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5400000003

第3章 理解爱荷华:对机制化的信仰(1)

“这真是个奇妙的机器”,员工对雇主说,尽管他早已熟悉这个机构的组成,他仍然充满崇敬的望着前方,好像那里真有个机器。

——弗兰兹·卡夫卡《在流放地》

一个对读者的告示:如果你认为写作是纯粹有趣的、好玩的、嬉戏的,请不要阅读此书。

——保罗·安格尔《关于创意写作》

农田里的福柯

在一封1960年4月2日的信里,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嘲讽了自己的好友罗比·麦考利(Robie Macauley),他们在四十年代末同为爱荷华写作工作坊的成员,并在那里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奥康纳也时常流露出对这位朋友观点的推崇。麦考利当时将要和别人合著出版一部名为《小说技巧》(1964)的作品,但他仍然赞同一个作家是需要天赋的,应该忽视技巧这种声名狼藉的玩意——奥康纳对这种认为“自我表达”是不受控制的观点极为反感:“对于罗比·麦考利”,她在那封写给另一个朋友的信中说,“他最尊敬欣赏托马斯·沃尔夫,在我看来,任何推崇托马斯·沃尔夫的人都固执的期待一部伟大小说只能是偶然出生的。”[1]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沃尔夫从一所阿什维尔私立学校的创新经历到北卡罗来纳大学,最后在哈佛乔治·贝克的戏剧47工作坊所经历剧本创作体验,这些集成效果出现在沃尔夫身上,使他深信作为一个文学艺术家,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才能独立自由,排除一切有可能让它缩小或被控制的外部因素。经过了二十年代,他将自己的魅力贯穿了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学史。沃尔夫写作小说的经历可以象征性的夸大到作为机制化的以个体为中心的文学实践,这在新式的教育改革浪潮下被称为“创意写作”,正如库伯(Cobb)在《发现你的才能》(Discovering the Genius Within You 1932)中所说的新的时代需要寻求“专注的思维”,这意味着“不需要我们再将自己奉献给那些远大虚渺的理想。”[2]

同样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奥康纳选择了乔治亚州公立女子学院这所具有实验性质的高等学校作为自己的母校,但她深深的为当年所受到的教育所惋惜,她认为那种“青春期的自我表达”让自己被娇惯了,同时自己并没有得到传统教育的体验,那是连沃尔夫都想获得的教育模式。[3]但我们无疑有理由坚持新式教育,那些身处于创意写作体系合作内的学校课程,让她在今后成为作家提供了诸多可能,奥康纳的小说在战后时期的创意写作系统中,深受机制化的技巧影响。从她进入爱荷华大学开始到1964年以39岁早逝,奥康纳从未动摇过她在机制下习得的审美体系,这种坚持跟沃尔夫的不承认受益是很相似的。沃尔夫曾幻想自己成为铂金斯(Max Perkins)的门生,奥康纳也对海明威这位在系统时代最初年代里最具技艺化的作家推崇备至,她曾多次在散文中提到,不厌其烦的引用作品语句。不同于海明威的是,奥康纳使用的叙事模式超过了课堂里所学到的,她精确的评估更改每种叙事模式——比如“受限制的第三人称”最为亨利·詹姆斯所偏好,但她将其提升到了另一个方向即“非人称状态”叙事——这种创新在她的小说里从无例外。

战后时期创意写作系统的兴起代表了写作个案教学巧妙的连接起两个对立面:一方面像爱荷华写作工作坊能够给予学位证明,同时,体现教育改革理念的新型自我表达创造力极大扩展了传统所未能达到的审美内容。这个系统的创建者与倡导者们也遇到了更多机制化的问题,他们需要在一个学术环境里展现出属于创意写作的严格流程。在诺曼·福斯特(Norman Foerster)贡献性的专著《文学专业性:它的目标与方式》(Literary Scholarship:Its Aims and Methods 1941)里,他提出“富有想象力的写作”能在许多层面增益专业性,包括它促使学生从文学“深处”来理解作品,而以往因推崇德国学术方式而产生的“大量假学问”也将得到改观。从沃尔夫的母校北卡罗莱纳大学离职后,福斯特受聘于那所善于制造文学作品的爱荷华大学,他发觉自己才真正开始实现自己“赋予创新与学术以联合的生命力”的理想,他的信心来源于创意写作系统的逐渐形成,更多爱荷华写作工作坊这样的团体,共同组建出机制化。[4]在这部专著里提到了工作坊的兽人领导者威尔伯·施拉姆(Willbur Schramm),不同于之前组建团体需要“长时间费力的选择,以及繁琐的组织管理”,对于教学的创意作家,只需要保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即“在任何新式的文学课程里实现训练的质量与严格”(190)。不仅如此,创意写作还应当被认为是一种“骄傲的训练”,它让“学生的思维更为深入和敏锐,并持续运作和使用”(191)。

