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2400000002

第2章 古代音乐(1)

古埃及音乐

古埃及东临红海,西界利比亚,南邻努比亚(埃塞俄比亚和苏丹),北濒地中海,全境处于一片黄色沙漠之中,惟有一条长达6648公里的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其间,形成河谷绿洲。

古代埃及文明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经历了拜达里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4000年)、阿姆拉文化(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500年)、格尔塞文化(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100年),于公元前3100年出现了统一的国家。古埃及的历史一般可分为古王国(约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181年,又称“金字塔时代”)、中王国(约公元前2041~公元前1786年,已进入封建时代)、新王国(公元前1567~公元前1085年,又称“帝国时期”)三大段。最高统治者为“法老”(意为“大房子”),掌握军政大权,是古代专制君主的典型代表。公元前12世纪中叶埃及开始衰落,周边蛮族不断入侵,使埃及文化逐渐衰落,直至公元前525年,古代埃及文明就再也没有恢复过来。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以其希腊化的特色掩盖了埃及的本色。

古埃及经济是一种古老的“计划经济”,由国家绝对控制经济生活“——”埃及文明的显著特征之一。它不仅控制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而且还负责产品的分配。其居民分为6个等级:王室、僧侣、贵族、书吏、商人、工匠、农民、农奴、奴隶。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极为悬殊。埃及人的家庭为一夫一妻制,妇女地位较高,允许其拥有财产和继承财产,并可继承王位。其经济基础是农业,农业已高度发达。手工业也在公元前3000年已颇具规模。公元前2000年以后,埃及商业也得到迅猛发展。

公元前140年第13王朝时代的遗物在古代埃及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支配地位的是宗教,埃及文明中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它的统治是神权统治,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修建大型金字塔陵墓和神庙;它的艺术也是表现宗教象征的手段,文学和哲学中也充满了宗教说教和对神的赞颂。

埃及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末就发明了文字,其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雕像和绘画(包括壁画),一般为建筑的附属品。

上溯至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文明,在金字塔(陵墓)内的壁画、雕刻和出土文物中,可知其已使用多种乐器。主要乐器有西斯特鲁姆(一种金属叉钤,是宗教的象征);有阿夫路斯状的两根笛——双笛;琵琶型的弦乐器,上张6~12根弦的弦乐器,用于王侯、贵人的冠婚葬祭、军队的出征等。可见在宫廷贵族的生活中,音乐占有重要地位。在出土的莎草纸文书中还载有音乐演出活动的情况。

埃及的竖琴:在第3~6朝的古王国时代(前2686~前2181)出土的浮雕中有浅弓形竖琴“贝尼琴”,被视为神圣的乐器。此后1000年间“贝尼琴”又演化出多种样式,有深弓形、弯把舀勺形(类似箜篌)和船形等。

公元前14世纪,西亚的三角形竖琴和长颈琉特传入埃及,竖琴的体积也由小变大,一种双簧的管乐器取代了笛子,音阶则由五声变为七声。

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就已出现打击乐器,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686年出现了饰以各种动物头形的拍子板,不久又出现了各种雕刻精美的响板、钟、鼓、铃等打击乐器,桶形鼓则最早见于公元前20世纪。

在保留下来的文献中,从一些可留存至今的歌词中,可以推断已出现了长达40段之多的多段体歌曲;还记载有第一个职业音乐家赫姆莱(国王的后妃)出现在古王国时代(公元前25世纪前后)。至中王国时代,大量民间音乐家演奏于节日喜庆场合,新王国时代则出现了流浪艺人和乞丐音乐家。

古埃及人认为音乐现象与宇宙运动联系密切,甚至可以反映天体的运行,并十分强调音乐的道德文化作用。这些音乐思想,对古希腊的音乐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旅居埃及22年之久,哲学家柏拉图也曾访问过埃及)。

古西亚音乐

古代西亚是指亚洲西南部各地区而言,包括伊朗高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西亚文明的中心是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指两河之间的地方),北部称“亚述”,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其北部称“阿卡德”,南部称“苏美尔”)。约公元前4300年后,南部农业迅速发展,终于在约公元前26世纪时(距今4500年)出现了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人的文化成就,最突出的是一部全面的法典,以及虽发展程度不高但却独特的宗教(所有的神都能赐福或降祸,没有来世),发明了楔形文字等。没有哲学作品,现存有其出土文物——奏乐图,上部为4个沉思状的僧侣,下部为奏乐者。

