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坚定:信仰是一面旗帜
信仰,是由“信”和“仰”两个字组成的。所谓“信”,说的是信任、信服;所谓“仰”,说的是要抬起头来,表示仰视和仰慕。结合起来,所谓信仰就是从内心对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主义等产生认同,并将之内化,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为之奋斗。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最重要的是凝聚力和向心力。没有信仰就没有凝聚力,没有凝聚力就没有战斗力,没有战斗力,这个组织也就不可能生存下来,也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这支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
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曾经对解放军军队做过这样的论述:“这支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在这个宗旨下面,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
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广大解放军指战员不是为了个人升官发财,而是为了共同的理想而结合,为了人民的共同利益而战斗的。高官厚禄、金钱美女也许可以收买少数意志不坚定者,却无法改变整支部队的性质。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为广大指战员接受后,解放军便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解放军的经验充分说明了,志同,才能道合;心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要想凝聚人心,就要确立一个明确的宗旨,并使之深入人心。
一支军队要有自己的信仰,一个企业同样也要有共同的信仰。
在给企业讲课的时候,我们曾分享过一个观点:企业就像一个完整的人,他有大脑,会思考;他有眼睛,会观察;他有手脚,会奔跑;他有精神,会传承……
日本美誉度最高的企业家,也是日本唯一一位把夫妻店经营成著名跨国公司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他不仅寿命长——活到了94岁,而且当总经理时间也长达60多年,这是很多企业家梦寐以求的事情。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37岁那年(1932年),松下和朋友参观一家寺庙。他看到庙里人头攒动,都在顶礼膜拜,真诚至极。这种现象引起他的深思:宗教靠什么赢得如此众多的人心?又靠什么让人保持如此平和而无私的心态?我们做企业的为什么做不到像宗教一样让员工忠于企业、信仰企业呢?后来,松下做了三件事:一是不断提出能够征服人心的理念,建立自己企业的信仰体系;二是构建严密可行的有效组织;三是树立身体力行的领袖,及其鼓舞人去执行的魅力。于是,松下成立了PHP研究所(也是出版社),第一个字母代表和平(Peace),第二个字母代表幸福(Happiness),第三个字母代表繁荣(Prosperity)。他把人类共同的理念作为松下公司永远追求的理念和信仰,并坚持把这一追求通过研究、宣讲、出版、培训等多种形式,灌输到每位员工心里。
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也是一位创造了企业信仰的人。
杰克·韦尔奇被誉为“世界第一CEO”,他成功地经营着爱迪生创办的“百年老店”,使之成为企业管理圣殿。
有一天,记者采访通用电气一位员工:“你们靠什么成为美国以至全世界都仰慕的企业?”那位员工对记者说:“我们依靠的是全体员工对企业的信仰,对企业领导韦尔奇的信仰。”
韦尔奇是如何塑造企业的信仰呢?韦尔奇看似领导通用电气十万多员工的庞大队伍,实际上他只抓住他直属的42个战略经营单位不到500位领导人,认真当好他们的“老师”,坚持定期在培训基地上课,讲述自己的主张,并反复讲,直到他们有了自觉行动,并获得事业成功为止。正像他在自传中说的:“为了实现上下统一的意志,共同的战略目标,我执着地在理性和感情两方面做好工作!尤其在核心生产、技术开发和客户服务的三大业务上,通过不断沟通交流这个过程,达到追求上的充分一致。”韦尔奇让这500位领导寻求与下级的充分一致,以此类推。总之,在通用电气,领导必须都是老师。通用电气的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信仰为中心。
企业信仰是企业这个组织的信仰,应该得到企业员工和整体认同,作为企业整体和员工行动的榜样和指南,并为之奋斗。它可以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主义等。一般说来,愿景、使命、价值观、精神等等,都可以成为一个组织的信仰。
“让每一张桌子上、每一个家庭中都有一台计算机,都使用微软的软件”是微软的信仰;“惠普之道”是惠普的信仰,是其价值观;“松下七精神”很显然是松下的信仰。虽然叫法不同,但是它们都是组织的信仰。
有了信仰以后,企业中的不同人员,按照对信仰认同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面是松散层。
处于这一层面的员工,他们或许是因为企业的工资、待遇、名气而来到企业,但是,在企业中,他们并不坚定地认同企业的信仰,当然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会违反信仰。但是,当出现困难的时候,他们是最可能离开企业的。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这类员工的最终命运是被不断的淘汰。
第二个层面是紧密层。
