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53500000008

第8章 邓稼先: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

1986年,保密了二十多年的中国原子弹试验工作终于揭秘。邓稼先,这位曾经“消失了多年”、以生命为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重新出现在公众眼前。

但是,当人们以感激的心情来颂扬这位功臣,当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仅仅两个月,他却平静地辞世而去……

“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邓稼先于1924年6月25日出生在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邓稼先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同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

他从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科技强国的夙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的兴亡紧密相连。

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他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16岁的邓稼先随大姐去了大后方,在四川江津读完高中,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跟随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学习。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积极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第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习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并在第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由于此时他只有26岁,被人戏称为“娃娃博士”。

令人吃惊的是,1950年8月,这位“娃娃博士”刚刚取得学位9天后,就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国。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

1958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钱三强召见邓稼先,对他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

这个夜晚,邓稼先回去后几乎通宵未眠。最后,他告诉夫人说自己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

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问他:“会调哪儿工作?”

邓稼先说自己不能说,而且做什么工作也不能说。夫人看问不出什么结果来,只好说:“那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好跟你通信。”

没想到邓稼先却说:“恐怕回信的地址也不能给你。”

过了一会儿,邓稼先突然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听到这话,许鹿希哭了,说:“你要干吗去?要去做什么样的事情,得下这样的决心?”

但是,为了保密,邓稼先始终没有透露自己将要去做的工作。许鹿希明白,丈夫一定是要去从事一件对国家来说非常重要的工作。尽管自己不知道那是什么,但她最终坚定地对邓稼先说:“我支持你。”

那一年,邓稼先刚刚34岁,而许鹿希也才刚刚30岁。

30年后,许鹿希与钱三强通电话时,问及当年为何选邓稼先去研制原子弹。钱三强说,当时对人选有如下要求:一要专业对口,核物理专业,有相当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但名气又不能太大,以便和苏联专家相处;二要曾经出国留学,了解海外情况,会与洋人打交道,懂英文,也要懂俄文;三要政治条件好,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

而邓稼先,正是符合这些条件的最佳人选。

“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1959年6月,苏联政府单方面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一面自己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儿粮票的支援,却都被他用来买饼干之类的食品,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深入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亲临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有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不开伞的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得知丈夫“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后,在邓稼先返回北京时强拉他去医院检查。结果,真的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然而,邓稼先根本不顾身体的安危,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准备核爆炸试验时,他坚持自己去装起爆的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邓稼先最后签字确定的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很快,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我国的科研人员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时8年、美国用时7年、苏联用时10年的情况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研制速度。

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医生强迫他住院并告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安慰,却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国家尽了一切力量,最终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还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但他也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象征性地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邓稼先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为他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文倩)

同类推荐
  •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从叶嘉莹与著名词人纳兰容若同祖同宗写起,追溯了叶嘉莹对热爱诗词的精神源头。叶嘉莹一生经历传奇,家境优渥却早年丧母,过早体会到了“一别成千古”。幸遇良师顾随,创作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提高迅速,在恩师“御风去”的祝福中,叶嘉莹却飘零孤岛,入狱、贫穷、寄人篱下……“倚竹谁怜衫袖薄”的哀叹让人唏嘘。面对家庭暴力、晚年丧女,在几近崩溃的时候,她在诗词中汲取了坚强的力量。出于对诗词、教育的热爱,她不再“余生海外悬”,而是选择叶落归根,以教育报国,到南开大学任教。本书分析了她各个作品产生的背景,使读者可以更全面理解叶嘉莹诗词蕴含的内在情感。
  • 棠棣之殇:曹植传

    棠棣之殇:曹植传

    才高八斗,诗成七步,谁人不识曹子建?然而人生定位上的错谬,使文才陷入政争,*终酿成一代英才的悲剧。作者将传主置诸三国时期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中,置诸曹氏父子特殊而微妙的关系之中,以蘸满感情的笔触,抒写传主嵚崟磊落的人生。——文史专家郭启宏作者以近乎抒情性的文笔,传写曹植的悲情性人生。诡秘的历史风云、险恶的环境命运,将置身其中的曹植表现得真切生动;尤其是在与父亲曹操、兄弟曹丕、曹彰、曹冲等人的相互纠葛与性格比较中,写出了曹植特有的文人禀赋与诗人性情,以及由一系列诗作所表现出的情感郁结与精神苦闷、人性洞察与人生哲理,读起来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文学专家白烨本书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
  • 伊丽莎白·都铎女王:荣光女王之路

