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0200000004

第4章 周文质:与风花雪月无关的时光

【越调】寨儿令

挑短檠,倚云屏,伤心伴人清瘦影。

薄酒初醒,好梦难成,斜月为谁明?

闷恹恹听彻残更,意迟迟盼杀多情。

西风穿户冷,檐马隔帘鸣。叮,疑是佩环声。

古代的青衣寒士,挑短剑、醉几案,屏风后,是枯枝寒霜。这是古代戏曲写意的镜头,青绿的衣襟,晃动的烛火,时光的悠缓和内心的情感都逐渐明晰。这种明净,与那衣物的素色,清淡是一致的。

漏断铜壶,香冷金炉只是昨日繁花,瞬间凋零。

挑着短檠,倚在云屏,不求红尘中为太守,青史内把名留,挑灯磨墨只为修书一封,借着灯下的温暖度过这漫漫寒夜。做不到甩去衣袖,驾舟上瀛洲的逍遥,只偏爱这凡间清苦,夜夜疾笔写两鬓秋色。

红烛天南,青门紫陌冷落昔时旧影,渐觉年华老去。就趁着这夜色,挑灯挥笔,写下最后一句离恨,水调声中好梦难留,屏风后的人已经开始唱起菊花消残、孤雁南飞。

烟水微茫,倚着兰舟轻唱的傍晚,常错把它听成南朝旧曲。士子们到了这样的夜晚,就再也无法安静的入睡。一曲琵琶弹尽,三五客人挽袖退席,灯烛摆上,庄周一梦,蝴蝶翩翩,寂寞而冷清。

南方的天气晴好,田野里的黄雀和竹笋,是明月枯霜之夜,灯影上的花黄碧绿。贫苦的士子袖藏小剑,冰冷的天气里打开墨砚,孤独的影子映在窗阁上,才写几笔就坐而叹息。

在江南的城市之中,士子们的性情、心态都是值得细细揣摩的。

那青白玉孔雀钗,青绢衬着红丝带,一封书信,几页纸草,梧桐树下寒窗苦读的书生,他的心似乎在不住的颤抖。

这样的夜色中,挑灯的人眼睛里有几丝醉意无人能看得真切。那玉鸟衔花佩,秋风吹梧桐,心事在北海苍悟,在彩彻天衢,一梦终南山,千秋多少泪,苦寒的读书人望眼欲穿。

醉倒,不是因为薄酒,不是因为浓情不堪回首,而是笑看世人贪图名利,上下颠倒,黑白不分。有情有义的寒门士子捏着竹笔,再三斟酌,自歌自舞泪湿罗衫袖。

周文质也许是感到寂寥了,索性唱了起来,梅雨时节的苦雨已经过去,如今闲坐在江浙的月明之夜,听闻的是屋檐下的风声、虫鸣。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困顿之中的寒士,江浙的水乡古镇舍儒习贾经商的商人遍地都是,白驹过隙,人世沧桑,唯独这个人傲气得不肯沾染烟火气。

清瘦的影子,是朝花夕拾,香消玉损还是满目悲凉?

江南的精神气质,就在这挑灯赏残花的士子身上得于显现。那个年代的江浙埠头、米行、街市、山野,鱼龙杂混,乱糟糟的没有安定的光景,车马绕过几条巷子,人的心就冷清下来,读书做官的美梦已经散去,杭州黄昏的灯火通明,当年的盐商,昔时的儒士,如今面对柴米油盐,却满眼的糊涂账。远离宫闱深处的阴谋与血腥,当年越甲三千,苍波万顷,壮怀激越的时光淡淡散去。

周文质在杭州应该遇到过这个的青衣寒士,他生活的江浙路过桥头、巷子,庭院,或者一个小茶馆,一定看过不少苦寒的士子。江南的士子在时光的镜中,似乎都是清秀、枯瘦的形象,但亦不乏快意恩仇、快马轻裘的男儿。关于周文质,《录鬼簿》谓其“体貌清癯,学问渊博,资性工巧,文笔新奇。家世儒业,俯就路史。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调,谐音律,性尚豪侠,好事敬客”。想必是一个有真性情的读书人,能够悟得清人们生活的真相。“挑短檠,倚云屏”的江浙士子,如今栖身在狭小的一角,透过屏风观察外面的世界,思慕内心深处的那个女子,优美、清冷的意境原是如此美好。

