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打胜仗:士气比武器更重要
我们要学习解放军精神,因为解放军能打胜仗,能打胜仗的部队,能打胜仗的团队,才是好部队、好团队,因此,我们也要能打“胜仗”,有能“打胜仗”的勇气,才能在竞争中求发展。
什么是勇敢?门难进你能进,脸难看你能看,话难听你能听,事难办你能办,这就是勇敢。哪怕我们没有经验,哪怕我们学历不高,哪怕我们能力有限,只要我们有一种敢于承担的勇气,敢于拼搏的精神,我们也一定会成功。言行一致、信守承诺、永不言败,是我们一直坚持和努力的。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组织所缺少的不是知识和技术,而恰恰是精神,是团结、服从和进取的解放军精神。
克劳塞维茨在他的《战争论》中多次阐述胆略、勇气、士气、毅力、勇敢、机智、荣誉感等对战争胜负的影响,他强调说:“士气能使军队的战斗力成倍增强。”他断言不但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将如此。诚然,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谁也不能否认精神的巨大作用,在严峻的对敌斗争中,缺少战斗精神,战斗力便无从谈起,战胜敌人更是一句空话,在职场中,缺乏战斗力,企业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诚然,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谁也不能否认精神的巨大作用,在严峻的对敌斗争中,缺少战斗精神,战斗力便无从谈起,战胜敌人更是一句空话。
企业作风是一个企业在各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处事的风格,是全体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并形成的精神风貌。企业过硬的团队作风应该具有如下八个特点:
实事求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注重结果,不做表面文章。汇报情况要说实话,不能只报喜不报忧。
艰苦奋斗:工作中吃大苦、耐大劳、埋头苦干、刻苦钻研、勇于开拓。
谦虚谨慎: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同团队的关系,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听取意见,反对居功自傲。
团结互助:在工作中主动协作,互相支援,为了团队的需要,舍得牺牲个人的利益。
雷厉风行:一声令下,立即行动,不讲价,不打折扣。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主动请缨:在艰苦环境和艰巨任务面前,自动自发、主动积极,勇挑重担。
英勇顽强:不怕疲劳,能够连续作战,无论遇到多么难以忍受的困难,都能想办法克服。
敢于胜利:执行要有结果,以强者心态面对竞争,迎着困难而上,追求最终的胜利。
那么,士气又是什么呢?
士气是人遇到问题时迸发的一种精神。
军队的士气高低与战斗胜败关系密切。
公元前684年,齐国军队进犯鲁国,鲁庄公在长勺取胜。曹刿论战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这就是两军对垒的士气问题。历史上还有韩信“背水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及西晋时期前秦将士“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记载,从正面或反面证实“士气”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士气”是中外古今卓越领导者都极为重视的问题。“士气”也是今天每个管理者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有人说,企业管理者应该一半是企业家,一半是军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不然,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培训新员工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呢?让员工从立正、稍息、报数、左右看齐、左右后转、齐步走、跑步走、正步走、叠军被等军事科目开始学习。我们讲,企业员工要向解放军学习,学习解放军什么?就是学习解放军的不怕累、能吃苦、团结一致、敢打硬仗的精神和气质。
亮剑精神:逢敌必亮剑
在热播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深受观众喜爱。很多人都觉得李云龙很熟悉,似乎他拨动了我们潜在的记忆。为什么李云龙如此有人气呢?剧中有一段李云龙的话:“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咱独立团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咱亮剑,来一个大队也照样亮剑。不亮则矣,一亮便凶狠凌厉。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人。当军人要有一股气质,就像一个剑客,与对手狭路相逢,就是死也必须亮出宝剑,绝不含糊,死也死在冲锋的阵地上。”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李云龙所说的“亮剑”是对解放军“战斗精神”的完美注释。
亮剑是一种勇气!古代剑客狭路相逢,勇者胜!哪怕对方是第一等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出自己的宝剑。抗日战争时期,野狼峪一战,面对比自己强大几倍的小日本,八路军的大无畏精神表现得淋淋至尽,这就是亮剑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照样可以吹响冲锋号。
《亮剑》里的骑兵连在战至最后一个人、一匹马的时候还是同样面不改色高呼:“骑兵连!进攻!”那场面是那么的震撼!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都敢于亮剑,哪怕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战斗到最后一秒。一个优秀的集体,应该具有培养英才的土壤。大到这个团队的整体,小到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有一种豪气当头、势不可挡的爆发力和强大的凝聚力,从而铸就这个团体亘古不变的灵魂。
当军人要有一股气质,就像一个剑客,与对手狭路相逢,就是死也必须亮出宝剑,绝不含糊,死也死在冲锋的阵地上。
亮剑是一种气魄。李云龙的气魄极具感染力!一个有魄力的果敢领导者,才能带领团队无惧无畏,勇往直前。魄力是面对困境的果断抉择,是永不言败的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着。魄力让敌人望而生畏,让队友充满信心。具有这种魄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战士,真正的军人,真正的领导者,是国家、民族、团队真正不屈的脊梁!
