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23100000005

第5章 引言——美学与哲学(3)

我们知道,康德有三大“批判”:“理论理性”“批判”是审核“知识”的条件,“实践理性”“批判”是审核“道德”的条件,唯有“判断力”“批判”虽有自身的问题和类似“知识”和“道德”的形式,但在身的结构上却与“知识”与“道德”不完全相同,它只是“ 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相互关系的一种“调节”和“环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康德即使在《判断力批判》中也并不把“美”、“崇高”、“艺术”包括在“形而上学”之中,而认为对于它们只是“批判”,而非“学说”,只是经过黑格尔,最后才进入“学说”一“形而上学”。在康德看来,“知识”是“纯感性的”“世界”,“道德”是“纯理性的”“世界”,而“艺术”和目的论意义上的“自然”,则是这两种“世界”的结合,因而这个“世界”不是“纯”的;在这里,我们看到,“纯”的“世界”是“理想”的,而恰恰“不纯”的“世界”才是“现实”的、实在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既不仅仅是“科学的世界”,也不仅仅是“道德的世界”;“人”不仅仅是“知性的存在”——能作科学研究,也不仅仅是“理性的存在”——能摆脱一切经验、感觉而按道德律令行事,“人”还是“情感的存在”。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世界”不仅给“人”提供吃喝的材料,也不仅展现为一些科研对象,而且也使“人”“非功利”的“愉悦”。“自然” 本身向“人”呈现一种“意义”(目的)。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分为两个部分:审美的部分和目的论部分,把这两个部分放在同一个“批判”之下是很有道理的,因为 “美”、 “艺术”、“自然”都向“人”显示着一种并非“知识”、“科学”所能囊括得了的“意义”,然而因为康德用了一个“目的论” 来概括这种“意义”,就显得陈旧而不为人重视。事实上,后来德国浪漫主义正是从这里出发,把整个“自然”看作一个“大作品”,因而“美”和 “艺术”就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个性”联系了起来,成为整个哲学思想的基础和核心。“美的世界”、“艺术的世界”就是人的生活的 “基础性的世界”,是“科学”、“道德”,“感性”、“理性”相“和谐”、“同一”的世界。这正是谢林的“同一哲学”、 “绝对哲学 ”的基本思想。这样,我们可以说,整个德国古典哲学是从“同一性”、“绝对性”的角度来看“美”、“艺术”,而“美” 的“世界”、 “艺术”的“世界”正是那个“基本的”、“本源的”“世界”,亦即他们所谓的“绝对的”“世界”。“绝对”为“无对”,即“主体” 与“客体”不相“对”,因而是一种“同一”。西方人的这个思路,到了黑格尔那里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但他却又把一个活生生的“基础性世界”,变成了“纯思想性的世界”。这并不是黑格尔本人的某些“过错”,而是西方传统哲学思想美的哲学所很难避免的结果。

我们说过,“基本的世界”并非混沌一片,而是也有其自身的区别的,只是这种区分并不是“知性独断的”、“科学概念式的”“定义性”的“对象”,而是“辩证的”、“活”的“同”中之“异”。于是,在黑格尔的“绝对的世界”(即“基础性的”、“主体和客体不僵硬对立的”世界)里,也分出了三个层次:艺术、宗教和哲学,“艺术”处于“绝对理念”的最低层,也是最基础的层次。

在这里,黑格尔的思路可以理解为:“绝对”为“无对”,真正“无对”为“理念”,即“大全”、“世界作一整体”、“神”……,而人、手、足刀、尺等等都是“有对”的。然而,“绝对”又不是“混沌”,“理念”只是一个“思想”,没有一个与“理念”相“对” 的“物质”(世界),但“理念”(“全”、“神”等)却是“思想”与“思想”相“对”,“思想”自身“相对”,“思想”以自身为 “对象”,所以说为“绝对”。从这个思路发展出来,“艺术”(以及“宗教”)都含有“非思想”的“对象”,因而不是“最纯净的”,只有“哲学”,绝无“非思想”之“对象”存身之处,才是“绝对”的最“纯”的形态。推崇“纯概念”、“纯精神”的“思想体系”,这是西方文化固有的传统,这个传统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了古典的高峰,于是很自然地成为后来反传统的勇士们的攻击目标。

