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53500000014

第14章 张丽珠: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2008年2月的一天,来自全国的11名试管婴儿齐聚京城,庆祝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20周年,同时看望带给他们生命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专家——他们的“妈妈们”。

庆祝仪式上,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和她的“医生妈妈”张丽珠教授一起吹灭了20岁的生日蜡烛。

“为了效忠社会,好女胜于不孝之子。”

张丽珠生于上海,父亲张耀曾是老同盟会的成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云南起义,是孙中山《临时约法》《天坛宪法草案》的起草人。家庭的熏陶和影响对于张丽珠来说是一份难得的财富。

张丽珠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上面还有三个姐姐。在那个时代,“重男轻女”的影响很大,张丽珠的母亲觉得没有生儿子有点儿对不起张家。可是张丽珠的父亲很达观,并常常说:“为了效忠社会,好女胜于不孝之子。继承血统,男女没有什么区别。”

张丽珠刚上大学一年级,父亲就去世了,但父亲的思想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她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父亲在世时一直教育女儿们不要做一般的女子,所以张丽珠和她的三个姐姐都把学习知识报效国家当做自己的人生目的。几姐妹后来都到了美国留学,大姐学习工商管理,二姐学法律,三姐学生化,张丽珠则选择了医学。

张丽珠1944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从1946年至1951年间,分别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霍布金斯医学院、美国纽约医院、英国伦敦玛丽居里医院等机构,先后从事妇产科内分泌、病理学、肿瘤学临床和研究,以及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工作。1950年,她又通过英国国家考试,获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文凭。

1951年,张丽珠辞掉在伦敦的工作,执意要回到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那时少数西方国家对中国人归国还索要什么“入境准许证”,否则就不卖给船票。但张丽珠还是冲破种种阻挠,回到了祖国怀抱。

在行程中,当她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针头钝了,我就拿着针头去钟表铺,找老师傅磨尖了带回去消消毒,下次手术继续用。”

不育症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医学难题。据统计,全世界不育症患者约占育龄男女的10%,在中国约占2%~6%左右。

1978年7月,经过多年摸索的英国基础医学专家爱德华和妇产科专家斯蒂普特两位教授,成功地使输卵管堵塞九年而不孕的妇女莱斯莉分娩了一个健康女婴,这就是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这一成功震惊了世界,被人们称之为心脏移植成功后的又一大医学奇迹。

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的试管婴儿陆续诞生。在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借助国外人员和技术,1985年4月16日和1986年11月,也都分别诞生了自己的首例试管婴儿。

而此时,身为妇产科主任的张丽珠的案头上,正堆放着成堆的书信。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书信表达了同一个强烈愿望,希望白衣天使帮助她们解决不育的问题。

1983年,张丽珠和刘斌教授合作提出了进行试管婴儿研究的申请。1984年12月,课题研究启动,张丽珠成为这个科研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作为一项高精尖的科研技术,在研究工作开展之初,课题组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许多硬件也不具备,资金更是短缺。后来幸亏从“自然科学基金”中抽调一部分,工作才得以开展。

在此期间,外国专家应邀来北京,对十多对中国年轻夫妇进行手术,但是没有一例成功。后来两位美国专家带了全套医疗器械又去了广州,结果做了15例也全部失败了。

但是,这些失败并没有打击张丽珠和她的同事们继续研究试管婴儿技术的决心。

张丽珠认为,外国专家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外国人使用的腹腔镜的方法不对路。“中国的不孕病人,多数是因结核病造成,达30%,表现为盆腔粘连,卵巢不能暴露,用腹腔镜根本看不见。我就改变了策略,决定在开刀进行卵巢修复的同时,开腹探察、取卵。”

手术过程中,张丽珠一边开刀修复输卵管,一边用手触摸寻找卵巢的卵泡所在,凭借手感用针刺进去,抽取卵泡液。很多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容器,她就把盛卵泡液的试管放在保温杯里。

让张丽珠记忆最深的是:“当年手术取卵只有一根针,这个用完了消消毒再接着用。后来针头钝了,我就拿着针头去钟表铺,找老师傅磨尖了带回去消消毒,下次手术继续用。经历的完全是一个刀耕火种的年代。”