处于这一层面的员工,他们认同企业的信仰,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他们是企业的中坚阶层,通过他们,管理者可以将企业的信仰贯彻到整个组织。依靠他们,企业才能在松散层员工进进出出的过程中依旧保证企业信仰的延续性。
第三个层面是核心层。
处于这一层面的员工,除了对组织的信仰高度认同外,他们一般还具有比较高的职位,能够动用企业的资源为企业信仰的塑造服务。他们是企业信仰的源泉,通过他们,企业信仰被提炼被塑造,同时随着组织的发展而被不断的丰富。
共同的理念与信仰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粘合剂。只有以共同的事业为纽带,以美好的愿望去感召,才能将员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如果以金钱为媒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可能长久。
理想至上:使命感成就卓越组织
很难入想学象后,第在一全课球居顶尖然都的商学院沃顿是“政治课”商,学课院程和内哈容佛都商很学相院似,:新商生业使命、商业道德和企业家的使命和企业家道德。无独有偶,在李嘉诚先生创办的长江商学院,新生第一课也是政治课。这个已经连续几年由院长亲自主讲的课程,内容是“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使命”。
何谓使命感?正统的解释是指人们明确行为的远景目标和行为产生的积极意义,并以此为基础付诸于行动去努力实现自我信仰和人生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简而言之,使命感就是内心的召唤。
先要仰望星空,有崇高的使命感,然后脚踏实地地去行动,这样的个人或者组织一定是战无不胜的。
使命感是决定行为取向和行为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人可以为不同的追求而生存,或者是金钱,或者是名利,或者是事业。人各有志,追求不同,激发出来的动力也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只有具备了使命感,才能使我们产生积极的行动,积极的行动才能带来理想的结果。先要仰望星空,有崇高的使命感,然后脚踏实地地去行动,这样的个人或者组织一定是战无不胜的。
一位管理学家问三个建筑工人一个同样的问题:“你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说:“我在砌砖头。”第二个工人说:“我在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第三个工人说:“我在建设一个净化人们心灵的场所。”为什么做着同样的工作,三个人的回答却有着天壤之别呢?其实这种巨大的差异来源于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的是否怀有使命感。
根据是否具备使命感,我们可以把员工分为四类:
第一种人,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又很有成绩,这种人很快会一路飚升;
第二种人,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但能力不足,可以培养,换个岗位试试;
第三种人,不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又没成绩,很简单,让这种人离开企业;
第四种人,很有成绩,但是不认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人比较麻烦,可以给机会,但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人动摇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否则,请他走人。
现在,许多企业都在讲“愿景管理”。那么,什么是愿景?愿景是在人们心中升起的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开始时可能只是一个想法,然而一旦发展并获得一个群体的支持时,就不再是抽象的东西,人们把它看作是具体存在的。通俗地说,愿景就是理想,就是使命。
具体到一个企业中,愿景就是指企业的生存领域,指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有多大的发展,同时让所有员工看到企业的良好发展前景,让员工对企业和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和继续奋斗的力量。
愿景是一个企业一个团队的灵魂。没有愿景,企业、团队就没有未来;没有愿景,企业、团队就不会有持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团队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而存在的。只有当一群人有一个共同目标,而这个目标单个人又不可能完成时,团队才能产生和继续存在。一个团队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如果仅仅能够养活自己,那么这个团队的存在对社会就没有任何意义。今天,当我们对“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经济的繁荣感到振奋和自豪的同时,冷静思考后我们会发现,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正是以企业为主要形式的经济团队所创造的巨大价值,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这个时代的繁荣。