批评者们认为黑格尔的“绝对”太概念化、思想化了,“同一性”原则不能仅仅理解为“思想自身”的同一,因此绝大多数批评者们都要把黑格尔的“绝对”改造成更为“现实”的东西。其中对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为胡塞尔。

胡塞尔没有专门研究美和艺术,但他在当代西方所建立的现象学原则,对美学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他的“生活的世界”既保了黑格尔的主体、客体同一的意思,又努力避免了黑格尔的“绝对”抽象性和概念性。胡塞尔(生活)现象学改造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将古典哲学的“理念”观念扩大,使之不限于“大全”、“神”这类最高的概念上,而实实在在地承认:我们面对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就是“理念的世界”,不但“神”是“理念”,人、手、足、刀、尺等等都是一个个的“理念”,“生活的世界”里的一切区别,之所以不同于“科学概念”、“定义式”的“区别”,正在于它是一种“理念式的区别”。于是,胡塞尔的“生活的世界”就不必像黑格尔的“ 绝对世界”那样复杂,要经过艰苦的“辩证”发展过程才能“达到”,而是最为“直接”,不借任何外在手段、符号,我们每天睁眼看到的世界。

胡塞尔没有说他的“生活的世界”是“艺术的世界”,但这个世界却是“直接的”,是将“本质”和“意义”直接呈现于“人”面前,是“本质的直觉”,“理智的直观”,这已为他的学生海德格尔将“诗意”引入这个“生活的世界”提供了条件;而我们在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已经可以看到后来这些思想的“秘密”所在。

海德格尔是当今欧洲大陆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也是突破欧洲思想传统的最强有力的人物之一。他在哲学领域里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将尖锐反对黑格尔“绝对哲学”的基尔克特的“实存”(Ex-istenz)观念引进胡塞尔的现象学,从而得出了许多非常重要的结论,其中对我们本书最为主要的是他把思、史和诗统一了起来,使人的“世界”变得丰富起来。

应该承认,本书以后的论述,常常要和从胡塞尔、海德格尔以来的现象学作一些讨论和辩驳,同时也会涉及到最近20年来法国一些人对胡塞尔,特别是海德格尔的研究、运用和批评,这样,我们对西方美学的简述,已进入最为晚近的阶段了。

三、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一些特点

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在传统上是很不相同的。从传统上来说,中国没有“哲学”这门学问,也没有“美学”这门学问,但这不等于说,中国传统上没有“哲学”和“美学”问题。中国人有中国人提问题的方式,以及讨论、组织问题的方式,但其为问题则一。其实,不仅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也都和西方文化不同,而各种文化之所以不同而又能“交流”者,在于大家都有一些根本的问题。小问题可以不同,但大问题却是共同的,大家都要“刨根问底”,都在探索“宇宙之奥秘”、“人生之真谛”等等,你叫做“ 世界的本质”、“始基”、“第一性原则”……,我叫做“本”、“真”、“仁”、“义”、“道”、“德”……,或者还有无以名之的,但就问题而言,却是相同的。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古时候为“封闭”(或叫“原创”)的各种文化类型,如今“开放”出来,却可以相互“ 交往”、“交流”,相互“吸收”,也相互“争论”。这一点先要明确,然后才可能讲各种文化之特点。

从我们简述西方美学中可以看出,西方对“本质的世界”、“本源的世界”的理解,有真、善、美几个方面,有“思”,有“诗”,但“史”这个度,却是很晚才出现的。黑格尔首先把“历史”引进“思想”,而海德格尔才把“历史”引进了“存在”;但中国人从“生活的世界”所体会出来的首先是“史”这个度,“真”、“善”、“美”都在“史”中。

