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38100000004

第4章 青铜篇:国之重器,贵压群雄(3)

重器鸿宝之大盂鼎

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公斤,圆形,立耳,深腹,三柱足,颈及足上部饰兽面纹,腹内侧铸有铭文,为康王时贵族盂所作的祭器,是目前出土的形制最大的西周青铜器,造型浑厚典丽,工艺精湛,是世间珍宝。

大盂鼎内壁铸有铭文19行291字,铭文中记载的是康王向盂(人名)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文王、武王能以卓越的业绩立国,主要是由于其臣属从不酗酒,每逢祭祀都非常认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国教训就是沉迷于酒。由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赐盂命服、车马等。盂在铭文中说明作此鼎也是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大盂鼎铭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及西周奴隶制度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

就书法艺术而言,其铭文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体现出端严凝重的艺术风格,开《张迁碑》、《龙门造像》之先河,在成康时代当居首位,是西周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大盂鼎又称盂鼎,之所以冠以“大”字是为了区别于小盂鼎。这两个鼎同时出土,但小盂鼎原器已失,仅存铭文拓本。

左宗棠报恩,潘祖荫得宝

大盂鼎道光初年(公元1821年)在陕西岐山县礼村出土。出土后,首先被当地士绅宋金鉴收藏,不久即易手归岐山县令周庚盛所有。此后大盂鼎又被辗转卖至北京琉璃厂待售。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宋金鉴会考得中,拜翰林,遂以银三千两将大盂鼎购回,收藏于府中。谁知好景不长,仅十余年时光,至同治年间,宋家家道中落,宋氏后人允寿将大盂鼎作价七百两白银转让给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僚属袁保恒。袁深知左宗棠酷爱文玩,得宝鼎后不敢专美,旋即将大盂鼎献给上司以表孝心(一说为左花重金购得)。

左宗棠在发迹前曾为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理湘省全部军务。其自视极高,恃才傲物,不免为人所诟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左宗棠被永州总兵樊燮谗言所伤,遭朝廷议罪。幸得时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援手,上奏咸丰皇帝力保左氏,且多方打点、疏通,左宗棠才得以脱罪。潘乃当时著名的金石收藏大家,左宗棠得大盂鼎后遂以之相赠,以谢当年搭救之恩。此后,大盂鼎一直为潘氏所珍藏。潘氏位高权重,足可保全大鼎无虞。至潘祖荫亡故,其弟潘祖年将大盂鼎连同其他珍玩一起,由水路从北京运回苏州老家。大鼎作为先人故物,被视为传家之宝,从不轻易示人。

几经觊觎,终得归所

潘祖荫去世后,荫蔽潘家的大树已倒,包括大盂鼎在内的众多古玩珍器被无数道贪婪的目光觊觎着。光绪末年,金石大家端方任两江总督,曾一度挖空心思,想据大盂鼎为己有,均为潘祖年所拒。但端方始终是潘家的大患,直至端方被新军所杀,潘家和大鼎才真正逃过端方之难。

民国初年,曾有美籍人士专程来华找潘氏商谈购买大鼎,出价数百两黄金,但潘家不为所动,一口回绝。

三十年代中叶,国民党当局在苏州新建一幢大楼。党国大员忽发奇想,要在大楼落成后以纪念为名办一场展览会,邀潘家把大鼎拿出来参展,想借机占有大鼎。但是如此拙劣的伎俩被潘家识破,婉言拒绝了参展邀请。

1937年日军侵华,苏州很快沦陷。潘祖年已去世,国将不国之际,潘祖荫的侄孙承厚、景郑等商定将大鼎及全部珍玩入土保全。主意已定,潘家人苦干两天两夜才将全部宝物入藏地下。整个过程除潘家人以外另有两个佣工和一个看门人参与其中。此后潘氏全家到上海避乱,潘宅成了日军搜查的重点。日军司令松井也查问潘家的收藏,但反复搜查均无所获。日军占领期间,潘家的看门人曾几次盗掘了若干小件的珍藏,卖给洪姓古董商人。由于大鼎过于沉重,无法搬动,得以幸免。

全国解放后,潘家后人见人民政府极为重视对文物的保护,经全家商议后,由潘祖荫的孙媳潘达于执笔,于1951年7月6日写信给华东文化部,希望将大盂鼎及另一件珍藏大克鼎捐献给国家。7月26日,文管会派专员在潘家后人的陪同下赴苏州,大鼎得以重见天日。大盂鼎原藏上海博物馆,1959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开馆,上博以大盂鼎等125件馆藏珍品支持。从此大盂鼎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

趣味链接:左宗棠其人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

左宗棠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和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后者为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左宗棠是收复伊犁的第一功臣,著名的爱国将领,精通文韬武略。1885年病故于福州。著有《楚军营制》,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大克鼎