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企业愿景,让员工认同并接受自己的企业文化,然后将各种力量整合到一起,组成各种团队,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世界上任何组织要想聚集起更多的优秀成员,要想基业长青,都需要设立足以担当此任的组织愿景和目标。赚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但是一个企业绝对不能仅仅以赚钱为唯一目标,除了赚钱之外,企业还应该服务社会、创造文化、提供就业机会、把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最低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这些都是企业应该具有的目标,也可以说是企业的义务。一个企业如果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能形成这样的使命感,那么,这个企业最终一定会有大的发展。纵观那些世界级企业,大多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改变生活等为崇高使命作为自己企业文化的核心。
比如:
苹果公司的使命:专注于个人用户的体验。
宝马公司的使命:做极至汽车。
迪斯尼公司的使命:给人们带来快乐。
联想集团的使命:为客户利益而努力创新。
3M公司的使命:创造性地解决尚未解的问题。
麦肯锡公司的使命:帮助杰出的公司和政府取得更大的成功。
索尼公司的使命:体验为公众利益改进和应用技术的快乐。
使命是企业成长的源动力,一个企业管理者心胸有多宽广,事业就有多大,创造财富的过程同样如此。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创办企业,开始并没有什么远大的使命和理想,大多是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为买房买车、为实现自我价值,但仅有上述理由,企业还不可能做大,不可能做久,更不可能做成一个世界级的百年企业。
事实上,企业的所有事情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使命感是员工前进的永恒动力。对企业来说,共同的使命,是能够将所有成员团结到一起,为企业的目标共同努力,使所有成员都能感觉到他们对企业理想所做的贡献。工作绝对不仅仅是员工的一种谋生工具,即使是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也是企业组织运转所不能缺少的一环。
一名普通员工要站在理想的高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对于优秀的员工来说,工作绝对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工作是职责,是使命,是召唤。人一生的目标和理想,需要依赖工作去实现。
在日本,许多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度。享受“终身雇佣”待遇的员工,想的从来不是拿多少工资,或者在这个工作岗位得到什么利益。他们身上都有双重的使命感。首先,他们对社会具有使命感。例如,参与研究新药的员工,为的不是推出新药替公司赚钱,而是找到对人类有益的药品。对他们而言,职称和薪资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希望能为心中的使命感工作。同时,他们身上还有一种对公司使命的认同。这种认同最终表现在他们的工作中,企业的愿景也通过他们的工作去实现。
带着使命感工作,能极大地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使命感能驱使一个人自动自发地干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他们会主动要求自己努力工作,而不以薪水为目标。他们也不会畏惧自己工作上的困难,而始终沿着目标向前迈进,因此,他们能够享受到完成使命的快感。
具有强烈使命感的人,不但能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会主动地为自己出点儿难题,不但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埋首工作的决心,还具备极强的探索精神,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刻苦钻研,尝试创新。这些人不是被动地等待着新使命的来临,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目标和任务;不是被动地适应工作使命的要求,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挑战。
一个士兵如果没有使命感,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士兵,不能打硬仗,不能打胜仗一个员工如果没有使命感,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员工,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也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一个士兵如果没有使命感,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士兵,不能打硬仗,不能打胜仗;一个员工如果没有使命感,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员工,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也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使命感具有两方面的内容,在进行自我实现的同时,还会促成其他人、组织目的的实现。由于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对神圣使命的不断努力,造就了今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卓越的团队和个人。
