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58700000009

第9章 城池衙署(1)

桂林古代的城池衙署

城池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具体表现,整个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的部落聚居到国家的产生,进而出现城池。从整个桂林地区来看,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古城池是兴安县大溶江北岸的秦城,它占地面积约五平方公里,除街市作坊外,还有王宫。到了汉代便有了全州洮阳古城,文物工作者在古城内清理出大量的汉代遗物。

一、桂林的古城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县治在今桂林。东汉改名始安侯国。三国吴甘露元年(265)置始安郡,始安县改属始安郡,从这年开始,郡治和县治都设在今桂林。南朝梁天监六年(507)设桂州,始安郡改属桂州,但州治迁徙不定,直到南朝梁大同六年(540)才把州治定在今之桂林。因此,桂林开始筑城,应始于南朝梁大同六年迁桂州治之后。

唐武德四年十月(621),桂州总管李靖平定荆州、擒获肖铣之后,于次年开始修建桂州城。城池范围以独秀峰南(今解放东路与正阳路交叉处)为中心,称子城,“子城周三里有十八步(每步为五尺),高一丈二尺”,方形,筑有四门,因多为官府衙门,故又称衙城,号曰始安郡城。唐大中年间(847—859)蔡袭增筑“外城”,范围在独秀峰北侧以南,阳桥以北,西至今中山路以东,漓江以西,周30里(本书中丈、尺、寸、里等计量单位保留古代用法,下同),高3丈2尺,城门8座,主要为居民区。光启年间(885—887)都督陈环又在子城的西北筑“夹城”,周6—7里,由独秀峰北至叠彩山到伏波山,主要是商业区。唐代的桂州城经3次修建,范围由宝积山西麓沿今中山路南达杉湖北,东转漓江西岸沿河往北经伏波山至叠彩山南麓,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

宋代至和元年(1054)安抚使余靖率军民由子城东南和东北将唐代的外城和夹城扩宽加固,时逢王安石变法,余靖一反“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建城制度,根据桂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天材,就地利”,“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余靖率军民历时3年半,以瓦石易土,建成周6里的桂林城,辟有门6,称新城,也叫外城。宋乾道至绍熙年间(1165—1194)李浩、詹仪之和朱烯颜3次修城。有宋一代,桂林城池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筑当为宝祐六年至咸淳八年(1258—1272),桂林城在历时14年,经历了四任经略使方得以完工。南宋末年,为抵御金兵南侵,理宗于宝祐六年十二月(1258年1月26日)诏李曾伯“城筑关隘,训练民兵峒丁,申严防遏”。当时李曾伯以广南制置大使兼知静江府(府治在今桂林)开始增筑新城,至咸淳八年(1272)止,先后历时14年经过了李曾伯、朱禩孙、赵汝暨、胡颖四任广西经略使主持建造。宋代经过多次大规模的修筑,从而形成了宋代桂林城的基本格局。

李曾伯修筑的静江府城范围由雪观(伏波山附近)沿河到马王山脚(今叠彩山木龙洞),至岑公祠(今木龙湖南岸),过桂岭达宝积山顶修两道新城墙,长312丈,高2丈,面宽2丈,脚宽4丈5尺;在古南门西新修月城1座,并将伏波山自北而南至杉湖北岸的旧城重加修筑。朱禩孙由榕湖北沿今翊武路至宝积山新筑一道城墙与旧城连接,比其他城墙厚而高,面宽4丈,脚宽8丈,高3丈。胡颖筑新城四处长400多丈。四任经略使经过14年的努力,将静江府城往西、往北扩建,往北延伸至观音阁,往西至今翊武路,南达榕湖和杉湖,东濒漓江,依山傍水、因地制宜,构成了不规则的南北长、东西窄的城市格局,除干道保留十字形外,其余街巷多随地形灵活变化。扩建中保留了城南和城西的护城河,增强了城市的防御功能,并把隐山的西湖扩大了近4万平方米。从虞山下开凿了一条朝宗渠,经迴龙山流入城西壕塘。从此形成了东有漓江,南有榕杉湖,西有壕塘,北有朝宗渠的护城河体系。桂林城“一水抱城流”的格局从此形成。宋代城池到这时止,比唐城扩大约1倍,面积约2平方公里。

