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8400000002

第2章 特稿(1)

战后东北之争(上)

白先勇

本文节选自美籍华裔作家白先勇的传记作品《仰不愧天——白崇禧将军传》,该书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战后东北之争》中,作者根据其父白崇禧将军生前的回忆,并参诸台湾与大陆出版的相关书籍,对内战期间国共双方的东北之争作出了自己的诠释,为我们认识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战,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因《温故》篇幅所限,此次刊出有删节。——编者

前言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展开斗争,抢夺接收沦陷区。双方主要的军事冲突,首先启端于东北。由于东北在国防战略、地缘政治、工业经济以及历史传统上,对全国甚至整个亚洲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很自然的,东北便成为战后国共斗争势在必得的首要目标了。

194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之间,国共双方军队,精锐尽出,在东北中长铁路上的重镇四平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这是抗战后国共两军为了争夺东北第一次主力会战,对于东北得失,以及整体内战,关系至巨。会战在四平街持久拉锯不下,双方攻守最激烈的时刻,5月17日父亲奉蒋中正主席之命,飞往东北督战。当时父亲已发表为首任国防部部长,并将于6月1日就职。

战后东北的国际形势

——美苏之间的势力竞争

战后东北不仅为国共相争的第一目标,亦是美国与苏联两霸互相较劲的比赛场所,事实上是四组力量合纵连横的复杂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为了逼使日军早日投降,以减低美军在远东战区的伤亡,不惜牺牲中国领土主权,1945年2月4日,与苏联订立雅尔塔密约,以换取苏联向日宣战出兵。美国估计日本海军虽被击败,但日本陆军战斗力仍可观,尤其是东北七十八万关东军,是一股强大力量,苏联参战,乃属必要。雅尔塔条约除了迫使中国承认外蒙独立外,其他多为有关苏联在东北的权利:开大连为国际商港、租借旅顺为苏联海军基地、合营中长铁路等。8月6日,美国原子弹轰炸广岛,日本投降在即,于是苏联赶紧于8日对日宣战,次日,苏军一百五十万人自中苏、中韩边境等,出兵东北,关东军不战而降,苏联势力又再度轻易侵入中国东北领土,对国共接收东北的争夺战,产生了巨大影响。东北对苏联的利益既是经济性的亦是国防战略的。二次大战,苏联工业遭到德军严重破坏,苏联掠夺东北价值二十亿美元的工业设备及原料,以做补偿。欧战结束,苏联势力席卷东欧,美苏两国形成尖锐对峙,在欧洲大陆各处交锋,同时两国争夺霸权亦在亚洲迅速展开。日本战败,美军占领日本,不让苏联插手,苏联已感芒刺在背。在国防上,东北如一柄利刃,深深插入苏联远东区的腹部,如何阻止美国及亲美势力在东北生根立足,是苏联战后远东政策的第一要务。因此当美军协助国民党军队海空运输到东北,苏联便处处作梗,不让国军顺利登陆,延误国军进占东北。苏联阻碍国军接收,而让共军在此紧要阶段,抢先一步,立足东北,在时间上占了先机,对其日后胜利,是大有帮助的。而共军从苏联手中获得关东军的武器军备,当然又是另一项苏联的“贡献”了。

战后美国对远东的策略,首要目标仍是在于防止苏联势力扩张,代替日本,独霸东亚。但传统上美国外交政策重欧轻亚,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向日宣战,出兵协助中国,是因为日本先偷袭珍珠港,美国还击,出于被动。事实上美国政府一向对遣派军队至亚洲大陆作战视为畏途,如何避免出兵中国而又能阻止苏联势力扩张远东,这便是美国战后的一大难题。当时国共双方,剑拔弩张,军事冲突一触即发,尤其日本甫投降,共军已水陆兼程进兵东北,而雅尔塔密约美国引狼入室,苏联军队在东北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东北形势急迫,美国政府是认识的。但当时杜鲁门政府打如意算盘,美国一方面积极协助国军进占东北、华北,另一方面却又派马歇尔到中国调停国共内战,向国民党施压,与中共组织联合政府,这种两面不讨好的政策当然注定失败。马歇尔在中国调停一年,无功而返。当时对中国问题了解最深的是中国战区美军总司令魏德迈(Albert C. Wedemeyer),他估计国民党军队并无能力单独接收东北,曾向美国政府参谋总部建议派遣美军七个师进驻东北,协助国军,对抗苏联,但为美国政府所拒。[1]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底线是,美国绝对避免直接出兵干预中国内战。苏联军队在东北为所欲为,而美国却划地自限,不肯介入过深,以免卷进国共内战旋涡,被迫与苏联在远东兵戎相见。国民党政府战后接收东北,可谓举步维艰,既遭苏联作梗于先,又受掣于美国调停,国际形势极为不利。