目标清晰: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解放就军必非须常解清决楚的为问谁题扛。枪在,战为争谁年打代仗,,为这解是放每劳一苦名大战众士扛在枪入打伍仗之,初在和平年代,为祖国繁荣发展扛枪打仗。如今身处职场,我们也要明白自己工作是为了谁。为了企业、老板、家人、朋友、同事、客户、公司,都没错,但最重要的是为自己而工作,为自己而负责。
为谁扛枪,为谁打仗,这是解放军战士在入伍之初就必须解决的问题。身处职场,我们要明白为自己是为谁工作。
一个人中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对他人负责,对组织负责。不敢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推脱责任甚至粉饰错误,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身处职场,大伙在一起了,形成了团队,就必须认可团队的目标,接受分工中自己扮演的角色。因为这是一个互相协作的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是建立在别人成功基础上,共赢的成功才是成功,我赢你输的成功只能意味着个人成就,谈不上集体行为。
出生在美国乡村的查理·齐瓦勃,几乎没有受过什么像样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做了马夫。
三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齐瓦勃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从踏进建筑工地的那一天起,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活儿累、挣钱少而消极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很敬业,他独自热火朝天地干着,并在工作当中默默地积累着建筑经验,利用工作之余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工友们都在闲聊,唯独齐瓦勃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静静地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看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他:“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
“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建筑工人,而是缺少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齐瓦勃说,“而且,我想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我想我应该比他们任何人都要更出色一些。事实上,我感觉现在已经比他们更优秀了,因为我比他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经理点了点头,他被齐瓦勃的敬业精神和上进意识所感动。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然后他又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当上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齐瓦勃曾说:“一个打工者要想成功,就要立志做最优秀的人——最起码立志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如此一来,在没有超过自己身边的人之前,学会严以律己,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懒散。”
齐瓦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勤奋敬业、积极主动,因而也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发展机会。
卡内基钢铁公司的工程师兼合伙人琼斯,在筹建公司最大的布拉德钢铁厂时,发现了齐瓦勃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当时,身为总经理的齐瓦勃,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建筑工地。当琼斯问齐瓦勃为什么总来得这么早的时候,他回答说:“只有这样,当有什么急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耽搁。”
工厂建好后,琼斯毫不犹豫地提拔齐瓦勃做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琼斯在一次事故中丧生,齐瓦勃便接任了厂长一职。因为齐瓦勃天才的管理艺术及虔诚的敬业态度,布拉德钢铁厂成为卡内基钢铁公事的灵魂。几年后,齐瓦勃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齐瓦勃担任董事长的第七年,当时控制着美国铁路命脉的大财阀摩根,提出了与卡内基联合经营钢铁的要求。开始的时候,卡内基并没有理会。于是摩根便放出风声,说如果卡内基拒绝,他就找当时位居美国钢铁业第二位的贝斯列赫姆钢铁公司联合。卡内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知道,如果贝斯列赫姆若与摩根联合,就会对自己的发展构成威胁。于是,卡内基便全权委托齐瓦勃与摩根谈判,并取得了对卡内基有绝对优势的联合条件。