不久后,相同的争论开始针对于创意写作的合理性上,在爱荷华以及其它团体中,这样的争论集中在了教学理论和综合方法上。从“自我”开始到以“非人称化”的创作训练,这个过程可以在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自画像》(1916)中得到比喻化的展现,[5]到了1961年,爱荷华写作工作坊的学生们正创造出大量故事和诗歌,施拉姆摆脱了质疑,因长时间的坚持引领开拓而获得极大声誉。诗人保罗·安格尔(Paul Engle)以亲身经历解释了学生如何在那里学习:在课堂中听取别人对自己文稿的讨论,他们并不要求发表意见,但“看到文本便会自发的流露出当时的感受。”[6]写作工作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每个词汇和每条建议都不受遗漏”的环境,在这种公众关注下鼓励当事人,如有必要还应使他感到“焦虑”,促使他“尽快寻找到可控的创作模式”,不至于将创作情绪沦落为情绪发泄。对于那些仅仅是“发泄”的自我陶醉者而言,他们的行为是对形成内在作者身份的最大威胁,他们那源源不断的“感性情绪”将尽可能被引导,从疑虑焦急转变为审美趣味的文学产物。

教育改革者声称每个人都具有天生的艺术家气质,只需要从诸多限制中解脱,战后创意写作系统是建立在艺术家可以通过解放的机制化创造力培养而成型这个假设之上的。所谓创意实践,相对来说,便是持续通过外部激发聚集内在的天赋才能,这正是写作工坊的任务。安格尔在形容自己所受的的实践教育时说“我们不会伪装一只成熟的南瓜上面长出金发碧眼的美人样”,他又补充“一个优秀诗人,就像是优质的杂交植物,具有天生和人为的双重优势”。“我们相信教学也可以做到这点”,这也正是奥康纳获得的那类教育。“我相信教师们的工作大部分是消极的……我们似乎应该学习如何不去写作”。[7]

倘若的确存在一种写作工坊训练的有效纲要——超越“写你知道的”等原则——那么它将以这样的范例来提供:对于创意写作的教师以及作家而言,最佳的引导途径便是“客观的叙事”。作家的气质风格是由已出版的作品来提供的,这可以被用来鼓励学生,让他们频繁的听取他人的建议编好自己的文稿。事实上,为了理解战后时期创意写作的机制化问题,我们需要观察这个“机制”是如何超越传统所定义的文学学习的,并且它像一所房屋成功融合了以往的内容。在体现“虚拟”机制上文学选集是最佳的窗口,作为承载了大量文学价值的载体它一直循环流动在整个美国教育体系里。

作品选集建立起的文学价值与写作工作坊是相同的,它们遍布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将最优秀的当代文学介绍给社会大众,特别是对有些之前受到偏见的新作家作品。这样的选集有许多,包括施拉姆早期编选的作品集《故事工坊》(The Story Workshop 1938),将重心放在了那些能够表现写作机制的作品上,至于卡罗琳·高登(Caroline Gordon)和爱伦·泰特(Allen Tate)共同编选的《小说之家》(The House of Fiction 1950),则关注一些更著名的类似亨利·詹姆斯的作品,极恰当的展示出战后文学实践中机制化的影响或是詹姆斯式叙事模式的“构建”过程。但毫无疑问,最重要的战后小说选集,也是最为学生所熟悉的,作家克林斯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与罗伯特潘沃伦(Robert Penn Warren)编选的《理解小说》(Understanding Fiction 1943/1959;是学生早期使用的文选教材),这也是奥康纳在爱荷华所使用的,更被她誉为“圣经”,多年后许多学生成为作家,也仍然乐意推荐此书。

