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53500000009

第9章 高士其:轮椅上的科普作家

我所能做的是有限的,

我想做的是无穷的。

从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

我当尽力使有限向无穷延伸。

这是1984年12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高士其从事科普与文学创作50周年暨八十诞辰座谈会”上,高士其请人代他朗诵的一首亲笔诗。

一个人坚持50年做一件事,已经足够让人钦佩。而这一切,是在长达60年的时间里,伴随着与病魔的斗争在轮椅上完成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我读了很多书,看的书多了,就知道心里的话该怎么说了。”

1905年11月1日,一声嘹亮的哭声穿透福州鳌峰坊里的一座幽静小院落,高家的长孙诞生了。这可是高家的一件大喜事,长孙的出生让全家人都欢喜不已。祖父给他起名“贻甲”,满周岁的时候,又给他起了大名“仕”,一心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够好好读书、做官,“齐家治国平天下”。

打小就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高士其,聪颖好学,还在明伦小学读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作文已经常常被当做范文在课堂上诵读了。有一次,校长出题目《论钓》。小小的高士其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写起,最后总结道:“钓者用饵诱鱼,其狡诈可恨;而鱼贪饵丧命,其愚昧可叹。”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该校历年来的最佳之作,张贴在学校的告示牌上展示。校长让高士其对同学们说说怎么写好作文时,他想了想说:“因为祖父常常带我去钓鱼,我知道鱼的脾气,也知道钓鱼人的心思。还有,我读了很多书,看的书多了,就知道心里的话该怎么说了。”

1918年,年仅13岁的高士其就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录取了。可是没想到,隆重的开学典礼之后,进入中等科二年级的高士其,呆呆地坐在课堂里,几乎一句话也听不懂。原来在清华,除了国文,其他所有的课都是使用英文讲授。世界地理、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生理卫生、政治学、欧洲史、物理学、无机化学、定性分析、生物学乃至木工等,都是英文授课,甚至绘画和体操,也是用英文交谈和报数的。

突如其来的困难让高士其苦闷焦虑,但并没有让他退缩。从此,每天天刚亮,高士其便站在大操场上开始朗读英文课文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背得滚瓜烂熟为止。甚至在排队打饭的时候,高士其也会拿出随身带着的单词卡片,默默背诵。老天不负有心人,半年时间里,高士其就掌握了三千多个单词,课堂上也能跟上老师的英文讲解了。

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听说,高士其走进了英语的世界,也爱上了这门异国的语言。他参加了万国童子军通讯社,和外国的小朋友们通信交流。后来,他还和同学们组织了一个叫“向上向前11人”的英语学会,一起排演英文剧,阅读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到四年级时,高士其又选修了德语和法语。

大家都叫他“阿米巴”,并不全是嘲笑讽刺,因为同学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阿米巴,是一种生命力特别顽强的生物。

早在初等三年级的动物课上,高士其被同学们笑称为“阿米巴”,最初的原因是那时候的高士其是班上年纪最小、个头儿也最小的学生。但是后来,大家都叫他“阿米巴”,并不全是嘲笑讽刺,因为同学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阿米巴,是一种生命力特别顽强的生物:当它的伪足被割下以后,这些伪足就会很快生长成新的阿米巴;而且割得越多,生长得就越多。所以,阿米巴不只是“小”,更是意志顽强、生命旺盛的象征。所有的同学都叫高士其“阿米巴”,这更是一种亲切又敬佩的评价。

1925年夏,高士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公费选派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自己最热爱的化学专业。他之前始终坚信,化学最能救国。在坐船前往美国、途经日本的时候,因为目睹了日本的先进,又联想到日本贫困的过去,他在邮轮上忍不住写诗明志:“青春一去不复返,人无两度再少年。此去彼岸需努力,学业无成誓不还。”

在威斯康星大学一年的学习圆满完成,高士其顺利转入芝加哥大学。1927年3月,正当踌躇满志的高士其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准备继续报考芝加哥大学化学研究生的时候,一个不幸的消息突然传来:他深爱的姐姐度平患上霍乱,因用药不慎失去了生命,年仅23岁。