后来,齐瓦勃建立了自己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的业绩,真正完成了他从一个普通打工者到一名卓越领导者再到一个世界闻名的大企业家的成功飞跃。
明确了为自己“扛枪”,清楚了为自己“打仗”,就会更加积极地面对问题,把挑战当成机会,“攻城拔寨”就不会觉得累,更多去想在什么情况下事情能做的更好,用什么方法能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不能”。
为谁扛枪,为谁打仗?每一名解放军战士都会问自己这个问题。作为职场中人,我们也要经常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只有明白了为自己“扛枪”,为自己“打仗”,为自己工作,才能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使命崇高:尽职尽心尽责
说起省“仪为陇人县民的服一务户”,普我们不通佃农得家不说到,1933张年思德参加。张思红军。德1944出身于四川44年春天,为了发展生产,中央机关和警卫人员组织了一支精悍的生产小分队。张思德第一个报了名,随队从枣园来到了陕北安塞县境内的石峡峪庄,与另一队人马会合,组成了生产农场。9月5日,张思德在修理新挖成的窑洞时,突然发现窑顶掉落土块,抬头一看,窑顶裂开一条缝。他知道这个窑就要倒塌,但他第一个反应不是自己往外跑,而是把身边的战友一把推出窑口。瞬间,张思德被塌下的两米多厚的窑顶土埋在窑内。他的战友脱险了,而张思德被大伙挖出来时,已经没有了呼吸。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他讲道:“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为人民服务”落实到企业员工身上就是要全心全意维护公司的利益。维护公司利益从细处讲就是要求员工尽职尽责,热爱本职工作,对客户负责,有强烈的责任感,能充分承担本职工作的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不做任何与职责相悖的事,不做任何有损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的事。
“为人民服务”落实到企业员工身上就是要全心全意维护公司的利益。维护公司利益,从细处讲就是要求员工尽职尽责,热爱本职工作,对客户负责,有强烈的责任感,能充分承担本职工作的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不做任何与职责相悖的事,不做任何有损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的事。从粗处说,就是把企业当家,把岗位当家,把自己当做企业主人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能维护企业利益的员工是相当可怕的,特别是那些身居要职而又居心不良的人。这种人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了解公司的商业秘密,如果他们的某些行为不能尊守企业纪律,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一个企业所器重、所相信的员工,往往都是那些主动维护企业利益为企业服务的人。
工作时间不做私事,这是企业对每一个员工最基本的要求,不要认为这是无伤大雅的小事,公私分明是每一个员工应遵守的职业纪律和必备的职业道德。在工作时办私事,不但会耽误工作进程,影响工作气氛,久而久之,还会造成公司和员工之间的感情对立。
能够维护利益的员工都具有强烈的荣誉感。员工是企业的代言人,员工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员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做有损企业形象的事情,这也是一个员工最基本的职业准则,就像你要爱惜自己的形象一样,你也要爱惜自己企业的形象。
有荣誉感的员工,往往会顾全大局,以公司利益为重,绝不会为私利而损害公司的整体利益。他们知道,只有公司强大了,自己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有荣誉感的员工,往往会顾全大局,以企业利益为重,绝不会为私利而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他们知道,只有企业强大了,自己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只有具有集体荣誉感的人,在任何一个组织和团队中才会受欢迎。
一个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推销员。由于家境很不好,他很珍惜这次工作机会,对公司很热爱。他每次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的姓名后面加上一个括号,写上企业名称,在平时的书信和收据上也这样写,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公司名称的签名一直伴随着他,他的这种做法引起了领导同事们的注意。后来,他逐步被提升为组长、部长、副总。
事实上,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工作同样会赋予我们荣誉。在争取荣誉、创造荣誉、捍卫荣誉、保持荣誉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到集体之中,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家国际著名快递公司招聘新人,很多名校的毕业生趋之若鹜。经过几轮笔试和面试,招聘主管反复筛选比较,把几乎同样出类拔萃的小李和小王留了下来。招聘主管通知他们,如果明天通过了最后的一道测试题,他们中的一人就可以成为这家公司的员工。
主管出的测试题是这样的:假如在本市,城东的客户有一个紧急包裹要送到城西指定用户手中,时限为一个小时,所利用的交通工具不限,你如何保证包裹安全准点地送到?