士子们在江南的杨柳岸、乌篷船下寻寻觅觅,而人生依旧是凄凄清清,悲愤与忧患,在水磨小调的吱呀声中缓慢的消融。一个时代的普通士子,他的生活扑朔迷离,隐藏在历史真相之下,是如此的耐人寻味。日常生活原来是如此的不可接近,不可言说、了解,但是这一次周文质在江浙的庭院还是奇妙的与一个置身于曲子之外的士子相遇。或者说他看到的是古今士子的寒苦形象,而非一个具体的人。但更或许他真的在江浙生活了太久,认识了太多的性情中人,油盐柴米之类的事情,百种滋味皆在心头。

一个江浙的寒苦士子,挑短檠,倚云屏,等一个女子的归来,或者他是在思慕雨雪霏霏的时节,一段酝酿了几个春天的爱情。

江南的单衣秀才,他的一生是清苦的诗意之旅。挑灯夜读,无需红袖添香,他落落的坐定,登上郡楼看上一个朝代的关山五十州,风吹稻浪,绿色的波涛滚滚而来,心里一下子年轻了许多。在这个春天,对爱情的渴望让他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在恢复,就像稻田里的萌芽,一点点抽出绿色的光泽。

这个士子,只是意象中的,应该有着古代才识通音律,善绘画的能力。挑灯相看,不能入寐,月光就斜斜地洒在窗棂,屏风画影,烛火之中是昔时的朱颜。素纸或帛书上的朱颜,油彩清淡,笔墨氤氲,清瘦的影子忽隐忽现。

月明星稀,微微的火花,那是元朝的夜晚,小巷子里的烛火。它或温和、明媚,有着清冷的底色。那一朵灯花,要比古寺、朝堂里的灯光微妙许多,它时而清幽、飘逸。窗纱上的灯花,点点滴滴,散落在屏风。

如果你能与那屏风后的士子眼眸中的冷清相遇,能够读得懂他的心思,你才能知道这些江南的夜是多么漫长、玄妙、奇异。士子们卸下剑,端着茶,迎着烛火静默不语,山高万丈,水阔千里,他们时而正襟危坐,时而披衣徘徊,度过这慢慢长夜。

要想理解江南深夜里士子的苦心,应该再读一读周文字笔下的这个场景。从襄阳到长安,从北方到江南,士子们只身上路,背影之中有让人望眼欲穿的期盼。

挑短檠,几案上的灯,静照四壁,只有古人才有这样的闲雅和韵味。灯花不似宫廷那猩红的烛火,它是清淡的,远远地照在日常人家的门檐;它有一种忧悒、恬静和安详。虽然苦困但是并没有失去它的美感。清苦的灯火依然有它明媚、亮丽的一面。许多朝代的士子,在无限凄凉的十分都是这样度过的。他们仿佛能在其中获得一种难得的心灵力量来温暖苍凉的心怀,在大时代的夜晚找到安慰。

灯花,那是如此明丽的光,你单薄的衣衫趁着它,明亮的心才能度过这漫漫的寒夜。细小的灯花在江浙的夜晚,微微颤动,疏雨茅檐,夜读的人醒来看到月光,盈满内心,挑着灯,踱着步子,想找到屏风后的那个卷轴上的人。

月影中,屏风后,似乎每个年代都藏着不少的故事。细细的说起来,这些前尘旧事总能惹人心动。灯下孤眠,红灯笼,月沉沉,旧宅里的牡丹正盛开,江南的风暖,去年的三尺雪融尽,你也许就爱上这个读书的秀才了。

士子的心里有这样一盏烛火,他夜里挑灯,屏风后站定,仿佛是晚唐的小女子,细步前往山脚下的花园,步履如青莲,轻盈而灵动。他“挑短檠,倚云屏”,翘首以盼,在静静的等待,挑着灯,倚着屏风,清瘦的影子应在画屏。不知道他从哪朝哪代来到这屏风后,佳美的光景不再,他拂去灰尘,独自唱着这曲子,仔细的琢磨起来,腔调依稀还是当初相约之时的味道。

