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41600000002

第2章 安逸,是你现在最不用考虑的事(2)

答案无外乎就是“安逸”。这样的岗位通常门槛比较宽泛,没有太多技巧性的要求,也不用承受业务量的压力,所以很多人便将之当成职业目标。这位人力资源主管告诉我,她曾经试问过几位面试者,愿意不愿意去做其他岗位,虽然压力要大一些,工作也相对辛苦,但收入要比行政高出不少,而且还能学到新的东西,这样以后即便离开了公司,也能多一些选择工作的余地。而对方的表现却都很抗拒,有些甚至直言不讳地告诉她:“我做不来那么复杂的工作。”

其实,并非是他们的能力真的无法胜任全新的岗位,而是他们的心依然摆脱不了对于安逸的眷恋,宁肯让自己站在职场的边缘,也不愿意多吃些苦,为自己赢得一个迈向核心的资格。可是5年之后呢?10年之后呢?当他们已经不再处于职场中最黄金的年纪,又该拿什么去和一拨又一拨更加年轻朝气、精力更加旺盛的对手去竞争?

别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我们都可以享受,但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合奋斗。年轻时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很多,但唯一不用考虑的就是追求安逸。

20岁时,我们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还是犯错误后从头来过的概率,都比30岁时要高。而30岁时的这些指标,又要优于40岁。时间不会专门为你而停滞下来,机会同样不会等你享受够了再来找你。一旦错过了奋斗的最佳时机,即便再想重新开始,却常常已是身不由己。

其实,谁也不是生来就热爱辛苦与奔波,但是生存规则如此。我们渴望的东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才能换取,因而只要我们心中还有渴求,唯有让自己不断奔跑在路上,在汗流浃背中将它们一一获得。他们并非不希望享受,却更加知道现在还不是安逸的时候,只有在经历风雨后,那种雨过天晴后的闲庭信步,才能更加淡定与从容,才是真正的收放自如、尽在掌握。

为什么偏要成为大多数

我有个朋友,在28岁那年突然开始恨嫁。

原本,她每个假期基本都四处旅游,或是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和电影,过得很是自在充实,但自从她进入恨嫁模式后,就再也没有了以前悠闲的日子。几乎一有空闲时间,她都去相亲,有时候甚至一天要见好几个,从城市的这一头掐着时间匆匆赶往另一头,连对方的长相还没记清晰就去会见下一个,宛如赶场一样。

身边人对于她这种转变很是不解,按说她各方面条件也算不错,日子也一直过得优哉游哉,何必这么着急把自己嫁出去呢?每次被问,她都只回答一句:“可是,我身边的人都成家了啊,我不想做特殊的那一个。”

不出一年,她终于把自己嫁出去了,但是婚后的生活和自己所选择的那个人,却并不是她之前所设想的样子。矛盾丛生中,她开始后悔自己当初对于结婚的决定:“早知道是这样,我还不如单身一辈子。”

其实,结婚这事本身并没有错,两个人情投意合下结成连理,是水到渠成的美事。错误的,是她因为追求别人步伐而匆忙寻求改变的心。很多恨嫁的人,恨的并非是那份没能成家的孤单,而是在恨偏偏自己那么特殊,没能像别人一样。

记得在看作家铁凝的介绍时,发现她竟然50岁那年才结婚,即使是在女作家这个群体中,如此晚婚也并非常见。后来因为好奇,便查到了一段与之相关的往事,1991年5月的一天,铁凝去看冰心,冰心问她:“你有男朋友了吗?”“还没找呢。”铁凝回答道。“你不要找,你要等。”当时已经90岁的冰心老人这样说。而她,也确实做到了一路静心等待,直到遇上了那个让她焕然新生的人。假若她当年也如我的闺蜜一般,因为不想和别人不一样,而匆忙让自己步入婚姻殿堂,那么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很多时候,我们做出一个决定并非是因为自己希望如此,而是因为大多数人全都是这样,哪怕大家想去的方向和自己心中的期待南辕北辙,也会逆着自己的心性而选择随大流。我们似乎特别害怕自己成为不一样的那一个。因为特殊这件事,说好听了是鹤立鸡群、特立独行,说难听了就是孤僻、不合群,闹不好,还会给自己带来枪打出头鸟的霉运。

而且,我们跟从于大多数,除了不想让自己太过特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总会相信大多数人所做的事一定是正确的。在很多人的概念中,越是很多人走的路,越能证明安全,越是很多人做的事,越能证明其明智。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和别人保持一致,开会时先听听别人都说些什么,之后再讲些与前面的人差不多的话,找工作时先看看别人找的都是哪些方向,然后也制定个相似的目标,哪怕写篇文章这样的小事,都要先找个范本,然后照猫画虎,临摹个大概。我们处处跟在众人身后亦步亦趋,为的就是自己不会出错。

可跟随别人,将自己融入大多数中,就一定是正确的选择吗?