正式测试的那一天,小李比小王提前了两分钟出发。从公司拿到包裹后,小李很快上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后,小李紧紧地抱着包裹,不停地催促司机快走。由于司机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线,耽误了小李不少时间。
机灵的小李赶紧跳下车来,在路边迅速地找了一辆载客的摩托,改换了行程,风驰电掣地赶往目的地。
当他气喘吁吁地爬上六楼,将包裹交到“客户”手里时,比规定的时间多出一刻钟,一旁的招聘主管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尽管小王比小李晚两分钟“上场”,但他的投递方式竟出奇地简单:拿了包裹后,填了一份送货单,接着向公司要了一辆送货专车。由于小王事先了解了该市的交通情况,他选择了与小李不同的另一条行车路线,结果小王仅用了半个小时就把包裹送到。
公司最后录取了小王。
招聘主管的理由是:小王充分利用了公司已有的“工作条件”,维护了公司的专业形象,这是公司尤其看重的一点;二是小王根据受聘公司的业务特征,对其“管辖区域”的交通现状有着透彻的了解,选择的路线合理,从而真正做到高效便捷。
为企业着想的人才能受到企业的重用。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企业的员工,并且还想在这个企业好好干下去,并期望有所发展的话,你必须时刻做到这一点——热爱你的企业。
热爱企业不只是一种想法、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行动,要在任何时刻都要表现出你对企业的热爱。如果你讨厌你的企业,或者仅仅把企业当成你谋生的场所,那么劝你尽快辞职,因为这么做不仅是对企业的一种伤害,更是对你自己心灵的一种伤害。
我们在企业工作,就应该热爱企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爱护企业的每一样物品,时刻维护企业的声誉。因为,企业的命运将决定你的命运,如果企业发达了,你也会得到发展。一旦企业衰败,你将会失去工作,而且很多企业都不愿意聘用那些倒闭的企业的员工。因为,一个企业的倒闭一定和这家企业的员工息息相关。哪怕哪天离开了企业,也决不说企业的坏话,因为这样的人在哪个企业都不会受到欢迎。
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你的企业吧,你会从中获得成功、幸福与快乐。一个时刻抱怨企业和老板的人,是永远也不会得到赏识和重用的,哪怕你多么有能力。
现在,一些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除了能力以外,个人品行也是很重要的评估标准。没有高尚品行的人不能用,也不值得培养,因为他们根本无法较好地完成任务。因此,如果一个员工为某个企业工作,要尽可能地真诚、负责,支持企业的经营规则,和企业所代表的机构站在一起。
作为一名员工,一定要忠实于企业的利益,记住,你的义务是为企业争取利益,而不是为你自己争利益。
脚踏实地:甘当组织的“螺丝钉”
伟大的组织必然孕育伟大的个人,伟大的组织必然孕育伟大的精神。20世纪60年代初期,解放军的队伍中涌现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模范人物——雷锋。
在电影《雷锋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幕。
在望城的山间小道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同时映入了张书记和雷锋的眼帘。小雷锋蹦蹦跳跳,一脚踢飞了螺丝钉。张书记却上前几步,弯腰捡起来,把螺丝钉上的灰擦干净,郑重地交给雷锋:“留着,会有用处的。”
就这样一弯腰,一句话,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言行竟然影响了一个年轻人的一生。在后来雷锋写的日记中,螺丝钉被雷锋反复思索,终于形成了独特的“螺丝钉精神”。
一枚小小的螺丝钉具有很多难能可贵的精神,如奉献的精神、钻研的精神、坚忍的精神、合作的精神、敬业的精神和适应的精神,而这正是当今企业所欣赏的,也是维持企业大系统所必需的。
在雷锋的眼里,一枚小小的螺丝钉具有很多难能可贵的精神,如奉献的精神、钻研的精神、坚忍的精神、合作的精神、敬业的精神和适应的精神。
螺丝钉的奉献精神是我们所熟知的。它在系统中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能量,从而确保了系统的正常运转。试想,若没有螺丝钉的奉献精神,系统将会怎样?