就是靠着这种“土枪”加“土方法”,在进行到第13例的时候,张丽珠终于采到卵,并且完成了体外受精。

郑桂珍接过孩子,激动得号啕大哭起来。

1987年5月,一位不育症患者找到了张丽珠。这位来自甘肃乡村的女教师郑桂珍,年近40了,结婚20年一直未能生育。她的家境相对富裕,夫妻两人感情也很好,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孩子。家里没有孩子,让他们感觉到这样的生活不完整。

有个自己的孩子!这个简单的愿望让郑桂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奔波在全国的各大医院之间。郑桂珍的爷爷也是个医生,他看到孙女到处瞧病很辛苦,也劝她不要再折腾了,大不了领养一个也能养老。

但是郑桂珍不听。在西安,医生甚至已经给她判了“死刑”:输卵管不通,终身不孕。就在她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个在西安认识的病友有一天从电视节目中得知北医三院正在开展试管婴儿的研究,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郑桂珍。

抱着最后一线希望,郑桂珍颠簸了3天3夜,辗转来到北京找到了张丽珠。

经过仔细检查,张丽珠发现郑桂珍双侧输卵管堵塞,还患有结核性盆腔炎。于是她一面积极为郑桂珍治疗,一面开始作试管婴儿手术的准备。

非常幸运,郑桂珍在取卵手术后,1987年6月16日体外受精成功。10天后,医生把受精卵用特殊的管子送进郑桂珍体内。7周后妊娠,B超显示出直径2厘米的胎囊胚胎及原始心脏搏动。其后整个妊娠过程顺利。

1988年3月10日上午8点56分,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女婴出生了!“体重3900克,身高52厘米。”

郑桂珍接过孩子,激动得号啕大哭起来。

由张丽珠亲手接生的这个试管婴儿被父母取名为“郑萌珠”:“萌”取萌芽的意思,寓意孩子是中国内地第一个试管婴儿;“珠”是为了感谢张丽珠让他们得到了这个健壮的女儿。

在郑萌珠长大成人的20年间,中国辅助生育医学技术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小萌珠出生后,北医三院又诞生了大陆首例配子输卵管内移植婴儿、首例增卵试管婴儿和首例冷冻胚胎试管婴儿。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理解这项造福国人的高、新、尖的事业,张丽珠积极推动和开办了全国试管婴儿培训班。从1990年以来,每年办班,现已培训五百多人。张丽珠的心血没有白费,她的辛勤培育很快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从1988年到2004年,大陆已经有一万多例试管婴儿出生,为无数的家庭带来了天伦之乐。

每当提到张丽珠,人们都会亲切地把她称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文倩)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王羲之

    名人传记丛书:王羲之

    名人传记丛书——王羲之——他留给后人的除了真迹,还有风骨:“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胡乔木与毛泽东邓小平

    胡乔木自1941年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到1981年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做出对毛泽东历史功过的评价,与毛泽东直接渊源有40年。他最初是毛泽东的学徒,后成为其得力助手,并且是可以诗词唱和的文友。胡乔木也是邓小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得力助手。在1975—1982年这个历史转折年代,胡乔木大力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工作。
  •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丘吉尔传:我的青春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人、一个政治家、一个历史学家和一个口才最好的反对纳粹德国的演说家,温斯顿·S.丘吉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在这本自传中,丘吉尔回忆了他的童年、他的学校、他在南非的“布尔战争”中担任战地记者以及他的初涉政坛——成为议员。《丘吉尔传:我的青春》不仅仅让读者对这个伟大人物有了一个了解,而且正如丘吉尔自己所写的一样,是“一个逝去的时代的缩影。”
  • 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

    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

    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一个让世界为之改变的大国之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千古英雄

    千古英雄

    郑成功既是一个顶级英雄,又是一个完人。他不但文武双全而且品德高尚,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难得的人物。郑成功最突出的是忠君爱国,在国难当头时他挺身而出,力挽狂辛阑;劝降面前,他大义凛然,铁骨铮铮,是中国人民族气节的典范。占领金门、厦门后,他不是偏安一隅,而是挥师北上抗清复明,志在中兴,可见他对国对人民的忠心。更可贵的是,收复台湾时,危难之际,他身先士卒,导航在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既有雄心壮志,又善于隐忍磨砺,十年生聚,卧薪尝胆,枕戈泣血十六年终于收复了台清。更难得的是他既是大将,又是模范丈夫,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他还是个孝子,是个忠孝两全的人。他既指挥作战,又体恤下士。他是一个最关爱兵士的将领。
热门推荐
  • 欢乐怡夏