“史”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做的“事”,“事”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人为的,又是自然的,“史”和“事”都是 “活” 的 ,是“正在进行”的,是“未完成的”,而不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完成了”、“做成了”的“事实”。从字源来说,西方文字的“事实” (fact)亦来自动词,由拉丁文动词facio变化而成,而中文的“事”,亦可用作动词,作“做”讲。所以在根本上,中西方的思路是一样的 。但在演化成名词后,西方的“事实”就成了一个客观的对象,是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而它的动词的原意,则常要等一些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来提醒,才记得起来;但中文的“事”始终与“史”没有分家,从语音和字形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这样,“事”始终保持着“人为的”“历史的”、“时间的”这种原始的意思。在许多层次上中文的“事”不能与西方的“事实”相通,如“太平无事”,不能说成“太平无事实”。这其中的区别在于:西方的“事实”,不能作“问题”解,而中文的“事”则是开放的,永远具有“问题”的性质。 “事”即“ 问题”,“有事”,即“有问题”,反过来,“有问题”,也就是“有事”。

“问题”本是“客观的”,但要人去“发现”。没有“思想”,不去“(思)想”,当然不会有“问题”,“问题”是“客观” 对 “思想”呈现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问题”是“想”出来的,所以平时我们也说,“不动脑筋”,就不会“发现”“问题”,而问题也是“制造,(做)出来的,“问题”与“事”不可分,同样,“思想”与“事”也不可分,“思想”与“历史”不可分。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抽象的“思想”,也没有坚硬的“事实”,所以也没有以坚硬的概念体系的“思想”来对待(整理)坚硬“事实”的抽象“科学” ,更没有以“思想”自身为对象的抽象“哲学”。

从这个基本区别,可以引申出关于中西文化同异的一些有趣的观念,在这里,我们想指出的重要的一点是:西方文化重语言、重说;中国文化重文字、重写。

前面说过,西方文化从古代希腊开始,一下子越过“语言”直接研究“思想”,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有所谓“语言的转向”。 “语言”比“思想”具体得多,但仍被看成是“思想”的“直接表达”,“语言”和“声音”好像是“透明的”,直接把“思想”的“意义”表达出来,而“写”只不过是“语言”的“记录”,是附属的。“说”是“第一性”的“源”,“写”是第二性的“流”;“读”“写 ”出来的“书”,就是要“透过”(“破除”)“写”的障碍去体会“书”中“说”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下,西方的文化则被理解为思想性的文化,西方的历史也成了思想的历史,是“意义”的历史。这个传统,现在为法国的一些激进的哲学家所批评,认为事实上并没有纯粹的、抽象的“意义”,历史也并非“意义”的逻辑的、承前启后的“线”性发展史。这是西方最近从海德格尔“历史性的思想”发展出来对西方文化传统的进一步的突破的结果。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写”,当然也并不偏废“说”,所以中国文化不仅有“语言学”传统,而且有“文字学”传统,而“文字学”在西方则是很晚近的事。就传统言,中国甚至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下的“语言学”,而是一种“字学”。“字”分“形”、“声”、“意”。 “声”为“音韵学”,“意”为“训诂学”,“形”则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字学”,而 “形”、“声”、“意”都统一于“字”中。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中国文化在其深层结构上是以“字学”(Science of Words)为核心的。之所以说是“深层”的,是因为“字学”似乎是中国一切传统学问的基础,中国传统式的学者,无论治经、治史、治诗,总要在“字学”上下一番工夫,才能真正站得住脚。

同类推荐
  •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他认为,心,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也是其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个人都要践行自觉的道德规范。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善与恶产生的源头是人们自己的心,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曾国藩家训一日一省

    学习圣贤之道,以之涵培心志,自我砥砺;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谦谨乃载福之器;抱残守缺,善始善终……我们中可以学到如何磨炼含而否露的性情、养成机敏睿的头脑、练就大巧若拙的手腕、获得举重若轻的气度、砥砺坚韧不拔的品格,从而使生命更有意义。这部奇妙的家教范本,融入了儒家先人的经世理念,结合了曾国藩自身的卓然心得,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其中蕴藏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沉智慧,读之可以居家,可以入世,可以修身,可以养性。阅尽家训诀窍,领会曾氏心法,必然增长胸中之丘壑,开启头脑的机锋。
  • 墨子:平民圣人的10堂智慧课