奉献的核心是无私,它有助于企业的团结,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员工都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企业必然就会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管理学家圣弗朗西斯说过的一句话很有道理:“索取使人疏远,奉献促进团结。”
作为企业中的一分子,每个人的成长和成功都离不开企业的平台、岗位和机会。所以,不应该只专注于自己的利益,要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全神贯注于企业的整体利益。要认识到:“今天我以企业为荣,明天企业以我为荣”,“我是企业中的一员,我必须对企业负责”。仔细想一想,企业的收益不正是个人收益的总和吗?如果不作奉献的话,整个企业最终将会失去发展的机会,受损失的不仅是整个企业,还有企业的所有成员,当然也包括个人。
所以,为了企业的利益,也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摒弃那种“只专注于自己的利益”的想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整个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做好每件事,就是对社会的奉献。一位著名的总裁曾经告诫自己的员工说:“要么奉献,要么走人。”不论作为哪级工作人员,都必须在其位谋其事,不要懈怠自己的工作与职责。
其实,奉献不难做到,奉献就在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无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都在有意无意地自我奉献着,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他人奉献的成果。奉献并非高不可攀的境界,它主要体现的是给予者的态度。倡导奉献精神,旨在唤醒人们心底的勤勉、善良、友爱。构筑和谐企业,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每个人都有采取主动性行为的可能,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奉献的主体,奉献行为是属于大家的,而不专属于某个模范代表或英雄人物。奉献应是一种主动自愿、不计回报的行为,把奉献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最经常、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自觉主动地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尽职尽责。而这,正是螺丝钉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螺丝钉的另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就是钻研。
世界500强企业非常希望自己的员工有钻研精神。对于行业情况了解比较深刻的专业人士,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往往更容易厘清思路,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更容易快速地解决问题。而如果对行业的了解程度较浅,那么不管是解决问题,还是作出决策,甚至完成本职工作,都会有难度。所以,唯有钻研才能让你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缔造了松下电器王国,得益于其对电器行业的深刻了解;比尔·盖茨缔造了微软帝国,也得益于其所拥有的其他对手无法超越的行业技术。而这些都是与肯于钻研的精神分不开的。对行业的深刻了解是从事行业的基础。不管是谁,要想在某一行业创造出卓越的业绩,都必须具有钻研精神,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了解。微软在招聘员工时非常注重这方面的考察。对微软来说,只有肯于钻研,并对本行业有深刻了解的人才是他们所需要的。
在微软,没有一个人对于行业是一知半解的,即使是刚刚招聘进来的人也是如此。有一次,应《商业周刊》高级记者约翰逊的要求,微软的一位刚刚上任的副总裁与约翰逊就一个软件项目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每当约翰逊谈到一个问题时,微软的副总裁都能马上详细阐述。事后,约翰逊坦言那位总裁对项目的了解程度远远出乎自己的意料。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员工,就必须加深对自己行业的认识深度,要有螺丝钉一样的钻研精神,从而提高自己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为企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咨询行业的领军企业,麦肯锡在这方面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进入麦肯锡工作的人,不但要深刻体察咨询行业的运作方式和发展趋势,还要肯于钻研,甚至要对其他行业有所了解。由于咨询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委托的项目也不同,麦肯锡的员工接到一个项目时,首先要深入了解该企业,了解客户的真实情况,对客户进行分析,然后还需要了解与该企业密切相关的宏观形势,接着就是调查该企业所在行业的状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在深刻了解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基础之上,才能为该企业制定有效的战略和策略。这一切,都离不开钻研精神。