在意念中比武,在意念中下棋,这是武侠小说中经常提到的情节。张艺谋在《英雄》中做了最生动的诠释。无名和长空比武一节,最后俩人静默而立,不出一式,只是在意念中过招,却已经分出了胜负。这便是武术的最高境了,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手中无剑,但心中有剑。
在日本,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茶师很喜欢武士的装扮。有一天,这个茶师一时兴起,就穿着武士的衣服,带着武士刀上街闲逛。不巧正碰上对面来了一个真正的武士,茶师看到武士,吓得头都不敢抬起来,快速通过。武士见茶师一脸惊慌,就说:“取出刀来,我要和你比武。”
茶师心想:如果跟武士比武,他一定会死,但是他也是一位得道的茶师,要死也不要死得太难看。于是,他就对武士说:“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办,等办完了这个事情,再来与你比武。”
茶师找遍了全城,终于找到了一家著名的剑道馆。虽然剑道与刀法有所区别,但一些基本的原理还是相通的。他跟剑道师傅说:“你要教我一种死得最漂亮的姿势,因为等一会儿要跟人比刀,我一定会被杀死,可是我要死得像一个一流的茶师。”
师傅说:“你先泡一壶茶给我喝,我再教你。”
于是,茶师就用了毕生功力很专心地泡了一壶茶。
师傅喝了以后非常感动,因为这辈子他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茶。于是,他告诉茶师:“你去比武的时候,你的心就保持现在泡茶的样子,这就是最美好的姿势。”
茶师听了很开心,就冲回去跟那个人比武。他把腰带扎紧,高举着刀,两只眼睛盯着武士。最后,武士吓得把剑丢了,给茶师磕头并说“对不起”,然后爬着离开。
“每个人都是一个剑客。”这是很多人都经常说的一句话,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只要你心中有一股必胜的信念,你的潜能就会很好的被激发出来;而你必胜的气势也会让对手先在心里惧怕三分。
尼采说:“一个有强烈决心的人将无所不能。”你若是想在人生中有一番成就,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把信念强化到强烈的地步,因为只有达到这种程度才会促使你拿出行动,扫除一切横在前面的障碍。
军歌嘹亮:唱出高昂士气
在部队里待过的人都知道,部队里有一个特殊的娱乐活动——拉歌。何为拉歌?拉歌就是分两组成员或多组相互邀歌。凡当过兵的人都会拉歌,那是军营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拉歌是军人的“专利”。你方唱罢我登场,此声未落彼声又起。一经“拉”上,战士们的情绪马上被“煽”起来,不消一个回合就能士气高涨。
当你置身拉歌现场,此起彼伏的吼声,有板有眼的节奏,声嘶力竭的嘶喊,就觉浑身血脉贲张,热血沸腾,你的情绪马上会被强烈的氛围所感染,你会情不自禁地、不由自主地融入这个洪流,你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你积聚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呐喊,加油,用力。
拉歌当然要讲输赢,然而裁判的标准往往不在于你所拉的歌是否“跑调”,而在于你能不能“盖”住对方。所以,拉歌实际上是在比“唱”,谁的唱声大谁便是赢家,与其说是唱歌,不如说是吼歌更为合适。
拉歌不仅要看声音谁压过谁,还要经常推陈出新。尽管大家学唱歌常常跑调,但这不要紧,只要能拉出人家不会的歌,就能将对方“盖”住。
唱着军歌训练,唱着军歌战斗,唱着军歌工作是解放军历史悠久的光荣传统。在解放军的历史上,每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解放军都会唱着军歌去训练、去战斗,军歌对鼓舞士气、提升战斗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以这么说,军歌就是战斗力,解放军就是伴着军歌的铿锵节奏一路凯旋的。就是现在,一听到雄赳赳、气昂昂的军歌,战士们都会激情四射、斗志昂扬。而老百姓听了之后,则会更加坚信解放军是威武之师。