    墨子:平民圣人的10堂智慧课

    本书采撷《墨子》中的语录,发掘墨家思想中的精华,使之与已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带领读者顿悟生命中的大智慧,洞见历史深处的大光明,获得对自身及周围世界别样的感受。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

    本书以生态危机为切入点,从人与自然、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社会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多维角度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在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发展(重构)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其方法论进行了评析。
  • 佛语禅心:随遇而安,自在洒脱

    佛语禅心:随遇而安,自在洒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本书从生活感悟和禅宗故事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能够启发人的生活智慧,并有助于人的身心灵成长和升华。
热门推荐
  • 至尊玄后

    至尊玄后

    为寻一线生机,她偷天换命,附于前世已死之躯。再睁眼,已是一代玄学宗师归来!王府弃女,爹娘不爱?没关系,终有一日,她将登临至尊,傲视天下!你说你道术精妙?不好意思,她山医命卜相,样样精通。你说妖邪为祸?南斗六星既出世,天下妖邪莫敢拭!他是残废太子,她是王府弃女。他们识于微时,相伴相知。乱世征战,伐谋天下,他与她不离不弃,携手并肩!诛妖邪,聚六星,论道法,战天下!且看帝后深情执手,共享如画江山!
  • 网游之魔神领主

    网游之魔神领主

    生死轮回,唯有情在。临死方知生,患难才温情。一个身患绝症的人的最后挣扎!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寒少的心尖宝贝2

    寒少的心尖宝贝2

    “你就是个疯子!”凤厉寒吝啬地连一个眼神都不给她,可见对她是讨厌到了极致。“修来,搜!……
  • 改变,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改变,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人生就是一条数轴,我们只知道它的原点和正方向,当我们站在一个点上,总是容易向后望。殊不知,人生有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点,我们站在“现在”这个点上,才能看清楚过去和未来的界限。
  • 公园记

    公园记

    回想起来,男人跟秀兰的相识还就是在公园里。男人那一回是偶然去公园里找一株花草的,男人从外地回到这座城市之后一直住在唯一的亲人姐姐家里。姐姐从街道一所工厂退休后闲在家里,姐姐是靠自己很少的一些积蓄维持家境,但尽管如此姐姐也没有嫌弃她这个没有收入的弟弟吃喝在家里,男人便从内心里感激姐姐,他很听姐姐的话,可以说是唯姐姐的马首是瞻,话说白了就是姐姐说什么是什么,姐姐唯一惦记的就是让他每天都去街道找领导谈工作安置的事,拿姐姐的话说,一个大男人总没有工作闲在家里哪成啊。男人便每天早上吃过早饭后就出门去胡同口的街道办候着那个戴眼镜的陈主任,央求他给自己安置工作。
  • 慈悲秘境

    慈悲秘境

    伽蓝,原意是指僧众共住的园林,即寺院,指代清净无我之地。用于人名,那也只是个神情平淡如水、喜怒不形于色的男子而已。他的机缘,际会在乱世之中,在人类最后蜷缩的虚实两界与妖魔界的彼此杀伐之间。他在冥冥之中追寻着属于他的慈悲大道,那并非对于某一人的深情和独眷,是在反复得失、反复思索之后,终于冷却本心的苍茫救赎。
  • 倾城第一毒后