大约在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其第六代王汉莫拉比统治时期(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使之成为古代世界的大国。汉莫拉比给后世留下了一部完整的法典——《汉莫拉比法典》。汉莫拉比死后,巴比伦开始衰落,继之而起的是出色的武士民族的亚述人穷兵黩武的亚述时期,后亚述于公元前746年进入帝国时代(至公元前609年)。公元前626年因迦勒度人建立新巴比伦王国,灭亚述,征服巴勒斯坦,再灭犹太国,进攻腓尼基城,又于公元前567年远征埃及。公元前538年,居鲁士率军兵临巴比伦城,新巴比伦不战而降,其子冈比西斯又于525年征服了埃及,遂形成一个横跨西亚和北非的波斯大帝国(至公元前330年),将两大文明地区通过制度和政策维系在一起,长达200年之久,既为西亚北非的文明做了总结,又为后来的希腊罗马文明提供了借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古西亚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出现弦乐器——弓形竖琴,其后又派生出多种形制,琴弦也由5根发展到15根不等。同时,另一种弦乐器“里拉”也出现了,是古希腊里拉的前身,在U型框架上张7~11弦,饰以牛首,置于膝上双手弹奏。还有横笛、竖笛、号、双簧管、双笛、各种鼓(如锅状鼓、铃鼓)、哗啷棒、拍子板等乐器。从古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到当时的音乐以声乐为主,有颂扬神和民族英雄的赞歌,也有一般的歌曲,均用乐器伴奏。这时期还产生了职业音乐家(分为几个等级),活动于庙堂祭祀或宫廷、贵族的飨宴之上。

自亚述帝国之后的3000多年中,乐器的种类与样式较前大为多样,如竖琴琴弦增至22根,里拉在腋下弹奏。在古巴比伦帝国出现了高脚杯状鼓,后成为新巴比伦帝国的重要庙堂乐器。在新巴比伦时代的出土浮雕中,可见齐特尔琴类的乐器,同时长颈琉特已相当普及。尚有陶制或金属制的钟、铙钹等打击乐器。在弦乐器的长期演奏的基础上,出现了按弦长比率计算音程关系的理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已掌握了五度相生的原理。赫蒂帝国(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2世纪)时已使用7声音阶,采用7种调式。公元前8世纪时又将八度细分为12和15个小的音程单位。这一切反映了当时两河流域高度发展的音乐文化水准。在20世纪初出土的一块公元前800年左右的楔形文字泥板书上,刻有一首赞歌,字旁缀有若干符号,据研究认定是一种用音节记录器乐伴奏的乐谱。

古印度音乐

作为四大古代文明之一的印度,其历史地理位置包括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其北之喜马拉雅山、西北的兴都库什山和苏莱曼山将其与欧亚大陆孑然隔开,但其东北为中国,北面为中亚,西北为西亚,又与古代各文明均有联系。从现在所发现的腊玛古猿遗骨(古猿转化为人的重要标志),可证明印度次大陆是人类起源的故乡之一。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是其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的。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哈拉巴文化”(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50年)遗址(还发现有文字,但尚未释读成功),才将印度的历史整整提前了150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来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以至印度文献对其只字不提,至今仍是个谜。

从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起,直至古代历史结束,印度次大陆先后遭到雅利安人(可能在中亚或高加索一带)、波斯人、希腊人、马其顿人、安息人、塞种人和大月氏人的入侵。在公元前12世纪(尚可推至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开始进入印度之际)~公元前9世纪时,出现了一部《梨俱吠陀》(“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是祭司们在祭神时所用的颂歌、经文歌和咒语的汇编,虽然主要是宗教内容,但也包含一些雅利安的早期历史),后又于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3部吠陀。在吠陀时代,形成其具有民族特色的体制——种姓制度(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婆罗门教(以《吠陀》为其圣书,最高信仰是“梵天”,创造了一套灵魂投胎转世的“业力轮回”论)。

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形成16国的“列国时代”(至公元前4世纪)。在这社会大动荡时期,新思想、新教派层出不穷,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并出现了诸多的新宗教(其中反对婆罗门教的耆那教占有特殊地位,而和它同时兴起的佛教却对东方文明产生深远影响)。大约在公元前324年孔雀帝国建立。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国灭亡后,外族不断入侵,其间300多年的史实模糊不清,直至公元4世纪时“笈多帝国”建立后,标志着印度封建社会已基本形成。

印度河文明消失以后,在恒河流域兴起的雅利安人国家,又再次使南亚次大陆泛发文明之光,借用西亚的字母形成雅利安人使用的“梵文”,在天文学和数学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并涌现出一批灿烂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学作品除《吠陀》以外,尚有可以列入古代世界伟大作品之列的两大部史诗:《摩珂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雄伟的建筑艺术丰富多彩,多始于孔雀帝国时代,以佛塔、圆形石柱(上有精美雕刻)、阿旃陀石窟(建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7世纪)、犍陀罗艺术(出现于公元前后,以雕刻佛陀和诸菩萨石像著称。在其佛陀石像上亦可见希腊艺术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丛书品位高雅,内容丰富,设计、装帧精美、时尚,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还可以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是一套能让读者从中获益良多的读物。
  • 电影编剧学