——西周晚期青铜礼器的代表

大克鼎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铜器,它与大盂鼎有一段相同的命运,似失散多年的姐妹,颠沛流离后重逢,幸赖潘家的庇护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不管是机缘巧合,还是历史的眷顾,我们对此都心怀感恩。

重器鸿宝之大克鼎

大克鼎比大盂鼎晚出土70年,又名克鼎、膳夫克鼎,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铜器。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

鼎腹内壁上铸有长篇铭文,共28行290字,通篇铭文布局在整齐的网格之中,每格一字,美观端庄。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铭文内容可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克对其祖父师华父的颂扬与怀念,赞美他有谦虚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辅协王室,仁爱万民,管理国家。英明的周天子铭记着师华父的伟绩,提拔他的孙子克担任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册命辞,周天子重申对克官职的任命,还赏赐给克许多礼服、田地、男女奴隶、下层官吏和乐队,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封赏,乃铸造大鼎歌颂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此鼎系周孝王时期铸器,历见著录,流传有绪,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珍贵资料。

大克鼎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镈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大克鼎出土后辗转多人之手,后入主潘家,竟与大盂鼎殊途同归。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殊途同归

大克鼎曾经为津门人士柯劭忞收藏,而柯氏恰好是潘祖荫的门长。未几,潘氏得知柯氏有大克鼎入藏后,歆羡不已,亲往求让。稍加协商,大克鼎即易主归了潘祖荫所有。三十年前,潘已藏有大盂鼎,于今又得大克鼎,两大礼器至尊殊途同归,齐聚潘府,可谓壮观,潘氏的金石声名也由此益盛。盛名之下,不免引来诸多文人雅士及显贵上门,以求一睹二鼎的尊容。但潘氏奉二鼎若拱璧,不予示人。为此潘家还得罪了不少人。

孰料,潘祖荫在得到大克鼎的当年即撒手人寰。其弟潘祖年深知官场险恶,怕哥哥的去世使潘家失去庇护,觊觎两鼎之人甚多,难免会遭人暗算。于是经过族内商议,决定举家迁回故乡苏州。大克鼎和大盂鼎以及大量钟鼎珍玩就此随潘家离开京城,落户到了苏州。

在此后的日子里,大克鼎、大盂鼎等潘家珍藏历经端方强索、国民党当局诱骗以及日本占领军搜查等诸多磨难。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获得新生,由潘祖年的孙媳妇潘达于献给了国家。

潘达于18岁时丈夫去世,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她是大鼎的实际看护者。她视大克鼎如生命,历尽劫波,终于把它保护起来,最后又把它送进文物殿堂——上海博物馆,完成了作为收藏家的最神圣的使命。她本姓丁,因为所有收藏都是潘家遗产,她是代表潘家捐献,故改姓潘。继献鼎之后,在子女的支持下,从50至60年代,潘达于又分批向国家捐赠了大量文物。

趣味链接:大克鼎花絮

光芒: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与会的各国贵宾来到有“中国文物半壁江山”之美誉的上海博物馆,参观了这里的青铜馆和瓷器馆。巨大的展馆内,不时传出惊叹声。在名闻天下的国宝“大克鼎”展柜前,贴近玻璃外罩,大家仔细地观看大克鼎的铭文,询问起它的历史,并为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而由衷惊叹、心悦诚服。几千年后,它依然代表着中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吉祥物:大克鼎会成为吉祥物,这也许是我们的先人在铸鼎时万万没有料到的。别说是古人,就是现代人,也很难有此奇想,但这已经是事实了。虽然大克鼎从清末离开北京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但北京一家闻名遐迩的百年老店——全聚德,在2003年请大克鼎作了吉祥物。据说是因为大克鼎的“大克”两字的读音,正和英文duck(鸭子)谐音的缘故。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大克鼎故事的一个精彩花絮。

聚首:四十五年过去了,上海博物馆有情有义,为了让大克鼎和大盂鼎的捐赠人潘达于老人重见两大宝鼎聚首的盛况,特地在老人百岁诞辰时将大盂鼎从北京接回上海,于2004年2月29日至3月6日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百岁寿星潘达于捐赠大盂鼎、大克鼎回顾特展”。除了向这位世纪老人表达我们的敬佩和感激之外,也让后人再次目睹了两大宝鼎的风采。

毛公鼎

——记载铭文最多的宝鼎

毛公鼎,西周三大青铜重器之一,已发现的记载铭文最多的宝鼎,在战乱年代同样难逃颠沛流离的命运,它的不断转徙除了证明自身的价值外,还为我们揭示了乱世中的世态人心:小人看到的是赤裸裸的利益和金钱,而真正的中国人看到的,是它对历史和民族的意义。