犹如晴天霹雳的噩耗,令高士其辗转不安。他想到祖国医疗事业的落后,人民生存困难,认为当今之时,只有医学才是拯救人民、富强中国的大计。由此,他作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选择:放弃化学,改投医学。

进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的高士其,夜以继日地努力学习和工作着。他立志要将这些细菌病毒的特性研究清楚,找到它们的致命弱点,并最终制伏和战胜它们。除了阅读和实验,他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身体来作细菌试验。这一献身精神令所有师生对他肃然起敬。由于他出色的实验能力,1928年冬,高士其被提升为微生物学标本管理员,列入芝加哥大学的正式教职员工名单。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一次,正在实验室进行试验时,一只装有甲型脑炎病毒的瓶子突然破裂,菌液溅到了高士其的身上。高士其顿时心里一沉,只能暗暗祈祷自己没有被感染。可是事难如愿,几天后,他就开始感到困乏不堪;两个星期后的一个晚上,正在图书馆里阅读的高士其,忽然两手颤抖,两眼翻白,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样的情形发生得越来越频繁,高士其的两手不时颤抖,脖子僵硬,脸部表情缺乏,病菌通过左耳蔓延到小脑,左耳慢慢聋了……神经科大夫最终诊断他得了脑炎后遗症。这是不治之症!多年后他回忆起这一段,总是以一种略带幽默的语气说:“我中了小魔王中的小魔王的暗算了。”

这一年,他只有23岁。

医生建议他回国休养,因为即使在医疗水平发达的美国也无法医治。更有权威医生断言:高士其活不过5年。可是,面对着姐姐的照片,想起自己“阿米巴”的外号,高士其却对自己说,无论如何,也绝不能放弃尚未完成的学业!

他第一次使用“高士其”的笔名,去掉了原先名字中“仕”和“<钅其>”的偏旁。他对朋友们说:“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这正是他的人格宣言。

1929年,当选为全美中国基督教留美学生委员会中部主席兼总会计的高士其,为了给中国留美学生会募集捐款,走访了许多美国上流社会的家庭。他的风度和谈吐,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也成功地获得了许多捐款。同年,他沿太平洋两岸作了一次长途徒步旅行;次年,他又抱着病痛之躯环游了欧洲。高士其明白,自己的病没有痊愈的希望,但趁着现在自己还能走,就应该多走走、多看看,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梦想。

1930年,高士其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圆满毕业。回国以后,他受聘于南京中央医院,更一心要把握这个机会,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回报人民。恰逢当时南京汤山发生脑炎疫情,高士其知道这是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搏斗,于是没日没夜地在检验室工作。可是,他的努力既没有得到院方的支持,也没有同事的协助。同事们只知道嘲笑他连检验的工具都拿不稳,根本无心与他并肩作战;而院长成日里忙于结交达官贵人,竟将贫穷的患者全部拒之门外。目睹这一切,高士其万分失望,最终愤然辞职。

辞职后的高士其在李公朴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些翻译与编书的工作。1935年,受到一篇《论科学小品文》的文章启发,高士其决定,将科学和小品文结合,创作科普作品来传播知识。在李公朴和艾思奇的鼓励下,高士其创作了第一篇科学小品《细菌的衣食住行》,发表在李公朴、艾思奇主编的《读书生活》上。这也是他第一次使用“高士其”的笔名,去掉了原先名字中“仕”和“<钅其>”的偏旁。他对朋友们说:“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这正是他的人格宣言。

《细菌的衣食住行》的发表,为高士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在上海那狭小而潮热的小亭子间里,他用颤抖的右手,一笔一画地写着一篇又一篇精彩绝伦的科学小品。《我们的抗敌英雄》《霍乱先生访问记》《鼠疫来了》《儿童之敌——白喉杆菌的毒素》和《生物界的小流氓》……

1935年到1936年的两年间,高士其创作了近百篇优秀作品,结集出版了四本专集。其中,《菌儿自传》更是以拟人的手法,假以细菌的口吻,详细讲解了细菌的特性、传播、功能、危害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将这个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被看到的小玩意儿,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此书甫一出版就获得了巨大反响,高士其一下成为广为人知的科普作家。只是,他的病情继续恶化,手抖得越来越厉害,写字越来越困难,眼疾频频发作,眼球往上翻很久都不能恢复……