尽管这本选集的目的在于鼓励“更细致的分析和深入阅读精妙”的小说——类似于“新批评”派所倡导的深度阅读——它甚至“作为小说读者的学生”同时也是“进行小说创作的学生”,这个用意在附录及导读里尤为明显。新批评派促使艺术家的视野放在了战后文学学习的中心上,新批评的选集提供了另一种对理解的帮助,也是为了让批评能够赶上“创意过程”。这种观念——来自于对事后觉悟却贻笑大方的威姆萨特(Wimsatt)与比尔兹利(Beardsley)的《固执谬论》(Intentional Fallacy 1946/1954)一书的反思,直到七十年代才真正在理论上形成建设性的批评,倡导读者忽略作者的设定而做出自己的解读——明确的出现在了小说家卡罗琳·高登(Caroline Gordon)的专著《如何阅读小说》(How to Read a Novel 1957)中。[8]对此奥康纳在很长时间里认为如果“我们想成为小说的最佳读者”,我们必须学会阅读那些作者有意“降低自我”的部分,以及作者期待“读者互动”的部分。“我们进可能的将自己沉浸在作品中,我们与作者共同分享相似场景的感受,这是作者写作的原因,也是期望我们回馈的部分。”[9]新批评派的文选潜在的影响了创意写作系统机制,它也导致了文本的再生,这在奥康纳身上最有说服力:她在爱荷华城租的房屋里阅读学习1943版的《理解小说》一书时,看到了一个自己熟悉的故事,而后她写下了《好人难寻》(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这篇小说在1959年重新编辑文选时被收录了进去。

但奥康纳的小说远比理解上世纪中期合作机制化的价值以及艰辛推广创作技巧要简单得多。即使她有着执着的信念——她在各类讲座和散文中也如此——对“客观的叙事”,她的小说也能被解读成是对“训练”出了名的多情寓言故事。事实上,在奥康纳的想法里,这个原则象征了远离“限制”,这对延展文本空间有相当多的贡献。倘若在教育改革核心领域给予这些原则一个定位的话,那么它们将被认为是重建学生的学习期望,她认为这对于学校而言恰恰是可以多形式转化的,即便这个过程里有些艰难。

“想要让阅读文学成为一种习惯和愉悦”,她写道,“那它必须先有一套训练方式。”并且“如果学生发现这不是他的兴趣所在?那这是相当令人遗憾的。更令人遗憾的是,学生的兴趣不该被纵容,而是促使他形成。”[10]在奥康纳身上,可以看到她对机制化的系统有着如对教堂般的普遍信仰和顺从,不仅仅是出于训练而出的信从,更因为除了万能的上帝之外,她还有另一种方式来远离“限制”;这种视训练本身为信仰的观念,使得她对艺术的忠诚有如神学上的承诺一般出现在她的思考和写作中。训练意味着顺从某种规则,而规则是由机制来建立与充实的;为了获得机制化的作者意识,在艰难的过程中,也隐藏着伟大的乐趣和审美。这也不同于奥康纳对机制过分理想化和过分单纯化的看法,从她忠诚于信仰中可以看到,形成机制内的作者意识就像善于探索的大学一般是风格各异的,正如她偶尔幽默的嘲笑一下机制。对于许多人来说顺从的习惯是一个显著的转变过程,在恰当的时候,形成了莎拉·高登(Sarah Gordon)所说的“想象的顺从”,许多时候这尤其能作为文学源泉的动力。[11]

同类推荐
  • 世间女子最相思

    世间女子最相思

    古典诗词中涉及春愁闺怨的那一部分,最为唯美感人。或借景抒情,或咏物明志,说不尽细腻柔软的女子心思。《世间女子最相思》精选其中上乘之作,结成春闺二十四章。《世间女子最相思》作者风约湘裙从女子身边之物讲起,结合用典、传奇以及古代习俗,结合诗人、词人的生平,阐述诗词浪漫意境,描绘女子古典之美,诉说凄美的悲欢离合。
  • 我知道你没那么坚强

    我知道你没那么坚强

    你的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以前特别害怕失去,不管是物质还是感情,后来经历的多了,渐渐地学会了独撑和豁达。如今再也不担心谁会走,再也不担心会变穷,因为知道失去的自己依然可以再挣回来。对自己的信心,就是最大的安全感,无需外物来证实和陪衬。心情不好就少听悲伤的歌,饿了就自己找吃的,怕黑就开灯,想要的就自己赚钱买。谁都没比谁生活的更容易,只是有的人怨天尤人,而有的人却默默咬着牙,逼自己学会坚强。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你已从弱小的身影变成别人可依靠的肩膀。
  • 朱自清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朱自清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迷失日本

    迷失日本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几万中国农村妇女远嫁日本乡村,生活好了,但普遍受到歧视,有的遭到了虐待、暴力,杀夫、自杀的事件也多次出现,在日本引起强烈的影响,这本书有几个故事就叙述的是这些事件。十一位赴日新娘的情感实录。
  • 阳光下的蜀葵

