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0700000002

第2章 中国意象:读书课

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京师大学堂在北京设立。时隔一年,20世纪的开始,晚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之前的一年,便是庚子年。这个世纪的第一年,中华朗朗的读书声终于不能持续,方圆九州内忧外患,人心骚动,光绪二十六年,晚清庚子年的一个傍晚,五月廿五日,两道上谕,让后来读史的少年心中浪潮澎湃,难于平息。大沽口炮台狼烟滚滚,戊戌年的京师大学堂,次年便遭战火遭受破坏,晚清的黄昏,大学堂的读书声慷慨激昂,声声入耳,字字惊心,少年的读书郎风华正茂,如今站在了大时代的课堂上。在那炮火震震的晚清,咫尺之外便是北洋海军,铁场、学堂,坚船利炮。京师大学堂上承太学正统,下立新学祖庭,那读书声是晚清时代的绝响。

如今的中国,我很少再听到这样的读书声。一词一句,一腔一调,掷地有声的中国话,标准的调子,拿捏的气韵,不见当年的风色。那声声入耳如风雨击打,那铿锵如金石的声音,清脆朗练的声音,难不成已成绝句?

常常在图书馆读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和五四运动史,直到笔录纸墨收拾完毕,路过自习教室,挟着厚厚一叠晚清的策论,奏疏,论辩,上谕的复印件,零头的史料,辩士的言论,学生们互相扶持,营救,搀扶,一肩担当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公车上书,漫卷墨香,字字淋漓,一页页的浓墨楷书,一卷卷的档案副本,我侧耳躬身,想听到那低吟处的声响,细微琐碎的声音穿过书页和纸墨,穿过飘渺的空气。

我一直觉得,应该读一读庚子年的历史,温习一下那个时代的书卷。

晚清北洋水师曾经是国人的荣耀,“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的那句:“撞沉吉野!”在相隔一个世纪之后依然能让人热血沸腾,为什么那朗朗华夏的读书声不能复现呢?庚子年的中国,西方的军事思想、军事制度、战略战术、条令教范还没有大量传入,大学堂,私塾里的孩子,少年,青年他们的读书声仿佛让我回到古代的翰林院,那读五车数的大学士,观察世界,分析时局的眼光和视野确与腐儒不同。

开眼看世界,日本列岛向北延伸与千岛群岛相接,向南依次排列着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犹如一条由岛屿组成的链条,横亘在亚洲大陆东侧,将亚洲与太平洋隔开。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为日本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形成开辟了道路,那个时候的读书声无论从。这个地形狭窄的岛国日本,开始了一种狂飙示的突进。

在政治地理学成为近代的显学之后,所能庆幸的是在乾嘉空疏治学之末,庚子年的中国学风空疏,糟糠心气的术士,策论之谈开始触及了问题的根本。庚子年的中国版图,这晚清的中国书院,无论是穷乡,还是京师,中国古代的那种字正腔圆,落地有声的读书声依然声声入耳。唐虞三代的读书声,贞观八年的策辩声,戊戌年间的奏疏声,庆历四年的对答声,声入裂帛,是一种质问,也是一种疑虑。那朗朗的书声,焦灼的目光,徘徊的脚步,惊慌失措的笔墨,也在考量着一个青年的眼界与耐力。

五音不全的少年且能有这样的专心,阅读课本,大声诵读,不焦不躁,没有厌世与悲观的冷眼。

穆罕默德说:求学问尤,当去中国。

1900年,庚子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年份。终于能找到大时代的课本,那就是庚子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那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的少年,翻着中国历代的文牍,也许只有古人的句子有这种心气和大志了。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庚子年的课本,读书声是已经不再是私塾先生念诵的,不再是稻粮钱米,这种声音,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精神在现代的延续,中国古代多有策士,谋士,壮士,英雄,也有这烽火连天,读书问忧的华夏少年。晚清以来,便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深得少年之心。

读这样的书卷,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我在夜晚的阅读中揽卷不语,步履、视听、言语,不能自了。那朗朗书声,许是汉代的博士,家童,许是灯火扑流萤的少年,跋山涉水,周游世界,负笈海外的求学者,许是横渡沧海的传道者。

回想梁启超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此后读完《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与康有为一起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匆然之间,时间已经是逼近庚子年前。大时代的中国给少年的教育总是如此突兀,激烈,瞬间便能分辨出高低水准。

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拏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庚子年的课本终于配得上大时代的教诲,梁任公的质问和激词,隐约让人欲罢不能。