为什么军歌就是战斗力呢?“诗言志,歌咏言”,军歌节奏铿锵有力、音调高亢激昂,历来是鼓舞士气、激发战斗精神的“号角”。一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造就了一支纪律严明的革命队伍,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吹响了抗日救亡的号角,一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让解放军傲立于世。《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首军歌集中表现了解放军这支人民军队是一支威武之师,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唱军歌是提升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个好方法,它表现在解放军的拉歌比赛中。无论是早操还是开饭前后,无论班务会还是连务会,就连看电影,也不忘引吭高歌。连与连、营与营之间互相亮开了嗓子,相互拉歌,那热烈的气氛,让人热血沸腾。人数越多,拉歌的气势越大。要是遇上以团为单位拉歌的,那阵势真是气贯长虹,让人能分明感觉到天空和大地都在震颤。
拉歌虽然是一种竞争,但大家不会为此而伤了和气,不会造成不和谐的后果。解放军战士就是在这种良性竞争中互不相让,营造热烈的团队氛围,越唱越高兴、越唱越过瘾。拉歌能够激励战士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所以,有远见的企业家就将这个经验用在了对员工的团队精神培训上。
华为员工在入职培训时,经常会唱《真心英雄》、《华为之歌》;对于销售人员,他们还有专门的激励歌曲。每一个华为人对培训中的“大合唱”都会刻骨铭心,有一名员工说:“合唱听起来很傻,可是在那样的氛围,我确实被感染并沉浸其中了。合唱结束时听到掌声的时候似乎产生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我知道自己成为华为一分子了。”华为人的团队精神就是在一次次的合唱中培育起来的。
以结果为导向:胜利才是硬道理
企业生存、员工发展均以结果为前提。特别是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面前,一个最为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时遭遇挫折,暂时看不到胜利,不等于不能胜利;没有胜利的决心和意志,那将永远与胜利无缘。一个企业,一个团队,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追求结果,而且必须是最好的结果,即最终的胜利。
战略是什么?战略就是走向胜利,胜利才是硬道理。这不仅是解放军的智慧,也是所有现代企业和团队应该具有的智慧。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时遭遇挫折,暂时看不到胜利,不等于不能胜利;没有胜利的决心和意志,那将永远与胜利无缘。
杰克·韦尔奇曾经说:“尽管我们每一位首席执行官都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手段,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胜利,所以最好的事情就是胜利!”成功的团队与失败的团队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无法忍受失败,哪怕只有一次。他们永远把赢得胜利看成是最重要的目标,他们从来不找任何借口,为了胜利而全力以赴地去执行。而失败的团队,认为失败一次是可以原谅的,认为这次失败了,下次就会成功。虽然失败的团队也渴望胜利,但他们的领导者和成员并没有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精神。
常言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战场上从来只有“冠军”,而没有“亚军”。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去干某件事,那么,他就会凭着这种坚定的决心和毅力,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在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决心,有毅力,当然也就有了“不能容忍失败”的气势。
其次,胜利是依靠“进攻”得来的,而不是依靠其他。军事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汉说:“一旦宣战,就必须发动凌厉的攻势。对敌人不能采取防御,而是必须将其击溃。”巴顿将军在战斗中的一句口头禅是:“要迅速地、无情地、勇猛地、无休止地进攻!”正是这种一往无前的进攻精神,使得巴顿部队在战场上所向无敌,无往而不胜。
2000年,全球汽车市场一片萧条,日产尼桑公司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危机关闲,公司高层空降了法国有“营救大师”之称的卡洛斯·戈恩来到日产,期待他妙手回春拯救日产!