鸿篇巨制

毛公鼎于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重34.7公斤。毛公鼎器形作大口,半球状深腹,兽蹄形足,口沿上树立形制高大的双耳,浑厚而凝重,整个器表装饰十分整洁,显得素朴典雅,洋溢着一股庄重的气息,反映了西周晚期文化思想的变革。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时(公元前828年—公元前782年)的一件重器,应该是周宣王的叔公毛公所铸,鼎因铸者毛公而得名。

毛公鼎内壁刻有497字的铭文,共32行,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乃迄今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之最。除了史料价值,毛公鼎在中国古文字和书法研究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是金文的经典名作。

毛公鼎内铭文,是一篇典型的西周册命铭文。全文首先追述周代开国君主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感叹现时的不安宁,接着叙述宣王委任毛公管理内外事务,拥有宣布王命的大权。宣王一再教导毛公要勤政爱民,修身养德,并赐给他一些器物以示鼓励。毛公将此事铸于鼎上,以资纪念和流传后世。全铭文基本引述周王的册命话语,文辞精妙而完整,古奥艰深,是西周散文的代表作。

这篇铭文表达了周宣王孜孜图治的决心,对研究西周晚期的政治历史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也是一篇金文书法的典范。这篇煌煌巨制,不仅在内容上是一篇重要的史料,在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铭文的笔法端庄,线条质感饱满,结体庄重,以至于出土以来,清末的书法家们无不为之倾倒。清末著名书法家李瑞清就曾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郭沫若先生也称之为“抵得上一篇《尚书》”。

毛公鼎出土后在民间转手多次,抗战期间险些被日军夺走。日本投降之后,收藏者将鼎捐献出来,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其镇馆之宝。

历尽劫波

毛公鼎于道光末年(公元1850年)在陕西出土后,岐山知府将大鼎视为“摇钱树”,他暗中找到省城古董商苏亿年、苏万年兄弟,将大鼎卖了一马车银元的好价钱,然后他用这堆银元给自己捐了个大官。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苏家兄弟打扮成商人模样,将大鼎藏在布匹堆中,雇了几个保镖,赶着两辆马车向北京奔去。到了河南境内,遇到一群土匪,双方厮打起来,终因寡不敌众,只好将后面那辆装载布匹的马车扔给了土匪,保住了大鼎。到京后,他们请来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鉴定,陈深知“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西周青铜器铭文越长越珍贵,于是陈介祺当场拍板买下了这件宝物,以三年俸银之重金为代价购藏。毛公鼎在陈氏手上收藏了30年。陈氏对其他收藏都乐于公诸于世,印成目录,昭示天下,唯有对毛公鼎,深锁密藏,不肯示人。陈氏病故后,陈氏后人又继藏了20年。

到本世纪初,两江总督端方依仗权势派人至陈家,限三日内交鼎,将毛公鼎强行买走。毛公鼎到端府后没几年,端方因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被新军刺死。当时有人说,端方不该强占毛公鼎,地下的东西煞气太大,他压不住。后来,端方的女儿出嫁河南项城袁氏,端府欲以毛公鼎作为陪嫁,而袁家却不敢接受,端氏后裔遂将鼎抵押在天津的华俄道胜银行。可是后来其家道中落,端氏所收的许多青铜器均经过端氏的把兄弟、美国人福开森卖了出去,此鼎也无力赎回了。

同类推荐
  • 世界美术与绘画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世界美术与绘画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根据音乐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大概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产生了我国最初的音乐教育行为。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音乐教育从萌生、逐步定型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韶》乐史称“舜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为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我国音乐史,同时也包括俗乐历史,俗乐以民间歌谣为主体,成为我国古典艺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中国艺术经典4

    中国艺术经典4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科学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科学魔术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和魔术初级爱好者量身打造的魔术全集。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一个个奇妙、有趣的科学魔术展现在青少年面前。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选取了生活中简单易学的小魔术,通过直观的图解和明白简洁的语言,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魔术高手,成为朋友中最受欢迎的开心果。
  • 画出来的生命:走进影视动画艺术的殿堂

    画出来的生命:走进影视动画艺术的殿堂

    本书主要从历史与社会、人文与生态方面对动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动画的组成元素进行理论分析,挖掘其蕴藏的艺术内涵。让读者逐步跟随作者的脚步进入动画的神圣殿堂,去探索这种独特文化带给我们的无与伦比的动画艺术之美。其次,在动画影片的实践研究中,讲述动画艺术的人文与生态,评述在动画作品中存在的生态伦理观,从而让艺术作品体现深切的社会意识和高度的人文关怀。在本书的最后,对当前动画技术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可怕”的浙商:中国第一商帮的创富秘籍