    伊丽莎白·都铎女王:荣光女王之路

    伊丽莎白·都铎女王就是著名的“荣光女王”,1588年8月6日在英吉利海峡她的一小队舰队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131艘大船。这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后伊丽莎白时代被称为“黄金时代”?这本文字优美,富有创造性的纪实性传记会为您呈现一个从未见过的伊丽莎白。不管您痴迷于都铎王朝的历史,还是初次接触英国历史。你都会透过她著名的或者是臭名昭著与罗伯特·达德利的绯闻,从这位世界历史上的传奇女性身上获得宝贵的启示。本书接着《苏格兰玛丽女王》,那本书中介绍了与玛丽女王的较量以及此对伊丽莎白的影响。
  • 名人传记丛书:林则徐

    名人传记丛书:林则徐

    名人传记丛书——林则徐——他的伟大可不止“虎门销烟”那么简单:“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每一天都是最好的生活:杨绛传

    每一天都是最好的生活:杨绛传

    本书叙写了杨绛的人生历程,从童年成长、家庭变迁、求学经历,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我们仨的温馨生活,尽现其客观、豁达、睿智、宽容、韧性的人生态度。
热门推荐
  • 愿君星辰大海

    愿君星辰大海

    这是一场爱情的豪赌,赢了吗?她不知道,她唯一知道的,与他打下这个赌,是她今生最正确的决定!他是娱乐圈佛系明星,却是最认真演戏的演员,他说,他是演员,他最大的梦想是演出好的作品,他曾经节目中的女友标准被粉丝印刷成册,直到遇见了那个令他所有原则都崩塌的人。他说,顾夫人,遇见你,正好。此书绝对甜宠,欢迎入坑!
  • 不任性的18岁:青春期的女孩怎么教

    不任性的18岁:青春期的女孩怎么教

    18岁对于女孩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年龄,这是她们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她们因此迷茫、困惑,同时更让父母不知所措。如何帮助她们、与她们沟通,才能让她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健康地度过18岁?面对女孩的青春期,每个父母都需要简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 第一横

    第一横

    一不小心就成了三大祸害之首,又一不小心受重伤女剑仙托付,肩负起除害重任,原来我才是天下第一横,你是要我除掉自己吗?
  • 我曾悲伤地爱过这个世界: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

    我曾悲伤地爱过这个世界: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

    20世纪全世界最杰出的诗人纪伯伦的诗集,由知名文学家冰心翻译,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和人生的智慧书。《沙与沫》由一篇篇韵味悠长的短章组成,好比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折射着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瑰奇想象,与泰戈尔的《飞鸟集》堪称双璧,二者都以简短而寓意隽永的诗句,点滴深入读者的心灵,而纪伯伦的《沙与沫》比起《飞鸟集》的灵动洒脱,则更显端庄大气,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先知》被誉为“东方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是一部指引人生路途的经书,字字珠玑,诗意盎然,宛如一道甘泉,潺潺滋润读者的心田。
  • 相约星空下前传

    相约星空下前传

    世界无限大,让我们相约在这灿烂星空下,你永远不会独行。穿过风,穿过雨,带着你的梦想,一直走,一直走,或许会有黑暗,但终有一天光明会照亮这片星空,你永远不会独行……
  • 大清国最后一个刽子手

    大清国最后一个刽子手

    子时三刻,弹子王就要人头落地了。按常规,处决罪犯该在午时三刻。监狱长说,这是民国的规矩。其实,这是他的规矩,民国刑律没这条。不管谁的规矩,总之,弹子王要去见阎王了。弹子王是关东柳河镇弹子帮的老大,大号王树奎。他有一手绝技,江湖上把这绝技称作神手飞弹——袖筒里带着数枚或十数枚铁弹,如同马车轴承里的滚珠,派上用场时,手起弹飞,直射对方脑门。弹发人亡,百发百中。不过,弹子王有个规矩,只杀歹人不杀无辜。正如民谣所唱:弹子王,响当当,除暴安良传四方,抱打不平闯天下,歹徒见了心发慌。
  • 政教处主任