在戈恩正式上台的就职演说中,他面对日产公司的所有股东和员工,面对众多的新闻媒体,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公众承诺——“180”计划:“1、8、0”这三个数字分别代表了日产将实现的三个目标:截至2004财年,全球销售量增加100万台;运营利润率达到8%;汽车事业净债务为0。该计划旨在实现日产的持续性、盈利性增长!
戈恩在演讲台上坚定地告诉所有人:“我要实现这三个目标,如果任何一点没有做到,我就出局!在这三个目标前,我没有说一个“假如”:假如有了支持、假如经济环境良好、假如日元汇率降低……这表明我已经决定,并已经承担责任,这是我的承诺!”
戈恩说到做到,不仅扭亏为盈,现在的日产就像变了一家公司!业界为之震惊,人们发现奇迹总是在这样的大师身上闪现,必然有其成功的方法和规律,于是很多人去求教于戈恩。
有记者问戈恩:“为什么在一上台之初就要坚定的锁定目标,不给自己后路?”戈恩回答说:“人们喜欢结果,因为它简单,谁都能明白,谁都可以去衡量。当我们给了对方一个结果承诺,于是人们对你的态度就会积极起来。人们会说:OK,这很公平,给他一个机会吧!我们按承诺执行,他按承诺兑现,没有任何借口,一切为了结果。”
记者接着问:“我觉得对于您的目标来说,就是能够尽快地让日产扭亏为盈。但是对一个连续亏损了那么多年的国际性企业来说,要完成这样的一个目标,来达到这样一愿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大家认同您的这种观点吗?他们相信您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吗?”
戈恩回答道:“我觉得在开始的时候,人们是持怀疑态度的,不是否定的态度,而是怀疑的态度。他们认为戈恩这个外来人根本不了解日本、不了解日本文化、不了解日产。他能够使公司有多大的起色呢?我希望有这种怀疑的态度,但是我不希望有反对力量和抵制情绪,因为我希望结果成为对我的支持,我希望信心建立在事实之上,信任建立在事实之上,这并不是说说就可以实现的。制定日产复兴计划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我们要对计划的实施结果做出承诺。”
那“承诺”对他意味着什么呢?戈恩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词,就是说,在你概括了公司所有要做的事情之后就必须要说:我作为公司的总裁承诺,公司明年要实现盈利,运营利润率要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债务要得以消减。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有一些量化的指标。”
“承诺就意味着如果达不到目标的话,我就要辞职,你不能再做第二个计划,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你只有一次机会尝试,成功了就好,如果不成功你就要辞职,由其他人来接替。从一开情况就很明确,所有的人都知道,要完全参与到这个计划中,而且所有的经营委员会成员也要参与进来。因为我们不会有第二个计划。第二个计划只能由其他人来做,所以从一开始形势就很严峻。”
没有“假如”,只有必须,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结果,不实现就辞职!这就是戈恩执行的逻辑!因为“假如”听起来很有逻辑,但获得支持的是我们对结果永不放弃的决心:既然锁定了目标,锁定了结果,那么我们对于结果,就不是要,而是一定要!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种控制机制,能够不断从外部世界获得反馈,并在我们采取行动时进行自我修正。你所作的尝试越多,所取得的胜利也就越多;你行动的速度越快,获得的经验也就越多;你获得的经验越多,你的能力也就越强;你的能力越强,你就越容易在今后作出更好的决策。这就是信念的巨大作用。
点燃信心:“冬天”的使命
解放军这支队伍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顷的,相反,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与退步,甚至是遭遇生死攸关的重要关头。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革命的信念始终是非常坚定的。
简而言之,只要还有一点希望,就让它得以实现;只要还有一点信念,就把它加以扩展;只要还有一点力量,就把它不断壮大。
中国的企业界中不乏高瞻远瞩的企业家,2008年当全球金融危机还未蔓延到中国时,马云先生给阿里巴巴的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名字叫做《冬天的使命》,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信心”。各位阿里人:
对阿里巴巴B2B的股价走势,我想大家的心情一定很复杂!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对目前大局形势和未来的一些看法,也许对大家会有一点帮助。
大家也许还记得,在2月的员工大会上我说过:冬天要来了,我们要准备过冬!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我们的股票在上市后被炒到发行价近3倍的时候,在一片喝彩的掌声中,背后的乌云和雷声已越来越近。因为任何来得迅猛的激情和狂热,退下去的速度也会同样惊人!我不希望看到大家对股价有缺乏理性的思考。去年在上市的仪式上,我就说过我们将会一如既往,不会因为上市而改变自己的使命感。面对今后的股市,我希望大家忘掉股价的波动,记住客户第一!记住我们对客户,对社会,对同事,对股东和家人的长期承诺。当这些承诺都兑现时,股票自然会体现你对公司创造的价值。
我们对全球经济的基本判断是经济将会出现较大的问题,未来几年经济有可能进入非常的困难时期。我的看法是,整个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接下来的冬天会比大家想象得更长!更寒冷!更复杂!我们准备过冬吧!
面对冬天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要有过冬的信心和准备!
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准备!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它有多长,多寒冷!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而灾难面前更是人人平等!谁的准备越充分,谁就越有机会生存下去。强烈的生存欲望和对未来的信心,加上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是过冬的重要保障。阿里集团在经历了上一轮互联网严冬、非典等一系列打击后,我们具备了一定的抗打击能力。去年对上市融资机会的把握,又让我们具备了二十多亿美元的过冬现金储备。集团年初“深挖洞,广积粮,做好做强不做大”的策略已经开始在各子公司得到坚决的实施。我想对严冬的到来,阿里人应该拿出当年的豪情: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此时此刻,非我莫属!)2001年我们对自己说过:Be the last man standing!即使是跪着我们也要是最后一个倒下!凭今天阿里的实力也许我们自己不会倒下,但是今天的我们肩负着比以往更大的责任,我们不仅仅要让自己不倒下,我们还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客户——全世界相信并依赖阿里巴巴服务的数千万的中小企业不能倒下!在今天的经济形势下很多企业的生存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是我们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要牢牢记住:如果我们的客户都倒下了,我们同样见不到下一个春天的太阳!
第二,要做冬天该做的事!
一个伟大的公司绝不仅仅是因为能抓住多少次机会,而是因为能扛过一次又一次的灭顶之灾!2002~2003年间,我们抓住了互联网的寒冬大搞阿里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人才培养建设。今天,我们在感谢去年上市给我们带来机会的同时,也要学会感谢今天世界经济调整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机遇。阿里巴巴从18人创业到今天超过一万人,我们的文化、组织和人才建设也在快速增长下面临挑战,但也因此得到机遇,让我们这五年轰轰烈烈地经历了组建淘宝网、支付宝公司、收购YAHOO中国、创建阿里软件、阿里妈妈和投资口碑网一直到去年上市。我们希望有几年的休整时间,感谢这个时代又给了我们一次这样的机遇。
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基于我们一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原则,明确阿里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
1.阿里集团要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
2.打造全球最佳雇主公司!