共军闯关东北

中共深刻认识到东北在战后国共斗争中,有决定彼此胜败的重要性。除了经济以外,战略地形上东北对中共尤其紧要。如果中共能控制东北,不但可以背靠苏联、外蒙、北韩等周边共产主义势力,除去后顾之忧,而且可以与华北各解放区连成一片,突破长期被国民党包围的状态,使中共军队有一个战略的后方。如果东北被国民党所控制,就会切断华北解放区与苏联、外蒙、北韩的联系,使华北地区处于南北夹击的地位,对国共斗争极为不利。争夺东北,是中共战后第一要务,中共全力以赴。

远在1945年4月,在中共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已经提出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指出:“如果取得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8月9日,苏联进军东北,国际形势发展对中共大为有利,两天后,朱德于11日接连发布七道命令,令各地共军出发进占沦陷区,接受日本投降。其中第二道,“为了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伪军投降”:

一、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

二、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

三、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西、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

四、现在河北、热河、辽宁边境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出发。

1945年8月15日,日本一投降,中共部队八路军及新四军的一些骨干,马上开动,沿着长城里外以及山东、苏北,日夜兼程,分水陆两路源源抵达东北:

9月初,冀热辽军区曾克林部到达沈阳、本溪。同区李运昌部,到达山海关、锦州。

10月上旬,山东萧华部到达安东,沙克、万毅、吕正操各部抵达南满各地。

10月下旬,吴克华、杨国夫、刘立人等各率部由山东纷纷到达山海关至沈阳一带。

11月,罗荣桓、黄克诚等由山东、苏北,率大队人马到达安东、沈阳地区及锦州一带。黄永胜率部到达热河。

由9月至11月,短短三个月间,中共各路部队,先后到达东北,有十一万人。中共中央又从各地抽调党政军干部二万多人,一同进入东北。

同时中共中央制定了几项重大措施,提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9月15日,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以彭真为东北局书记,委员有陈云、伍修权、叶季壮、林枫。彭真等即刻飞东北,21日在沈阳召开会议,宣布东北局成立。此后陆续派往东北的高级干部又有高岗、张闻天、李富春等,先后到达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竟达二十人之众,政治局委员就占有四名。

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为总司令,彭真任政治委员,罗荣桓任副政治委员,周保中、吕正操任副总司令;1946年1月,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除八路军、新四军外,并包括东北旧有的“东北抗日联军”、“民主自卫军”、“自治军”。

由此,在甚短期间,中共在东北便建立了掌握党政军的初期架构,开展工作。

中共能够如此迅速进军东北,一来由于抗战期间,中共部队在华北冀、热以及山东、苏北一带常年打游击已奠下根基,由这些地区进军东北,得了地利。中共中央抢夺东北志在必得,一声令下,剑及履及,其果断决心,也是成功因素之一。至于苏联在东北到底帮了中共多少忙,迄今仍有争议。但至少中共部队初到东北,苏军没有像对待国军那样百般刁难,则是不争之事实。国共两军争夺东北,共军抢得了机先。

中共对进军东北的人事布置是下了大本钱的,党政军精英尽出。军事上林彪是当时共军中头一号战将,其他如罗荣桓、黄克诚、萧华也是共军将领中的佼佼者。中共又大量启用东北人士,张学思(张学良弟弟)、吕正操、万毅等率领的老东北军,返回东北故乡有一定的号召力。东北局的彭真、陈云,后来又加高岗、张闻天等人,更是中共党内的核心人物,连长期居留苏联走国际路线的李立三也回转东北,参加工作。中共对东北下了如此大的赌注,连罗荣桓自己都说:“如果还搞不好,那就该打屁股。”[2]

中共军队干部初入东北,开展工作并不十分顺利。长期以来,日伪统治时代,对于中共在东北的地下游击抗日工作严厉镇压,周保中等人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牺牲很大,1942年后被迫退入苏联境内。不同于华北、苏北等地,中共的势力在东北民间并未生根,东北人民当时都只“认同国民党的中央政府,想中央,盼中央”,对于中共不甚了解。中共军队开始并未获得东北人民支持,初到东北,相当艰苦。黄克诚11月26日打电报给毛泽东抱怨,共军“七无”:

“无党(组织),无群众(支持),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等。部队士气受到极大影响……”[3]

共军在东北无钱无粮,黄克诚的新四军第三师到东北已一月,仅领到满洲伪币二百万元,够伙食十六天用,他12月7日打给军委的电报说:

