谓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所不为。所以我们要清楚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现状,努力做到无为,效仿前人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才有可能收获我们想要的,才能取得成功。

不一样的道家思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家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为,而是无所不为。无为的实质就是,遵从“道”,去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只有把心放开了,才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我们不需要去妄想什么,只要遵循“道”,无为而治,那我们就不会被红尘所扰,就能保持真自我。

6.万事莫苛责

其实,人的力量是极其渺小的,想要以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事,无异于螳臂当车。人要做的,不是去制造自以为是的规范,而是要顺应天意,顺应自然,抛弃没有意义的束缚,万事莫苛责,依理而行,便能和天合而为一了,跃出红尘的烦恼,抛下生死的包袱,这样才是真正的明白人。

可惜在现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很多人都不愿做明白人,如人与山争地,导致了阿斯旺水坝的悲剧。人人都应该有进取创新的精神,但这并不代表着人有能力控制一切,就像很多人自以为自己很强大、很有能力,就像只捧着一把沙,却宣称自己有了整个沙漠,我们除了哀叹人们敝帚自珍的心态之外,也必须建立起正确的认知,了解人力的有限,不要一味去苛责万事,与天斗,与地斗,妄想做另一个欲造塔登天的巴比伦人。

同类推荐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热门推荐
  • 修仙白蛇传

    修仙白蛇传

    命数已定的少年,只求多活一天,却苦求不得成仙法门。中午,少年和往常一样外出,后面悄悄跟着一个白色倩影。这是一个修仙盛世,万物众生都在寻求修仙大道。已完本《末世手机妻》《修仙魔少》《我被鬼后逼婚》作者声明:用手机看本书就下载QQ阅读软件来观看,用电脑看本书就来创世中文网。
  • 佛说象头精舍经

    佛说象头精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实现文明史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这一观点,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别对应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人的心灵世界,展示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出总体性的描述,以突出是华民族的创造力以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过程。本书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文明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时期文明的特点、亮点,及其承上启下的关系,彰显那些对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探讨对文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提示了若干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本书力图将中华文明放到世界格局中进行考察,写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在论述中充分注意文物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结合,力求史笔、议论、才情三者相结合。本卷函盖先秦文明。
  • 天弃

    天弃

    天造万物,地孕众生。众生皆有道,得道者,开创自身界。是故,乾坤分六界两域。六界为:神、魔、人、妖、鬼、邪,其中以神魔人为上三界,妖鬼邪为下三界;两域为:沧浪龙域,云缈仙域。自有六界两域以来,战祸兵燹,蔓延千里,板荡山河惊日月。混乱的纷争,残酷的战火使得丰盈大地,浩土神州千疮百孔,饱受摧残,难寻片缕净土。混乱烽火中,罪念在众生心中繁衍增生,驭控心性。当罪念汇聚成罪孽的海洋之时,天与地的怒火也将随之而来。
  • 机甲时代的魔法复兴

    机甲时代的魔法复兴

    在地面大多数的国家完成了工业化之后,悬浮于地面之上的天空大陆却渐渐忘却了那些强大、危险的古魔法。在十年之前,一直将天空大陆视作神明的地面国家入侵天空大陆,天空大陆惨败。十年之后,地面国家正在妄图对天空大陆的新一轮侵略,天空大陆东侧的东云间王国正面临亡国的危机。PS.在下想尽可能将本书写成类似史书的感觉,望诸位多提建议。群:947533949 弃疗中
  • 对不起请嫁给我

    对不起请嫁给我

    董木木说普通的人易寻,有趣的灵魂难觅。人生那么长,要找个有趣的人。辛然只想找一个普通人结婚,平平淡淡就好。
  • 谁说电子竞技没有爱

    谁说电子竞技没有爱

    今天工地出现教练车呕心if斯特以后再说,哈哈哈哈哈。
  • 军事:强军战略雄风

    军事:强军战略雄风

    兵勇是国家的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我国古代各个封建王朝都格外注重兵勇的重要性,制订了合乎时宜的征兵和募兵制度,并以确保战斗力为核心,构建起完善有效的组织实施系统。我国古代的征募兵制度类型繁多,不同时期也有变化,如兵农合一制、全民皆兵制、卫所制、旗兵制等。征兵制下的兵勇有事召集,事定归农,来路清楚,国家在平时无养兵之费。募兵制下的兵勇以当兵为职业,数量和服役的时间可以不受农业生产的限制。
  • 步步倾心:逆天小萌妃

    步步倾心:逆天小萌妃

    【女强,轻松文】她,21世纪的特种人员,拥有异于常人的超能力,万事万物皆在她掌握之内。他,千年前的冷血王爷,身怀无人能及的绝世魔功,国仇家恨剪不断理还乱。在一次特殊的任务中,她跨越千年与他狭路相逢,从此命运被改写,先后卷进阴谋重重的宫延纷争和疑团甚深的江湖仇杀之内。面对无情的杀戮与斗争,她手握长剑,喋血奋战,越战越强,在人狼混居的古代,闯出一番丰功伟业,绽放最野性迷人的姿态。
  • 帝仙界传奇之斗战丹师

    帝仙界传奇之斗战丹师

    一个山村老药农的小孙子,被一位骑着乌龟的道人发现身怀先天心火……从此他踏上了丹师之路。在修行的路上,他见识过剑客长剑倚天替天行道??刀客路见不平斩尽恶人??道士算尽天机??舍命卫道???佛徒劝人向善永不放弃??儒生一身正气为正义立风骨??……愿苍天有剑,敢教人间无恶人。我人族豪杰,皆赤血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