要实现以上目标首先要抓住这次过冬的机遇!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商业的基本点——客户第一的原则,把握危险中的一切机遇。一支强大军队的勇气往往不是诞生在冲锋陷阵之中,而是表现在撤退中的冷静和沉着。一个伟大的公司同样会体现在经济不好的形势下,仍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拥抱变化并在困难中调整、学习和成长。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力将会在未来世界经济体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实质性的推动作用,我们庆幸地看到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比以往更懂得协同和交流,我们看到全世界在共同面对疾病、海啸、地震、大气变暖等自然灾害上的高度统一,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各国将一定会在经济发展这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上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努力和智慧。我也坚信这次危机将会使单一依靠美元经济的世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将会走向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而由电子商务推动的互联网经济将会在这次变革中发挥惊人的作用!“拉动消费,创造就业”必将是我们电子商务在这场变革中的巨大使命和机会。我们坚信电子商务前景光明,并能够真正地帮助我们的中小企业客户改变不利的经济格局。十年以后因为今天的变革,我们将会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各位阿里人,让我们一起参与和见证这次变革吧!
马云
2008年7月23日
提升胜任力:“谁敢横刀立马”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从更广泛的角度定义,胜任力包
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职业维度是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行为维度是指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战略综合维度是指结合组织情境的管理技能。
具有胜任力的人往往是企业最需要的人。
“五一”假期之前,某医疗器械公司派10名员工去某地参加一个展会。
从更广泛的角度定义,胜任力包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
每逢节假日,铁路客运客流量就非常大,热门旅游城市更是如此。4月27日(预售的第一天)一大早,公司老板就派小刘去火车站买车票。过了很久,小刘满头大汗的回来了,说:“售票处人太多了,我挤了半天,排了3个小时才轮到我,但是所有的车票,包括软卧、硬卧、硬座都卖完了,没办法,我只好回来了。”老板非常生气,将小刘训了一顿,说他真不会办事。小刘感到很委屈,心想,我辛苦了一早上,为什么还要怨我?
老板又派小张去火车站看看,小张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回来,他的回答是:“火车票确实卖完了,我调查了其他一些方法,请老板决策:
(1)买动车票,每张要多花100元,现有15张;
(2)如果找关系,我有一个朋友在火车站工作,可将10人送上车,但晚上没地方休息;
(3)可以中途转火车,北京到某地有某趟,出发时间:××;到达时间:××;某地去此处有某趟,出发时间:××;到达时间:××;
(4)可以坐飞机,××日有××班飞机,时间分别是××;
(5)可以坐长途汽车,包车费用是××元;豪华大巴每天有×次,时间分别是××,票价××元。”
试想,如果你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你会重用谁?
诚然,胜任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但要真正做到胜任本职工作,也不是件容易事。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胜任本职工作,所有人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何愁工作业绩上不去?
关于如何提升胜任力,以下几点建议很重要:
第一,增强本职所需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一种竞争力,是提升胜任本职工作能力的根本前提。我们要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一种需要、一种境界,挤出时间,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搞好学习。要珍惜时间。学习的前提在于珍惜时间。要以“挤”的精神获取学习时间,以“钻”的精神获取学习效果,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抓紧学习。学习的重点在于潜心钻研。我们要学习圣人先贤的钻研精神,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重点放在钻研上,多学习领悟、多思考研究、多总结升华,在勤学中增长才干、在总结中探索规律,在深研中提升能力。