有一年,我和家人自驾游。一天,我们准备去一个位置有些偏僻但又很有特色的小镇。为了不迷路,我们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仅在GPS里做了标记,还特意上网查询了攻略,之后手绘出了一张路线图。

在距离小镇几公里的一个岔路口,我们经过一个休息站,休息站上此时已经停了好几辆车,车上的人似乎也都是些游客。下车休息时,我们和那几辆车上的人聊起了天。果不其然,他们也都是为了那个小镇慕名而来。于是大家很自然地讨论了接下来的路线。出乎家人的预料,那几辆车马上要走的路,竟然和我们之前查询到的不是一条。起初,我们还和第一位司机辩论谁选的路才是对的。而当第二名车主也质疑我们时,我们的口气便不那么理直气壮了。等到第三名车主也加入了对方的阵营后,我们连话都不敢说了。

休息完毕后,大家各自道别返回车中。这时,爸爸突然问我们:“咱们下一步走哪条路啊?”我们却都一个个面有难色:“不知道啊。”“咱们之前选的,是不是搞错了?”“是啊,要是一个人说不对也就罢了,好几个都说不对……”我们还正讨论着,爸爸已经默默地开着车追上了刚才同在休息站的那几辆。我们一看爸爸也选了和别人一样的路,便全都不再吭声了,但都是松了一口气的样子,似乎还有些许庆幸:跟着大家,肯定不会错了。

可是谁知,开出去大约两公里后,前面的车突然一个接一个地停住了,紧接着,第一辆车开始转向、掉头、加速,之后和我们擦身而过,之后就是第二辆、第三辆。我们一下子傻了,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条路是错的!

不得已,我们只能重新将车开了回去,而折腾了这么一大通,最终我们才发现,在此之前我们所说的那条路,才是真正能到达小镇的正确道路。再上路时,我们的脸上却都有着抑制不住的沮丧。就走错路这件事来说,并没有什么可让人太过不爽的,但明明自己的想法没错,却仅是为了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最终犯了错,实在是让人觉得分外憋气,又有苦说不出。

事后我不禁回想,是什么让我们连GPS都不再相信,并且对自己之前反复查询的结果也产生了怀疑?那就是“大多数”所引发的从众感。当我们与大多数的人想法一致时,我们不会有太多感觉;而当我们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不同时,心里则会率先忐忑不安,然后怀疑自己,继而否定自己,最后仓皇地走上了和别人一样的路。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生怕自己成了那唯一的笨蛋,却从来不会去想,人数的多少和正确与否之间,根本就不存在着任何必然的关联。

古斯塔夫·勒庞在他那本举世闻名的《乌合之众》里写道:“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如此看来,每一个笨蛋的产生,都不是在独自走路的时候,而是他决定抛弃主见、盲目成为大多数中的一个的那一刻。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的那样:“每当你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边,你就该停下来反思一下。”

现实中,这类个人想法与大多数之间的矛盾更为常见。有时候会和单位里一些即将毕业的实习生们闲聊天,问他们对将来有什么打算,惯常听到的回答是:“不知道啊,我身边的人都在出国,我也想试试看。”“没想好呢,没准会接着考研吧,我们宿舍都报名了。”“考个公务员吧,大家都说做公务员不错。”每次我都不甘心地追问一句:“那你自己的想法呢?”他们总会愣上半天,才犹犹豫豫地给出另一个答案。

让他们犹豫的,也并不是自己对于梦想的那份憧憬,而是对于自己所想并非“大多数”的那种恐惧与不安,却不知即便别人脚下的路再好,那也只是属于他们的体验,却并非能变成适合你人生的心得。

宋代黄庭坚曾在《劝交代张和父酒》里感慨道:“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独行者从来都比从众者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无论经历过什么,身边都鲜有别人的陪伴和鼓励,甚至连经验都难得有所借鉴。你如果成功也就罢了,倘若失败,还会遭受到加倍的耻笑,被当成反面教材,用以震慑住更多不愿加入“大多数”的人。

但是,即使做不成大多数又能怎样?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冷暖自知的试炼,所有体会都是无须统一的开放式答案。走大道也好,走小路也罢,都不妨碍我们殊途同归地感受着幸福和满足。只要你遵从的是自己的心,那么即使选择的途径和别人不一样,也不会影响我们最终抵达目的地。

而人,也只有先相信了自己,才能相信自己脚下所走的那条路。

你是在生活,还是度过余生

假设,你现在掏出手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一条信息:“实话实说,你觉得自己过得怎么样?”会收到什么样的回复?