二、宋代桂林城池图

桂林城修筑完工之后,于桂林城北的鹦鹉山南麓石壁刊刻了一方高3.2米、宽3米的《静江府城池图》,图上方附有章时发的《静江府修筑城池记》,记中忠实、详尽地记录了这四次增筑桂林城池的情况。图中将增筑的城池与旧城既连为一体,又各分明绘清。它将当时静江府(在今桂林)的城市布局、城市面貌和城壕建置(便门不计其内),一一标注清楚。其中旧城门共23个,未定名的8个,标注清楚的有就日、葵水、行春、东江、威德、丽泽、宝贤、古旧城、平秩、尊义、镇岭、朝宗、顺庆、腾仙和南门。其他,如山川、名胜、官署、街道、兵营、楼橹、寺观、庙宇、桥梁、津渡都作了详细刻绘。《图记》列出四位广西经略使筑城的情况,以及投入工时和材料等详细数字,合计筑城墙2359丈,修竣新旧壕河3235丈8尺9寸,沿江泊岸石城758丈4尺,辟城门14座,月城2座,万人敌楼1座,甕城1座,敌楼30座,新旧楼橹79座,女头1324个,蹲门5座,暗门2座,三面亭1座,军夫匠2994924工,石535579块,木485193条,砖21085282片,石灰11954844斤,瓦176300片,以及用米、盐等。

三、元代桂林郡城图

元代,桂林城池没有扩大,但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至正十六年(1356)也儿吉尼用5000军民自北而南,自东而西,“凡城内外,自顶至踵,皆甃以大石”,历时近四年,将原土筑或不牢的城墙全部砌成石墙。城门14个,东有就日门、癸水门、行春门和东江门,南有安远门、通明门和小南门,西有丽泽门、西城门和宝贤门,北有迎恩门、拱辰门、镇岭门和安定门。城门上都建有楼阁。

明洪武五年(1372)开始在独秀峰下修筑王府,明洪武八年(1375)拓展桂林南城至南门桥北岸,以桃花江作为天然护城河,使桂林的防御体系更完善,规模更宏伟。及至清朝末年,英勇善战的太平军在象鼻山顶架大炮向城内轰击了一个多月,也仅仅是把抚台衙门的一个角轰了下来,可见桂林城坚固到了何等程度。明城区为东西狭南北长的长方形,城门12,东有东镇门、就日门、癸水门、行春门和东江门,南有武胜门、宁远门和定西门,西有丽泽门、宝贤门和西清门,北有安定门。洪武五年至二十六年(1372—1393)在独秀峰山麓建成靖江王府。清雍正三年(1725)巡抚李绂修筑东城高2丈5尺,南城高3丈,西城高2丈6尺,北城高2丈7尺,周12里8分。乾隆四年(1739)知县刘克一、乾隆九年(1739)知县杨廷榕、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汪垣、乾隆二十六年(1761)桂林府同知刘成章、乾隆四十八年(1780)巡抚孙士毅各有重修。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围攻桂林,城廓多处被毁坏。光绪三十年(1904)编纂的《临桂县志》记载:“城门存11,东为东江门,南为宁远门,西为丽泽门,北为安定门,其余为东镇门、就日门、癸水门、行春门、文昌门、武胜门和西清门。”

民国二十二年(1933)以前,桂林城池仍保持了明代的规模和格局,城墙东濒漓江,南沿桃花江,西至今翊武路,北达鹦鹉山和镇南峰。民国二十二年(1933)桂林城内开始扩修街道,为了扩宽永宁桥(南门桥)至阳桥马路,拆除了宁远门和阳桥鼓楼以及榕树门(古南门)附近的城墙,毁青石板街道,各户改建成西式楼房。民国二十四年(1935)扩修丽君路、环湖北路、榕荫路、杉湖路、叠彩路、西华门到北门接桂全公路,拆除城隍庙、抚台衙门及镇南峰与鹦鹉山之间的安定门和城墙。据位于滨江大道南端望江亭段河堤上一方民国年间的《桂林漓江河堤记》得知,民国三十年(1941),时任市长的陈恩元奉白副总长面谕,修筑中正桥(今解放桥)南岸的河堤“堤岸拥壁利用城墙旧石砌结而成,至于土方,则取用城墙旧土填筑”。民国三十一(1942)年修定桂门漓江河堤和码头,拆除水东门(即明城东江门)至定桂门城墙。民国三十三年(1944)夏,日本侵略军逼攻桂林,桂林城防当局实行焦土抗战,以扫除视界障碍为由纵火烧屋,日本飞机狂轰滥炸。民国三十四年(1945)七月日军撤离桂林纵火焚城,桂林全城颓垣断壁。民国三十五(1946)年重建永宁桥;后又拆除今市人民医院东侧、永宁桥至西门桥的城墙。民国三十七年(1948)扩建解放东路、解放西路以及中山路的南门桥至鹦鹉山段,路面宽达30米。