第二,增强主动工作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一种落实力,是提升胜任本职工作能力的必备条件。主要体现在领会上级意图、完成工作任务的操作能力,把握规律、开拓创新的工作能力,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协调能力和跟踪问效、一抓到底的落实能力。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工作落实的质量和效益。要提高执行的速度。工作落实要强调一个“快”字,做到闻风而动、果断迅速、令行禁止、说行即行、立说立行、雷厉风行,坚决摒弃坐而论道的拖沓作风和“四平八稳、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工作态度。要发扬“吹糠见米”的精神,对交办的工作要及时反馈信息,对正在办理的工作要报告推动进度,对重要事项要随时报告处理意见措施,做到领会意图快、接受任务快、落实指示快、情况反映快、处理结果快。要加大执行的力度。工作落实要强调一个“狠”字,做到一抓到底、常抓不懈,防止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虎头蛇尾。要充分发扬“抓铁留印”的精神,特别是对影响任务完成和安全稳定的问题,要横下心来、扭住不放、毫不动摇,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不见成效绝不收兵。要增强执行的硬度。工作落实要强调一个“严”字,对执行力差、工作不落实的人和事要追究责任,绝不能姑息迁就,不让工作拖延、不让问题过夜、不让险情存在。
工作落实要强调一个“狠”字,做到一抓到底、常抓不懈,防止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虎头蛇尾。要充分发扬“抓铁留印”的精神,特别是对影响任务完成和安全稳定的问题,要横下心来、扭住不放、毫不动摇,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不见成效绝不收兵。
第三,增强与时俱进的创新力。
创新力是一种生命力,是职业精神的核心,是提升胜任本职工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创新主要体现在破除一切陈旧观念,突破思维定势羁绊,具备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要更新观念,观念一变天地宽。要牢固树立“创新就是责任”、“创新就是能力”、“创新才能发展”的理念,勇于打破思维中的“墙”,转换思维方式,把知识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把创新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拥有高昂士气的前提是有胜任力。只有具有胜任力,才有可能成为组织中最受欢迎的人。
藐视困难:“红军不怕远征难”
解放军能够赢得最终胜利,一个重要的秘密武器就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敢于藐视困难,因此,真正地战胜了困难。
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们都会想起红军长征:“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句话激励着人们战胜了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壮举,中国革命史上的丰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堪称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当然,红军长征,决非一个“苦”字可以概括,但红军长征路上遇到的苦难太多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头上有飞机轰炸,地上有国民党围堵,缺衣少食,饥寒交迫,而且有左倾错误路线的困扰,没有非凡的意志和大智大勇,是难以“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把各种各样的苦难吃尽了,遇遍了。
学习长征精神,首先得有一个不怕苦、不怕难的劲头。“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话说得质朴了一些,也似乎简单了一些,但细想想,这质朴、简单中却饱含哲理。勿庸讳言,当初脱口说出这句话的人,主要是针对当时的艰苦的自然环境,并没有过多地想到其他的苦难;实际上,“苦”的内涵太丰富了,其中不仅有身外的,也有身内的;不仅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不仅有可知的,也有不可知的,等等。所以,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时常“想想红军两万五”,这样才能一往无前,战胜一切困难。
长征路是什么路?严格说是没有路。在沟壑纵横、激流咆哮的漫漫征途中,是红军用双脚踩出了一条路、用枪炮打出了一条路、用鲜血和身躯铺出了一条路。
在这条路上,作为一名军人,要挑战生理极限、心理极限,要忍受饥饿和伤病的折磨,要经受风霜雪雨和枪林弹雨。即使高级将领,也要随时准备牺牲。
在这条路上,作为一支军队,时刻面临着战斗考验,大仗、小仗、险仗、恶仗、遭遇战、伏击战……仗仗打得惨烈,战战生死攸关。
在这条路上,作为一个政党,要战胜教条主义桎梏,要经受党内路线斗争的考验,要领导中国革命走出危机,要为抗日救亡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寻找出路。
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毛泽东豪迈地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
长征路,是一座激励后人的丰碑,是一面昭示后人的镜子。
打仗须有英雄气概,古人云“夫战,勇气也”。红军敢于拼杀的士气、与敌血战到底的豪气,饱满、旺盛、持久,压过一切强敌。