对行业的钻研和了解是一个人的无形资本。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帮助一个人在行业中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员工,就必须加深对自己行业的认识深度,要有螺丝钉一样的钻研精神,从而提高自己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为企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坚忍对于改变习惯,实现目标至关重要。而螺丝钉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忍精神。无论在逆境还是顺境,它都能不屈不挠,最终完成使命。洛克菲勒曾说:“依我看,在所有品质中,再没有什么比坚忍对于成功更关键的了。坚忍几乎战无不胜,即便对手是大自然。”歌德也曾说:“世上只有两条路能通往成功的目标并成就伟大的事业,那就是:力量和坚忍。力量并不属于大多数人,它是少数人的特权;然而,即便是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可以拥有吃苦耐劳的坚忍品质。坚忍从来不负众望,因为它沉默的力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壮大,直到所向披靡,无以抗拒。”我们要善于预见可能出现的挫折,但是千万不要错误地把挫折视为失败。所有成功人士都经历过挫折,他们与“失败者”的区别仅在于他们的不屈不挠和永不服输。对于积极进取的行动者来说,挫折仅仅是暂时的“筋疲力尽”。
1977年1月11日,时任鞍山军分区副政委的老红军余新元,亲手把郭明义送上了运兵的专列;1960年1月,同样是在鞍山火车站,余新元还曾把另一个鞍钢矿山的小伙送上军列,他的名字叫雷锋。当年尚显青涩的雷锋、郭明义,都曾代表各自的新兵群体发言,宣誓在部队做个好兵。这铮铮誓言,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追求。送雷锋、郭明义踏上军列时余新元肯定不曾想到,这俩小伙竟然一前一后都成长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从雷锋、郭明义作为普通战士的成长历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正是人民军队这座大熔炉,锻造出了郭明义这样一位新时期的雷锋传人。
当兵5年,郭明义从一个青涩小伙成长为一个好兵:种过菜、喂过猪、做过饭,干的全是脏活苦活。然而,在每一个岗位上,郭明义都干得非常出色,综合素质提高很快。入伍第二年就被评为师“学雷锋标兵”。1980年,郭明义在30多个同年度兵里,第一个入党。他还先后5次获得嘉奖,被师里评为“优秀团员”。老指导员康玉久回忆说,郭明义在师汽训队当炊事员时,每次做完饭,一有时间就看书学习。一天晚上熄灯后,他去查铺,发现郭明义居然打着手电,躺在被窝里兴致勃勃地看专业书籍。正是靠着这股子钻劲儿,当炊事员一年下来,郭明义将驾驶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凭着记忆就能把汽车电路图画下来。第二年参加驾驶培训后,他又一举夺得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项第一。由于专业技能突出,汽训结束后,郭明义被分到师汽车连。郭明义一下连,连队就放他“单飞”,独立驾车出任务。谈起老连队,郭明义特别自豪:全汽车连104台车,无论啥时候,停放都是横竖一条线,车体表面擦得干干净净。老指导员康玉久说,那时候,部队条件特别艰苦。1979年,部队拉到边防常年执行紧急战备任务,半个月吃不上米饭、一个月吃不到菜是常有的事。在这样的环境中,郭明义一待就是两年多,从来没有叫过苦。“不是我一个人不叫苦,而是所有的战友都没叫苦。”郭明义说。几年下来,郭明义执行各类运输任务数百次,每一次都圆满完成。
离开部队之后,郭明义干工作依然是这股子劲头。郭明义总是说:“部队是个大熔炉,进去是铁,出来是钢;只要不怕苦,总能炼成钢。”退伍时,郭明义带了一件纪念品——一本1973年版的《雷锋的故事》。这本书,他珍藏至今,时不时还拿出来翻阅。
郭明义说:“从小到大,雷锋一直是我的榜样。做雷锋传人,就是要立足本职、奉献岗位,在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中收获幸福。在鞍钢,当汽车司机,我创造了单车年产最高纪录;任车间团支部书记,我所在的支部是红旗团支部;当宣传干事,我写的党课教案荣获一等奖;在车间当统计,我第一个获得资质证书;做英文翻译,我赢得了外方专家赞扬。调任矿山公路管理员后,我每天提前两个小时到现场,双休日、节假日从不休息。16年来,累计加班15000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有人说我是‘越干越基层、越干越辛苦’,但是我没有感觉到苦,而是越干越起劲,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觉得非常快乐。
“这些年,我积极投入希望工程、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等活动。有人问我,你自己并不富裕,为什么还要去帮助别人?我确实不富裕,但一点帮助能够让病人及时得到救治,让贫困家庭一解燃眉之急,让失学儿童露出幸福微笑,这都是我能够做到的,我为什么不做呢?我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