    政教处主任

    那天上午,王展宏没课,正准备在家做点私活,手机响了,一看,是政教处主任黄鹤的电话。王展宏不用接,就知道学校有事了,这是让他赶紧回去。王展宏是政教处副主任,对于这个顶头的女上司,他说不出尊重,也说不出不尊重。果然在电话里,黄鹤一个劲地催他快来,仿佛学校失了火似的。离政教处还有一箭之地,王展宏就听到了黄鹤正和一个学生家长在吵架,那尖利的声音冰渣一样从窗口钻出来。王展宏摇摇头,苦笑一下,黄鹤太有失水准了,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还是学校领导,咋能和一个农村妇女一般见识?王展宏想退回去,看看黄鹤有多大本事。
  • 女人,挣钱才是真漂亮

    女人,挣钱才是真漂亮

    对于现代女性而言,在和平年代,经济上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在男人面前,女人的财富,能保障自己的尊严。当然有钱不一定就有尊严,但是,没有钱会在某种程度上让女人丧失尊严。 女人如果不能从经济上解放自己,往往很难保障自己身为女人的尊严。女人不能挣钱,现实生活中往往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连起码的生活自主能力都没有,这是对生命尊严的亵渎。女性朋友,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人生创造得更美丽一些呢?现在开始,正是你需要改变的时候,为了美丽人生,努力地向前冲吧!
  • 重生之曼妙医师

    重生之曼妙医师

    她,凌思,中医界的权威,医学界天才。她,苏流瑾,X省军区苏家的大小姐,怯懦自卑的私生女。生母不知去向,生父对她不闻不问,在所有大人的眼中,她是个透明的存在,是同辈小孩欺负嘲笑的对象。一朝梦醒,她成了她,她不是她。在S省,所有人都知道一句话:你可以在玉皇大帝身上戳几个透明的窟窿,但是千万别得罪江家的人。他,江辰逸,S省省委书记最心爱的外孙,财阀江家的少爷,商界的怪才,霸道任性,没有他不能做的,只有他不想坐的。片段一:俊美的男人被五花大绑的绑在床上,脸色潮红,低低喘息。“说,还抽不抽?”恨恨的看着惹火的小女人,终于挫败的垂下眼睛:”在你面前在也不抽了。”…“不是说不抽了吗?”他一脸坦然:“我只答应在你面前不抽。”片段二:裹着浴衣出来,他邪笑着揽她:“是在勾引我吗?”门铃过后,一个小小傻傻的小鬼:“我来找爸爸。”她回过头笑得意味深深:“什么时候造的孽?”片段三:打开门,露出半边脸的男人,在床上和一个女人……脏死了,一甩门走掉。“为什么一直不见我?”“我有洁癖,我不喜欢别人用过的东西。”男人无辜的说:“可是我没有被用过啊!”一拍桌子,“那,那个女人是怎么回事?”某个人泪水连连,“那是我堂哥啊…”《重生之官家娇女》霜瓦流化好友的文哦,希望大家支持!《形婚》伯爵的胡须好友的文,多多支持哦!好友蘑菇殿下的文,希望大家戳几下,谢谢哦!
  • 雅记清词写流韵

    雅记清词写流韵

    本书收选柳亚子、夏丏尊、瞿秋白等多位大师和学人的作品,他们像是一个个的“导游”,带领好奇的我们四处领略风情,用新鲜的笔触写下了这些见闻。透过这些真诚的文字,我们仿佛回到了过去,回到了三四十年代,到钱江看潮,到湖畔夜饮,和多位学者一起追忆大师。这些自然流淌的文字里,没有面目可憎的说教,没有指定与强迫,更役有宏大叙事的虚构与空洞,有的是母语环境中的沉静与大气,透着自然与纯净,也透着平等和温润。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重温他们在情感、教育、生活琐事上的思考感悟。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股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之中孕育出的,中国式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气度,冷眼与热肠,同时也是感受一个时代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