除桂林城以外,明清时期因盗匪蜂起,社会混乱,大部分村寨均加筑门楼高墙,在一些人口集中且经济发达的山区,或一村就地建筑环村寨墙,这以明代褚村寨墙为代表;或几个村寨筹集人工材料,在附近半山嵅内的诸峰间筑一至四个寨门。兵荒马乱的时候,大家躲在山嵅内,利用缓坡地种植粮食蔬菜,养殖鸡鸭牛豕。嵅内泉水终年不涸,加上平时的储备,在这种石城内躲上一两年不成问题,这种类型的石寨有临桂会仙的石门嵅、阳朔白沙堡和兴坪天水寨等处。另有几个自然村本来就是在半山腰,只是各村在村前山坳间筑一道料石寨门,作为进出的门户。白天开门,晚上关闭,一但遇兵荒马乱则昼夜紧闭寨门,村民们耕地放牛照常起居,这种类型的石城有阳朔杨梅岭石头城。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相继拆除南门桥至市人民医院东、解放桥北至伏波山、宝积山北麓至机床厂西门和宝积山西麓沿翊武路、西城脚至西门桥的城墙。至1990年仅存的翊武路城墙也在城市改造中被拆除。

桂林历朝历代的衙署,则因其纯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经受不住暴雨洪水的侵袭,亦或因风高物燥而导致火毁,至今已荡然无存。

桂林古代的城池衙署,它那曾经有过的辉煌,今天已经属于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它将会为后人留下亘古不变的记忆。

现存的古城遗存有:

古南门。在榕湖北岸,相传为唐代所建,但据现存鹦鹉山南麓的宋代《静江府城池图》石刻记载,它是宋代修筑的静江府城的威德门。元至正年间(1341—1367)建城楼,明正德年间(1506—1521)有修葺;嘉靖年间(1522—1566)在南端增筑登道,延长城门券拱;万历年间(1573—1620)重修;抗日时被损,后又重修;1963年郭沫若题“古南门”三字。现城门、城楼完好,城墙以方石砌筑,高5.3米,厚19.4米,长39.4米,城门洞为券顶,深19.4米,宽2.9米,高3.5米,门墙之上有石砌平台,以石栏云板相围。是桂林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古代城门,1966年公布为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镇门。始建于南宋。门呈券顶,城拱完好,门枢仍留,方石砌筑,高6.4米,深15.8米,西端宽2.3米,东端宽2.95米。城楼虽废,但瓮石如故,有石墙66米,余为土城垣南北接叠彩山和镇南峰,1984年被公布为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积山、镇南峰及鹦鹉山城墙。始建于南宋,片石砌成。宝积山又名卧龙山或桂岭,城墙尚存100余米;镇南峰又名铁封山或粟家山,东边山鞍部城墙尚存70余米;鹦鹉山又名寿星山或宝华山或鹁鸠山,山麓西南城墙尚存200余米,但宅建其上。1987年均被公布为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翊武路城墙。仅见解放西路西端路口至四会路北端路口断断续续的残垣断壁,且墙边和墙上均建有住宅,已失去了城墙的作用。

四、桂林古代的护城河

唐代,桂州城东濒漓江,南临榕湖和杉湖(古时合称鉴湖、阳塘、阳桥塘),西有壕塘护城河。还开发了隐山西湖,与阳江、榕湖和杉湖连成一片,可以通舟。唐中宗年间(705—709)桂州都督王睃修河筑坝,大兴屯田。唐贞元十四年(798)刺史工拱在伏波山北筑回涛堤,长554步,“以捍水势,居人免垫溺之患”。唐宝历元年(825)桂州刺史李渤“浚灵渠、广水道”开拓隐山西湖。