    欢乐怡夏

    这是关于一介快毕业的高三学生的爱情故事。
  • Passing On

    Passing On

    Booker-Prize winning author Penelope Lively is that rare writer who goes 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 in book after perfectly assured book. In Passing On, she applies her distinctive insight and consummate artistry to the subtle story of a domineering and manipulative mother's legacy to her children. With their mother's death, Helen and Edward, both middle-aged and both unmarried, are left to face the ramifications of their mother's hold on their lives for all of these years. Helen and Edward slowly learn to accept what has been lost in their own lives and embrace what can yet be retrieved. "The richest and most rewarding of her novels." - 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 从地下城开始的二次元

    从地下城开始的二次元

    宅男杨凌重生到一个平行空间的富二代身上,无妹有房,父母双亡的日子过得十分舒畅。但是——没!有!二!次!元!正当杨凌被逼无奈打算告别过去,成为现充时,他被卷入了一场游戏中。“啊咧,这不是吾辈最爱的二次元世界吗?”杨凌如是说。
  • 醉仙觞

    醉仙觞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我若成仙,浩瀚尽握,我若成鬼,执掌天下,此生我便以死为生,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片段一:我靠,离殇你还是不是人,你...你...某人一个气喘不过来光荣晕倒。小月牙高兴的晃着自己小小的短腿,对于爹爹气晕某人很是乐意片段二:大长老”王...小月牙拿了王殿的玉印...”二长老“王...小月牙放了魔殿中冰仪恶魔...”三长老“王啊!...小月牙摘了万年仙草苇箔”某小月牙正一手抱着玉印,一手拿着仙草苇箔,身后还跟着万分委屈的冰仪恶魔......“哦..."...三大长老一听离殇冰冷的语气,顿时就感觉有望了,没想到...”凑合着给小月牙玩吧!“...三大长老一阵捶胸顿足,还凑合着玩...宝物啊,宝物啊片段三:”北月,我愿背负千生万世的错,换你这一生一世再爱上我,我愿沦陷幻境哪怕为爱成魔,只要你记得,命中注定昙花一瞬间,也许这就是有缘.....“”不,霄...“
  • 妖孽神君归来

    妖孽神君归来

    这一世,她本可以修成正果,重回至尊之位,因他而改变……这一世,他本可以袖手旁观,它日与她见面问声:“上神,欢迎回归。”但,他做不到,所以这一世她注定无法修成正果。
  • 花子房

    花子房

    《花子房》是长篇原创小说之一花子歌谣(一),花子歌谣(二)穷人要饭跑大门,八仙东游我西游,爷奶不离两片唇,一世荡悠为快活。打狗棍要饭的筐,要上二年三年饭,剩菜剩饭往里装。给个县长也不换。
  • 稗史集传

    稗史集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蓝色童话书

    蓝色童话书

    《蓝色童话书》是一本26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海厄辛思王子和可爱的小公主》《艾哈迈德王子和帕里巴诺仙女的故事》《菲莉西娅与石竹盆花》《金发公主的故事》……那些美丽动人的想像伴随多少人走过他们的童年?那些扬善避恶、催人进取的情节是多少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集子中安德鲁·兰先生将为我们展现他的彩色神奇世界。
  • 胡也频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胡也频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露出一大节黑色纱袜子。他的身段适中,很健壮。走路是用了许多劲,又快。那一双宽大的黑皮靴便接连地响着,靴底翻起了北京城特有的干土。他走到这狭胡同第三家,便一脚跨进大同公寓的门槛,转身到左边的大院子里去了。
  • 快穿之踹翻这碗狗粮

    快穿之踹翻这碗狗粮

    【扒一扒那些年宿主的丰功伟绩。】#怼人不带重复的##笑着调戏一群丧尸##骗上古神兽吃土##妖女荣登武林盟主宝座##在生存游戏中创下新记录##打遍天下无敌手#……【嗷,对了,偷偷告诉你一个秘密,宿主曾经被虐得很惨……对不起宿主,本统知道错了,别打了!(;???Д??`)】【记得带上瓜子,围观宿主打架吖。】~【1v1,成长型女主,越来越强~】#踹翻过期狗粮,递上新鲜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