    电影编剧学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向读者介绍写作影视剧本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读者,写影视剧本不同于写小说,或写舞台剧本。尽管无论是小说,还是舞台剧本,或是影视剧本,它们都包含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要素,但影视剧本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说:一是,因为影视是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强烈的造型意识,要学会用镜头去讲故事;二是,因为影视是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掌握视听语言,要学会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去讲故事;三是,因为影视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影视的时空结构意识,要学会用时空的变化去结构剧本。
  • 清代名角录

    清代名角录

    自幼爱看戏的齐如山先生,通过与梨园中人的长期接触、交谈,整理了清末民初京剧界名伶二百一十人,细说了每个人的家学渊源、唱功特点、艺术成就等。为记录梨园名角的第一本著作。
  •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本书系作者的戏曲评论集。“泛论”包括《“双百”,永久的总方针》、《改革开放三十年艺术工作感受》、《再修一道文化艺术的长城——20世纪艺术现象回述》、《外来艺术的民族化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等。“保护论”部分,作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一门动态艺术,应该动态保护,并且论述了昆剧、京剧、地方新兴剧种的保护问题。“创作论”是在学习张庚、郭汉城先生关于戏曲现代化论述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传统戏的改编、古代戏和现代戏的创作。“编剧论”“导演论”“演员论”的几组文章,也都是在学习张庚的相关论述之后,对十几位有成就、有个性的剧作家、导演、表演艺术家所做的具体论述。
  • 戏曲理论与美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戏曲理论与美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收入作者21世纪以来撰写的关于戏曲理论与美学的文章22篇。第二辑6篇,概述了中国古代到当代戏曲理论的发展历程;第二辑5篇,论述了欧阳予倩、阿甲、张庚、郭汉城等当代戏剧家对戏曲理论研究的贡献;第三辑7篇,阐述了作者关于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观点,以及关于中国现代戏曲理论的构成、建设的构想,论述了“关目”、“程式”、“行当”等戏曲概念的意义;第四辑4篇,通过论述戏曲美学与中国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民族艺术美学的密切联系,探讨了形神、虚实、内外、功法等美学范畴的意义。书末附有对作者的访谈一篇,记述了作者的学术研究经历和今后的研究设想。
热门推荐
  • 绝世仙罗

    绝世仙罗

    大道无情,仙者有意。佛魔隐现,诡计无边……地球商人风扬斩断尘缘,被师尊接引至荧惑星,开启了闯荡仙佛大干世界的传奇人生,走上了一条追逐永生的大道。风扬一路结识朋友,凭借自身机缘闯过各种险境,最终站在宇宙金字塔的巅峰。无尽的宇宙无奇不有,为了逍遥长生,纵死无悔的逐仙者们和天地斗,历无边劫难,于茫茫人世之中找寻逆天改命的机缘。绝世大能虚空遨游星际,穿梭于六界之中,恐怖的仙法可以焚烧星球,上古仙宝可以摧毁虚空。强大的圣兽可以掀起星河谁能续接仙路,演绎一卷壮丽的逐仙史诗,一切尽在石子狂徒著的《绝世仙罗》……
  • 美色撩人:总裁别来无恙

    美色撩人:总裁别来无恙

    四年的感情纠纷,四年的阴暗记忆,让她沉溺在回忆中无法自拔,一再迷失方向!四年后,他们再次相遇,误会解开,身边却有出现了更多的感情障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蕅益大师年谱

    蕅益大师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嫡女策

    嫡女策

    言绪紫:言府三小姐,后嫁给临王成为第三任临王妃。母亲为言宁氏,深受宁家疼爱。天资过人,容貌清丽,被继母与继姐谣传为虞城“言三无”。君澈临:临王,双腿残疾,传言恐怖至极,实则容貌妖孽,美甚女子,心里一直记恨皇上。
  • 凰妃嫁到

    凰妃嫁到

    带着前世的仇恨重生,倾城面容和满腹才华成了她最好的利器!谋定青楼,身份鲜明的三六九等阶中,她撬开森严的统治,一步一步脱离风尘!与权谋争,风云诡谲的算计得失中,她步步为营,青云直升。
  •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没有冲锋在战场上,却指挥千军万马战胜强敌,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接受了检验,一生与祖国不可分割,他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记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一生事迹。本书由许丁心著。
  • 乾道临安志

    乾道临安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浮生六脉

    浮生六脉

    龙脉者,集气运,夺造化。皇脉者,成帝者,一独尊。地脉者,知四季,晓万物。天脉者,掌命运;冥脉者,得永生,尊不朽,成古帝;坤脉者,成传说。皇朝战火起,六脉皆破碎。浮生六沉浮,六脉尽归一,玉成天然道...
  • 星河虽美不及你心

    星河虽美不及你心

    我爱上了他,可是他太神秘了。我从不知道一个人怎么会如此神秘,是的,让人好奇,然后去寻找答案。然后。。。
  • 骊宫高-美天子重惜

    骊宫高-美天子重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