我只觉得,如今读书,须得先诵此书,然后方可释卷。它需要的不是考据,不是策论,它只需要你一字一句的慢慢读完,只需要你发音清晰,唇齿相击,字正腔圆。这样的文章文章不拘格式,不用典,不啰嗦,比燕国的策士,齐鲁的贤达更激切,冲突,甚至莽撞,但是这样的热情,激昂确是罕见了。先生心气奇高,在著述之路之外,独辟泰山,写出了这样的一卷书,庚子年的读书课,终于有了值得执卷相握,临墨提笔的大课本。

这卷书,短的有点急促,细细读来,也许不过万余字,想必在庚子年的京师,或者偏僻的学堂,提笔的时候是心怀万千,心听千里之外的炮声,看着大海的潮水一浪掀起一浪,波涛汹涌,这笔下才有了大时代的风采。少年之余中国,此书至于青年,已经超出诵吟,抄写笔记的概念,它远比后来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文章更让人激动,惊讶。

也许在故纸堆里,这样的句子显得太直露,不懂得润湿,在若大的学堂里,找不到一个可以一起诵读对答的人,但是这只是太过于悲观了。在此卷之外,学堂里的少年,辨识着汉字,追赶着光阴,他们那吟咏的珠玉之音,确是铿锵倜傥,风流洒脱。这样的课本和书卷,给了少年更多的心力和支撑,使人相信,如今的中国,你行遍万里之路,仍然能找到这样默契的声音,轻轻的敲击心坎。

一直准备在假期的时候去一次九洲,北海道,或者干脆走访日本光荣出品的游戏中的那个关原。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阅读一下晚清的地图,读读那些传译的地理书,会更能体会世界初晚清黄昏的语境突变与奇怪。这样的知识并不晦涩,在经验与心气之外,确是有着难耐的隔膜。

那个时代,中国海军在舰船的吨位、火炮的数量威力方面已远远落后于欧洲,但硝烟散尽,耳畔回荡的仿佛即是大学堂的少年们那清脆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当你读读这课本的时候才能领会“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接触这样的真知,才能谈得上有心得体会。

读一读晚清的《瀛环志略》,文化的分蘖,河流的交错,版图的扣合,使得这一切理解起来都是错综复杂。这样的一种知识须得心气和视野齐备,耐力与气魄皆在,才能习得。

我的读书课确是从少年时代就已经奠基了,我的著述一切都与稻粮无关,我只看到那大时代的课堂,那一卷卷正疏,一册册的书论,代表着一代代少年的探求之心。此种声音,没有半点苟且,戏谑,犹豫,怯儒。

如今的中国,虽不再有诵读三字经的读书声,也许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那种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断断续续延续,但那种慷慨激昂我确是在庚子年残缺的课本中寻觅到了。

侧耳倾听那晚清庚子年的读书声,世纪初的曙光慢慢从地图之上的海平线升起,课本中新的知识总是能为少年带来渴望与期待。那不在是天下郡国方圆四合的读书声了,它是属于字正腔圆的华夏少年的希翼。

这样的课本启蒙对你我来说,仍然是最关键的一课。

同类推荐
  • 飞吧,鸽子

    飞吧,鸽子

    在湖南黄家镇有三个人在怀想他们的青春,他们分别是作家、画家和教授。他们都有过各自的理想和爱情,但都在时间的长河里遗失了,他们老了。他们还能重新获得理想和爱情吗?黄小民李作家来电话,告诉我马教授从长沙回来了。我放下话筒,目光移到窗外,窗外是十月里一个金灿灿的下午,黄灿灿的太阳照在街对面的红砖墙、青砖墙和白墙上。汽车从街上驶过,鸣着喇叭驱赶横穿马路或走在街中的行人,街上一片嘈杂的叫卖声和音乐声。我的画店是街上最安静的商店,只有我和我老婆。
  • 青春变成鱼尾纹

    青春变成鱼尾纹

    生活已成碎片。短暂的宁静之所以能够常常回到内心,完全是因为内心还在自然地抵抗着。这样的内心自然是不够强大的,它充满了矛盾、放弃、坚守、游离、妥协。它自然无法构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洪流,冲破现实的束缚和藩篱,它同样又无法退回到自己的理想国中。一个更大更久远的困惑常常将我抛上抛下:哪里是我的故乡?
  • 不变的印记

    不变的印记

    如今,有人把描写民工题材的文学与诗歌,统称为打工文学或日诗歌一一他们以在外地打工的写作者为界定。这种称谓是否科学,至少是值得商榷的。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诗就是诗,它可以是打工者写的或反映打工者的生活的,却非要加上什么“打工诗”的符号,难免别扭和有些牵强附会。而且,对于创作打工题材的诗作者而言,似乎他们的创作成就之被关注,仅仅是因为打工者的身份,这对于相当数量的写作者而言,似乎有人格不平等之嫌。这个话题似乎远了些,笔者也将会另外撰文探讨,在此,暂且按下不表。
  • 人生断裂层