这便是前人所说的人比黄花瘦。

夜读的士子,他形单影只,他离群索居,十年还是百年,你都能听到他那细细的读书声。

他挑灯,他看剑,他看着寒霜不停的念叨。独坐在清冷的灯火下,是你所知道的那个夜读人么?江湖之上,京城之内,少年们快马锦袍,他一盏薄酒,惊醒之余,不知那个女子人在何处。

记不住那个女子的容颜,灯花碎碎,云影缠缠,恍若隔世。

谁容你一朝醉去,又是谁留你看遍落花?

谁的一盏薄酒,这样的温情,却酸楚得不能承受。寒窗之下,你还是当初一袭青衣,薄薄的衣衫,有一种凄凉。“好梦难成”,醒来低低诉说,千遍万遍。已经是千百年前的一个夜晚了,没一人知道当时的月光是怎样,只能追问彼时的人,月光下是否感到寥落。平生际遇不堪回首,这冷酒断肠,不知如何诉说。薄酒一杯,平生惆怅醉卧江南,烛影映窗,流萤扑闪着翅羽,低低婉转。

这是古人在爱与思慕的苦闷之中,流露的自然之情。依偎在月光下的窗口,他的无助、迷惘的心情流溢出来,你会体会到其中的小心、疑惑。古人的情感世界并不仅仅只有朱颜、菊花、锦衣、红莲、青鸟,而是同样有着与现代人一样的明月光、恍若隔世的心,捉摸不定的情愫。

魏晋时期繁钦的《定情诗》说“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周文质笔下的读书人当是属于“美玉缀罗缨”,以玉佩为信物,为思恋的物质载体。冷月挂在心头,这个士子正在书斋里徘徊。他也许只是元朝的一个普通人,看着漫天的光点,迟疑之际,开始思慕、畅想,并且寻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喜悦。如今在这日常百姓的院宅里,屏风下读书的少年于晨光熹微之中看到朝露的晶莹。

江南的雨季里,士子们夜读,读的是满地黄花,昨是今非,知人世的艰辛与沧桑,论说平生的无限恨意与慷慨。而这叮叮佩环声,便是那所思慕的女子步履轻迈,走路的时候佩饰发出的声响。《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骊之声”。寒士在烛火下想起了佳人佩环叮叮作响,心里便回到更遥远的古代,皓月当空,卷帘处,依稀可见美人香草。

古人的玉佩,以质朴,古雅为上,将就的是光泽清透,而纹理少,雕饰尽量减少,佩挂于腰间革带上,悬垂于身体一侧。步履姗姗,那玉佩叮叮的声响便传到厅堂之外。月明之处的古人,他们的爱情与思恋往往是这样平缓、自若,那仿佛是经得过风霜和质疑的。“闷恹恹”,你可以知道独坐的士子,他的情绪是如此的低落和困顿,陷入失意之中,但又有所期待。“意迟迟”,终于月到中天,那许是元大都的一个小巷,或者中原的普通书斋,苍苍的风吹着烛火,士子夜读觉察到寒意袭来,残酒梦醒,在屏风下,写锦书。已是午夜时分,“闷恹恹听彻残更,意迟迟盼杀多情。”寒夜十分,月光如水,从天宇洒在世间的屋檐下,灯火弥漫的午夜,他衣着正单薄,从天空往下面看到盘旋曲折的巷子深处,那是他一生的坎坷与梦境。苦心的经营自己的生活。残更午夜,梦回时分,一切都安宁了下来,他就这样独倚门阁,庭院里鸦雀无声,冷清而寂寥。

清苦的士子,无心江湖的生涯,浪迹漂泊。冷清的庭院,月光依稀照着旧时的人,脸上写满落寞,地上铺满秋叶。在中国古代的士人们一般有两种人生选择,第一就是身在庙堂,以儒家兼济天下的情怀为根本,入仕为官,其次是以凡俗之心,回归山水田园,挑水、砍柴、种菜,融入日常生活,它包括山居的士人,隐士,以及着重人生趣味雅俗共赏的散曲家。这个寒夜的读书人,却是拒绝归类的。