高士其以特殊的姿势,依靠特殊的书写架、书写椅,完成了一篇又一篇的科普著作、工作报告和回忆录,直到1988年12月他告别人世的日子。

1937年“八一三”之夜,高士其冒着炮声来到开明书店,敲开伙计的窗户,把《菌儿自传》最后一章交付,然后只身一人登上列车,历经波折,到达延安。他后来这么写道:“哦,我是个不能走路的人。不能走路,也要来到延安,也要在路旁助威呐喊:赶走日本强盗,还我中华河山!”

在延安,高士其度过了快乐的一段日子:他举办“细菌学讨论会”,为根据地的医护人员做细菌学讲座;他发起“革命医学座谈会”,起草了延安的医德标准。

1943年,为了治病,高士其被辗转送到了桂林。12月,他受聘担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成立的科学食品研究所所长,所学专业知识再次有了用武之地。他定购了各种仪器设备,亲自设计蒸馏器,建立了发酵实验室,用当地的作物为原料,生产了果子酱、花生酱、枇杷露,甚至还有啤酒。他们把研究所生产的罐头送到战场,成为前线战士最喜欢的食物。只是没有一个战士会知道,他们喜欢的这些美食居然是一位患有脑炎后遗症、几乎瘫痪的中国科学家研制的。

1944年9月6日夜里,日本飞机开始轰炸桂林,高士其在共产党人、作家马宁的帮助下逃离桂林。但逃亡的经历也是艰辛的,在翻越一座小山的时候,因为不愿意给同行者增添更多的麻烦,高士其坚决要求自己走路,结果脚后跟被磨得血肉模糊;随行的王斯护士长用茶油代替凡士林给他抹上,夜里却又被老鼠咬得露出森森白骨。王斯看到后,哭着连连怪罪自己。高士其却笑着说:“老鼠还是很仁慈的。它只咬了我的脚,还没咬我的眼睛呢!”

在此后的日子里,无论是病痛的折磨,还是运动中的迫害,高士其都没有停止“写作”。因为身体原因,他的“写作”方式只能采取口述,由秘书帮助整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77年,高士其又失去了说话能力。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要结束写作生涯的时候,73岁的高士其却决定重新拿起笔,学习写字。

这是40年后第一次拿起笔,他的手痉挛颤抖,早已变形,手指僵硬,根本无法握拢。高士其明白,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向了尾声。可是,他不愿意停止自己毕生努力的事业。无法正常握笔,高士其就请人将圆珠笔夹在他的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抬起右臂,斜着头,用尽全身的力气,在纸上重重地划过去……

就这样,高士其以特殊的姿势,依靠特殊的书写架、书写椅,完成了一篇又一篇科普著作、工作报告和回忆录,直到1988年12月他告别人世的日子。

一生在病痛的折磨中从未放下笔的高士其,一生为人们传播科学知识的高士其,用他的努力书写了一个奇迹,也用他的努力向世人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厚度。

1999年12月14日,为纪念和表彰高士其对科学与人类,特别是对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70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高士其星”。

(袁博)

同类推荐
  • 段祺瑞(北洋风云人物)

    段祺瑞(北洋风云人物)

    本书记述了作为北洋三杰之一段祺瑞的一生。段祺瑞为皖系首领,因帮助袁世凯练兵而得到提拔,纵横政坛十五年。作为北洋主要成员,段祺瑞在武力征伐以及民国初年内政外交方面,均有所作为。作为军阀,一直被认为是反面人物,但却一生清正耿直。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对段祺瑞的人性、人格进行了深刻的挖掘,段祺瑞一生起起伏伏,既有卧薪尝胆的艰难时刻,也有身居高位的不可一世。作者抓住了段祺瑞的一个特征——生气时鼻子会变歪,以此种细节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
  •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一本描写民国才女的通俗读物,也是一本了解民国女子、学习民国才女优雅和提升个人魅力的书。时光总是无情的,却被这十四个或权倾一时,或明艳倾国,或才德震世的女子轻柔的化去其中的冷酷,留给世人和煦动人的春光。潘玉良、凌淑华、庐隐、吕碧城、萧红、林徽因、阮玲玉、陆小曼、石评梅、张爱玲……她们在女子本就低微的时代,却用独立自强将时光雕琢的如此曼妙可人,愉悦了自己,滋润了他人;她们在危机四伏的动荡乱世里,却守得住内心一份真情,用一番旷世痴恋为风华岁月浇筑了一座令后世敬仰的丰碑。即便狂浪呼啸,自有这十四个永锢于时光中的女子,用美到极致的馨德,为迷茫的你拨开生活的迷雾,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
  •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中国古代贪官传