    人生断裂层

    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收入记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旅加爱国侨胞罗道安奋斗史、助人为乐的小学生王玉梅等内容的作品11篇。
  • 古代游赏诗词三百首

    古代游赏诗词三百首

    游赏诗词是指因游玩观赏而记的一类诗词,其主要内容就是记叙作家游览情景及其感受。这类文学作品以自然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而又常常有所寄托,既描写和再现自然美,又反映一定的社会内容。游赏诗词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园林亭馆的游赏,旅途风物的见闻,名山大川的描绘,异国风光的记叙,举凡旅游途中登临凭吊、游历观赏所写的诗歌、词都包括在内。本书的编选,以三曹的游赏诗为起点,延续到清代乃至晚清的游赏诗词。
热门推荐
  • 灵媒

    灵媒

    17岁的灵媒艾米莉·钱伯斯有一个烦恼,事实上,有好几个烦恼。她能见到死去的人,这给她的社交生活带来不便,但这好像还不够,她还必须与一个逃跑的魔鬼和一个有着神秘过去的英俊鬼魂斗争。还有她的出生问题。她是在父亲去世后整整一年(是的,一年)后出生的,也没有英国上流小姐们雪白的皮肤,艾米莉和分配给她的那个死去的男孩一样,是个谜。从死去的那天起,雅克·蒲福的灵魂便无法穿越;他是被杀害的。两者也许有什么关联,也许没有。他只知道,他被冥界的管理者派给了一个叫艾米莉的女孩。她能看到他,还能触摸他。她释放了一个变形的魔鬼,它混进了人间。在它对伦敦造成破坏之前,他们必须联手将它送回冥界。
  • 胎产秘书

    胎产秘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宿主总不按套路出牌

    快穿:宿主总不按套路出牌

    衍作为一个刚刚出道的系统,自认为非常成功的把时倾坑来跟它签约,它本以为这是个单纯的主,没想到……事实证明它还是涉世太浅。“宿主宿主,你干嘛,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古代位面,不要冲动。”衍紧张的盯着时倾手中的魔方。时倾埋着头,唇角勾出恶魔般的微笑,她抬起头戏谑的看着衍,“衍,你这么着急做什么,我只是单纯的想玩一下魔方。”衍听后松了一口气,上次在现代位面,这个祖宗就是拿出了这个魔方,所以那个现代位面崩了,害的它被位面管理者请去喝了一杯茶。时倾勾了勾唇角,她想毁掉一个位面,比捏死一只苍蝇还要容易,又不一定要用魔方,衍真是单纯的可爱。于是衍在喝茶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 神之杀戳

    神之杀戳

    心地善良的雷特因为沉睡在他身体里面另外一个意识让他不得以去面对杀戳的人生。在激情与正义,邪恶与善良之间他应该如何去抉择呢?世间万物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只有各自的信念与执着。爱与恨,对与错之间谁又能真正的分的清,真正的懂得它的意义!
  • 只嫁人上人

    只嫁人上人

    古城相悦情两难,伊人回眸一瞬间。镌刻灵魂叹别离,愁肠唱断数千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爸这好像是北宋

    爸这好像是北宋

    爸爸去哪?北宋。人家穿越,不是带着仓库就是带着系统,为啥我却带着爹?且看主角重回北宋初年,画一副不一样的清明上河图。书友群:532037754
  • 唯有你如此不同

    唯有你如此不同

    当一个人,他存在的证据被家族抹杀,甚至连逃离过去都成了奢求。活着成了最卑微的愿望,却又在深不见底的黑暗中,遇到了此生唯一的温暖。当烈火燃尽时,自会有凤凰涅槃,当爱上一个人,就会为她征服世界。
  • 陆桴亭论小学

    陆桴亭论小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坚不可摧

    坚不可摧

    “如果你报道了关于这件事的任何消息,你就别想活着离开希腊。”只有鲁莽的局外人才敢干涉希腊非法买卖女性的交易。见见阿格尼斯·琼斯吧:她确实够鲁莽。
  • 网游之神级大佬

    网游之神级大佬

    任意的时代背景发展,构造属于你的蓝图![2018游戏脑洞风暴大赛参文小说]主题:全民穿越剧情:天地不仁色彩:兄弟情义特点:贯穿世纪情怀:世界第一等主义:爱国/冒险/英雄传统网游铺开现实与游戏的宏伟战略意图三大主义贯穿脑洞风暴天国世界!走一条大繁至简的无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