只是他无须去以这样一种身份来点缀装饰自己。

听一听,那灯火阑珊处的环佩声声,是酒醒时分,花开无声。他的心是宁静的,环佩之音,静悄悄的传来,若在梦中,恍在醒时。“盼杀多情”,士子在生活的罅隙里,委身在这个庭院,笔墨煎熬的生涯里,他充满了恐慌与诗意,只有这一刻活的宁静和救赎,一句痛惜,有万千的遗憾。那一袭紫衣,或者身戴温玉的女子,清脆的玉器撞击的声音,都勾起无限的凄凉。

这种苍凉,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午夜月光朗照,心下困顿和迷失的焦虑。“意迟迟盼杀多情。”盼杀,与散曲里那唱到伤情处最凄伤的一段一样,嬉笑怒骂和平生恨意交织在一起,怅然若失与孤独围困起来,侧耳倾听,靠近窗前,环佩声声,声声凝噎。“西风穿户冷”,孤清、暗淡的时光里,他就是那样落定,煎熬之中觅得安心。冷风从书斋里穿过,庭院里月朗星稀,江浙的海潮远远的似乎能听到声响,门吱呀一声关闭,已是深夜。

这环佩声,是旧时年月的事儿,让人回味,已让人心碎。

配袖箭的士子,腰间是晶莹温润的羊脂白玉,清脆的叮当之声,牵动前朝的回忆,那云纹状的玉佩任随春去秋来,色泽不变。每个读书人赴京求取功名,书案誊写家书,或者明珠寄情,相思天涯,身影蹒跚,灯火阑珊处,总能看到那悬在腰间的玉佩。周文质曲子里的满腔思绪,随着铮铮的碰撞声彼此起伏,雨后荒园,独立苍茫,春泥的气息丝丝缕缕使人温情难忘。

青苔上,残月楼,清瘦的身影如今亦已徘徊良久,只是佳人不得见,红墙枯藤欲说还休。

这玉佩的叮叮声,红丝线、青色玉,让惊醒的人临风伫立,手持信物,不知繁华梦断,流莺已远。

流年的环佩声叮叮响起,夜歌声声,回眸时的苍老以及清冷,总是让人痛彻心扉。江南的雨洗净这清脆的声音,青青的石板路,不知多少人回头看昔时旧人脸上的落寞。

无关负心人与伤情的故事,他是一个生活在具体的日常环境之中的士子。这样的爱与恨都不是传奇、亦非说书人热衷的话头。就是这样一个元代的午夜,人们早已入睡,他在屏风后独自想起往事,这环佩声声,唤起无限的哀伤。他等了一个雨季,在深秋的午夜,陷入无比荒凉的心境。静坐窗下,在后人的故事里留下剪影,满案风凉,灯花依旧,心酸袭来,这种悲凉,是置身厌世与世俗之间的士子们无可逃循的选择。虽然他并不厌世,也不祈求生活的恩赐。西风吹来,衣襟飘飘,寒苦的日月一天天过去,他仍然人在屏风后。

这就是关于元代的风花雪月的故事,清冷的月光照在木质的书阁,红色的灯花、沉静的忧郁让人想起红袖添香的故事。叮叮的环佩之音在深夜的窗外清脆的响起来,读书到深夜的江南秀才起身掩卷长思,临到黎明时分,那挑灯的人久久不愿离去。

同类推荐
  • 巴黎小姐的午夜

    巴黎小姐的午夜

    全书通过几十部电影的观后感,讲述了作者董菁与书籍、电影、音乐的关系及态度。《巴黎小姐的午夜》涵盖了时下年轻人喜爱的诸多方面,侧面反映了年轻人对爱情、家庭、成长等方面的理解与困惑。
  •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在这期间,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为此,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
  • 天行健

    天行健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了1954年由第四军医大学与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后的第四军医大学历经风雨沧桑的五十年发展历史。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利亚特》以特洛亚战争为题材。战争由“金苹果传说”中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裁判造成美女海伦被劫引起,历时十年,史诗主要叙述发生在第十年的五十天左右里的故事。希腊军队统帅阿伽门农的傲慢和贪婪激起军队主将阿基琉斯的愤怒,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战斗和杀戮。
  •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唐诗精品鉴赏》所选诗歌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妇孺能详之作,诗是好诗,赏析亦高雅成趣,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上的无限美感。
热门推荐
  • 弹性心态: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