“对人民强迫使用五百元、一百元之大边币,造成物价飞涨,商店关门,粮食除一部分吃日本存粮外,其余到一处吃一处,吃空烧尽,有如蝗虫,人民怨声载道。”[4]

中共部队进关初期,本身也有不少问题。第一是逃兵问题。9月7日,万毅给军委的电报:“部队采取逐次动员,但逃亡仍严重,仅昨夜即逃副排长以下八十余。”[5]

黄克诚的新四军第三师共三万二千五百人,11月15日给“军委林彭”的电报中说:“沿途逃亡掉队病号约三千人。”[6]

其次,中共部队组成分子良莠不齐。第三纵队副司令员韩先楚如此批评:

“进入东北之后,一些伪满散兵游勇和杂色团伙混入我军,有些以‘明当八路,暗投中央’为目的的组织也钻了进来。所以,虽然出现参军高潮,但真正工农群众所占的比例不大;部队发展虽很快,但大量新成分,实际上是不巩固和缺乏战斗力的。”[7]

中共部队进入东北,苏联红军虽然开了方便之门,没有刻意阻止,但红军对待共军,也并非完全友善的。据黄克诚、罗荣桓等人的回忆,他们的部队初到东北,曾受过红军不少气。苏联借口与国民政府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东北的大城须交到国民党手上,中共部队欲进驻沈阳,也被红军赶了出去。苏联原来答应将日伪留在沈阳的大批武器移交给中共,后来并未实践诺言。不过罗荣桓承认,一些中小城市的日伪武器还是交到了共军手中,“改善了装备,保证了战争初期的需要”。[8]

斯大林对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一向轻视,他曾对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Patrick Hurley)讥称中共为“奶油共产党”(Margarine Communists)。斯大林对中共战后武装夺权的胜算,起初并不看好,当时国军的人数军备远超过共军,又有美国援助,看起来国民党远占优势。斯大林老谋深算,对国共施展的是两面外交,并非完全一边倒向中共,国共相争,斯大林是坐山观虎斗,伺机从中取利。在东北,苏联对中共部队,最初援助是有限度的。

中共抢先进军东北,天时、地利、人和虽然都占了便宜,但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亦不少。

国军进军关外

国民党政府当然亦深知战后接收东北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不同于其他沦陷区,国民政府接收东北,需从苏军手中转移,而非从投降日军那里直接接收,因此这是外交交涉行动,牵动国际势力。而战后大批共军已先抵东北,国军进军东北,势必引起国共军事冲突,接收东北,亦是军事行动。

同类推荐
  •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这个朝代给了我们太多的骄傲,太多可以炫耀的资本,太多可以旧事重提的履历大事。这不是正儿八经的所谓真相史,更不是天马行空的无厘头。作为一本试图解读唐朝历史真相的书,作者只能尝试着去反映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境遇和心路历程。
  • 战国大召唤

    战国大召唤

    乱世战国,群雄并起,强秦东出西楚虎踞,男主生在乱世且是非常弱小的韩国,但却身怀召唤能力,听说你秦国有杀神白起,王翦战国名将,不怕我有兵仙韩信,军神李靖西楚霸王,力能扛鼎,我有宇文成都,李存孝,赢政,李世民,刘彻等等千古一帝,集会一堂,周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且看这天下谁主沉浮群聊号码:853205857
  • 青鸾乱

    青鸾乱

    商界后起之秀被人下套,聚集所有仇人后携情人玉石俱焚斗转星移,竟然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的古代,可怕的是附身在了一个五岁多的公主身上,而这公主因为母亲生她而死,皇帝从此不再见她,在宫中毫无地位可言,从小就被定下了联姻的命运但是既然我陈万青到了这里,便定要逆天改命,扭转乾坤!
  • 大元王朝3

    大元王朝3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唐中有术

    唐中有术

    于岸一脸懵逼,穿越到另一个平行世界的唐朝。后靠茅草屋,前面一条河,难道他要白手起家?
热门推荐
  • 释闷

    释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虎门狗子

    虎门狗子

    庄九娘迈动着她那双时下已不多见的人工小脚,一脸事儿地来到老八爷这三间石屋的时候,毒八爷正病歪歪地倚躺在铺盖卷上抽旱烟。黑咕隆咚的屋子里,老八爷苍老的面庞随着烟锅子的明灭而时隐时现着。把原本还算周正的面相弄得挺吓人。早上起来,去庄九娘家里看过庄九之后,老八爷回到石屋就再没有出门,抽一袋烟,发一会愣,眼里始终晃动着村支书庄九躺在院子里的那副死相。庄九是让刀子给捅死的,那副血肉横飞的惨相一般人不敢看。
  • 掠夺两界