    阳光下的蜀葵

    《阳光下的蜀葵》为作者蒋殊的回忆性散文集,书稿回忆了自己在故乡的小山村生活的17年的点点滴滴。只有村庄,才能使其文字变得更加鲜活,也只有那些朴实可爱的村民们,才能使她的笔尖一次又一次的灵动。
热门推荐
  • 盛世情侠:草莽王侯

    盛世情侠:草莽王侯

    一个隐没于草莽间的北周皇室遗脉,一段旷世爱情传奇,一场鲜血染红的爱情战争,一段称霸江湖的铁血故事。兄弟相残,血溅五步;权力倾轧,彼此利用;热血男儿,肝胆相照;但为红颜,冲冠一怒……他弑父杀兄,屠戮江湖,结交邪佞,阴谋复辟;他一言九鼎,豪气冲天;他有无数红颜知己,却将一腔热血付给了一个女人。是正?是邪?
  • 爆强女仙

    爆强女仙

    诛盘仙接纳世间万物,即使是椅子,只要有心,也可修仙铁匠之女苏如海前来拜师,一直当摆设的菜刀觉醒了,“你终于来了,我已等待了千年!”苏如海一来就是菜刀在手,惊动万仙。“既如此,我就封你为食仙。”苏如海不乐意啦,“仙尊,我不是来当厨子的!”“说说,你还有什么天赋?”“我可以再生,愤怒就会变巨人,通晓万物生灵。即使是椅子,我也知道它的话。还有,你们的财仙,只有与我在一起,才可善财呦。”
  • 道德真经集注杂说

    道德真经集注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箓资度设醮仪

    玉箓资度设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植灵界

    植灵界

    万物都拥有灵性,这是一个想要变强就要努力种田的世界。由少年余灰的经历展现世界的过去和未来。种田日常,平平淡淡才是真。
  • 神捕王妃

    神捕王妃

    王府中刁钻毒辣的王妃,一夜之间性情大变,不仅身怀绝技,更成了一等一的训马高手,原本避之不及的王爷,却渐渐迷恋上了她………女神捕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香消玉损,竟魂穿到毒辣王妃身上,且看神捕王妃如何牵扯出朝中阴谋诡计,带领王爷玩转江湖,找出真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女配逍遥指南

    快穿女配逍遥指南

    星元233年,天地大变,灵气复苏,灵气修炼者层出不穷,科技飞速发展。华国第一佣兵队队长云苓,被信任者背叛坠落深渊,濒死之际,触动了旁边玉棺暗门。再醒来,莫名绑定“8013号位面灵使系统”,要完成各个位面任务的云苓只想逍遥自在的好好享受,顺便把原身一手烂牌打好。#宿主哪来的金手指?空间?功法?为什么扫描不出来?##论如何培养一个勤勉尽职的宿主##……我怀疑宿主就是个BUG#8013看着惫懒的宿主哭晕在厕所,可是每当任务完成,总显示高达数倍任务评价时!作为一个新统子,它惊喜了,宿主终于知道上进了——可是为什么宿主能好好完成任务,却还安于享乐、不求进取?注:这就是一个满级大佬调教勤奋努力好系统,一起苏苏苏、爽爽爽的逍遥旅程~全书无CP,专注剧情线!金手指开大,真女主亲妈!
  • 男神今天直播了吗

    男神今天直播了吗

    自家boss是自己的粉丝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对此,季明靖的回答是:没啥感觉。毕竟那个比禁欲系还要禁欲系,比闷骚还要闷骚的溪昱晋,就算把他挤扁了,也会连屁都不放一个,季明靖不奢望这样的他会在自己面前表现得像一个迷弟。无所谓,反正她的迷妹迷弟多得是,她逐个撩也能撩一辈子,哪里轮得到他。直到有一天,季明靖被溪昱晋叫上了家里,之后她就再也不敢乱撩粉丝了。
  • 重生之女配要崛起

    重生之女配要崛起

    上一世,被白莲花玩转与鼓掌,因此被误解被抛弃。重生一世,定要活出自己的色彩!
  • 双世宠妃之城城要火了

    双世宠妃之城城要火了

    墨连城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发现这里的人都穿着一些奇怪的服装,手里拿着一个盒子,这个盒子是什么东西?怎么还会发光?这里的建筑也太奇怪了吧!他们怎么用这么奇怪的眼光看着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