    倾城第一毒后

    天煞孤星难预料,千金杀人手段狠。安国候府三小姐何云珠,天生丽质,貌美如花。在自己十五岁生辰之日喝醉酒杀死了自己的贴身丫鬟紫鸢,据说手段残忍凶狠,紫鸢的尸首面目难辨,支离破碎。安国候请来非常有名气的清虚道长来家里做法,超度亡魂。然而清虚道长见到安国候三小姐的时候,居然连番摇头,嘴中吐出四个字:“天煞孤星!”安国候府大小姐何云秀,长相甜美,气质如兰。在一次偶然被来到家里做法的清虚道长看见后,顿时惊为天人:“这女子真是好命,居然是母仪天下的命格!”从此之后,何家大小姐青云直上,十里红妆风风光光的嫁入皇家,做了高高在上的太子妃。满心期待着母仪天下那一刻。何家三个女儿,长女被清虚道长断言是母仪天下的命格,三女却被断言是天煞孤星的命格,这两个世间罕见的命格,都着落在何家,这究竟是福,还是祸?有着母仪天下命格的何家长女何云秀虽然嫁给了当朝太子,但最终却没有做成皇后,相反,她身边的人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连太子最后都死于非命。而有着天煞孤星命格的何三小姐何云珠,最终嫁给了心狠手辣,嚣张乖戾的七皇子,他说:“你太善良,怎么斗得过那些个心狠手辣的毒妇?他们都说你是天煞孤星,本皇子偏偏要为你挣一个后位出来!偏偏要你母仪天下!做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最终尘埃落定时,真相才浮出水面,原来,那个母仪天下之人,原本就是她。什么天煞孤星,都是骗人的。【片段一】某女动也不敢动一下,脖子上的匕首寒光闪闪,她却连劫持自己的人是谁都没有看清楚。身后那人身体瑟缩着,明显害怕了。当然,某男害怕的是对面三米之外站着的一群手执长刀的刺客。而不是被自己劫持的这个无辜路人。他正想着如何解决眼前困境时,忽然闻到一阵突如其来的臭味,他劫持的女人居然在这种重要时候放了一个特别响的臭屁,某男扔了刀就发足狂奔…【片段二】某女烤了一只鸭子,待得鸭子香气四溢之时,正要取下来好好饱餐一顿,就看见了走过来的某男,连忙狗腿一般捧着鸭子来到他面前献宝。某男冷哼一声,扭过了头,某女急忙道:“我,我刚才不是故意把你看光的…”见得某男眼闪寒光,她连忙小心翼翼道:“大不了,我,我也让你看光好了…”某男眼睛陡然一亮,她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刚刚说了什么,连忙将手中鸭子扔到某男身上,不顾他被烫的嗷的叫了一声,发足狂奔…
  • 读者文摘精华:没有人天生身价不菲(原创版)

    读者文摘精华:没有人天生身价不菲(原创版)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追求幸福、追求成功的过程。没有人天生身价不菲,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理想,达到人生的目标的。最终是否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不断地追求中享受了这个过程,享受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最大的幸福。这是一本哲理散文集,收了作者创作20余年的100多篇经典作品,作者试图通过以小见大的视角,来让人懂得这么个道理。那就是那些有追求的人,一直走在路上的人,幸福,同时也有价值。
  • 混元至尊

    混元至尊

    【樱花社团出品】少冥21世纪青年,中国龙组成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和西方血族战斗的时候引发了自己身体里的神秘力量来到了一个灰蒙蒙的地方,拜混元天尊为师幸运修炼宇宙排行第一神诀《混元至尊决》。主角很幸运的攀上修混路。“神尊如何,魔尊如何,天尊又何如。”阻碍我成为无上至尊的道路,通通灭之。请关注《混元至尊》一个不一样的修混之路,请关注少冥怎样踏上至尊道路……最后成为无上混元至尊。
  • 热河官僚

    热河官僚

    书中的“何大官僚”在解放热河时来到热河城当副区长,经历了公私合营、三反五反、反右、“文革”、改革开放等所有运动。可他革命了一生,官职却几十年未变,最终也没有跳出“科级“。这固然有他个人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社会历史的原因所造成的。科级的“何大官僚”一生的官史就是热河的一部历史,其中的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种经验教训又是整体性的,它涵括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某些规律。这也显示了热河人的生存形态和心理状态,从而从不同的层面交织融汇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热河人的人生景观,展现了特定地域的人心民情。