这是我一位朋友曾经做过的一次真实的测试。原本他发起这次测试只是因为无聊,可谁知道,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到了上百条回复。朋友大概统计了一下,其中大约有10%的人认为自己过得很好,有10%的人觉得过得糟透了,而剩下那80%,则几乎全都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凑合、将就、那么回事呗。

奇怪的是,无论是哪一个分区里,其中的人各方面的差别其实很大,有些人尚且要为每月的房租或月供奔波,有些人却已坐拥千万资产,有些人正挣扎在情感的边缘,有些人则感情稳固恋爱多年。

为什么那么多处在不同生活环境、有着不同遭遇的人,却对自己的生活存有同样的态度?这个疑问,曾经很长时间以来存在于我的心里,而直到今天,我才感到自己似乎触到了答案,原因就是:一个人对于未来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生活其实不会有什么惊心动魄的起伏,我们的昨天和今天,通常不会发生本质的改变,充其量也就是比昨天多挪动了一小步。可是,正是因为态度不同,目标不一致,导致这一小步对于我们也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我以前在游戏公司上班,有一天下班时,正好和一位同事顺路,他在公司负责编程,平日里我们没有太多交集,因此一路上难免有些冷场。为了气氛不太尴尬,我只好没话找话地问他,之前是在哪里上的大学。他告诉我他没上过大学,我们上大学的那几年,他正在当兵,本来想继续留在部队,结果没有留下来。我又问他从部队复员后干了什么,他说离开部队后,他当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保安。

听到这里,我有了些好奇,总觉得保安和他现在从事的工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便追问他是怎么来到现在这家公司的。聊到这里,他的话慢慢多了起来,开始对我讲述起了自己当保安时的心路历程:“那会儿我就琢磨着,总不能给别人看一辈子的大门啊,趁着自己还年轻,必须学点什么。所以我就开始自己学编程,攒钱上培训班,学了好几年后,找了一家很小的公司,工作累,薪水也很低,但好歹入了行,之后就一路跳槽,直到现在。”大概是因为职业的关系,他整个讲述过程中没有任何抒情的辞藻,甚至连表情都没太大的变化,好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而我却听得心情澎湃,看对方的目光都忍不住充满了崇敬。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原本希望依靠参军改变命运,未能如愿后,便毅然走上了另一条继续向前的路,而他的命运,在这样的坚持中真的改写了。

记得那天他比我早一站下车,临告别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你将来呢,准备一直编程,还是有什么其他的规划?”他笑了笑:“我还真不确定以后会干些什么,但我知道,人总得向前看,日子总得越过越好吧。”

有时候跟人聊天,总会有人质疑:我看大家都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哪有那么多励志的桥段发生?其实,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励志的故事,只不过我们鲜有耐心挖掘而已。我们总以为,只有那些身价不菲的人才会拥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奋斗史。而实际上,我们大可以找个近在身旁的人,静下心来好好和对方聊会儿天,很可能就有一堆意外的感动与收获。那些励志故事对于我们的意义,便是让我们明白了一点:每个人所拥有的一切,都自有道理。

有人用心生活,心中始终保有一个向前的目标,一切行动都保持向上的姿态,并且愿意为之切实付出努力。于是,他们便成了那幸福的10%,不断前行中也不断拥有了之前没能获得的东西,并时刻感知着生命的幸福。

同类推荐
  • 靠自己去成功的女人最幸福

    靠自己去成功的女人最幸福

    作为女人,不要妄想成为那个能猜透他人内心秘密的人,不但累,而且没有任何胜算。人的命运应该握在自己的手心里,一旦被别人把握,你怎么选择都可能是错的。相对那些嫁得好的女人而言,靠自己去成功的女人更幸福,更靠得住。每个人的命运都如同握在你手中的小鸟,握在我们自己的手心。靠自己去成功,将幸福紧握在自己手掌中。《靠自己去成功的女人最幸福》将告诉所有的女性读者如何不再埋怨、不再羡慕别人,明明白白过自己的一生!
  • 80后创业金律

    80后创业金律

    《80后创业金律》编辑推荐:人们为什么要创业,爱创业呢?因为创业不仅是一种能养活自己的劳动方式,它更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财富传奇现象!众多的商业巨子、都是通过创业,完成了从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到腰缠万贯的财富达人的转变过程。
  • 愈放下愈自在

    愈放下愈自在

    适度的欲望可以是生活的动力,但是过度的不满足,只会为自己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甚至觉得痛苦。本书通过一个个经典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哲理小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人生真谛:愈放下,愈自在。放下看似消极,实质却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当你学会放下时,在获得心灵愉悦的同时,还能免去许多生活中不必要的烦恼和纷争。
  •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4)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赞美与祝愿(漫漫求知路)