    中国古代贪官传

    古今中外,治阮大铖国之道,治吏为要。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毋庸置疑,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而吏治腐败的基本形式是贪污受贿。
  • 武则天秘史

    武则天秘史

    上承贞观之治,下起开元盛世。一代女皇,不是不简单,而是了不起!赞叹与诋毁,欣赏与批判,美貌与智慧,疯狂与冷静,谜一样的女子,最冷酷又最温情。悠悠千载无字碑,是非功过任评说。
热门推荐
  • 三国之纵横大汉

    三国之纵横大汉

    汉末天下大乱,刘备嫡长子刘勋才能非凡,收谋臣武将,娶娇妻美妾,步步为营,立志兴复大汉帝国。究竟能否成功?敬请期待!
  • 仿佛若有光(一)

    仿佛若有光(一)

    夏有光这五年来一直没有想明白,明明先说喜欢她的人是他,而最后不告而别离开她的人也是他。分离五年,陆有湖卷土重来,追求夏有光的决心更甚从前。五年了,真的什么都没变吗?对他来说或许是,但对夏有光来说不是。“夏有光,你是我生命里唯一的光。”
  • 婚不由己之溺爱暖妻

    婚不由己之溺爱暖妻

    本文概括:【青梅竹马】【男主腹黑伪善VS女主骄纵任性】【女先追男】【后男追女】【双处】【1V1】【HE】曾经她是方家恶女,张扬跋扈,嚣张任性。七岁扒了竹马的小裤裤,八岁掌刮白莲花,十八岁更是仗着财势棒打鸳鸯,硬把小竹马逼进了洞房里!其野蛮行径,劣迹斑斑,令人发指!谁想好景不长,因为伤人她“哐当”一声进了监狱。浑浑噩噩三年过去,再出现,人已然落魄到了谷底。抛弃大小姐的身份,她灰溜溜的把一纸协议递过去。离婚吧,她已经知错了,再也不敢强求一份不属于自己的爱情。可对方只是斜睨她一眼,淡淡的摇头。卓家没有离婚的先例,既然是她起的头,那么她就有责任把这出独角戏唱到结局。*****其实这是一个恶女从良的故事,一个恶女怒打白莲花反被暗算的故事。一个恶女洗心革面寻找春天,却被原本以为是小白兔的丈夫拖回去啪啪啪的故事。剧透篇:1:卓然是怎么也想不明白,不过三年时间,他老婆就跟脱胎换骨似的变成了另一个人。看着眼前善解人意,光彩照人的方明雅,他捂着脑袋一阵发疼。问他为什么疼?前有腹黑继兄虎视眈眈,后有清纯少年守着后门,豺狼虎豹一头接一头不停往上涌,只等着那朵家养红杏爬出墙门。追踪器、针孔摄像头、夺命连环Call他齐齐上阵,可她见招拆招通通没用。最后卓然一拍脑门,猛然想起:这老婆娶回来是做什么用的?宠!他就宠得她更无法无天,更任性妄为,除了他再没人受得了的时候,还用得着担心她红杏儿出墙吗?2:明雅是怎么也想不明白,她不过是要离个婚,怎么比登天还难呢?原本乖乖顺顺的小白兔老公,为什么打她回来以后,变得如此难搞?!先是往她手机里塞追踪器,而后更堂而皇之的在家里的每个角落里放摄像头,生怕她跑了似的,连身份证护照这些也统统没收……在一个漆黑的夜里:“等等……”“明雅,这是夫妻义务。”“疼,别压着我……”“好,换你压我。”完事后明雅咬着小手绢,看着身旁神清气爽,皮光肉滑的千年老妖精,怎么觉得,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3:人人都说卓董事长娶了一个恶妻,面恶、心恶、行为恶!上挑极品小二姨,下打腹黑豺狼兄,欺得白莲没地站,兴风作浪,不得安宁。而就在全天下人都对卓然投以无限同情时,当事人却搂着爱妻施施然出现,笑得一脸无害道:我宠的,你们有意见?
  • 责任就是能力