    “可怕”的浙商:中国第一商帮的创富秘籍

    中国有这样一个“可怕”的圈子,有这样一群独特的人,他们是在战国时期已然行至四海、天下为市的商贾之人;他们是在18世纪影响了中国工商业、金融业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商帮;他们又是在改革开放的商海中取胜的当代中国第一大创富团体……
  • 变身

    变身

    “你一个人看电影啊?”前面那女孩侧过头来,面带微笑地问他。“啊?哦!”他的脸腾地红了。他飞快地朝边上看一眼,又收回来,笑笑地看着这个陌生的女孩。他一直站在她的身后,排了好长时间了,有半个小时吧。她只比他稍低一点,一头披肩黑发,偶尔转转脑袋,才能看得见侧脸。她很白,丰腴得有点过,然而紧身的牛仔裤并没有使她显出多么胖来。在他站到她身后之前,他似乎瞥见过她的正脸儿,但是一站过去,那样子就模糊了。他只把眼睛放到前面去,在队伍的深处寻找风景,却忽略了近在眼前的一个人。好像,她回过一两次头?只是他没有留意罢了。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2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2中篇小说卷

    吴义勤主编的这本《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2中篇小说卷》共收中篇小说八篇,包括贾平凹的《晚雨》、莫言的《红耳朵》、阎连科的《寻找土地》、尤凤伟的《石门夜话》、刘醒龙的《村支书》、池莉的《预谋杀人》等。每篇小说后都有精短点评。
  • 六迹之星河创世

    六迹之星河创世

    神石碎片用以科研,人类科技突飞猛进。神石爆炸时遗失的心核被找寻,带回地球之时遭遇争抢。世界污染,环境变革,整个世界已经大不相同。大地已变为污染的地狱。当权者身居九霄之上,平民如猪狗活在不见天日的都市中。我本一心在此肮脏的世界中求存,奈何他们,夺走了我的心脏!没关系!从墓地中重生,从乱世中崛起,你玩阴的?我有史上最强统计师大脑!你玩蛮的?半神之体,我就是王!六迹系列六迹裙.号:497662407星河创世裙.号:807300047六迹书友群,欢迎大家。
  • 重生逆袭:男神,别跑!

    重生逆袭:男神,别跑!

    初三亲眼目睹父母车祸,痛失双亲。自强不息,努力活着却得到初恋意外身亡的消息。拼命工作麻痹自己,却遭亲叔叔一家迫害坠楼,成为没有自主行动能力的植物人。期间亲耳听到原来从小到大所遭受一切悲剧都是堂姐一家布局多年一手策划。未能报仇又遭堂姐谋害身亡。本以为再也没有报仇的机会,一睁眼却重回初三毕业那年,父母的悲剧不能重演,初恋的命运也要改变,若不逆运改命,枉她重来一遭!不过,重来一回,和初恋的交集怎么越来越多?这位男神,明明是我暗恋的你啊?!你这么主动,我的人设很难立住的啊。
  • 风筝少女

    风筝少女

    林阳慢步走到窗前,正准备将窗户合上时,眼前的画面却令他惊叹了,窗户对面的民德广场上,一名白裙飘飘的少女正手握长线,在广场上欢快地奔跑着,她头顶上方,一只白色的风筝在漆黑的夜空中轻盈的飞舞着,宛若一只蹁跹的蝴蝶。窗外的月色格外明亮,明亮到林阳甚至怀疑眼前的这一幕是否真实……
  • 铉集

    铉集

    一个初中学历的人,没什么文化,但喜欢写点不成文的小诗词,水平低浅,不好之处即是笑话罢
  • 一不小心,红了眼睛

    一不小心,红了眼睛

    2月8日晚上11点半,承阳路深夜,风忽地泼了。昏黄的街灯,如一只只疲倦的萤火虫,把夜衬得越发黑。远处居民区传来稀稀落落的爆竹声,就像日本料理,一碟一盏,精巧细致,星星点点,却总不尽兴。打开车门,寒风迎面袭来,猝不及防撞入心肺。她倒抽一口气。风掠过炮仗纸、枯叶,打着旋儿在半空中飘舞。挥过飞扬的灰尘,把车门碰上,防盗锁嗡嗡叫着。清脆的高跟鞋声,回响在便道上,略显凌乱。心头浮现起好几个醉鬼的段子,尝试了一下“之”字的走法,拍拍通红的脸,她咯咯笑起来。蹲下身,借着手中诺基亚N95的亮光,她解开特制大锁,刷地拉开卷闸,推开玻璃大门。
  • 我想去太空

    我想去太空

    万事万物,有因就有果。得到就会有失去。只要做对一件事,生活就会有意义。
  • The Lumley Autograph

    The Lumley Autograp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