    掠夺两界

    我叫南木,我有两个座右铭;一曰:征服二曰:掠夺…….当南木在异界面对:异种文明之——无尽掠夺机甲集群之——金属风暴兽化战士之——血腥盛宴符法师士之——战天斗地南木说道:“来吧!正面钢啊!”.......当南木在原界时,面对商业寡头、工业巨头、能源霸主;南木说:“规则由我制订”……当南木身处世界之颠南木说:“我将带你们征服星辰大海!”(非无脑爽文,逻辑科幻,古风描写,不爽你找我)Q群:109576670
  •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实现文明史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这一观点,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别对应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人的心灵世界,展示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出总体性的描述,以突出是华民族的创造力以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过程。本书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文明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时期文明的特点、亮点,及其承上启下的关系,彰显那些对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探讨对文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提示了若干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本书力图将中华文明放到世界格局中进行考察,写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在论述中充分注意文物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结合,力求史笔、议论、才情三者相结合。本卷函盖先秦文明。
  • 独特的乡土童年

    独特的乡土童年

    时间:2017年01月13日下午地点: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办公楼204主办:广西作家协会、《南方文坛》杂志、新蕾出版社焦娅楠(新蕾出版社原创文学中心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作家、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首都。今天,由广西作家协会、《南方文坛》杂志、新蕾出版社主办的《独特的乡土童年——青年作家王勇英作品研讨会》在各位师长的关怀下召开。请允许我先介绍各位与会嘉宾(略),非常感谢各位拨冗莅临本次会议,特别是对于专程远道而来的老师们,在此深表感谢。
  • 哈佛经营管理学(下)

    哈佛经营管理学(下)

    哈佛商学院在近百年的辉煌历史中,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他们已成为世界工商界的巨头和中坚,为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正因为如此,哈佛的经营管理学成了人们追踪的热门课题,特别是近几年来,美国政经界名人、商界弄潮儿纷纷前往哈佛进修深造。以期从中了解工商管理的真谛,深刻理解哈佛经营奇迹的不解之谜。本书不但生动地描述了哈佛商学院鲜为人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且介绍了哈佛经营的特殊精神和管理的特殊方法,向人们展示了哈佛经营管理这一不朽的精神食粮。
  • 红莲赤练

    红莲赤练

    红莲,是盛放在地狱,焚烧一切的复仇之花,赤练则是看似剧毒无比,实则毒性微弱的蛇。而她既是那个天真烂漫,娇蛮活泼的韩国公主,又是流沙的冷血杀手,外人眼中不折不扣的蛇蝎美人。世人皆道她是个狠毒无情的魔女,是个妖娆妩媚的尤物,是个倾城倾国的美人。可又有谁知道,她见不得光的过去。她是焚烧的火焰,直到她遇见了他,才收起了灼热。从红莲到赤练,她经历的又何止是岁月蹉跎?纵使蛇蝎美人妖娆媚,亦曾粉黛年少轻笑柔。艳冶莲华歌明灭,乱世风雨终未离。她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只能愈陷愈深。所幸,有他相伴。红莲,赤练,倘若人生只若初见……all莲练
  • 车厢里的圣诞小姐

    车厢里的圣诞小姐

    小说以两位从小失去母亲,生活在寄养家庭的孩子在平安夜当天独自乘坐火车前往父亲家时一路的经历为主线索,孩子们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启程的,一方面是在周围浓浓的圣诞节日氛围的感染下对圣诞老人、圣诞节礼物充满无限憧憬,另一方面因为父亲家里他们要面对的是后妈,之前周围人以及伙伴们灌输给他们对于后妈的印象让他们心里始终忐忑不安,所幸火车上遇到一位“圣诞小姐”,她用艾娜公主的故事以及充满圣诞博爱精神的礼物给孩子们心中埋下爱的种子,让这两个孩子在后来的新生活中很快融入,与同样充满爱心的新妈妈开始了融洽的新生活。
  • 宠妻无敌:妖孽老公从天降

    宠妻无敌:妖孽老公从天降

    她豪华婚礼上,一个酷似她的小女孩扑倒她脚下,大声呼唤她“妈妈”。一个俊美如神祗的男子忽然降临,嘴唇噙着邪魅笑容:“老婆,别闹了,我们回家吧……”她惊呆了!眼前的“女儿”和“丈夫”,她全然陌生。“我不是你老婆!我根本不认识你!”她惊慌否认。他掏出结婚证:“你看看这上面是不是你和我?”看着结婚证上的自己,她“石化”了……
  • 世界尽头奇幻传说

    世界尽头奇幻传说

    本书以奇幻作为主要看点,写了不同于地球上的世界尽头外的故事,以新视角讽刺当今世界的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