    赞美与祝愿(漫漫求知路)

    送礼是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得体的送礼,恰似无声的使者,给交际活动锦上添花,从而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要了解送礼的学问,注意送礼的细节,给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注入新的活力。
热门推荐
  • 绝世武神

    绝世武神

    楚阳异世重生十六年,原本资质平平,忆起前世记忆,觉醒命运双生子武魂:一阴一阳,一正一反,天才和傻子,诸神与万魔。执掌两极,武道再无歧路,命运不再缥缈。起于东荒,达于东洲,临神朝,踏诸神界,放浪形骸,嬉笑怒骂,凭心行事,戏虐无双天骄,轻慢至高存在,逗弄佳人,我主沉浮!
  • 双影无暇

    双影无暇

    江湖各有所学,剑若惊鸿?刀法无双?轻功独步?内力纯厚?没关系,我是隔壁玄幻来的!
  •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本书主要介绍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人体解剖、诊断等,有助于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本书适合医生及医学生使用。
  • 我被挖出来了

    我被挖出来了

    “貂蝉,西施,项羽,吕布等等这些人我都已经埋好了,接下来就要埋我自己了。”穿越到古代的张小北躺进棺材里,然后再被他的忠奴埋进了土里。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几百年后的现代文明社会被人从土里挖出来......ps:根据作者多年的研究,简介越短书越火,包括本书。?(?ω`?)书友群592458672
  • 狂神决

    狂神决

    韩玄,一位下界修真者。虽然飞升仙界,却意外落得半人半仙之体,不能修炼仙术。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一块星玄铁片,从而走上一条神奇的成神之路。且看韩玄如何笑傲仙魔两界,无尽精彩,尽在《狂神决》!
  • 荒村公寓(蔡骏作品)

    荒村公寓(蔡骏作品)

    某天,四个大学生突然来访。他们说看了“我”在《萌芽》杂志上发表的中篇小说《荒村》以后,被激起一睹究竟的欲望,执意去荒村探险。四人从荒村返回后,短短几天内纷纷遭遇意外。而“我”也收到了一个自称“聂小倩”的神秘女子的E-mail。从此,种种离奇古怪的现象便如鬼魅般死死缠上了我,根本无法摆脱。在极度恐惧的三十个白天黑夜里,我和小倩竟然深深相爱了。可是,来自荒村的笛声唤醒了她的记忆。小倩并不属于这个人间。我却期望还能见到她。当圣物玉指环回归地宫时,灵光闪现,千古之谜终于揭晓谜底。
  • 挖历史(第一辑)

    挖历史(第一辑)

    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本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如袁腾飞、岳南、马勇、孙宝根、李冬君、傅国涌、杜君立、冯学荣、王跃文、张宏杰、蒋丰、周海滨等众多历史学者倾情加盟。书中所选文章皆为他们原创发表,言之有物, 论从史出。更难能可贵的是,篇篇文章皆行文生动活泼、简洁易懂,还配有一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 弱女子十年不屈洗冤路

    弱女子十年不屈洗冤路

    妹妹自杀,患有精神疾病的妹夫被认定为杀妻凶手。当警察的姐姐宋淑杰发现此案疑点重重,漏洞百出,是一起冤案。为了给妹夫洗冤,她坚持上访告状12年,写下申诉信1万封,150多万字,上访800余次,历尽艰辛,终于使妹夫无罪释放,重见天日,上演了一出当代版的杨三姐告状。警察宋淑杰的告状历程一波三折,揭示出的司法腐败问题令人震惊。《杨三姐告状》是我国评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剧目。民国七年,民女杨三姐为了给死去的姐姐申冤,赴县衙告状。县官受贿,贪赃枉法,竟判凶手赔款了结。杨三姐不服判决,又赴天津高等检察厅上告。新任厅长秉公执法,查明了真相,将凶手法办处决。
  • 中原地区中华古代文明发展史

    中原地区中华古代文明发展史

    本书从文明发展史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梳理了史前时代晚期中原地区大量的考古发现资料,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记载、民族学资料等,从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中原地区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进而探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既是史前时代晚期考古发现和研究的“史学化”成果,也是中原地区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考古学论著,对理解和认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重启世录

    重启世录

    每一个世界,不一样的内容,但每个世界都被一群人所保护,即使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很惨烈,但仍然挺身而出。一个本是人类的血族,在世界逐一溃败之时,必须有人站出来,用自己来保护全部世界。命运之子,为了减少伤亡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