攻占娄山关,敌我双方相向朝娄山关进发,距离大致相等,而红军比敌人还晚出发两个小时。就在敌军距山顶两三百米时,红三军团100多名官兵已登上制高点。
飞夺泸定桥,红4团的官兵忍着饥饿,冒着掉进滚滚江水的危险,一昼夜急行军120多公里,赛过了对岸增援的敌人,抢先占领泸定桥。而对岸的敌人,却停下来生火做饭……
如果红军冲锋陷阵的精神稍微弱一点,就不可能先敌抢占娄山关,不可能飞夺泸定桥,中国革命史可能就要改写。但历史不存在“如果”,红军的字典里也没有“如果”。
在敌陆军第37师的战斗详报中,曾感叹自己的部队“行军力不强”,追击中不能坚持到最后5分钟。在敌陆军第15师“剿匪”详报中,附有6条感想,最后一条是:“我军一切成分,均较‘匪’方为优,惟耐劳耐苦精神,尚不如‘匪’。”
长征路上恶战多,恶战方显英雄本色。突破天险腊子口,担负强攻任务的红6连向敌人发起多次冲锋,28人的突击队拼得只剩下2人,桥上桥下铺了一层手榴弹片。
一封国民党的信函如此描述:“川军以三四倍于‘赤匪’之兵力‘围剿’,而致于失败者,由于各军步调不齐……望风即行崩溃。”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但70多年前那支用脚板丈量信念的工农队伍,以及他们在千难万险的征途中所创造出的长征精神、长征意志,却早已如刀劈斧削般,镌刻在了一个民族的记忆深处。
作风过硬:敢于压倒一切“敌人”
战争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发展壮大的战斗历程中,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与敌人相比一直处于劣势。解放军之所以能屡屡战胜强敌,夺取胜利,关键在于解放军有敢于刺刀见红,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信心和勇气,
在“血雨腥风”“刺刀见红”“短兵相接”的惨烈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会面对很多“敌人”,像竞争对手、运营上的困难、内部矛盾等都是企业的“敌人”。如何消灭这些“敌人”,就得像解放军一样具有“压倒一切敌人”的战斗勇气。
今天,在“血雨腥风”“刺刀见红”“短兵相接”的惨烈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也会面对很多“敌人”,像竞争对手、运营上的困难、内部矛盾等都是企业的“敌人”。如何消灭这些“敌人”,就得像解放军一样具有“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战斗勇气。在复杂的市场形势下,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一个企业要具有众志成城,不屈不挠,敢于打“大仗”、打“恶仗”的士气。
管理企业与带兵打仗是很相似的,军队的作风是军队战斗力的直接体现,而企业的作风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作风涣散、萎靡不振的团队,不过是一群软、懒、散、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有过硬的作风,才能造就优秀的团队;有优秀的团队,才能创造一流的业绩。
凭借过硬的作风,华为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发展成为产品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近30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个被称为“土狼”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成功典范。
华为的成功主要依赖其在营销方面的优势。华为的营销优势首先是华为营销队伍的优势,而庞大的营销队伍的优势在于:有过硬的团队作风,才有强大的战斗力。
上个世纪末,华为开始进军世界的核心市场——欧美市场。当时,欧洲人片面地认为中国只能生产廉价的玩具和鞋子,对中国人能生产高科技产品闻所未闻。所以,连续两年,华为在欧洲市场一无所获。
尽管如此,华为的营销人员还是锲而不舍地努力,在竞争对手滑雪度假、和家人团聚的时候,他们却在马不停蹄地“攻城掠地”。付出最终有了收获,他们先从东欧、南欧打开了市场,然后胜利地挺进了西欧、北美,并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凯旋门——将欧洲地区总部的中心设在了巴黎。
华为的成功反映了一支作风过硬的团队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为过硬的团队作风是力量的源泉,它能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所具有的潜能,出色地完成各项繁重的任务。一支作风过硬的团队是企业长青的基石。
海尔集团多次被世界权威机构评为全球“最佳营运公司”,别看现在它的全球营业额已经突破了1000多亿元,但在1984年前后,它还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濒临破产的企业呢!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地成功,也没有哪个企业能够随随便便地成功。海尔如此惊人的成绩就是来自于总裁张瑞敏不遗余力地坚持科学管理,以及他独创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机制,由此造就了海尔这支作风过硬的企业团队。
每个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都有其独特之处,但从本质上来说,军队和企业都是团队,是团队就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要保证具有取得胜利的过硬的团队作风。建设良好的团队作风,是企业领导者和团队管理者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