    责任就是能力

    责任就是能力!微软、华为、联想都将责任作为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要求和标准。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吗?追求卓越的事业巅峰,责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责任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
  • 老季生病

    老季生病

    初夏的一天下午,老季走在周家角镇的祥凝浜路上,脚步有点软。祥凝浜路以前是条河浜,后来填了河,筑了路。被填了的那条河老季小时候见过,秋生菱角夏长荷,春凫鸭子冬溜孩子,淌水时清澈如镜,结冰时溜光闪亮。这条有时淌水有时结冰的河流在老季的脑幕上蜿蜒向前时,老季的脚步越发软了,脚下还有打滑的感觉,可理智告诉他,他不是走在河上,而是走在路上。他走在路上时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同时感到自己的身体像是哪里出了问题。其实几天前他就感到了问题的苗头,他抽烟无味,喝酒呛喉,就是身子向他提出的警告,可他无视这警告,他认为只要挺几天就过去了。多年来,他就是这么挺的。
  • 中国八大菜系

    中国八大菜系

    民国开始,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苏式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广式菜系分为粤菜、闽菜,川式菜系分为川菜和湘菜。因为川、鲁、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后来形成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川、粤、苏、闽、浙、湘、徽、鲁等菜系,即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八大菜系》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
  • 女商枭

    女商枭

    狗血版:林若:你有渣渣前女友,我有渣渣前男友,咱俩一起手拉手,虐那两个单身狗!慕容冲:好嘞~财经版:旁白:罗斯柴尔德说过,只要这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权掌握在我手里,谁来当政,关我屁事?林若:嗯,偶像你说的很有道理!赫赫皇权难敌泼天财富,正好穿越了,我要在在你之前尝试,成为你的偶像~非诚勿扰版:太子:你好有钱!嫁给我,将来的后宫之主就是你!烨王:你好有钱!嫁给我,我带你一起造反!慕容冲:你好,我是男主,你只能嫁给我~
  • 盛世九歌

    盛世九歌

    寒雨冷风夜,她被逼无奈饮毒自尽,他救她一命不惹尘世,她费尽心机终于他执手并肩。那一天冬雪寒梅鸿羽一吻终离别,再见时,她视他如路人,他对她千般宠溺,仍换不回她尘封的记忆。话语里藏着情深,温柔里包裹着冷谟,良辰美景背后是她征服天下的野心。深情的轩辕宸,悲情的云飞扬,妖孽的邵璃玄,优雅的北宸檀夏,霸道的北宸容凌,温柔的白镜夜,风流的赫连月,哇哈哈,美男们排山倒海的扑过来吧!!!
  • 封神双龙传(1)

    封神双龙传(1)

    商纣无道,群魔乱政,两名身份卑贱的少年奴隶,被偶然卷进神魔争霸的洪流之中。他们一个性格沉稳、温文尔雅,有着超凡的感悟力;另一个古灵精怪、活泼机智,满身的市井顽童气息,却聪明绝顶。二人由魔入道,亦正亦邪,却又非正非邪,不断完善自身的绝伦武艺与玄奇法术,并得到了上古神器龙刃诛神与轩辕圣剑,终成一代伟业,被三界众生奉为人皇、天帝,傲然封神。
  • 爱国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爱国故事(爱我中华好故事)

    读关天培、邓世昌的故事,感叹他们为抵抗帝国主义侵略而不惜流血牺牲的壮举;读邹容、林觉民的故事,感受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气魄;读杨靖宇、张自忠的故事,重温他们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而英勇献身的军人本色;读钱学森、邓稼先的故事,学习他们为发展新中国科学事业而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