    弹性心态: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

    本书是心灵励志书,指导人们调适自己的态度和心情,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摆脱欲望的束缚,重拾心灵的宁静和自由,作者结合当下的常见问题和经典事例,给出具体的调整建议。无论是职场人际还是生活琐事,只要你存在困惑与纠结,都能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 苍空星河

    苍空星河

    在5082年刑武出世成为地球联邦的一员,他与一名科尔族的科学家成为了好友,后来5098年三个一级文明的种族被千年来最奇特的种族:虫族毁灭,这名科学家因为在地球联邦逃过一劫,但后来他所在的地球联邦也被虫族进攻,为了阻止虫族,科学家帮助刑武回到了3852年的无极星……『注:刑武后来被人称为邢武』
  • 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金匮要略》用方遣药法圆机活,出神入化。其一方中药物或增或减,只在一味两味,而方义主治则别于天壤。尤其用一方治多病,或治一病选数方,更是该书运用方剂之显著特点。如八味肾气丸一方,既治虚劳腰痛,又治痰饮之“短气有微饮”;既治消渴,又治妇人转胞不得溺,此一方之治多病也。再如,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痰饮病痛“短气有微饮”,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病溢饮者,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等,此一病之用数方也。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 美丽时光走丢了

    美丽时光走丢了

    新概念作文人气新星+90后主力青春作家,集体书写生命之初那些最美最真令人动容的友谊与爱情。
  • 重生之带娃修仙

    重生之带娃修仙

    新书《全球封神》已发布,请新老书友捧场!-----------天才修士林羽,于渡劫飞升时在雷劫中形神俱灭,一缕残魂穿越到平行世界的另一个自己,来到一个没有灵气的世界。林羽脸上一副淡然:“没有灵气我就自己创造,这又如何难得倒我。”背着书包的林小萌冲入画面:“爸爸,我饿了,饭做好了吗?”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略故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流传下众多的谋略故事,犹如璀璨的群星,熠熠闪耀。在那些过往的岁月中,中国式的谋略无处不在,涵盖了政治……
  • 浮世尘华一

    浮世尘华一

    生活就像一场戏,每一个细节都要你仔细去把握。一个惊天大案,一个缜密阴谋,塑造了一个这样的天人。郁清与欧阳若琳的相遇注定是个悲剧,六皇子的相邀又是一个难以估计的惨剧。三国相争,阴谋中有多少阴谋,谁也无法预测。等一切初定,郁清才发现,原来自己所执着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红尘俗世。十几年的旧案,几个执着的人。皇位相争,痴男怨女,一切只是个缘字。多年以后,当几个不同的人再回首往事时,才发现还好没有错过。
  • 平民上名校:哈佛学生对美国教育的思考

    平民上名校:哈佛学生对美国教育的思考

    哈佛大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教育随笔,观察记录中美两国教育的差别,具体而微地探讨了美国教育各方面,包括美国学校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水平与美国家庭教育特点等,以作者亲身经验为实例说话,为你全面介绍美国的教育。
  • 可怕的谜团

    可怕的谜团

    至今,人类运用科学知识解开了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宇宙奥秘、自然谜团、人间悬案等。但是,还有更多扑朔迷离的谜团尚待破解.它们不断露出朦胧的脸庞,向人类的智慧和耐力发出新的挑战。历史到底遗留了多少谜团?或许连历史自己也不知道。
  • 试飞英雄

    试飞英雄

    人类航空史过去了100多年,然而,今天我们在科研试飞中遇到的困难和风险一点都不比100多年前少。试飞员就如同驯服烈马的驯马员,他们面对的通常是一架对其习性尚无所知的全新战机,而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实际驾驶中探索战机的品质和性能,敏锐地感知其机动能力和驾驶感,熟悉其武器系统和操控环节,然后帮助设计者和工程师完成对战机的改进、调试直至最后定型。中国试飞研究院总工程师周自全说过这样一句话:好飞机是飞出来的,是试飞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