隐山西湖因年代久远,湖水干涸,宋乾道年间(1165—1173)安抚使张维根据唐人吴武陵和韦宗卿关于西湖风景的记载,寻源导泉,引水疏渠,“作斗门以问水”,将低洼地集水为西湖,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东连城壕。宝祐六年至咸淳八年(1258—1272)李曾伯从杉湖沿城西至鹦鹉山脚的壕塘(今称桂湖)挖宽挖深;朱禩孙开浚壕塘500多丈;赵与霖修筑由阳桥东转漓江西岸沿河往北至叠彩山的泊岸700多丈;胡颖开凿城北新壕塘,还将旧壕塘挖宽挖深,有的宽达25丈,深达2丈至2丈5尺,还从城北虞山下开掘一条“朝宗渠”经回龙山脚流入壕塘,又从伏波山南开凿一条渠道经独秀峰脚通城西壕塘,这样,桂林形成了“一水抱城流”,可在伏波山下的癸水亭、正夏堂和湘南楼一带登舟,往北经木龙洞、蚂蝗洲至虞山下,沿朝宗渠入古壕到隐山西湖,再顺阳江而下到雉山进人漓江。宋代,桂州城形成了东有漓江,南有榕溪(榕湖杉湖),西有壕塘,北有朝宗渠的护城河体系。

同类推荐
  • 山西老宅院

    山西老宅院

    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老宅院的崛起、发展历程,反映了当时宅院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取向及风俗民情和时代特征。山西老宅院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本书让我们对大院文化有了更深入、完整的了解。
  • 我是砌筑工能手

    我是砌筑工能手

    以砌筑工常用技术介绍为主体,突出砌筑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建筑工程常用砌筑材料,如各类黏土砖、混凝土砌块、石材等,以及瓦类材料的性能、砌筑要求、砌筑方法、操作要点与步骤等内容。
  •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

    “本书根据《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三版)》及考试大纲编写,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8年至2012年真题解析;第二部分是六套权威预测试卷。第一部分针对真题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解析,并将相关知识点列出,以便读者理解和掌握;第二部分系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内容涵盖了主要考试要点,每套题后附有参考答案和解析。相信通过本书学习,考生能尽快掌握考试要点,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书内容精练,重点突出,解析深刻、预测准确,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之结晶,可作为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复习之用,也可供建筑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在当代中国辽阔美丽的大地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古塔的踪影。这些千姿百态的古塔,其造型之华美,结构之精巧,雕刻、装饰之华丽,都堪称古代建筑中的精品。我国的古塔虽然种类繁多,建筑材料和构成方法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古塔的基本结构是大体一样的。古塔由四部分组成: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塔这种古老的建筑,不仅被佛教界人士广为尊重,也为各地山林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金东瑞编著的《中国古塔》介绍了我国的古塔文化,内容包括:中国古塔的起源、历史沿革、塔的结构、塔的材质、塔的造型、中国古塔文化等。
热门推荐
  •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佛要集经

    诸佛要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碛口渡

    碛口渡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天都传
  • 老婆一直在重生

    老婆一直在重生

    前男友的订婚宴上,喝得酩酊大醉的她却闯进了他的浴室,上下其手不说,临到走了还拽住一东西非说是她的!他瞅着她,仔细想了一下,同意了……于是从那天起,她莫名其妙就被前男友的哥哥给盯上了。“总裁,四小姐又去泡吧了。”“抓回来,关屋里罚做十张试卷!”“总裁,四小姐说她想谈恋爱了,还带了她们学校的男神回家见老爷。”“。。。。。”什么也没说了,这男人蹭的一下就从办公椅里站了起来。助理不解:“总裁,你干什么去?”“去履行做她男人的义务!”!!!
  • 时光行者的你

    时光行者的你

    他说:“这世界上没人能够操控时间,而我们这类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时光更美的流淌。”——木浮生
  • 直到寂寞碎落成海

    直到寂寞碎落成海

    爱情这种东西带着艳丽的毒,林蔻生中了毒,邵城昔染了剧毒,楚南远时常毒瘾发作。有生之年,无人幸免。
  • 雷动苍穹怯

    雷动苍穹怯

    作为世间最大的反派,被众人围攻,重生走上复仇之路(作者不想写简介)
  • 重生之寻找温暖

    重生之寻找温暖

    上一辈在枪林弹雨中渡过,这一世平平静静却感觉不到自己想要的温暖。你说,我是你要的温暖。却不知道,你却是我的全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神枪

    绝世神枪

    这是一个充满玄气的世界,从一纸金书开始,主角叶星从废材慢慢变成万众瞩目的强者!强者之路如披荆斩棘,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叶星必然踏上逆天之路!这天再也遮不住他眼,这地再也埋不了他心,就让这九天十地为他独尊!叶星傲然道:“兄弟,女人,实力,老子一样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